Redian新闻
>
疫情下的北京海淀妈妈:群里已经很久没出现过学习资料了

疫情下的北京海淀妈妈:群里已经很久没出现过学习资料了

育儿

大家好,我是桃蛋妈。


去年我介绍了一位海淀妈妈给大家认识,她是安娜妈妈,家有两个女儿,住在北京海淀万柳地区,也就是传闻中的“万柳妈妈”。


我截张地图,大家就能直观地感受到万柳的地理人文氛围——


与北大清华做邻居,熏陶着圆明园颐和园的清风朗月,周围海淀牛校云集,教育资源在北京首屈一指。



正因为如此,以往提到万柳妈妈,大家都会有一个既定印象:经济条件好、全职鸡娃、消息灵通、资源强大、执行力一流、牛娃制造者。


但是翻遍整个互联网,桃蛋妈都没有看到一篇真实采访万柳妈妈的文章,只有一个模糊的群像。


如果给万柳妈妈简单概括地贴个标签,她们就是一群鸡血的全职妈妈么?


安娜妈妈,生子前是精英事业女性,有娃后是全职鸡娃妈妈。


我一直很好奇,精英妈妈退下职场,躬身育儿,是否就是堆资源?烧钱?这些人生成功的妈妈,是否希望孩子将来成为精致的功利主义者?


安娜妈妈的大女儿


去年我跟安娜妈妈深入聊过一次,将她的故事和育儿心得分享在了咱们牛娃成长记,有的老读者可能还有印象,文章链接在文末。


那次听她讲述时,我感受到的是治愈、平和、思考与共鸣。


她是一位充满力量感、拥有难得通透感的女性,而且她也正在用这种心灵特质影响着两个女儿,培育出了孩子的学习内驱力。


她的大女儿安娜从4岁多开始学艺术体操。


2019年在新加坡拿了6岁组全能冠军。


2020年,在北京市中小学生艺术体操比赛拿了1-2年级组全能冠军和球操冠军。


2021年北京市中小学艺术体操比赛取消了个人比赛,只有集体比赛,安娜和她的小伙伴一起获得了3-4年级组集体五人圈冠军。


安娜的奖牌、奖杯、参赛照片


疫情之前,安娜参加过十几场国际比赛。


安娜在俄罗斯比赛,官方ins报道


万柳妈妈很多,万柳的牛娃更不计其数,我这位朋友一直强调自家娃不算什么牛娃,但我对在她熏陶下成长起来的两个孩子的未来充满希冀和期待。



一年过去了,桃蛋妈和安娜妈妈再次促膝长谈。


我惊喜地发现,每次和她沟通,都会给我带来新奇的感受和思考。


她的教育观在去年的基础上,更新迭代了,但绝不是往打鸡血、内卷的方向。


她直言,这一年双减和疫情,给她,给孩子,给海淀万柳,带来了很多变化。


我们听听她怎么说——






大家好,我是桃蛋妈的好朋友安娜妈,坐标北京海淀万柳,家有两个小棉袄。

老大安娜9岁,在中关村某小上三年级,老二安妮5岁,上幼儿园。

 

距离上次跟大家聊娃、聊教育、聊全职妈妈的话题,已经过去一年了。

 

这一年,对我影响最大的是双减和疫情。先跟大家聊聊我体会到的,海淀这边的一些新变化吧。

 

先说双减。

 

以前海淀鸡娃鸡的是什么?说实话,大家都知道,鸡的其实就是提前学。


我不反对超前学。

 

因为的确有一些智商超常孩子,你不让他去学,他自己也会去学,他对知识的“胃口”很大,他喂不饱,会自己去摸索去学。

 

但有些家长会进入到一个误区,就是不管孩子自身的条件和进度,把孩子往前推,填鸭式学。

 

这就造成以前很常见的一种情况,家长在背后使劲推着去喂孩子,但孩子其实并没有吃不饱,家长越使劲地填鸭,孩子越对学习失去兴趣。

 

我身边就有这样的例子,我以前周围有一个妈妈,经常抱怨说孩子成绩不好,就是没考满分、没考第一,我问她:“为什么你会觉得考得不好,孩子不可能每次都100分对吧?”


正常考试就是要检测出掌握知识的漏洞所在,错误所在,这样孩子才知道要去学什么,改什么,才会有进步。

 

这位妈妈说:“我还给孩子请了家教,每天有一个大学生家教,放学就让家教带着他复习或者预习。”

 

我说:“其实你这个家教就请的是没有用的,反倒是反作用,因为孩子是这么想的,回家我有家教,是一对一的,有一个人一直盯着我,我在课堂上,一个老师盯40多个人,我能放空就放空。

 

人不可能整天都神经紧绷,一直都在学习,肯定要有放空的时间。




相当于这位妈妈把孩子的学习过程做反了。回家的时候有人盯着他就学,在课堂上老师一旦不盯着,他就不学了,就放空了,本末倒置了。

 

我觉得只要孩子在课堂上吸收90%以上,学习肯定就没问题,校内课堂效率是孩子学习的基本盘,课堂上专注吸收,一大半的学习问题就能解决。

 

学校的老师是专业的,是有经验的,老师的教学方法当然比一个普通的大学生的家教要好很多。

 

大家觉得海淀“卷”,为什么,其实就是氛围很焦虑,人人都生怕落后。

 

比如说三年级的孩子,很多人学四、五年级的内容。


报奥数班一般会报三个班,一个班是本级班,就是三年级的班,一个班叫跨级班就是四年级,然后还有一个班可能会考一个集训队,三个班一起学,学的内容就是不同等级的,让孩子提前学。

 

好多孩子学英文,学得非常难,非常复杂。考KET 、PET、FCE、CAE,FCE应该是相当于大学四级,CAE相当于六级,大学六级让一个小学生现在去学,为的是什么?我很不能理解。


这些孩子将来到了该学的时候会再学,我觉得很没有必要提前学。


如果孩子是这块料,不用盯他就是这块料,但是他不是这块料,非要疯狂地去喂,孩子只会失去学习兴趣。

 

有的孩子,短时间内确实学得比同龄人更多了,课堂上一听这些东西都学过了,课堂上他就会觉得,我为什么还要听?我就开小差,影响别的同学也好,玩也好,或者干脆放空,反正回家有妈妈、有家教盯着我。就会产生这种心理。

 

长久来看,得不偿失。

 

但是很多家长确实是身不由己。真正特别喜欢鸡娃,很想鸡娃的那种家长还是很少数的,大多数人是被裹挟的。

 

桃蛋妈问我,我周边的海淀家长,是看好双减的多还是不看好的多?

 

还是看好的多。不过大家心里还有一个期望就是,既然双减,就要做彻底。彻底让大家正常平等地大派位,所有的都公平。

 

“我们是不想学的,我们也不想让孩子那么辛苦,但是怕上有政策,下有对策。如果一些家长去请私教攒班,各种偷偷学,提前学,然后回头还有学校用这种方式招生,我们这些乖乖双减的不就歇菜了。”我周围很多家长都是这样的想法。

 

双减之后,海淀家长们确实开始分流了,有一部分开始变佛系了。

 

以前很多鸡娃的家长就是一个随大流,大家去报我也得去报,现在既然双减,就放弃了。

 

在双减之前,我家娃平时没有报任何一个班,我们报的都是芭蕾、画画,这些艺术类的,这些都不受双减影响。我属于一直很坚定的那种家长。


 

我觉得自己也很幸运,我的坚定有一部分源自于,孩子遇到了非常好的老师。

 

安娜的语文老师很严厉,也很有办法。举个例子,她对孩子们写字要求很高,但说你们不用出去报书法班。


三年级的孩子要开始用钢笔了,老师说,哪位同学前面三篇作业达到某个标准,就可以开始用钢笔。孩子们很开心,很有动力,把能用钢笔当做一个荣耀,一个目标去努力追求。

 

语文老师很会教育孩子,她也是班主任,她非常弱化看淡班干部什么的等级,她觉得每个孩子都一样,然后会要求孩子们要帮助后进的学生。


安娜回来就会说:“妈妈你知道谁谁(她帮助的同学)今天考了多少分吗?”安娜也很自豪。

 

班主任说,只想要几个孩子拔尖,这不是教育该做的事情,有些孩子并不是不聪明,只是没有花时间,或者说关注点不在这上面,不能一棒子就把别人打死了。

 

数学老师也很好,我问她我们孩子是不是需要去学点什么,做点课外练习册什么的。老师说:“你就把我们课内发的这些东西做好就够了。”

 

我在第一学年的第一学期,买了53天天练,后来发现老师没让他们做,我就再也没有买过了。

 

遇到这样的老师是我的幸运,他们不急功近利,有教育的初心,有稳定的节奏,既用知识武装孩子们的大脑,又用爱心耐心浸润孩子们的心灵。


所以我们这些家长很放心把孩子都交给他们,没有报什么班,踏踏实实跟着学校、跟着老师走就好了。

 

有人说,老师也是一份糊口的工作,但是这些职业确实有一些神圣的秉性,能遇到这样的好老师不容易。我对老师、医生、警察这些职业的人非常尊敬,能去做这些职业人真的很了不起。


说完双减,说说疫情吧。

 

我家娃上的课,有些因为疫情现在停课了,我觉得停课也没关系,停课就出去玩,带娃骑车晒太阳,多好的天气,让娃享受享受。


安娜从4岁多开始学艺术体操,从6岁起参加比赛,取得了一些成绩。


安娜的获奖证书、参赛照片

但是我没有让她走艺术或者体育这条路的打算。艺术和体育,对天赋要求很高,门槛很高,并不是我想让孩子走,就能走下去,就能让她一辈子靠它吃饭。
 
我的一个朋友,她想给娃换一个好点儿的钢琴老师,那天跟我说找了一个央院的老师,收费很贵。
 
我问她:“你想让孩子进专业?”
 
她说:“我不想让她进,孩子喜欢钢琴,我就给她找个好老师,我计划钢琴上10年花100万是ok的。”
 
我说:“你看现在疫情这么严重,其实可以预想到将来咱们的孩子日子会比我们过得更难受。你会觉得他们的日子会比我们这个年代会更难过,他们面对的不确定性会更多,外部环境各方面都会很艰难。今年我有一个朋友的女儿去美国念大学,回不来,要给她包机,机票10万,这不是一个正常的状态了。你花100万在钢琴上学,这些东西你想让它达到一个什么效果?你把这钱给孩子留着不好么?你给他买套房,或者说你做点别的什么信托什么投资都ok,孩子将来可以抵挡一些风险和不确定性。你把它花在这个上面,我觉得不值得,因为你并不想让他走这条路,钢琴就学的就是一个业余爱好,孩子已经练得很好了,还有必要继续这样吗?没有必要。”

其实我觉得,作为父母很重要的一点是,要大概预计一下以后你想让孩子变成什么样,根据家庭条件、环境、我们自身,其实我们基本上能预计出来孩子大概会是一个什么状况,到达一个什么阶层。

我们应该为孩子做一些实际的,能够抵御风险的打算。
 
孩子的人生是他自己的,我们小时候可能就承载了父母的一些过多的期望,那种期望是有压力的。我现在观点是,孩子平安健康就好了。
 
我让安娜练艺术体操,我跟她说,你就把它当做一个锻炼身体的方式,它会让你意志上坚定之外,还会让你遇到困难不会退缩,你的身体还得到了一个很好的锻炼。



我觉得这才是让她去学这个特长,有意义的地方,并不是为了她去学一个技能。

比如练琴,如果就是为了考个10级,我觉得没有任何意义,那不是我想要的,我也不想让我的孩子为了这个去拼。
 
人还是要做自己内心真正渴望的事,或者说能让你快乐的,能让你开心的事情,这样你才能坚持。

说句心里话,人本来就活得很难很累,外部各种突发状况,又有战争又有疫情,为什么不能让自己活得更自己一些?
 
我们这代人觉得世界非常和平,生活蒸蒸日上,习惯了这种繁荣和安全感,实际上呢,在人类历史上,灾难、恐惧、战争才是常态,全球维持长达四十年的和平与繁荣,这是非常罕见的。
 
我们生活在一个非常幸运的年代,而我们自己甚至没意识到这种幸运,天然地以为我们的孩子还会如此幸运。我们没有意识到这种幸运是何等地不寻常,又是何等的脆弱。
 
我这么说,可能大家会觉得我悲观,其实并不,我让孩子学艺术,是为了让她学会更好地享受人生。
 
我经常带安娜去看演出,听音乐会,前阵子,我带她去看了《只此青绿》,票非常难抢。

桃蛋妈调侃我说,别的妈妈都想尽办法给娃攒班,我削尖脑袋带娃娱乐,哈哈。


 
我对女儿的教育方式,有时候会引起周围重男轻女的长辈的议论。

他们会说,女孩以后都是要嫁人的,你在她身上花这么多钱,比如听个朗朗音乐会,花3000块看一场,不值,还不如买点什么东西给她。
 
但是我的想法是,人生是一个挺苦的事儿,是一个很累的事儿,你得让孩子学会去享受这种人生,看到人生也有好的地方,美的地方。


不仅是艺术,比如说你能看到亲人的微笑,这也是一种幸福,孩子要学会享受这些生活中美好的细节。

我的孩子可能不一定走音乐艺术之路,但是我一定要让她学音乐,学舞蹈,因为我觉得这些美的享受,会让人生有种不一样的感受。

 
我家老二安妮很小的时候,我带她去看小不点大世界的儿童亲子剧。会有一些妈妈在过程中不断跟孩子讲你看他这个是干什么,那个是干什么的。
 
这些我都不会讲,因为我觉得孩子有她的欣赏角度,她看了以后,会渗透在她的脑海和血液里面,不是你跟她讲她就能明白的,我不需要她反馈她学了哪些知识点,我就是带她去感受的,这本身就是收获。

带安娜看《只此青绿》的时候,每一幕都会有几个标题出来,有的标题有比较难懂的字,然后安娜就问我,我就告诉她这是什么字,是什么意思。
 
中间休息的时候,她会跟我交流,说她看到了什么,有什么想法,然后我就会跟她讨论,告诉她我是什么感受。

我觉得和孩子之间,有这种讨论就好了,孩子不是来考试的,我得给她创造这种自然浸润的机会,而不要把了解美变成她的负担。
 
我相信孩子,她看过的东西,迟早会化成她精神世界的一部分,成为她自身的一部分,细水长流,慢慢吸收,迟早会看出效果,不必急于一时。
 
安娜学的美术课程,老师就说:“我小时候学画画,老师就是教技法呀、一棵树要画得多像什么的这种,但我现在教孩子们,不是仅仅教她们怎么去画画,你看现在社会上这么多得抑郁症的孩子,这么多自杀的,整个社会很浮躁,让人觉得很痛心,我教孩子们,从学习美要学会欣赏美,然后要从美里面去吸收力量,汲取营养去过好自己的人生。



这位美术老师还说过一句话,叫做:“抓住教育的契机。”我觉得很有道理。
 
关于这个,我可以跟大家分享两个发生在我和安娜之间的小故事。
 
第一个小故事——
 
有次安娜老师带他们去八大处上课,上午和下午是连在一起的,老师就让他们中午带一些简餐,在外面野餐。
 
那天外面挺冷的,刮着小风,有小朋友带了自嗨锅,当天我给安娜做的饭团,打开保温盒之后很快就凉了。安娜看别人吃自嗨锅热乎乎的,很羡慕那些小朋友。

后来我们去走冰的时候,别人也带着自嗨锅,我们带的是保温的汤,安娜看见她自己没有吃到的东西,就觉得很好吃。

她就想让我给她买自嗨锅,我说行,就给她买了几个自嗨锅,回来之后我就给她弄好,然后她就吃了。
 
结果她说这个东西没有想象中好吃。
 
其实那两次我都告诉他,我说这个东西并没有那么好吃,但当时孩子并不相信我。

她自己试过以后,我跟她聊了几句话。
 
我说首先,妈妈告诉你不好吃,你要相信妈妈,因为妈妈是最世界上最爱你的,所以我不会骗你,这是第一点。

第二,有句话叫“一分钱一分货”,自嗨锅一个大概十几块钱,它的价钱决定了不能放很多很好的料在里面。妈妈给你准备的简餐里面,这些东西价值多少钱,你看这里面的牛排多少钱,所以这叫一分钱一分货,便宜的东西它大概率不会好吃,比如辣条那些东西,不会有很好的材料在里面,都是添加剂。
 
后来我把这事说给别的妈妈听,她们说:“你太会洗脑了。”我说我这不叫洗脑,我这是安娜美术老师说的“抓住了教育的契机”。
 
今后她就会很明白,首先第一妈妈说的话是对的,妈妈是为了我好,而不是强硬地要求我按照她的想法做。
 
第二我其实是告诉孩子,事情背后的一个市场经济原理,用这种逻辑去跟她解释事情。孩子将来看很多东西的时候,能一眼看到它的本质。
 
从一种经济学的眼光和逻辑去思考的话,可能将来一些误区,一些流于表面的东西就很难把她忽悠到了。



第二个小故事——
 
有次安娜学校组织家庭去爬山,我跟爸爸和妹妹先到山顶,安娜跟老师一起后到。
 
中途老师发了一张照片,照片里面安娜背了三个书包,三个大大的书包,看起来蛮沉的。
 
当时到了山顶,爸爸立刻帮她把书包拿下来,当时我问她累不累,并没有夸她。
 
回家后,我首先肯定了她乐于助人的行为,然后跟她针对这件事情做了分析。
 
我说乐于助人是对的,但是要帮助需要帮助的人,那三个书包有两个是更大的姐姐的,有一个是小一些的妹妹的,其实她帮助小妹妹就好了。
 
安娜说:“我力气大,她们都爬不动了,所以我帮助她们。”
 
我说:“善意不要被利用,善良是本性是好的,但不能被恶意利用。”
 
同时我给她举了一个安全教育的例子——有一个大学生帮助一位孕妇上楼后来被杀害的新闻事件。我说孕妇确实需要帮助,但是也要注意自己的安全,要用更安全的方式帮助别人。
 
善良是人非常好的品质,我并不想因为孩子吃亏就责骂孩子,让孩子为自己的善良产生负罪感。
 
我希望孩子选择善良是发自本心的,是经过理智判断的,而不是为了博得夸奖表扬,我说:“不要因为别人影响自己的行为和判断,要做到宠辱不惊,不要因为别人夸了就逞强,也不要因为别人贬低就放弃。

 
其实这样的“教育的契机”,在孩子成长过程中,会出现很多次。
 
我比较幸运的一点是,陪伴孩子的时间和深度都够,很多家长忙于工作,并没有观察到契机的出现。还有一些家长,可能教育的契机出现了,但当时并没有抓住。
 
我身边一些人会说:“你就是运气好,摊上一个好孩子。”很多人这么说。
 
这一点我确实承认,我的孩子确实很好,因此我很自信。

但还有另一面别人看不到,那就是我跟孩子平时相处的点点滴滴,他们看不见,并不知道我是怎么教育孩子的,就会把我归成“幸运的妈妈”。

其实在运气背后,我付出了一些别人看不到的努力和智慧。

安娜跳现代舞的视频,桃蛋妈看了三遍,太有美感了
 
安娜二年级下学期,他们班要选队委,选一道杠、两道杠。
 
家长们之间有时候互相会问说你们家孩子几道杠什么的,家长会比较这些。
 
当时安娜他们班是投票选举的,安娜是第4名,一共要选6个中队委,安娜没有选上。
 
回来后我知道这个事情,就有点纳闷,怎么会明明大家投的是第4名,却没有选上中队委呢?
 
我就问老师,为什么没选上?

老师告诉我,是安娜自己放弃的。

安娜放弃了中队委选举,去当了一个小队长,因为老师说小队长是能替班上干最多活的人,所以她就去做了小队长。
 
听了真实的情况后,我觉得很好,还表扬她,我说你做得非常对,我说几道杠这个没有什么意义,替班级服务的意识是对的,你当班干部是为了为班级服务的,并不是你有什么权利。

我跟桃蛋妈聊这件事的时候,她说可能有的家长听说孩子放着“大官”不做,去做一个活多位低的“小官”,会因为这个事教育孩子,让孩子觉得做错了。
 
桃蛋妈说我的格局挺大的,我还有点不好意思。

我真的不希望孩子将来是一个极度精致的功利主义者。
 
有的孩子可能从小过早地被大人的功利性影响,在本应该纯净的童年时代,内心产生冲突,孩子可能人格上会有一些撕裂矛盾,这种伤害将来长大以后就会显现出来。
 
我的两个女儿都报了同一个美术老师的课,因为我很喜欢他的教育理念。
 
美术课后会把孩子们的作品集中展示,我真的觉得,每个孩子都是艺术家,都画得特别好。
 
有的妈妈会指着自己家孩子的作品说:“我们家孩子画的这是什么啊?”很不满意。

我说:“他画得非常好,你看多有感觉。”
 
我真的觉得他们画得很好,没有觉得画得不好的地方,我的夸赞都是发自内心的。
 
他们都觉得我夸得太夸张了,有些妈妈说:“我要跟你学一学怎么夸孩子。”
 
美术老师跟我交流时说:“其实安娜在外面看起来,别人看起来,都觉得她好牛,但是实际上,她的实力占50%,她的自信给她加上30%,让她一下提高了很多,就会让人觉得她好厉害。
 
我说:“这都是我夸出来的。”

 安娜在新加坡获得6岁组全能冠军

很多家长想跟我取经怎么夸孩子,但实际上,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
 
我觉得作为父母,内心如果像触角一样长了这个感受器,就能感受到孩子的不一样之处,能看到他的闪光点。但是很多人的眼睛被其他东西占满蒙蔽了,没有看到自己孩子的了不起。
 
我看见孩子们的画,都想收藏一些,毕加索说:“我毕生都在学怎么像孩子那样画画。”
 
成年人思考的太多了,思考的过多,你的焦虑感,你的犹豫就会影响你的发挥。
 
桃蛋妈今年跟我聊的时候,第一个问题就是问我,想不想让孩子走艺术这条路。
 
我很肯定地说我不想,其实我内心觉得,这个东西不是我想和不想能决定的,而是孩子他自己有没有这些触角。
 
安娜的偶像是达芬奇,她很多小伙伴都喜欢谷爱凌,她很“怪”,喜欢的是一个几百年前的艺术家。
 
其实我不知道她是什么契机下喜欢上达芬奇的,她平时的阅读量挺大,可能是从哪本书里看来的。
 
疫情居家期间,安娜有时候出去骑骑车,其余时间就在家看书,她太喜欢看书了,眼睛都已经近视了。



她在学校会跟别的小朋友借书回来看,我说:“你这书从哪来的?”她就说:“我看到她放在旁边,我觉得这个挺有意思,我就跟她借回来看。”我也没有看她什么时候看完的,过两天她自己还回去了。
 
她看的书千奇百怪,什么类型都有。

有次她拿回家,我一看上面写的急救医生。有次去别人家玩,借了一本胎教指南,看得有滋有味。还有养蚕宝宝的时候送的一本蚕宝宝养殖方法,她也看得乐在其中。

我一般不干涉她看书的选择,大概扫一眼,没什么出格的,都让她看。
 
安娜有时候会跟我说,以后自己想做什么,要改变什么,要给这个社会提供什么。



我对孩子的期望,首先她要善良,然后有自己的想法,自己独立。
 
我跟她说,我说你看哪个科学家发明了新的东西、谁谁谁给哪里捐了钱,有些人不是仅仅为自己而活的,是为整个人类社会活的。

有人说你跟孩子讲这些东西,会不会太深奥了?

其实也没有,她自己看一些书的时候,比如人物传记,她自己就会问这些问题。

她们老师会讲钟南山爷爷,喜马拉雅有一个叫人文通识的课,陈钢和言亮讲的,她特别喜欢听。

这里面讲很多名人,从中国古代到现在,她听了就会思考,也会想个人和社会这些问题。

我觉得孩子比咱们更聪明,她的学习能力比咱们更强。
 
她升小学的时候,我写过一段寄语给她——

安娜妈妈在朋友圈为女儿写下的寄语

这一年,双减和疫情给我们这个时代,给我们每个人,带来很多变化。
 
我们万柳妈妈有很多群,其中一个群里大概有300多个妈妈,以前经常在群里发各种学习资料,拼各种学习班,讨论各种考级、学习,鸡娃的紧张氛围是有的。从前我的网盘都是存满的。
 
前几天发生了一件事,我特别感慨。那天有一个妈妈在群里发了一些学习资料,然后我们才感知到,我们群里已经很久没有出现过学习资料了。
 
最近群里的大家,都在各种买东西,各种囤东西,讨论吃喝玩乐,紧张感更多来自于疫情。
 
可能双减和疫情之下,大家的关注点更往实处落了,大家更在乎孩子身心健康,全家平平安安。

 
这个时代每个人都有一些焦虑,未来孩子要面对很多不确定性,我们做父母的内心稳定,教育观坚定,也许是给孩子最好的后盾。
 
我记得去年有次我们在东边上完课,回来往西边开回家,堵车疲乏中,突然看到夕阳,会觉得原来生活这么美,一下子内心就觉得很明朗、很满足,有一种重新活过来的那种力量。

这种感觉,有点像《心灵奇旅》那种感觉,我觉得这是一种孩子需要的力量。从学习美到欣赏美,然后要从美里面去吸收力量,汲取营养去过好自己的人生。


真正好的教育,不是世俗标签化的牛娃不牛娃的这些,而是接受教育同时,让孩子能获得一个丰盈的内心,这是我认为最重要的事。

这样的话,她将来遇到任何困难也好,挫折也好,或者说不公平的待遇也好,我觉得她都能够去面对去化解。

同时我也希望自己在为人父母的路上,和孩子一起修行、探索、成长。

这就是我今天的分享,谢谢大家。





从朋友的角度,桃蛋妈再补充两句我对安娜妈妈的感觉吧。

如果你刚认识她,你会觉得她很有底气,住在“宇宙中心”,家庭和睦,孩子争气,会情不自禁地羡慕她,并觉得她很幸运。

但随着对她了解的深入,你会发现她的幸运背后的逻辑

跟她沟通时,我能从她身上感受到稳定的力量,能感受到她经年累月蓄积的智慧,并且我为她能够准确恰当地运用这些力量和智慧而感到佩服。

她确实有幸运的地方,但也不可否认,她是一位真正意义上的“牛妈”——

牛在她对教育本质的思考,牛在她对学习目的的通透,牛在她对孩子心灵的熏陶拔高,牛在她对未来和风险的理解。

桃蛋妈多希望,今后定义牛妈、牛娃,也能从这些维度出发,而不仅仅是娃取得了什么杯赛的成绩,进了多牛的学校。

毕竟人生那么长,充满碰撞和试错,也许那些从小被根植于心的东西,更能决定着孩子们往哪儿走、走多远。

安娜妈妈真的是一位“宝藏妈妈”。她应桃蛋妈的邀请,今后会为咱们「牛娃成长记」的读者持续带来心得分享。

你对安娜妈妈的育儿观怎么看?桃蛋妈期待你的留言。


「安娜妈专栏」第一期


《如何培养孩子内驱力?这位海淀万柳妈的做法堪称教科书!

微信扫码关注该文公众号作者

戳这里提交新闻线索和高质量文章给我们。
相关阅读
第一代「海淀妈妈」和女儿的「鸡娃」阴影疫情下的邻里关系:有人从陌生到熟,有人买震楼器最新!疫情下的SSN办理指南疫情下的北京孩子的一天:家长们,下支架的钱,都攒够了吗?句号还是省略号新增5656!新毒株入侵新西兰!“上海没有选择了!”疫情下的上海,这个新西兰男人见证了太多……疫情下的好望水:重仓线下,“小步快跑” | 刀法品牌群像企划为什么总有人能捡到流浪猫?疫情下的上海企业主:在封控危机中寻求生机疫情下的北京供应链:互联网平台学会了什么很久没看到如此讲究的恐怖惊悚片了悉墨气温都跌破10度,周末会更冷!甚至这里已经零下,多地还出现降雪!漂木苦等半年,火遍海淀妈妈圈的听力神器“倾听者”,终于来啦!还是最新款从喜剧演员到战时领袖讲真,很久没有听过这么动人的表白了活着但不只是活着,疫情下的 12 位新消费企业家疫情下的上海独立咖啡店,情感的牵绊和不确定的未来疫情下的上海120热线,“急救的事情,没有一个人能等”加州九天男故事引发的讨论疫情下的上海“团长”:在忙碌和低效中开启第一次团购,在抗击疫情中成长困在皮村的北漂客:疫情下,打工人没了工地活疫情下的90后创业者,永远可以相信青春的力量丨五四青年特辑为了孩子上学,上海妈妈“组团”出国,海淀妈妈“双向逃离”连刷14集,很久没看到这样的国产古装剧200万“神兽”被封印一个月,上海家长疫情下的众生相抓住疫情下的技术外包潮,印度IT服务业正超速发展记录疫情下的首次跨国旅行,新加坡飞泰国全攻略疫情下的企业招聘困境,又逼走了一名HR疫情下的合肥,有什么不一样伦敦很久没这么热闹过了!聊聊疫情下的游戏公司管理:我们怎样工作才能更快乐?看完这两个佛系养娃的海淀妈妈,我倒吸了一口凉气!中考出分家长群炸了,海淀妈妈哭着要躺平,西城妈妈又尴尬地“仰卧起坐”...俄罗斯方块+塔防,很久没见过让我眼前一亮的国产游戏了。
logo
联系我们隐私协议©2024 redian.news
Redian新闻
Redian.news刊载任何文章,不代表同意其说法或描述,仅为提供更多信息,也不构成任何建议。文章信息的合法性及真实性由其作者负责,与Redian.news及其运营公司无关。欢迎投稿,如发现稿件侵权,或作者不愿在本网发表文章,请版权拥有者通知本网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