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后发劣势”的原因公众号新闻2023-06-07 14:06┃一时强弱在于力千秋胜负在于理“后发劣势”的原因©/文 朱海就 编:瑞秋的春天☄ 如果一个民族能够有足够的勇气和智慧接受经济学所揭示的原理,那么,他们在走向文明的路途中,也许可以少付出几代人的努力。 美国经济史学家亚历山大·格申克龙提出 “后发优势”的概念,指后发国家通过引进、模仿和学习发达国家的资本、技术和制度,可以节省相关的成本,在一个较高的起点上推进工业化的进程。经济学家杨小凯则是强调“后发劣势”,他的意思是如果一个后发国家只模仿发达国家的“技术”,而没有“制度”上的革新,那么后发国家虽然在短期内会取得较快的发展,但是长期的而言可能会失败。本文在杨小凯教授的基础上作进一步的思考。我们将把“后发劣势”视为一个认知的错误,即错误地以为经济、制度和技术等是可以直接追求的,是可以通过“策略”来实现的,而没有把它们视为一个以“自发秩序”为特征的社会的产物。后发国家普遍存在“认知”上的错误,他们试图直接去追求经济、制度和技术方面的发展,而没有意识到,经济、制度和技术都是以“自发秩序”为特征的社会的产物,因此,若想要取得经济、制度和技术方面的发展,就要让“社会”不断地靠近“自发秩序”。以自发秩序为特征的“社会”,是经济、制度和技术等进步的“母体”,经济、制度和技术等的进步,是“社会”不断靠近自发秩序的自然而然的结果。经济、制度和技术等进步本身不是文明,而是文明的产物。因此,若想在经济、制度和技术等方面取得进步,那就应该遵循文明的“原理”(自发秩序原理),让社会不断朝着自发秩序方向演进。但是,一些后发国家往往拒绝这一文明的原理,也即抛开这个“母体”,直接去追求经济、制度和技术方面的进步,这自然是不可能成功的。所以,在有的国家,“后发优势”之所以会变成“后发劣势”,正是因为他们拒绝了文明的原理,或试图用“策略”来代替“原理”,导致社会没有朝着自发秩序的方向演进。他们试图在这种情况下实现经济、制度和技术的进步,这是完全不可能的。学习已经被揭示出来的文明的逻辑,而不只是学习制度和技术等,使一个社会不断地朝着自发秩序的方向演进,是“后发优势”的真正来源,也才有可能避免“后发劣势”。经济学,尤其是以米塞斯与哈耶克等人为代表的经济学,揭示了社会存在与繁荣的原理,这一原理,也是文明的原理,它会使在文明上后发的国家少走弯路,对后发国家来说,只需要遵循这一“原理”的指引,而不需要再摸索,再去尝试那些不可能成功的道路,这样就可以大大缩短这些国家走向文明的进程,因此,假如他们认真学习这一原理,而不只是发达国家的技术、制度等等,他们将获得真正的“后发优势”。相比之下,之前那些走上文明之路的国家,经历了较长时间的摸索,它们并不具有后发国家所具备的这个“优势”,因为当时经济学家还没有很好地揭示出文明的逻辑,如工业革命时代的英国就属于“摸索者”。但我们也看到后来的工业化国家,虽然他们看到了前人的失败教训,但还是不断重复前人的错误,比如虽然有德国和日本这些国家在二战前推行国家主义(军国主义)的失败教训,但在二战前后,还是有不少国家走上了国家主义道路,进行了计划经济的试验,即便是到了二十一世纪,还是有些国家坚持这种道路。这说明,前人的“教训”,还不足以使后来者避免“重蹈覆辙”,关键还是需要有“认知”上的进步。如果不能接受文明的原理,从而真正理解前人失败的原因,那么还是会存在侥幸心理,以为自己可以在不接受原理的情况下,走出一条独特的道路。文明的路径只有一条,这是由“文明”是一个“理论”问题,并且这种理论也是唯一的所决定的。假如文明是一个“历史”问题,而不是“理论”问题,那么文明的路径就有无数条。尝试在这个路径之外,以其他方式追求繁荣,那只会碰得头破血流。一个民族的不幸,就是不断地尝试错误的路径,已经错了,还要再错,试图人定胜天。如果一个民族能够有足够的勇气和智慧接受经济学所揭示的原理,那么,他们在走向文明的路途中,也许可以少付出几代人的努力。一时强弱在于力,千秋胜负在于理合作公众号点击下方名片关注 → 右上角 → 设为星标 ★一课经济一起学,科学普及你我他【一课经济学 | 智慧集结号】一年精读四本经典。知识点一点点的过,一点点的学。从哲学基础、方法论到基本公理、定理和规律,从个体行动再到宏观层面的经济周期,奥派经济学的体系是庞大而又不失精致的。从第 1 季到第 4 季,在智识之旅上风雨兼程、跋涉探险,你我继续前行!长按以下二维码识别或点击阅读原文加入。点击 阅读原文 开启经济智慧之旅 学习❶1-4 季课程单课、❷思维导图、❸名师经济学微信扫码关注该文公众号作者戳这里提交新闻线索和高质量文章给我们。来源: qq点击查看作者最近其他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