Redian新闻
>
疫情下的上海120热线,“急救的事情,没有一个人能等”

疫情下的上海120热线,“急救的事情,没有一个人能等”

社会
澎湃新闻首席记者 陈斯斯

宋一宁 设计

120,是新冠疫情下的一条生命热线,一端连接患者,一端连接医院。一通电话,一辆救护车,关乎着每一个患者的生与死。

上海120调度总指挥邵贇对于这一串数字印象深刻:浦东封控的第一天,120热线的呼入量一天就超过44000个,4月6日呼入量一下子超过了96000个。而在平时,120呼入量平均每天7450个左右。

“通过这次疫情,我们120感受到了有史以来最高强度的工作节奏,承担了历史最高的电话呼入量,这对我们来说是一场极大的考验。”邵贇如是说。

上海市医疗急救中心调度指挥中心    本文图片均为受访者提供

区别于国内其他一些城市,上海市医疗急救中心(以下简称上海120)独立于各大医疗机构运作,它承担着全市16个区的电话呼入业务,也承担着7个中心城区的急救车调度工作,其余9个区则在上海120的二级调度下开展急救业务。 

邵贇,是上海市医疗急救中心通信部副部长,也可以说是120热线调度总指挥。

24小时,16个区近250个接听席位,在此次疫情下共同守护着这条热线,维系着全上海千万市民的健康。

1976年出生的邵贇,是上海120通信部副部长,也可以说是120调度总指挥。进入上海120工作26年的她,自称是女汉子,有过一线急救医生的经验,也担任过急救部管理、信访工作,从今年3月12日至今,她与百余名调度员一起驻守在上海120,24小时负责接听来电。

“我们不能也不会错过任何一通打进来的电话,每个调度员每天工作12个小时以上,他们的桌前放着润喉糖、矿泉水,即使吃饭、喝水也不离开接听席,上厕所的片刻时间,也会找其他同事负责接听。” 邵贇说,近2个月来,她每天最多只能睡5个小时——除了接热线,她还要紧急调度其他120事务,通宵接电话成为常态,睡觉时还一直握着手机。

而她的同事,还有人睡觉时直接将手机放在了肚子上,她们生怕错过任何一个急救任务。

“我是一个很容易惊醒的人,就算睡着了,手机响个两三声,我也会马上起来,急救的事情,没有一个人能等。” 邵贇说。

在此次上海疫情期间,调度员在上海市医疗急救中心办公室打地铺。

5月7日,澎湃新闻记者采访了邵贇。

以下是她的自述:

作为上海120的调度总指挥,我是最早一批驻守在单位的。从3月12日开始至今,没有一天回过家,我的家人也很支持我的工作。

3月12日那天,我们中心召集一批调度员,来确保此次疫情下120热线的正常运转,大家报名很踊跃,第二天一早,就有30多名调度员直接来单位报到了,保障了最初的26个接听席位平稳运作。事发突然,当时大家都只能在上海120的调度指挥中心打地铺,解决住宿问题。120热线24小时运转,每个调度员随时需要加班,大家必须集中接受统一管理。

120接听席位

随着疫情形势的不断严峻,3月28日起浦东地区开始进入封控管理,考虑到我们120很多调度员住在浦东,3月27日夜间,中心连夜召回了所有调度员,大家都到单位来报到,所有调度员都进入闭环管理。

我还记得,浦东封控的第一天,120热线的呼入量一天就超过44000个,4月6日呼入量一下子超过了96000个。而在平时,120呼入量平均每天7450个左右。

调度员们在接听席吃盒饭,确保24小时接听热线。

面对这样的情况,我们其实早有预判,早在3月25日就召开会议,决定增派人手,开足马力来应对。

当时,除了将26个受理调度席位扩容为52个,我们连夜又新增封控区域受理专席56个,由志愿者负责接听,这些志愿者大多来自中心同事,包括行政人员也都参与其中,也就是说,整个上海120,当时除了出车的,就是接120热线的,基本全员上岗。

邵贇(左一)与上海市医疗急救中心领导在一起讨论。

在呼入量最高的时间段,我们单位总共有108个接听席位同步开放,为日常调度受理能力的4.2倍。另外还有9个区的接听席位也开放着,转接派车席位同步增配超过50%,24小时接听来电。

我们的调度员平均年龄30多岁,最年轻的20岁出头,也有50多岁的。他们每天工作时间都在12个小时以上。而我作为调度总指挥,通宵工作成为常态,每天最多只能睡5个小时。即使在睡觉时,我也习惯了把手机握在手里,一般手机响个两三声我就醒了,我的一些同事还有在睡觉时,把手机放在肚子上的,这样一来电,就会马上醒来。

上海120建立调度备份中心,3月17日上线使用,实现同步在线运行。

这波新冠疫情来袭,奥密克戎变异株的传播力大大超过以往的病毒,感染人数不断上升。而上海又是一个深度老龄化城市,这次被感染的人群中也有不少老人,他们的医疗需求很大。

在封控期间,我们接到很多来电,大多集中几类人群:一是血透病人就医,这些病人原本一周要三次去医院透析,但突如其来的封控,让他们手足无措,还有一些孕产妇需要定期去医院产检,也有一些突发疾病的患者如心脏病,都需要120出行就医。

我还接到一个妈妈来电,她2岁的孩子发着高烧,被检测出抗原阳性后,在家里等待核酸复核期间,他们心急地拨打120反映,需要紧急前往医院救治。这些案例也有不少,有一些人来电时甚至是撕心裂肺的。

热线最繁忙时,我们所有调度员吃饭、喝水都在席位上完成,他们的桌上时常放着矿泉水、润喉糖,每人每天需要连续工作12个小时以上,即使需要上厕所的这段间隙,调度员也会安排志愿者临时上岗,负责接听,绝对不会错过任何一通来电。

120爱心帮帮车。

在接听120过程中,考虑到一些市民普通就诊的需求也很集中,我们4月初又增设了爱心帮帮车,来解决一部分市民在封控期间的就医出行需求。这部分市民病情不在危重紧急抢救的范畴,我们就协调了单位里的党员、驾驶员等利用休息时间来承担这部分业务。

爱心帮帮车总共有10多辆,尽管使用的车辆是120救护车,但车上并未配备医护人员。在确认这项服务前,我们会咨询对方很多问题,包括患者的生命体征、流行病学调查等信息。

也有一些市民来电,跟我们抱怨120难拨通、需要反复多次拨打,我们对此也感到很无奈,只能做好解释工作。疫情当下,120热线的等候时间肯定比平时有所延长,而一些市民在拨打过程中很心急,常常是打3-5秒没有接听就挂了,这样其实更不容易打通。

我们也很抱歉,在疫情之下,医疗急救资源会变得更为紧张,在2021年第二季度之后我们急救回车率为0,也就是说市民拨打120的急救需求,我们可做到100%满足。

但疫情当下,海量急救、就医需求瞬间涌来,我们不得不分层分类予以处理,120会根据病情的轻重缓急,来进行急救车辆的调度,优先满足急危重症患者。市民对120的服务感受会有较大的落差。

4月初开始,上海的阳性感染者急剧上升,一部分医院又临时成为新冠定点医院,而我们120急救人员也时常在运送病人时面临困难,他们到了发热门诊或急诊,常遇诊室临时消杀,这时救护车就需要等待,120周转率就会有所下降。但对于医院来说,诊室的及时消杀是为了避免交叉感染的发生,这是对每一个患者和医护负责。

120志愿者。

在120来电中,也有很多需求是无法满足的。

譬如有一名家属来电,希望120派车给住在方舱医院的一名患者送衣服和生活用品。也有一些封控在家的病患家属来电,希望乘坐120救护车去医院给住院患者结账。也有在浦西的人来电,希望救护车能把他送去浦东的家中照顾老人。通过我们调度员的耐心解释,最后市民也表示理解。

也有很多居民会来电告诉我们,已通过社区解决了出行车辆,需要取消120用车需求,把急救资源让给更多有需求的人,我们听到过这类来电,也很感动。

还有一些热心市民,主动让出急救资源。我记得在前两天夜里,我接到了一名发热患者来电,需要紧急就医,但碰巧同一时段也有一名即将生产的孕妇求救,我们在征得这名发热患者同意的基础上,先行将这名孕妇送到了医院。

通过这次疫情,我们120感受到了有史以来最高强度的工作节奏,承担了历史最高的电话呼入量,这对我们来说是一场极大的考验。

当前,随着上海疫情形势好转,120呼入量有所回落,平均每天在20000个来电左右,但仍在高位运行之中。相比之前,目前120来电反映的问题大多聚焦在出行困难,但危重症患者比例比往年增长了一倍——因疫情严重时未及时就医,随着封控时间的延长,一些人疾病就有所加重。

而针对出行困难这一问题,上海也在寻求多种解决办法,譬如从4月18日起,上海交通委在中心城区推出就医保障巡游出租车,拨打62580000电话即可进行预约,解决了市民普通就医和出院回家的需求。此外,一直以来,诸多社区乃至爱心志愿者也一直助力,帮助市民解决就医配药出行难的问题。

我们也感谢很多医疗机构,譬如复旦大学附属中山医院、同仁医院等,在急诊量居高不下的情况下,及时与我们120进行沟通,在不停诊的情况下,一边消杀一边开辟出特定区域,来接诊120送来的病人,提高了我们的救护车周转率。


本期编辑 邹姗

推荐阅读

微信扫码关注该文公众号作者

戳这里提交新闻线索和高质量文章给我们。
相关阅读
疫情下的好望水:重仓线下,“小步快跑” | 刀法品牌群像企划抓住疫情下的技术外包潮,印度IT服务业正超速发展疫情下的合肥,有什么不一样墨西哥Riviera Maya玛雅海滨之旅(三)Bahia Principe Luxury Akumal新增5656!新毒株入侵新西兰!“上海没有选择了!”疫情下的上海,这个新西兰男人见证了太多……200万“神兽”被封印一个月,上海家长疫情下的众生相疫情下的邻里关系:有人从陌生到熟,有人买震楼器虚实疫情下的上海广告人直击疫情下的618:头部服装品牌如何稳健发展?疫情下,你的房贷和信用卡还不上怎么办?这里有一个好消息和一个坏消息……疫情下的北京海淀妈妈:群里已经很久没出现过学习资料了疫情下的上海企业主:在封控危机中寻求生机疫情下的医疗供应链:国内人工血管短缺,国外造影剂断供疫情下的上海“团长”:在忙碌和低效中开启第一次团购,在抗击疫情中成长疫情下的上海独立咖啡店,情感的牵绊和不确定的未来疫情下的另外较量,对付新冠的三种方法疫情下的90后创业者,永远可以相信青春的力量丨五四青年特辑疫情下的企业招聘困境,又逼走了一名HR我学语文教语文的一生(29)疫情封控下的上海老人乌克兰的华人---将何去何从?疫情下的中餐大变阵雪地徒步,远眺 Les Dents du Midi聊聊疫情下的游戏公司管理:我们怎样工作才能更快乐?记录疫情下的首次跨国旅行,新加坡飞泰国全攻略疫情下的北京供应链:互联网平台学会了什么Z世代初入职场,疫情下的择业思路疫情下的北京孩子的一天:家长们,下支架的钱,都攒够了吗?疫情之下的上海工厂,老板如何排兵布阵?最新!疫情下的SSN办理指南卡车司机疫情下的五天四夜:希望重拾乐队打鼓梦疫情下的城市值守人:等一切如常,要去外滩看夜景活着但不只是活着,疫情下的 12 位新消费企业家个人能力思考:如何找出个人能力的优缺点
logo
联系我们隐私协议©2024 redian.news
Redian新闻
Redian.news刊载任何文章,不代表同意其说法或描述,仅为提供更多信息,也不构成任何建议。文章信息的合法性及真实性由其作者负责,与Redian.news及其运营公司无关。欢迎投稿,如发现稿件侵权,或作者不愿在本网发表文章,请版权拥有者通知本网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