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创首发 | 金角财经(ID: F-Jinjiao)
作者 | 江高
6月25日,钟薛高因“31度室温下放1小时不化”事件冲上热搜,截至当前,该话题在微博累计阅读量已达12.2亿人次。
7月5日,有网友发布用打火机点燃雪糕疑似烧不化的视频,进一步引爆舆论。
风口浪尖之中,“雪糕刺客”的质疑,也再度被社会所聚焦。
为什么雪糕会“烤不化”?添加的“卡拉胶”到底会不会给身体带来危害?早已被广泛使用的卡拉胶,剂量要求是怎样的?钟薛高的卡拉胶剂量又是多少?
舆情汹涌里,人们对于真正的问题似乎并不关心。“网暴”钟薛高成为了某种共识和站队,即使有来自监管部门的权威力证,但是接二连三“声讨”钟薛高的声势却越来越高,钟薛高根本无力抵抗,自证清白的声明,被淹没在无边的情绪之中。
这时候,我们需要回到事件的本质——当我们声讨钟薛高的时候,我们的目的到底是什么?是为了打倒市场上价格自由选择的权利?是要求钟薛高降为普通雪糕的价格,让低价钟薛高为国产雪糕赢得更好的未来?
当然,还有一种可能,在通胀持续的环境下,市场对于高价商品极为敏感。当舆论被未知的力量引爆以后,人们的情绪被裹挟着走。对钟薛高莫须有的问题,随时地加以一顿闷棍。
“网暴”钟薛高,只凭“莫须有”。
6月底,有网民发文称,钟薛高旗下一款海盐口味的雪糕,在31℃的室温下放置近1小时后仍然没有完全融化。为此,我们特意买了多份钟薛高“海盐椰椰”雪糕,在30度室温下放置了1小时。这时候,雪糕是有融化的,只是比较粘稠,并没有流淌一片,但只要一拿起,雪糕的木柄就从雪糕里脱了出来。在30度环境里,放置1个小时,钟薛高海盐味雪糕融化。也就是说,“1小时雪糕不融化”这个说法,本身就很莫须有。据此,我们也特意买来多个品牌雪糕进行实验,固形物含量高的,或者说料比较足的,也没那么容易烤化了。有人据此推测,雪糕烤不化,是添加了防腐剂、凝固剂,并把矛头指向一种常见的食品添加剂——卡拉胶。卡拉胶,源于红藻类植物,是从天然植物中提取的,作为稳定剂和增稠剂,早已被广泛应用于冰淇淋、冷饮等食品中。钟薛高表示,平均每支78克钟薛高海盐椰椰雪糕中添加了0.032克卡拉胶,并符合国家标准GB 2760-2014 《食品安全国家标准食品添加剂使用标准》中的规定。中国检验检疫科学研究院副研究员罗祎博士表示,GB 2760标准是白名单,只要榜上有名就是可以按照限量和使用要求使用,从标准规定看,钟薛高加入卡拉胶不属于超范围添加,同时没有定量的限量情况下也不是超量添加。但实际上,这个“标准规定”到底是多少?我们找到这个规定,里边的说法是可按“生产需要适量添加”,也就是说,因为市场上食物普遍使用卡拉胶,国家标准并不对奶油、浓缩黄油、生湿面制品、果蔬酱等作出具体卡拉胶用量上限要求。侧面参照的话,该标准里生干面使用上限是8g/kg。按钟薛高一根雪糕78g算,此标准里可用的最大添加量0.624g,钟薛高海盐椰椰雪糕的卡拉胶添加量只是该上限的5%。日常生活中,卡拉胶几乎无处不在,钟薛高只是我们接触卡拉胶的一个小窗口。除雪糕外,卡拉胶的身影还出现在酸奶、果冻、番茄酱、果汁、加工肉制品、牙膏,甚至宠物食品、啤酒等。在回到这个问题之前,首先应该了解的常识是:脱离剂量谈毒性,是耍流氓。在早期研究中,确实有研究者认为,动物长期口服大量卡拉胶会对身体造成影响,主要表现为结肠炎。中国海洋大学食品科学与工程学院的研究者近两年研究发现,成年人摄入卡拉胶最低致炎量为45000毫克。并且,仅大量摄入可能还不够,卡拉胶对结肠健康形成威胁还与个人的饮食习惯有关。如果按照薛高海盐椰椰雪糕中添加了32毫克卡拉胶计算,得一下吃1406根。嗯,还是不用算了,估计土豪也难以达标。话说回来,如果不是单单针对钟薛高,一般正常人都不会相信“雪糕不化”的说法,一旦加上特殊的语境,这种常识反而变成了荒诞。实际上,比“雪糕不化”更荒诞的事情也发生过,就是美国德州“雪球不化”事件。2021年2月,美国德克萨斯遭遇罕见的暴风雪,导致供电供水系统瘫痪,无法忍受的民众开始在网上传言“暴雪是政府的阴谋”,因为“雪球烤到发黑也不化”,所以是“政府制造的假雪”。尽管科学家已经很早就解释,雪其实已经融化,但被剩下的部分吸收;或者是由于温差过大,固态的雪直接升华变成了气体。但是这个话题也是冲上美国的“热搜”,而且一些美国网友甚至认为这场暴雪其实是一种模拟现实,还很可能有外星高科技的参与。很明显,钟薛高“不化”,其实是一种特殊语境下对常识的颠覆,而固形物含量高,反倒印证了质量可靠。换句话说,雪糕烤不化,甚至是雪球烤不化,都有它的科学根据。但由于反差太大,听起来很离奇。虽然很容易解释,但却因为“出人意料”,轻易就可以得到爆炸式的传播,并且不断地被曲解被讹传。当这种消息铺天盖地的时候,漩涡里的钟薛高,是很容易无能为力的。其实,无论是“不化”还是“卡拉胶”的争议,钟薛高均拿出权威实证和详细数据证明不构成健康威胁,监管部门也给出了明确结论。早些天,南京市市场监管局组织开展了夏季热销食品专项监督抽检。根据抽检结果,钟薛高当红的5款产品,包括在此次舆论风波中被反复涉及的产品,都是合格且符合食品安全国家标准。“融不掉”、“烤不化”,这样的行为,更容易让人关注这个行为的离奇与反常。当这些问题本身已经解释与解决以后,人们已经不关注雪糕本身是不是安全了,只抱着批判的态度看待钟薛高,这时候,价格贵的问题,就成了聚拢一切火力的攻击点了。——你是“雪糕刺客”,你混在普通雪糕里,在买单的那一刻,冷不丁地刺穿了我们的钱包。现实生活中,身边的朋友对于钟薛高的态度是“价格贵可以不买”,与网上的群情激奋形成明显的反差。而回顾从“晒不化”到“烤不化”,再到“添加剂有害”,似乎有一种步步为营的设计,越来越多可能根本没接触过钟薛高的网友,被裹挟加入了这一场的“网暴”之中。所以,网民们要的到底是什么?雪糕的食用安全有没有问题?现在监管部门都说没问题;钟薛高特意把价格标在包装上?钟薛高现在推出了自己的专用冰柜;难道,是想要钟薛高把价格调下去,和普通雪糕一个价位?可现在是市场经济时代啊。我们应当冷静下来想一想:“声讨”钟薛高,到底是为了什么?从大环境来看,我们身处通胀时代,自然对“涨价”更加敏感。当从冰柜里随意拿起一只雪糕却无法接受价格时,自然成为对高物价的情绪发泄对象。换个角度想,在没有垄断市场的情况下,商品价格多少应当是商家的权利,如果消费者不接受,高价自然也无法维持。数据显示,2021年,钟薛高售出了超过1.5亿根雪糕,而今年前5个月,钟薛高累计雪糕出库数超过2亿片。说白了,如果不满钟薛高的价格,觉得货不对板,大可以选择其他雪糕;但如果只是因为无法接受高价,而扣上“食品安全”的帽子,这种“声讨”的意义在哪里呢?在钟薛高爆红前,哈根达斯等高端雪糕早已进入国内市场多年。当初,并没有人用火烤一下哈根达斯。彼时,国货雪糕基本以中低端为主,直到2018年钟薛高的出现,国产雪糕才有与外资品牌的一战之力。不论是“钟薛高”这个名字取之“中国雪糕”的谐音,还是先后与娃哈哈、盒马、五芳斋、泸州老窖等品牌合作打造联名雪糕,都展示出了中国消费品牌的锐意进取。茅台也是在一路提价一路被骂的过程中,不断巩固其国酒地位,如今推出的冰淇淋,价格也是越炒越高。随着社会结构的变迁,消费行业的价格分化几乎是必然,也只有不断分化的价格才能充分反应市场的良好竞争。况且,中高端雪糕的消费需求一直存在,如果没有国货领头羊,难道我们只能选择最近被检出含有一类致癌物的哈根达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