疫情下的邻里关系:有人从陌生到熟,有人买震楼器
邻居,第一次破冰
我住的公寓隔音很差。有次我早起外放听新闻,住在隔壁的邻居敲门投诉,说我大清早扰民要报警。隔着门,我不客气地回敬:您还是先打听多少分贝算扰民吧。
搬进这栋公寓楼,我的邻里关系变得冷淡。从前住在旧居民楼,邻里关系很好。楼下奶奶给我送饺子吃,我妈帮助楼里的孤寡老人打扫卫生。搬家后,我观察我们楼层,家家户户的房门错开,打开门只会看到墙,不会看到邻居。建筑师朋友告诉我,住宅楼设计者们不会考虑邻里之间,只会注重考虑住户的个人感受,甚至会尽量减少邻居的接触。而这次,还是因为觉得对方侵扰了自己的生活空间,我和邻居才“互动”了下。
前几天工作到凌晨,听到隔壁男女在争吵,起初只是互相抱怨。渐渐地听到咆哮声、摔东西的声音和女孩崩溃的大哭声。我担心女孩的安全,打电话叫物业来处理。物业走后,隔壁安静了,后来只隐约听得到她的抽泣。
深夜我想了很多:疫情极大地动摇我们的生活和精神状态,一些人或亲密关系会随之波动、破碎。也有人会在这种全人类共同的困境面前,意外地生出很多共情。
我想如果自己是她,这时候应该渴望被安慰。我写了张纸条,摘了支刚买的洋桔梗,溜到隔壁门口,把花和纸条贴在门上。怕尴尬,纸条上特意嘱咐了“不需要任何形式的回应”。
第二天出门时,看到花不见了,不知她是否看到。那之后我每早听广播时会下意识调小声音。在人类共同面对的疫情前,我觉得有些事,比如一定要和邻居争个是非对错没那么重要。
异地的奶奶
那天睡过了,没去做核酸,邻居奶奶和楼组长狂敲我的门。我开门时,楼组长对奶奶说,“我就说嘛,年轻人,肯定是起晚了。”
原来是奶奶看我没去做核酸,以为我在家出了什么事。见到我她放心了,热情地让我去她家盛碗粥喝。
封控前,我朝九晚六地上下班,奶奶70多岁,独居。作息对不上,我们甚至没碰见过。封控后,奶奶小心翼翼地敲门请教我如何使用健康云,我们才第一次见面。
后来楼里团购、扫随申码,奶奶请教我如何操作,连连道谢到我不好意思。后来我给她送团的水果、蔬菜、牛奶,听说我不会做饭,她家里做了馒头、大排面,就喊我去盛。有时楼下志愿者通知领抗原试剂,我在家听着音乐办公没听到,奶奶就顺手帮我取上来。
每次互送东西,奶奶都要跟我说,“你们(年轻人)来上海工作很辛苦,父母肯定担心,我们能帮就帮。”这些琐碎日常里的互助,我觉得她几乎把我当作自己的孙女一样对待,很温暖。
在小区住了十年,除了对门的邻居,我基本不认识其他人。
小区封控后,我参加志愿服务,和另外6个志愿者建了群。晚上群里聊疫情时,有个阿姐提到,今天其实是楼长生日。我说那要来点仪式感,拿了一小块冷冻的蛋糕、一支蜡烛,给她送到8楼。两人戴着口罩和手套激动地聊了好几分钟。
回到家,我在群里发起视频通话。蛋糕实在太小了,但楼长还是挨个切蛋糕,让我们云“吃完”。
一些投喂
三月威海封控期间,我迎来25岁生日,发了条朋友圈:大家都说大米饭对我不好,可我心中还是对它充满念想,最好要配酸甜口的西红柿炒鸡蛋。
当时我住在公司宿舍,宿舍没有锅和冰箱,我一连吃了十几天泡面。疫情前,我偶然碰到楼上的姐姐和别人吵架,劝架时加上微信,但之后没有多聊。知道我不会做饭,没锅没碗,她连续投喂了我炸蘑菇、炸刀鱼、米饭。那条朋友圈被她看到,她特意做了西红柿炒鸡蛋送上门。
雅俊 上海
小时候
长春封控一个多月,都是在家订蔬菜包水果包。物资送到,小区楼下有人拿着喇叭喊“301”,我立刻开窗,对楼下喊“知道了马上下去”。喊话这种古老的交流方式,让我想起小时候住在大院里,我在邻居家玩,妈妈做完饭、站在院里喊“XX回家吃饭”那个味儿。
阿晶 长春
电梯社交
auden 上海
破冰
曦曦 常州
摩擦,也是一种日常
噪音
烟是不是必需品?
织金 上海
震楼器
飞鱼 西安
问候
解封后,福田所有小区要进行白名单管理,原则上只能刷健康码进自己的楼。我们志愿者团队几个人在不同楼栋,就约好在公共区域交换礼物:潮汕大哥送小青柑,东北大哥做打卤面,我包饺子……每个人拿自己的碗筷来盛。
3月深圳封控,我加入小区志愿者团队,十几个伙伴一起艰难抗疫的情谊,在封控结束后也很难忘怀。我觉得自己在小区多了十来个亲友。
这个2300多户的小区,年轻租户多,流动性大。过去五年,我了解邻居的方式,是看往来的搬家公司、装修工、清洁阿姨。日常在电梯相遇,都是低头玩手机。
但今天在电梯偶遇一位楼上的志愿者大哥,他热情地招呼我,“现在顺利返工了吗?”
线上与线下
肉肉 西安
三月中封控的时候,家里剩我们娘仨。第一天带着两个孩子下楼做核酸,孩子小不配合戴口罩,我很苦恼。邻居来敲门,说她们已经做完核酸,帮我看小宝,让我带老大去,我真的眼泪都要掉下来。核酸做完后,邻居还让我先做饭。那时先生出差在外,我很久没这么轻松做过一顿饭了。
之后每到做核酸或者饭点,对门邻居就来把小宝抱走,或在我家陪她玩。另外的宝妈邻居会做南瓜饼分给我们。从此我们开始互相分享:今天我做小松饼,明天她做小蒸糕。疫情期间,因为有邻居,反而过得充实。
封控后没有外卖,我一天得为自己和两个孩子做五顿饭,每天一睁眼就得想做饭的事。生完二胎,我整天在家围着孩子没有社交。这些苦衷无处发泄,我一哭孩子就跟着哭。妈妈去世后,我没有可以撒娇的人了。直到疫情后,我才变得更舒心,因为能跟邻居敞开心扉地聊。
现在,对门的邻居会常常过来串门。我们相约遛娃、买菜,还想两人一起去运动。孩子们的玩具也是交换玩。前天我的小姑娘学会叫“哥哥”了,现在天天指着邻居家的门喊“哥哥”。
下半年我们要搬去我先生工作的城市了,我舍不得这里的理由,又多一个。
阿辰 兰州
舍友
狗子麻 北京
微信扫码关注该文公众号作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