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家说油价上涨对生活没影响,网友又怒了
曾鼓吹“两光论”的经济学家林采宜,日前因为一段采访又火了!
6月29日,财政部、发改委发布《通知》明确,近两个月当国际油价高于130美元/桶时,国内油价将不再涨价。对此,有人采访了经济学家林采宜。作为一名经济学家,林采宜又一次抛出了她的“专业”看法,即“中国百分之八九十的老百姓乘公共交通出行,所以油价上涨对他们的生活没有影响”。
在油价“破十”的当下,语不惊人死不休的林采宜,毫无意外招来了舆论围攻。
油价上涨对老百姓生活没影响?
林采宜,复旦大学经济学博士,上海新金融研究院特邀专家、中国首席经济学家论坛理事及中国国际金融论坛专家顾问委员会委员。早年是国泰君安高级经济学家,长期从事经济与金融方面的研究工作,在业界颇有知名度。
针对油价上涨问题,日前其在接受搜狐智库采访时表示,当前国内消费者对油价上涨预期较大,这一政策能够起到稳定预期的作用。
她说:“石油价格在CPI中比重较高,当国际油价涨至130美元/桶后,国内油价不再上涨,实际上是稳定国内居民对通胀的预期,在这方面有一定的积极作用。”根据林采宜的说法,我国的油价政策暗含了两个深意,一是与成品油的生产成本有关,二是不鼓励私家车出行。
她又说:我国人口密度非常大,在大城市,尤其是一线城市,公共交通出行非常方便,经济成本、环境成本都很低。中国百分之八九十的老百姓乘公共交通出行,所以油价上涨对他们的生活没有影响。
最后说:“两个月之后,这个政策大概率会发生变化,可能往上走,也可能往下走,目前是一个暂时的稳定。”
针对很多专家预计本轮油价可能最终会突破150美元/桶,那时我国如何应对的问题,林采宜认为“从我国目前油价水平看,国际油价即便再涨,我们也不至于亏本”。
她的这番话,包含了三层含义,第一油价对cpi影响大,第二油价上涨对老百姓影响不大,因为90%老百姓出行靠公交,第三未来啥走势不知道。
因为这一段发言,林采宜又“火”了。
曾鼓吹“两光论”被指违背常识
事实上,这并不是林采宜第一次发表受人争议的言论。
2014年11月26日,国泰君安2015年投资策略会上,首席经济学家林采宜表示:“股市已经见底了,现在我们站在一个短周期的牛头上,也站在长周期的牛头上”, “卖掉房子买股票”,“从投资的角度来看,股票肯定是比房产要好得多的一类资产”。那时,股市正牛气冲天,渐进高潮。极力鼓吹让大家减少房地产配置,进入股市。
2021年,林采宜在第九届中国首席经济学家论坛上,凭借一句“把钱花光、为国争光”的言论,再次引发巨大轰动。
她说:“爱国其实很简单。把钱花光,就是为国争光,花光钱就是最好的爱国方式!”她认为从内循环这个概念上,只要消费能够强劲增长,中国经济在未来它的动力就会源源不断。
此话一出,不少网友即表示反对,称车贷、房贷、孩子学费等支出缠身的情况下,钱都不够花,还要如何“把钱花光”?更是有人提出疑问,这类专家到底是纯正的“傻”还是真的坏?他们到底是不是在为老百姓发声?
中国能够在全世界经济体中保持快速增长,显然不是中国人比其他国家的人更会花钱,而是超高的储蓄率能够提供长时段高强度的投资,是投资而不是消费,才使得中国经济有了今天的模样。
有趣的是,林采宜这番话也招来了官方的“打脸”。就在林采宜发出该论调后没多久,人民网旗下账号“人民资讯”转发了一篇文章,直指这句话违背常识。
除了花钱报国的血性,林女士还有一套独到的韭菜收割逻辑。她提出,拉动消费需求只有“两制造”,一是制造时尚,二是制造焦虑。用时尚引诱,用焦虑压迫,完美收割每一垄韭菜。
2022年5月,林采宜再次因一句话出圈。针对我国城镇青年调查失业率高达18.2%一事,林采宜解释称,年轻人失业率之所以高,不是因为没有工作岗位,而是因为家庭条件都很好,不需要工作,父母养得起。
种种出格言论,引发争议不断。
油价高企影响方方面面
面对林采宜明显违反了经济学常识的观点,大家在大跌眼镜的同时,纷纷表达了来自群众的愤怒!
且不说北京、上海这样的超一线城市,即使是在二线城市,堵车、停车难也早已成为了人们出行的困扰,这样的客观事实下,林采宜又是怎么得出油价上涨对老百姓生活没有影响的结论的呢?
而私家车的普及程度也早已不容小觑。中汽协数据显示,截至2022年3月底,全国机动车保有量达到了4.02亿辆,其中汽车3.07亿。3亿车主靠开车出行,这拨人当然也是“老百姓”群体的一部分,油价上涨对这些人的影响显而易见。
再谈谈油价上涨对物价的影响。油价上涨首要就会拉升运输成本,这些增加的费用都会融汇到产品生产成本里,最终的都会套到消费者头上。可以说,油价上涨,最终必定且一定会影响到每一个消费者。
就算不谈油价对物流运输的影响,几乎所有商品的生产,哪一样能离得开能源呢?哪怕是国民生活生产的第一基础农业生产,都离不开能源。
对于经济条件优渥的少数人而言,油价上涨可能真的没有影响,毕竟不缺钱。但作为一名经济学家在提出一个观点、做出一个判断时还需要谨慎,切勿根据主观感受或者身边一两个人的例子来“以偏概全”,特别是当跨领域分析问题时,更要慎之又慎。
油价问题
最后聊聊油价问题。
今年以来,油价一共调整了12次,其中10次上调2次下调,油价已经步入10元时代。
国内吨油的加工成本一般在140元左右,超过这个成本的炼油厂属于技术管理都较为落后的工厂。加上设备折扣后一吨油加工成本不应该超过300元。按照这两天国际原油价格大约105美元每桶,我们能得出这样的净值。
每吨原油加工后的价格:7.33*105*6.7(汇率)+300=5450元。
一吨汽油大约1355升,也就是说每升油的成本大约在4元左右,多出来的,就是炼厂利润、税费和销售成本这些项目了。在这个成本构成里,加工费可以忽略不计,炼油厂在最终价格构成中的作用微乎其微。
所以是否按照加工利润来定价,对最终价格的形成并不重要。那么未来油价走势会怎么走呢?
价格形成无非两点,一是供给,二是需求。
在供给方面,今年以来由于俄乌战争的影响导致国际原油价格暴涨,而海湾国家由于国际环保大势,并没有多少动力增加原油产量。所以即使有拜登向沙特等海湾国家施加压力,6月份OPEC日产量却下降了12万桶,是连续第二个月减少。尼日利亚产量下降至创纪录低点,是该组织当月日产量减少的主要原因。
也就是说,指望供应在短时间内猛增不太现实。
另外一面是需求。高涨的油价压抑了需求,经济不振让需求端也显示颓势。用一句行业内的话来说,叫做“柴油消费持续下滑,汽油消费增幅有限”,整个石化行业正处于景气周期的下行区间。
价格铁定律是,价格上升会抑制需求,最终在供需之间达成新的平衡,因此未来国际油价没有大跌基础,但也没有多少上涨动力了。
或许只有等俄乌事了,俄罗斯的原油重新大规模进入国际市场,又或者伊朗核协定取得突破性进展,伊朗原油大批进入原油市场后,僵局才会被打破。
结语
随着中国社会的贫富分化,阶层也有了断裂,“看不到的穷人”和 “大放厥词的经济学砖家”,仿佛生活在两个世界。锦衣玉食、宝马香车的专家们,看不到全国6亿月收入1000以下的低收入人群。当行业学家变成了只站在自己阶层的精致利己主义者,这是社会不得不面对的悲催事实,也是文明社会发展的悲哀。
- END -
最新话题:4种社会困境变体
欢迎关注“首席商业评论”视频号留言讨论!
广告及商务合作|[email protected]
点击“在看”,拥有相互成就的关系!
微信扫码关注该文公众号作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