一线城市“内卷荣枯线”,提前了3年
1
很早之前,知乎上有一类问题:
什么时候(或者年纪)就该结束北漂(或者各种漂)了?
回答者多数都会分享自己在一线城市打拼的经历,有失意者,有成功者,回复总数合计至少几万条。
有人说这是他们在“分享自己刚编的经历”,但是无论真假,你会发现一个趋势:
主人公的年龄,越来越小了。
2016年的帖子中,结束北漂的人大多35岁出头,2018年变成了32岁,2020年变成了30岁。
到了2023年,普遍30岁不到就开始和一线城市say goodbye了。
其实关于逃离一线年轻化这一点,当老板的铁柱,早有体会。
铁柱在武汉开了一家软件公司,主要帮企业做小程序,偶尔也能接到市政单位系统开发及网站维护的大单,日子过得风生水起。
创业之初,招人非常困难。好在铁柱碰到了几个从深圳退回二线的技术大牛,公司才顺利运行起来。
尝到甜头的他立下规矩:
只招有大厂经验的人。
最近两年,铁柱发现,即便在这样的条件下,来公司应聘的人还是越来越多了
更重要的是,来应聘的人越来越年轻了。
以前那些有大厂经验的,愿意来铁柱公司应聘的,很少在35岁以下,现在30岁都不稀罕了。
去年甚至有个985本科学历、北京某大厂浸淫了四五年的小伙来面试,才 27岁。
像铁柱这样的二线城市企业主,当然开心。
他说,年轻人没有家庭羁绊,一心搞事业。尤其是一线城市回来的年轻人,好像不知道什么是疲倦,加起班来毫无怨言,一个比一个能卷。
2
曾几何时,漂向一线城市,是成长在普通家庭中的年轻人,实现梦想的第一选择。
年轻人只要有能力、肯努力,在一线城市不光能实现自我价值,还能“掘”到金。
2019年,招聘网站前程无忧,曾对中国20个主要城市的新发职位情况,做过一次调查。
四大一线城市新发职位占比高达52%,每一个单拎出来,数量都要超过武汉+长沙+西安+重庆的总和。
丰富的就业岗位,在普通人眼里,就是一个个翻身机会。
经济飞速发展的几年,有实力的大厂为了抢夺年轻人才,是上给蜜枣下给甜言,生怕你跑了。
地产行业那时候还流行管培生,像碧桂园的“未来领袖”年薪40~50万起;阳光城的“光之子”基本年薪18万起;蓝光本科生月薪1.5万起,硕士最低也是2万。
2016年,碧桂园上海校招,本科生、硕士生、博士生的薪资逐级递增,本科12万,硕士20万,博士40万。
不光是房地产,互联网、金融、快消等行业,都这样。
2020年有人统计了互联网大厂的薪资待遇,硕士学历的算法工程师,年收入普遍35万起。
博士学历更是55万打底,最高的大厂工资开到了90.9万(签字费+分红)
一个人的收入,赶上我们村化肥厂一年的利润了。村里蹲的狗蛋就挺羡慕。
当时一个毕业2年左右的大学生,在一线城市综合月收入破万,并不是什么新鲜事。
但随着大批年轻人涌入一线,人们慢慢发现:
原来8分努力,可以拿到12分的报酬,现在12分的努力,大厂只愿给8分的报酬了,还得和别人抢。
5月11日,上海陆家嘴的浦发银行上海分行,遭堵门维权。据了解,他们是在抗议工资太低,进而引发集体讨薪。
这部分员工被从行编转外包,导致月薪由2万~3万降至6-7000元。
员工称,不转外包,公司就不给资源,没提成。
有记者大致统计了维权者年龄:基本都在30岁左右,其中最小的一位,不过27岁。
狗蛋说,这不是在给你降薪,这是在逼你离职呢。
原来一线城市的打拼者,到了35岁会开始“职场焦虑”,生怕年纪大拼不过新人,早早规划退路。
35岁这道坎,也逐渐成为一线城市的“内卷荣枯线”。
如今,刚刚30岁的你,已经在降薪裁员的问题上,和BOSS勾心斗角了。结局就是,年轻人在一线城市的奋斗年限,越来越短。
荣枯线至少提前了3年 。
2022年,猎聘对中国20个主要城市的新发职位情况,又做了一次调查。
北上广深依旧是头名,但占比已经下滑到了42.1%
3
就在浦发银行被堵门维权的第二天,OPPO宣布终止旗下芯片开发公司“ZEKU”相关业务,并解散公司。
2000多员工原地失业。
有人在微博上诉苦,自己刚刚通过了ZEKU的3轮面试,就差临门一脚拿到offer,结果第二天公司要解散了?
发文者自嘲,还没就业,就已经失业了。
砖家表示:
失业不可怕,年轻人要脱下长衫,灵活就业。
现在的年轻人真惨,一边要在家长期待和BOSS压榨中艰难“苟活”,一边要挤爆各大寺庙上香求“事业”。
求了一圈没求到,还要被人戳脊梁骨,说他们是“当代孔乙己”,脱不下长衫。
前段时间,微博上有个热门话题:
我爸年轻的时候工资2000,我现在也工资2000,这叫薪火相传。
有位坐标上海的网友回复道:
你爸一碗米线5毛,你一碗米线15;你爸一套房3W,你一套房首付都要300W。你传承的不是薪火,是木炭烧剩下的灰,俗称渣渣灰。
以前爸爸辈沪漂可以顺滑干到退休成功软着陆,现在我辈沪漂干到30岁硬着陆。
随便翻开几个社交平台,发现有相似感受的“漂”字辈年轻人,不在少数。
有网友在知乎上分享自己从北京回到成都后的求职经历。
一开始他想着自己拥有5年媒体编辑,也算小有成绩了,在北京月薪2万+,在成都找个相关行业的工作,自己降低要求,月薪8k应该问题不大。
结果面试了很多公司,没有一家能给他8K的,还有一个公司跟他说:你进来得先实习,工资3000。咱也是头一回听说毕业5年找工作还得从实习生做起的。
这位网友找了3个月工作,最后又回了北京。
以前是北漂、沪漂、深漂,这回又整了个“回笼漂”。
有机构统计了近几年二线城市公考情况,结论是:人数大增和年轻化。
大概那些漂回二线城市年轻人,不少跑去考公务员了。
另外像外卖员、滴滴司机、地产中介等过去年轻人“不屑一顾”的职业,都出现了年轻化趋势。
美团发布的《中国外卖行业报告》显示:
中国25岁左右的骑手占比已经高达60%,其中本科生比例还在逐年升高。
这里头想必有不少是从一线退回来,暂时没有找到用武之地的年轻人。
狗蛋发现,不管是主动还是被动,砖家心心念念的灵活就业,好像真的要实现了。
4
前段时间网上出现了一种论调:
抛弃了一线城市的中国年轻人,正在躺平。
有人把陷入低欲望社会的日本拿出来和中国作比较。
说低欲望社会的重要特征,就是年轻人不愿意吃苦和承担风险,买房意愿下降,对于车和奢侈品嗤之以鼻,对周围的一切都提不起任何兴趣。
老愤青狗蛋上去就是一巴掌,那能一样吗?
日本那是经济长期低迷,年轻人丧失了欲望,而中国年轻人的欲望,可不低。
你看人均20多块的奈雪永远不缺年轻人,水果手机还是大把人买.....
不是年轻人抛弃了一线城市,而是一线城市抛弃了年轻人。
微信扫码关注该文公众号作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