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一个设计师将一件事重复20年
在今年异常严峻的就业形势之下,面临就业的年轻人都有一个问题,什么才是好工作?
其实,工作本身并无好坏之分,重要的是它能否持续地提供新鲜感、挑战和乐趣。当你能够持续获得这些感受的时候,就证明你的选择是正确的。
工作对很多人来说似乎只是一种谋生手段,干得爽就继续,不爽就离开,主打一个洒脱。这种“放纵不羁爱自由”的工作态度颇受职场人追捧,在这个似乎人人都不断转换、变化角色的时代,已经很难想象,一个人一份工作干了20年,是怎样一种体验?
或许,会因此丧失些许暂时的“自由感”,但当若干年后回首职业生涯时,那些在不断挑战“舒适圈”中获得的成长,那些在持之以恒的磨砺中收获的进化,那些经过时间考验的反复锤炼的作品,或许都会成为专属于你人生的“军功章”。
李宁跑鞋设计部首席设计师孙京颐就是如此。“设计工作的有趣在于,设计师不需要跳槽,每一个新的设计,都像是换了份工作一样。”他在设计领域深耕了二十多年,见证了李宁的发展。让我们看到了“与公司共同成长”,并非是一句公司忽悠新员工的套话。
不可否认的是,公司会内卷,岗位有竞争,但一份工作的意义,远远不止于负面情绪,首要的是你对所从事职业的兴趣,与此同时,一家好公司,能够提供的也不只是薪酬,更是一个施展个人能力的空间。
如此,才是一个双赢的选择。
从想画漫画
到成为一名跑鞋设计师
作为中国跑鞋历史上最具传承性的跑鞋,李宁超轻系列已经出了二十代。
从千禧年至今,国人对运动的态度也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从“旁观”到真正地参与其中。与观念演变相辅相成的是设计师对跑者诉求变化的把握,并从美观和功能性上不断进行尝试和改进。这不是一件容易的事,特别是当这二十代都出自同一设计师之手时,更需要他具备卓越的审美,对跑者需求的敏锐洞察,以及对时代脉搏的精准把握。而孙京颐用二十年的工作成绩,证明了如何将一件“小事”做到极致。
仅仅在2022年,李宁超轻19代就发售了三百多万双。这意味着,这一年总共有超过三百万人次认可了它的设计并愿意为之买单,算是一个现象级产品了。从某种程度上说,这大概是一个设计师能够获得的最大认可,毕竟对于任何创意工作者来说,用超前的理念做出符合当下人审美的实用产品,是职业生涯的终极追求。
孙京颐
如果把时钟播回1999年,孙京颐刚从设计专业毕业。在他的记忆中,彼时,他们专业最火的对口去处是广告公司。在那个充斥着“洗脑式”宣传的时代,广告是一门“显学”,厂家想要卖出产品,就必须找一个广告公司进行包装营销。这看起来有点急功近利,与孙京颐对职业的预期颇不相同。
于是孙京颐并未将简历投给广告公司,而是另辟蹊径,选择了李宁。在他看来,李宁有一种“唯才是举”的氛围,只要有能力和潜力,哪怕对孙京颐这样刚刚踏入社会,缺少工业设计经验的“小白”,也可以做到足够宽容。这对孙京颐这样一个充满想法又脚踏实地的人来说,是一次难得的机会。
当然,想在职场中立足,机会仅仅是第一步,努力往往更重要。在此之前,孙京颐的长处在于绘画和创意,但对材料、运动力学和工业设计缺乏经验。因此,在李宁位于佛山的体育用品设计研究中心,你总能看到一个泡在里面的年轻人。那是当时中国最大的体育用品设计研究中心,汇集了国内外顶尖的鞋服产品设计开发人才,有着各种研发制造的专业设备。这些得天独厚的优势,让孙京颐能够在反复试错与实践中,最终摸索到艺术与实用性之间的平衡点。孙京颐非工业设计专业的背景,反而能让他放下束缚,只需考虑想法能否实现,而不需要依赖固有经验,有点子又能落地,这也让他有了比别人更快的成长速度。
孙京颐的设计手稿
显然,对初入职场的孙京颐来说,李宁的企业文化和技术实力,都给了他足够的成长土壤。如他所言:“李宁始终是一家坚持创意导向的公司,这让我有了更大的发挥空间,让我的一些想法实现。比如一个鞋底,从想法到打样,很快就能做出样品。”
在孙京颐飞速成长的同时,2005年,他参与设计的“超轻系列”第一代产品“RUNFREE”横空出世,这款以羽毛作为设计灵感的跑鞋,奠定了该系列未来以仿生学作为基调的主题风格,和以“轻”为先的系列主题。
这是一次从无到有的创造,难度可想而知,“我们当时在内部进行过一个讨论,大多数品牌都在围绕“减震”的主题做设计,整个市场的开发比较饱和,我们就想能不能做点不一样的。于是就把一双跑鞋的元素全部打散,包括透气、舒适度、弹性等等要素,筛选了一遍之后,我们觉得‘轻’是被忽略的元素。”孙京颐回忆道。
超轻一代设计稿
之后,在设计师这个身份里渐入佳境的孙京颐开始大展拳脚,逐渐将自己的领悟完全融入“超轻系列”跑鞋当中。直至今日,这个系列经历了二十代的演变,成为中国跑鞋历史上独一无二的经典IP。
让“东方智慧”融入产品设计
时过境迁,曾经那个初出茅庐的小伙子,如今已经被熟悉的同事称为“老孙”。当“老孙”重新审视这个几乎贯穿自己事业成长的老朋友,已经二十岁的“超轻系列”跑鞋时,发现它已经出落得内敛而成熟,兼具东西方神韵。
在他如今的设计中,我们看到的不仅仅是设计的锋芒,同时也包含了他对生活的理解和体悟,以及对跑者感受的共情。在他眼里,一款成熟的设计首先应该是平衡的,但平衡并不是中庸,而是一种兼具美观和实用的感受。
设计师们围在一起讨论产品设计
“‘轻’代表着鞋本身材质的轻薄,同时也要带给使用者一种能够轻松出门,步履轻快的感觉,这是整个超轻系列的初衷。”孙京颐说道。超轻系列在李宁的跑步鞋体系里,更倾向于刚刚入门的初阶跑者,与之相对应的诉求,就是希望每个人在跑步之前,能够轻松地迈出家门,这就要求这款产品不仅是轻质的,观感也要明快,同时整个设计元素要既简约又多元,且兼顾各种不同材质的特性。
在孙京颐看来,一双好的跑鞋,首先需要美观,同时要保护人运动时不受损伤,最后是提升运动表现。让所有入门的跑者,都能够拥有一双兼具舒适与性能的鞋子,是超轻系列始终追求的目标。
不断完善这个目标的过程,往往是润物细无声的。使用者的感受可以用“舒服”概括,但对设计师来说,除了要把控跑鞋整体性能,同时还要关注跑鞋中无数设计细节,有一点不合适,就会影响整体的穿着感受。
在设计20代超轻的时候,孙京颐就解决了一个之前一直存在于鞋舌上的问题。“轻质鞋舌本身比较薄,所以容易卷边,对跑者来说,整理起来麻烦,而做厚又会影响穿着感,于是我就把鞋舌的材料往两边延伸,直接做了一个预卷,然后用针车锁定,这样边缘就会变得顺滑柔软,鞋舌因为已经卷过,所以再也不会卷了。”孙京颐回忆道,这种跑者大概无法感知的变化,恰恰是孙京颐努力去让产品实现的效果,一种“柔若无物”的感觉,恰恰是鞋脚一体性的最佳体现。
2023年推出的超轻二十代,保留了系列中超轻18代和超轻19代一直延续的中底镂空设计,全掌搭载李宁䨻轻弹科技,中足鞋面采用李宁䨻丝科技,GCR轻质止滑橡胶大底,为跑者带来细腻的触感和舒适的穿着体验
对孙京颐来说,每设计一双鞋,都像一次重新创业,让他重新体验生活。而他的灵感,也常常源于生活本身,用他的话说:“设计的最终目的,就是用不同元素修正我认为并不完美的东西。”而修正的素材则来自于他对生活不同角度的观察。它融合了他对美的认知,对中国传统文化的理解,和对不断进步的材质的应用,他像是一株不断吸收阳光的植物,让自己的设计逐渐进化。
在孙京颐看来,李宁的文化基因里天生就带着中国二字,所以对传统文化的探索是一个巨大的命题。最初,李宁将目光瞄准传统文化,是希望做出与国际品牌的差异化。当时,运动鞋行业始终存在一个整体相对固化的风格,李宁希望在其中开辟出一条专属于中国品牌、中国设计的道路。而传统文化的现代应用并非易事,“照搬”并不能解决所有问题,需要在运动鞋的设计中,为传统文化找到一套实用又符合现代审美的新语言。
孙京颐说:“近几年随着中国的文化自信,消费者对传统文化的接纳程度越来越高,但在20年前,我们要考虑很多东西,要巧妙地把传统文化、东方智慧结合到自己的产品,再衍生出差异化。”
虽然困难,但最终李宁还是逐渐总结出了一套自己的方法论。这一点,从“超轻系列”每代的灵感来源中可见一斑。比较典型的是第四代的灵感来源是风筝、第五代是燕子、第六代是蝉翼、第九代是船、第十代是十字结、第十三代是缂丝、第十五代是鱼化龙……屏风、椽、古琴等等不同元素也都在“超轻系列”中得到了体现。每一代,都充满了现代设计与传统文化相结合的哲思,将中式审美与功能完美统一。
其中最典型的是“超轻系列”12代的设计。当时,孙京颐在博物馆看到了明式圈椅,通常印象中,椅子是椅背与扶手独立存在、互不从属,各自分担不同功能的。但明式圈椅的椅背和扶手被整合在一起,通过一个简练的环形合二为一。“这样的结构,让椅子变得更坚固,人无论用怎样的坐姿坐上去都会感到很舒服,这对我的启发非常大。”孙京颐回忆说。由此,他开始重新审视自己将要设计的跑鞋。哪里需要占据更多重量,哪里需要强度更高?比如足弓的支撑、后跟的稳定和鞋面的束紧结构都需要占据更多重量,在跑鞋的设计中恰恰可以采用圈椅的结构,将这些占用重量过多的部件整合为一,并用最少的材料实现最多的性能加持。这便有了“超轻系列”12代中把所有的TPU部件直接整合的创新设计。
“超轻系列”12代的灵感,源于明式圈椅的设计,椅子的椅背与扶手被整合在一起,通过简练的环形合二为一,给了孙京颐以启发
传承传统文化的过程并非一帆风顺,也经常遇到传统与现代,实用与美学的冲突。孙京颐回忆说:“就像我做第十一代的时候,发现提出的创新设计风格和我们之前一直坚持的东方元素有些冲突,如何将传统文化与相对西方的设计语言进行结合,成了摆在我面前一道难题。我为此苦恼了很长时间,直到有一天我去了观复博物馆,在门窗馆里恰好看到了古人用的冰裂纹的窗格,我突然就茅塞顿开了。”于是在超轻第十一代里,孙京颐将由蜻蜓或蝴蝶翅膀演变而来的沃罗诺伊图案和中式窗格融合在了一起。兼顾了东西方审美,同时还让整个产品更加透气。
滑动查看更多
李宁“超轻系列”第一代至二十代产品手稿
如今,东方元素已经成为了“超轻系列”跑鞋的标识,在孙京颐的眼中,与其说是元素,不如说是从东方智慧汲取灵感,用东方人思考的方式,去解决跑鞋的设计问题。“这几年,像是‘䨻’这样新材料的出现,能让我们看到未来几年跑鞋发展的方向。”孙京颐说。东方智慧与新科技的结合,也让他能够去创造更好的,更符合中国消费者的产品。一如他所说:“我们的确是与众不同,因为我们是来自中国的。”
好公司,相互成就
如今,老孙的工作重心更偏重于设计管理工作。在李宁,所有身处设计管理岗位的人员都会继续从事设计,所以自然就不会有纯粹的管理者,从而避免用自己的经验去限制年轻设计师的发挥。老孙希望自己的设计和思考能够更多地启发年轻人,激发他们的创造力,让他们有更开阔的空间,去玩更不一样的东西,就像当年的自己一样。
在过去20年漫长的时间里,孙京颐与他的“超轻系列”跑鞋始终并肩成长,很难说是他成就了“超轻系列”还是“超轻系列”成就了他。一款好产品的诞生,离不开它的设计者们,而一家好的公司往往能为他们提供一个好平台,也只有如此,才是一种双赢关系。
点击观看《超轻之廿》
孙京颐的故事告诉我们,施展才华的空间很多时候并非跳槽跳来的,一个人只有对自己从事的事业抱有热爱,才能找到属于自己的热土。假如我们每天想着“无惊无险又到六点”,可能无论跳到哪里,也始终无法跳出自己的“舒适圈”。去选择一家适合的,有发展前景的公司,才是每个人步入职场的真正意义。而从公司的层面来说,是否能够坚持初心,往往也是对员工价值判断的衡量标准。
李宁公司的发展也不是一帆风顺的,也曾经历过低谷,但这却丝毫没有改变李宁作为“设计与研发主导”的公司基调。孙京颐说:“在李宁公司,设计师是有非常大的话语权的,你可以主导你的产品的走向。很多公司会用销售数据以及竞品去要求你,但在李宁,你只需要避免被固有的经验框架束缚,这对设计师来说是非常幸运的一件事。”
孙京颐接受采访
这种坚持终于成为李宁的强力引擎。永远有一代又一代的年轻人不断涌现,每一代年轻人的兴趣都不相同。李宁公司发现:95、00后的消费主张更为自由,不愿墨守陈规,但却愿意为设计买单,那就让李宁等于设计。于是这一想法最终呈现为某种“李宁式设计美学”,即以运动为DNA,以中国传统文化为设计内核,以当下对年轻人来说最时尚潮流的方式呈现。这是李宁找到的设计个性,是“能够让别人很清楚的认识到你是谁”的那个东西。
而最终,这样的思维成就了超轻系列二十年的发展,也成就了像孙京颐一样工作的人们,找到工作之于人生的真正意义。
策划丨三联.CREATIVE
微信编辑丨张弛
设计排版丨陈如
作者丨Benjamin、morlee
图片来源丨 李宁、互联网
执行制片人丨黄乔
导演丨黎畅
策划丨不知
摄影指导丨赵昶通
摄影丨武若钊 、陈中鹏
剪辑丨王邻骁
调色丨孙屹立
录音丨万鹏
灯光丨史良杰
化妆丨李洋
导演助理丨张佳倩
化妆助理丨李桂贤
摄影助理丨宋旭升、罗秋雨
灯光助理丨柴红领、赵丽华、蒿臣臣
特别鸣谢丨紫檀博物馆
*文章版权归《三联生活周刊》所有
欢迎转发到朋友圈,转载请联系后台
微信扫码关注该文公众号作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