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还珠格格》晚拍20年,你还会看吗?
和烂片不同的是,“狗血剧”这一独特剧种,有着颇为矛盾的接受现象。
一方面,大多数观众确实能够拎清楚这类作品的烂俗底色;但另一方面却总会乐此不疲地追更下去,直至完结——用“口嫌体正直”来形容狗血剧的受众,最为恰当。
所以,你会看到新世纪前后的几部琼瑶剧加冕为国民经典。
《还珠格格》当中的名场面至今还被人们拿出来反复讨论,令妃、容嬷嬷、皇后等形象更是被大家拉出来与《如懿传》《延禧攻略》等电视剧联动。
而前两年的韩剧《顶楼》,更是在播出期间成为微博热搜榜的常客。
狗血剧的特点,是什么?
剧情走向俗套至极,却又洒满狗血?
人物设置错综复杂,而且关系混乱?
角色性格极端乖戾,总是让人惊骇?
但这些,不过是狗血剧的表面文章。
实际上,狗血剧在不断进化升级,它的定义,也在流动的代表作中不断转变。
POST WAVE FILM
不难看出,狗血剧想要让观众一直追更下去,并不容易。
某种程度上来说,狗血剧和现实主义佳作实际上是两个极端。
后者通过对现实体验的反刍和提纯,将人生的无常和庸常倾泻于银幕之上,且这一过程不饰雕琢,从而让你明白导演对于人生某个侧面的洞见。
比如杨德昌的《牯岭街少年杀人事件》。
《牯岭街少年杀人事件》(1991)
前者则是将现实扭曲拼凑,用某种固化偏执的理念在荧屏上书写离奇故事,让你遁入现实的反面,并在目不暇接的怪诞元素中大呼过瘾,毫不在乎剧集对于现实逻辑的背离。
而这两者想要做到极致,都得费上一番功夫。
具体来说,狗血剧的编剧们通过对人物情绪的夸张放大、对角色关系的过分编织,和对情节反转的过度制造等手段,向我们表明:
为何越是狗血,越是引人入胜。
《回家的诱惑》(2011)
比如在《回家的诱惑》中,前期的品如千依百顺到让人瞠目结舌,不管是恶婆婆的莫名辱骂,还是丈夫的全然忽视,她都逆来顺受,毫无情绪反应。
编剧之所以如此为之,就是为了挑起观众们的愤怒情绪。
这种愤怒不只是针对品如的婆婆和丈夫,更是对品如本人。
因为过分善良和容忍,实际是愚昧和自轻的表现。
《回家的诱惑》(2011)
正是在这种愤怒之情的铺垫下,你会对品如后来的报复之举大感爽快,这种爽快情绪同样是编剧的有意压抑。
因为只有被欺凌的越狠,报复时的快感才会越强。
当然,只依靠情绪的放大,并不足以令观众代入其中,在有限的人物关系中制造羁绊,才会让狗血剧的狗血洒得更远。
不管是早期的琼瑶剧,还是后来的韩剧,你都会发现:
剧中人物基本都同处在某个小圈子中。
《华灯初上》(2021)
《情深深雨濛濛》里的一干痴男怨女,大多是陆振华的子女;
《顶楼》里的恶男狠女,都是赫拉宫殿的住户;
而《华灯初上》则聚焦于一群日式酒店的陪酒女们。
在这些固定的小圈子里,编剧们又开始了一番神操作,让人物之间产生极为复杂的爱恨纠葛。
比如在《顶楼》中,千瑞珍的丈夫河尹哲,乃是她中学时期的死对头吴允熙的老情人;
而千瑞珍自己又出轨了邻居朱丹泰,可朱丹泰在后来却将吴允熙收作情妇。
这还不算,人物关系的混乱还体现在“乱伦”层面。
朱丹泰的一对双胞胎子女出现了“骨科”现象,而其妻子沈秀莲后来和她亲生女儿的义兄罗根·李暗生情愫,组成CP。
至于《回家的诱惑》,更是将“今天你抢了我的男人,明天我再抢回你的男人”的宗旨贯穿始终。
两代人的豪门恩怨,相互算计,更是混乱到了极致。
也是在这一前提下,狗血剧的编剧们才可以使出“第三板斧”——反转剧情。
作为时下最流行且最有效的爆款剧绝招,反转意味着剧情的跌宕起伏,也意味着观众必然会对剧集乐此不疲的追更。
这一点在《顶楼》里尤其突出。
当你以为吴允熙这个可怜的女人终成正果时,没想到她竟是杀害沈秀莲女儿的罪魁祸首;
而明明沈秀莲在第一季最后被当场捅死,却在第二季有理有据地神奇复活,顺带将一开始就死去的吴允熙的女儿拉出鬼门关。
《顶楼》引起了这样一股潮流,剧迷们不仅要看狗血剧的编剧们如何编造出神剧情,还想要看他们如何完美填坑,让看似毫无逻辑的反转,显得还真有那么一点说服力。
03
POST WAVE FILM
电影,从不比生活更高瞻
编辑丨三水 排版丨佐爷 逍遥
微信扫码关注该文公众号作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