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浪潮出现了。。
这两天有人留言问了个有意思的问题,说过去很长时间里面,为啥我们的资本市场追捧的行业和估值波动会这么大。
看完以后认真思考了一下,感觉之所以差异会这么大,还是要回到我们常提的两个字增量上面来。
我们一直最关注的是增量这个事情,本质上是因为一切希望的来源,都是增量带来的。
以前大家经常听到的所谓社会固化,本质上也就是经济增长到一定规模开始放缓以后,逐步进入到存量阶段的表现。
所以如果我们观察一个经济体的不同发展阶段,会发现在经济增速比较快的时候,往往整个社会会比较有活力。
这个阶段整个社会常常听到的一个词,就是浮躁。浮躁意味着机会和增量更多,大家也更愿意把精力放在奋斗上。
一旦经济增速慢下来,整个社会因为经济增长带来的增量少了,大家可能会更愿意躺平。
反正奋斗也从存量里面得不到太多好处,大家努力也就看不到啥希望。瞎折腾还不如躺着更舒服,自然也就浮躁不起来了。
我们以前说《日本人为啥从昭和男儿变成平成废宅》,其实讲的也是这个道理。
同样的,增量这个概念在投资领域也是适用的,因为增量代表着未来和希望。
01
如果回顾过往历史可以发现,多数时候大家能从资本市场获得的回报,来源都比较一致。
基本都是来自于在资金扎堆或者抱团的背景下,行业或者公司估值的大幅变化,这点在资本市场尤其明显。
也就是市场会把未来几年可能的增长,在资金抱团涌入的背景下,把估值提升放在短期内兑现。
短期内估值的大幅提升,带来的是价格的大幅波动,这个波动常常是我们资本市场几年一次的主要收益来源。
通常资金抱团涌入推动的前提条件,是增量这个因素的客观存在。
不管这个增量是虚无缥缈的预期增量,还是最后能实际落地的那部分真实增量。
如果是预期增量到时候没有按照预期兑现,往往短期推高估值以后哪里来回哪里去,高位相信故事的人买单。
如果预期增量到时候按照预期兑现了,往往短期推高估值以后,就会等预期增量兑现,看看故事能不能再继续往下走。
由于在不同时代背景下,潜在增量或者说预期增量存在的领域,其实是不太一样的。
所以我们会看到,不同阶段资本市场讲故事的方向也不一样。这就导致了大家扎堆抱团,引发估值变化的行业和领域也不一样。
比如拿2000年美国纳斯达克泡沫那次来说,当时互联网刚刚萌芽,到处都在讲信息技术革命的事情。
大家都预期互联网的未来很美好,天量的资金涌入市场之后,开始追捧互联网这个行业和相关公司。
那时候在美国资本市场有个网站,就很容易融资。只要沾上互联网的公司,价格就能短期涨几倍。
你要知道当时这些公司并没有什么盈利,只是大家预期未来互联网渗透率上来以后,增长会带来大量的利润。
从1995~2000年,最受追捧的就是美国的科技公司,这期间美国纳斯达克指数涨幅高达571%。
其中代表性科技龙头公司如思科、甲骨文、微软等,都上涨了几十上百倍。
不过后面因为美联储加息资金收紧,这些被资金推高估值的公司泡沫破了,最终从哪里来到哪里去了。
同样的,国内在美国互联网泡沫接近尾声的时候,也因为美股的映射出现了互联网热潮。
比如说上海梅林一个做罐头的,因为讲了个网络上卖罐头的故事,就被短期涌入的资金把估值推到天上去了。
资金的大量涌入不光推高了公司和行业的估值,也使得从业人员的收入水涨船高。
这个阶段不管是中国还是美国,从事互联网行业的从业人员,都是高收入阶层。
很多人可能想不到,2000年时候在国内大一点的互联网公司工作,月薪就有大几千块。
那时候可能北京上海买一平米房子,价格也就大几千块,其他东西就更不用说了。
只不过在互联网泡沫破灭以后,因为疯狂涌入的资金没了,所以从业人员的收入也渐渐降了下来。
02
在互联网泡沫破灭之后,科技行业沉寂了很长时间,都没啥人关注。
下一个出现增量的行业,主要出现在金融地产、大宗商品和能源行业。
这得益于美国那边的房地产热潮,以及中国入世以后城镇化带来的需求拉动。
在2001年互联网泡沫破灭以后,美联储开始持续降息来刺激经济。
老美的利率水平从6.5%的高位下调到1%,
受益于美联储持续的宽松,美国的资本市场开始再次走牛,楼市的需求也开始爆发,并且持续到2007年10月次贷危机爆发。
这期间在低利率的刺激下,大量的资金涌入美国房地产市场,拉动了上下游一系列产业。
而中国也在2001年入世以后高速发展,基建和城镇化带来了金融地产的快速发展,也带来了大宗商品和能源的天量需求。
后面老美为了卖房子,甚至推出了次级贷款,来支撑美国低收入群体的房地产消费。
我们以前写过篇《08年那场墙倒屋塌遍地哀嚎的金融危机到底发生了啥》,说的就是这个。
可以看出不管是美国房地产行业的快速扩张,还是中国这边的高速发展,都指向了金融地产的快速发展,以及大宗和能源的需求提升。
中国那些年的高速发展大家有目共睹,如果我们观察美国房地产的价格变化,会发现中间的道理类似。
从2002-2007年之间,美国20个大中城市房价长期保持10%以上的增长。
美国房地产行业销售的急速扩张,带动了相关金融产业,以及能源、建材和大宗商品等房地产上下游产业的增量需求和繁荣。
如果我们看相关行业利润变化,会发现能看到的增量部分也很明显。
标普500里面
相关的多元金融行业利润变化也很明显,从42.87亿美元升至105.88亿美元。
这里面能源的代表性公司,雪佛龙期间涨幅为586%,
房地产相关的代表公司也涨幅不错,比如数字房地产为317%,
还有为房地产提供金融服务的公司,贝莱德涨幅为400%,高盛涨幅为268%。
上一轮表现很好的科技公司,这轮则表现一般。比如微软涨幅只有73%,英特尔只有65%。
同样的,这期间我们国家资本市场这轮和美国一样,也是金融地产和大宗商品涨幅比较惊人。
前面我们说过,在美国那边房地产行业突飞猛进的同时,我们国家也没闲着。
在2001年入世以后,因为外部需求激增和城镇化的加速,开启了天量的房地产和基建投资。
这个趋势一直延续到2010年左右,因为08年次贷危机爆发以后,我们的四万亿投资,又刺激了一轮需求。
在这十年时间里,需求推动下资金涌入的金融房地产以及大宗能源这类行业,可以说是市面上最靓的仔。
不光在公司在资本市场受到追捧,从业人员的收入也非常的体面,大家也都觉得做金融地产是个好工作。
我们国内在这个阶段,很多人大学毕业以后,在城市首选的就业方向可能就是去银行或者房地产公司及其上下游。
那时候码农这类计算机相关的职业,还没有后来十年移动互联网浪潮爆发时期,那么受大家待见。
03
在2010年之后,移动互联网引领的新一轮科技浪潮爆发了。这一轮的增长和增量,又逐步开始转入科技行业。
这里面的标志性事件就是:苹果在07年发布的第一代智能手机,搭载安卓系统的HTC手机在08年发布。
在苹果谷歌两大科技巨头,带领美国市场开始了新一轮创新周期之后,移动互联网背景下的全球新一轮产业周期随之开启。
同样的,美国资本市场在次贷危机之后,从2009年3月在科技行业的带领下,开始了新一轮科技牛市。
这中间虽然经历了多次回调和波折,但是到2022年底纳斯达克指数上涨超过了10倍。
这里面的代表公司网飞、英伟达、亚马逊等等,很多都上涨了几十甚至上百倍。
美国科技爆发的背后,是政府对科技产业的支持。在2009年的时候,美国白宫首次发布
在这个战略中,老美提出了推动私营部门科技创新,加大创新投资的策略。
之后在2015年10月,
在这期间,科技行业成为美国资本市场增量最强,利润增长最快的行业板块。
很典型的就是从数据上看,2009年至2020年底,网飞、亚马逊和苹果这类科技龙头公司的归母净利润,年化同比增速分别为29.7%、30.7%和29.8%。
如果我们观察同期纳斯达克和道琼斯指数的成分股,利润增速仅为11.4%和6.0%。
这里可以看出,对于美国资本市场来说,基本上增量在哪里,估值提升就在哪里。
同样在2010年之后,我们国内的移动互联网行业,也经历了类似的增量大爆发。
不管你前期看到的互联网电商企业,中间的O2O应用,以及后面的互联网金融,本质上都是这波移动互联网浪潮的延伸。
我们看到国内在2010年之后不管是股权投资,还是2012年底开始的二级市场投资,也是因为这个原因在追捧这些移动互联网相关的公司和行业。
比如在二级市场从2012年到2015年,那次波澜壮阔的杠杆牛就是个典型例子。
这期间最受追捧的也是那些在并购重组浪潮下,那些科技和移动互联网行业相关,具有想象力的公司。
国内这波移动互联网浪潮走到尾声的标志,是拼多多和抖音的异军突起。
从某种意义上说,这两家代表着一个信号。行业的渗透率可能已经要到顶了,新巨头崛起很大部分靠的是瓜分老巨头存量。
当然了,这期间还有一些科技的细分行业比如新能源,也是因为瓜分传统能源的存量市场异军突起。
可以说不管是从就业的角度,还是资本市场的角度,科技行业在中美两个大国都是最靓的仔。
在这十年时间里,基本上大家说起高薪行业,不管是在中国还是美国,首先想到的就是计算机相关。
码农这个职业也因为移动互联网爆发,从之前多数人不那么熟悉,变成了高薪工作的代名词。
原因就是这十来年时间里面,伴随着移动互联网的异军突起,大量的资金在潜在增量推动的背景下涌入了行业,导致从业人员收入水涨船高。
04
讲了这么多,大家也应该看明白了,不管从就业选择还是资本市场估值提升的角度看,增量都是最关键的因素。
在2002-2010年房地产和基建高速发展的阶段,因为大量资金涌入到房地产及其上下游行业,给行业带来了巨大的增量。
房地产及其上下游行业,带动了建材、大宗商品等上下游行业,以及房地产相关的金融服务业利润的突飞猛进。
这期间不管是上市公司的股价还是从就业的角度看,这些行业表现都相对比较突出。
到了2010年之后,不管是老美还是我们,主要的增量都来自于科技行业的带动。
所以我们看到在过去十年多年时间里,二级市场上表现最好,股权投资最能创富的行业基本集中在科技相关。
这里面尤其是移动互联网相关的公司和行业,在过去十年时间里我们看到了巨大的增量。
也给相关的投资者和从业人员,带来了巨大的回报。很多移动互联网公司的码农,因为公司上市暴富。
就算没有拿到股权的,也享受到了移动互联网行业爆发以后,行业的高收入红利。
现在移动互联网的红利已经走到了尾声,现在能够看到增量的行业,肉眼能看到的,可能只有人工智能这块了。
虽然人工智能和移动互联网一样,不是什么彻底的创新,只是之前科技浪潮的迭代。
但这玩意在信息技术的基础上,把虚拟现实、机器人和智能化这些之前并不成熟的概念串起来了。
对于一个大国来说,搞出来这东西你不一定就能绝对领先,但是如果搞不出来的话就有可能被降维打击。
因为AI叠加算力和机器人技术,会很大程度上带来效率的提升,从而取代人口红利的作用。
所以这次的竞争依然和上次移动互联网浪潮一样,会在中美两个大国之间展开竞争。
这里面由于美国拥有科学家红利和先发优势,而中国拥有工程师红利和后发的追赶潜力。
因此在未来很长时间里,中美双方都会持续加大投入,力求在竞争中处于领先位置。
尾声:
最近一两年写文章看留言的时候,经常有很多人都会提到一个词叫做迷茫。
大家一方面觉得传统行业的机会越来越少,另一方面新的行业又看不太懂,觉得自己很难参与进去。
能看到的机会越来越少,本身就是经济增长到一定体量,增速慢下来以后的正常现象。
因为增速慢下来以后增量部分变少了,这也意味着后来者能分到的增量部分变少了。
存量部分虽然很大,但是因为后来者没啥资源和竞争优势,从传统产业这类存量经济是分不到什么蛋糕的。
这道理就像你所在的城市已经有两三个知名连锁超市,这些超市已经打出名气垄断了当地的客源。
你新开一个想从里面分杯羹,不能说一点分不到吧,但注定是非常艰难的。
人家更有管理经验和资金优势,而且存量客人就那么多,大家也更认这几个知名超市的牌子,
只有那些发展初期的新兴行业,大家都是新手村出来都没啥经验和壁垒。
所有人面对的又都是潜在的增量市场和蓝海,盈利的机会和潜在的增量才会更大。
很典型的例子就是,前几年很多年轻人在虚拟货币这个方向,获得了巨大的利润。
当然,现在国家不鼓励这类方向,这里我们提到也仅仅是作为举例而已。
从产业的角度看,下一个增量能够爆发的行业,大概率会出现在数字经济或者是人工智能。
所以我们才看到,市面上你能叫出来的大厂都在加大投入,力求躬身入局。
我们认为可能AI及算力相关,云计算、云存储、芯片及网络安全这类数字经济相关,可能是潜在增量可能存在的方向。
这类未来经济中必须使用,并且在AI驱动下用量会持续增长的技术和行业,会在两个大国持续加大投入的背景下受到追捧。
和过往一样的是,这期间行业会有大量的资金涌入带来估值提升,从业人员的收入也会水涨船高。
对于多数年轻人来说,可能现在就应该开始学习使用AI了,这对你提高工作和阅读效率好处多多。
因为不管是文字资料还是音视频,目前都可以通过AI进行检索、摘要和整理,甚至连提取转换PPT功能都有。
说不好再过个几年之后,那些不会用这类AI工具的人们,状态恐怕就和目前不怎么会用智能手机的老人一样了。
全文完,感谢阅读!!如果觉得写的不错,那就点个赞或者“在看”吧。
点击关注下方账号,获取最有用财经信息和投资趣闻,每篇文章都有彩蛋或者惊喜!!
微信扫码关注该文公众号作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