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考出分家长群炸了,海淀妈妈哭着要躺平,西城妈妈又尴尬地“仰卧起坐”...
盼望着,盼望着,大宝的“期末考”终于来了。漫长网课结束,正式迎来“攻坚”时刻。
说实话,老母亲此刻的心里,充满了“开盲盒”前的忐忑。
谁知,还没来得及平复这波情绪,就猝不及防地被“北京中考成绩”给惊到了!
不光我,全北京从幼儿园到初三的妈妈们,几乎都在聊这件事。
微信群、朋友圈、微博上,更是直接炸开了锅。
有网友感叹:北京这届中考的关注度,一点也不亚于高考啊~
卷出天际
北京中考迎来“高分膨胀”
不明情况的童靴,可能会听得一头雾水。
在这里,我简单给大家科普几句:
北京中考满分660分:语数外都是100分;政治、物理单门80分;历史/地理、生物/化学都是选一门最高分计入总成绩,单门也是80分;再加上体育40分。
然而就在成绩出炉后,所有人惊呆了。
满分660分,全市655分以上的孩子有877人。其中最卷的海淀,占了517人。
6门文化课,只扣了5分,这意味着什么?
就算每科都只扣1分,6门里还至少有一门要是满分。如果单门扣分大于1,那意味着有多门科目是满分!
很多网友感叹:数学满分就算了,语文是怎么做到满分的?!太卷了!
关键是这样的成绩在“卷都”海淀,不是一两个人,而是一下子500多人。
更夸张的是,如果你在海淀,考了650分,那直接就全区2600名开外了。
虽然北京中考,采取的是“统一命题、统一制卷、统一考试、分区评分”的方式,各区之间无法做比较。
但海淀的成绩,真的太夸张了。
尤其是对比了2021年北京中考分数(海淀区),645分以上只有18人,623分在全区排位2070名。
更能够感受到,不论是排名还是分数,前后两年的波动,差了不是一点点!
有人很佛系地说:考得好都高兴,这有什么可焦虑的?
我只能说说这话的人,不是不了解情况的“局外人”,就是“很傻很天真”。
要知道,如此高分背后,暗藏的是“卷无可卷”的教育窘境。
我们一起看看业内人士给的牛校录取预估分,还以海淀为例。
大家耳熟能详的人大附、清华附、101、十一学校,至少653分。
换句话说,想要进牛校,每门最多扣1分,丢分总数不能超过7分。关键这还只是预估分,真实的分数线出来,只会“水涨船高”。
高分扎堆,会导致很多牛娃一旦发挥失常,就错失了考入理想高中的机会。
过去9年的学习,3年的拼搏,就这么付之东流了。
更夸张的是,按照5:5分流的比例,很多600分左右的孩子(即平均每门扣10分),可能连高中的门都迈不进去。
拿海淀来说,从北京考试院发布的分数段人数看,海淀区人数18600+人。
中位数大概在9300名左右,这个分数段对应的中考分数是626分。
有人说,这哪是一分一操场的人,明明是一分一鸟巢的人!
题目简单 无区分
如此操作为哪般?
对于这次中考“高分扎堆”的现象,有网友感叹,帝都教育果然不一般。
但也有很多网友的第一反应是,是不是因为试卷太简单?
我特意去找了下今年中考的数学卷,发现真的不算难,基本上都是基础题。
尤其是大家讨论的选择题部分,很多人吐槽这道“圆锥”题,就是幼小衔接的水平。
对于试卷的难度,很多人也做出了自己的解读。
有人觉得,今年中考是“网课一代”的中考。主打基础,在检测孩子们学习成果的同时,给予一定的鼓励和安慰。
也有人认为,这次北京中考释放了一个教育信号,中考的目的不是筛选,而是分流。
即中考不是为了甄别头部的优秀学生,而是选出一部分人上高中,一部分人上职中。
当然,还有人认为:
只考基础、不拔高,是为了弥补贫富差距导致的教育资源不均衡,让“寒门子弟”通过读书,也能找到一条向上的路。
虽然对于试题简单,官方没有给出明确的说明和解释,但从考后专家们对试卷的解析来看,我们可以肯定的是,这次中考是“双减”精神的一次实践。
从语文试卷来看,主要围绕“减量、提质、增效”命题。
减量,主要是减少“死记硬背”的机械记忆内容,减少了全卷阅读和作答的文字量。
提质和增效,则主要体现在考察思维、扩宽文化视野上。
阅读题,增加了主观题量(共4道),为的是考察孩子深度阅读的能力;
同时,作文也是考察孩子日常积累和深度思考的记叙文。
数学试卷上,虽然被广大网友吐槽过于简单,但从专家的解读看,确实也是在落实“双减”。
做到了注重基础的同时,结合生活实践,进行探究式学习。比如,试卷28题,就是一道北京特色的题目。
2022年中考
给我们的一些启示
有人说,今年的北京中考,就是风向标,以后肯定都是这个趋势。
也有人说,今年只是双减后的初次尝试,以后还会修正。
在我看来,不管它会不会成为风向标,今年的中考都给了我们很多启示:
1. 好习惯是关键
虽然今年的题目确实不难,高分扎堆,但我们不得不承认,就算再简单的题目,也会有高分低分。
题目难的时候,更多拼思维;题目简单的时候,拼的是稳定和认真。
虽然人才的特质和属性有很多,做事认真扎实,不能说是唯一,但也无疑是一个很关键的要素。
不管是今年的中考,还是日后的高考,一分都会决定能否上好学校,所以,要培养孩子认真细致的好习惯,从学习到做题,都不能马虎。
当然,在疫情不定期散发的情况下,孩子们还要面对“网课”。
相比线下,网课更考验自觉性和认真程度。所以,不管是家长还是孩子,千万别小看“认真”二字。
当然,除了认真的态度,合理的时间规划和单位时间内的高效,也是非常重要的好习惯。
2. 一定要夯实基础
虽然大家都在吐槽中考数学简单,但是从某学校各科满分的统计数据看,数学是所有科目中满分率最低的。
这说明了一个道理,就是简单的东西大家都会,但是不一定都能做对。
学习,最怕的就是“好高骛远”,总觉得这也简单、那也简单,为了追求“偏难怪”,而放弃了最重要的基础。
如果是这么个“卷”法,迟早会出问题。
其实,对于各个学科来说,孩子首先要做的就是保证课本上的知识、例题、习题全部吃透,并做到“学以致用”“举一反三”。
在这些都完成之后,再去拔高也不迟。
3. 有优势科目,但整体不偏科
这次中考,更加印证了这样一件事:想要好成绩,首先要做的是“不偏科”。
我还记得,我上学那会儿,老师们就经常说“学习好的学生,一定是‘不瘸腿’的”。
不管是哪一门科目,拿出来都能考得不错。
换句话说,哪怕你没有一门特别明显的优势科目,但只要每门都不瘸腿,整体成绩也会很不错。
当然,如果有优势科目就更好了,可以给到助力,直接拉开差距。
这么看,在中考、高考中,有一个长板很重要,但是没有过短的短板,也是关键。
4. 保持自己的节奏
很多人说,考试简单,对于尖子生很不利,发挥不出来优势。
确实,如果题目比较基础的话,尖子生的优势不明显。
但是从升学角度看,尖子生(学霸)的实力永远摆在那里,难也好、简单也好,他们都不会受太多影响。
哪怕以后真的出现“无区分”的现象,学霸们还是会很优秀。
更重要的是,中考简单,但高考依旧在难度升级,尖子生在知识、能力和思维上的优势,迟早会有用武之地。
对于“腰部”学生来说,反倒是个“利好”。
因为,一旦以“夯实基础”为方向,那么中等生只要做到夯实基础、认真细致,就可以得到一个很不错的分数。
尤其是对于一些“开窍晚”的孩子,初中“腰部”、高中“开窍”后,优质资源加上自身努力,很大可能可以冲击头部。
如果把中高考比作甲方,那么参加考试的我们就是乙方。
作为乙方,我们不能决定甲方的要求,唯一可以做的,就是按照要求,认真提交方案、完成工作,争取一个好业绩。
参考资料:
速看!2022年北京中考语文试卷权威解析
2022北京中考数学试卷整体评析&中考数学备考启示
注:图片全部来自网络
微信扫码关注该文公众号作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