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孩子吃饭,完全不要大人操心!"他们是如何做到的?
天气越来越热,孩子胃口也越来越差。
在你把嗓子扯破了之前,小东西终于坐到了餐桌前,却一会儿玩玩筷子,一会儿望望窗外。至于碗里的饭菜,半天都没有下去一口。
为了让孩子好好吃饭,你使出浑身解数:
宝宝你闻,米饭的味道香香哒~
宝宝你再不吃这口饭,妈妈就把它给鸟儿吃啦!
现在不吃饭,晚上会饿的!
你到底吃不吃!好好说话不听,是不是讨打!
好不容易在一片鸡飞狗跳中孩子吃完了饭,孩子就蹦蹦跳跳地去玩玩具了,要么就坐在电视面前不挪窝了。
收拾餐桌?不存在的。独留老母亲对着满桌狼藉,唯有泪千行。
不少妈妈都会在妈妈群里吐槽孩子吃饭,每次都能得到不少妈妈的共鸣:
「我的孩子也是吃饭太困难了!」
「不喊不吃,喊了也不吃!」
你获得了一点心理安慰:还好还好,我的孩子不是唯一一个吃饭这么困难的。
但是吃饭困难真的是小孩子们的共性吗?在清华大学人文与社会科学学院博士后、分享收获有机农场主、2016年「全球青年领袖」石嫣的眼里,答案是否定的:
「我之前在日本考察的时候,发现日本孩子吃饭完全不需要大人操心。」
所有的午餐都吃的一干二净。
吃完饭还会自觉地收拾餐桌,打扫卫生。
「为什么日本孩子吃饭就这么乖巧听话?中国孩子不好好吃饭,很大的原因是缺少了对孩子的食育,也就是关于食物的教育。」
中国孩子缺少一堂「食育」课?
「食育」的概念,是于1986年,由日本著名的养生学家石塚左玄提出的。他认为:「体育智育才育即是食育」。也就是说,食育是身体发展、智慧发展和德行发展的根本。
通过从幼儿期起给予食物、食品相关知识的教育,培养良好的饮食习惯,并将这种饮食教育延伸到艺术想像力和人格培养上。
2005年日本颁布了「食育基本法」以执行对儿童的食育,也设立了食育月和食育日来扩大国民影响,可见日本人对此的重视。从日本孩子的「午餐日常」,我们可以看到食育对孩子们的正面影响。
大阪市对于食育月和食育日的宣传。
来源:http://www.city.osaka.lg.jp/
食育并不是简单地告诉孩子:「你要好好吃饭。」它要求成年人有意识地告诉孩子饮食的来源、制作和营养价值,怎样选择食物、制作食物、不同的食物应该吃多少,并让孩子通过实践提高选择合适食物的能力,从而养成珍惜食物、平衡膳食的生活习惯。
怎样通过食育让孩子好好吃饭?首先需要了解孩子不好好吃饭有两个主要原因:一是不饿,二是不认识食物。
不饿很好理解,再鲜香美味的食物摆在面前,肚子不饿也失去了几分兴趣。城市的孩子每天并没有足够的活动量。每天窝在家里看电视、玩iPad、玩手机,哪里还有时间去疯跑,消耗体内过剩的精力?上一顿吃完的还没有消化掉,下一顿饭菜又摆上了餐桌,宝宝哪里吃得动哟!
除此之外,更重要的原因是孩子不认识食物。
不认识食物,孩子只会依照自己的本能去选择吃什么,长得可怕的、味道清淡的,一律拒之门外。
我侄女第一次见到煮熟的螃蟹端上桌时,捂着嘴怎么都不肯吃:「那是怪物!不可以吃的!」我告诉她:「螃蟹非常好吃哦!蟹肉蟹膏很香甜,从古代到现代都是不少人的最爱呢!」小侄女瞪着我,一副我在骗人的样子。
可是当她妈妈把蟹剥开,给她看澄黄的蟹黄、莹白的蟹肉,还在她面前吃的津津有味,小侄女动摇了。下一次妈妈把螃蟹肉送到她嘴边时,她犹犹豫豫的张开了口。嚼嚼嚼,再张口:「还要。」
相反,面对香甜美味的「垃圾食品」,因为不知道它对身体的危害,孩子一不留神就贪嘴了。如果孩子们了解了垃圾食品的生产与成分、知道不同的配料对身体的影响之后,即使觉得垃圾食品更香甜更好吃,还是会减少选择它们。
不同饮料中的含糖量,用方糖展示给孩子。
石嫣老师说:「我有幸旁听过一堂日本幼儿园的食育课,告诉孩子们可乐如何制作、内含的配料对身体有什么影响。教育人员还会用方块糖的数量形象的比较可乐和其他饮料中的糖含量。」
课程结束后,虽然没有人直白地告诉孩子「可乐不能多喝」,他们都会自觉地选择其他在课程中被推荐的饮品。如果你问他:「要不要一起喝可乐?」他还会像个大人一样告诉你:「可乐不能多喝,对身体不好。」
怎样给孩子食育?
食育对孩子的健康发展这么重要,你怎样让孩子认识食物、学会健康饮食呢?
1)把对食物的热爱融进生活
孩子在家里也能了解食物从哪里来、怎么烹饪、每种食物中有哪些成分、这些成分对身体会有什么影响。
家人一起种一丛蘑菇,观察它的生长、闻闻它的香气并且记录下来;
做饭时,在保证孩子安全的前提下让孩子帮忙,也可以讲解不同食物的做法;
装盘时,还可以让孩子决定怎么把饭菜摆成好看的形状,激发他的创造力和对食物的兴趣。
有的家长可能会问:「种食物真的有用吗?」不如看看石嫣老师的例子。她曾在国内的学校菜园开展过食育课程,让许多小朋友减少了挑食。不少小朋友不喜欢吃胡萝卜,觉得它有一股怪味。
但是在课程中了解了胡萝卜的有关知识并且亲手种植了自己的胡萝卜以后,小朋友们不需要爸爸妈妈苦口婆心的劝说他也会把胡萝卜吃的干干净净,甚至还会主动的要求吃「健康食品」呢!
另外,培养孩子对食物的感恩之心也非常重要。在日本的幼儿园,除了有专门让孩子们轮值种蔬菜的菜园,还会让孩子首先学会饭前饭后必须要说的那两句话。翻译成中文分别是「我开动了」和「我吃饱了」,其中还包含了谢谢大家的意思。
为什么幼儿园的小孩子一定要先学会这两句话?因为大人们非常强调感恩,感谢大自然和农夫们生产出蔬菜、稻米、肉类,感谢食堂阿姨或家人把食物料理好,感谢所有能够让「我」吃上饭菜的人。因为心存感激,所以珍惜食物。
2)农田活动
带领孩子走进农村、参与农田活动也是不错的选择。
一方面,孩子可以近距离观察、体验各种食物的种植、制作过程:水稻是怎么种植的,又是怎么从稻田里的一颗颗谷粒变成餐桌上晶莹剔透的大米;小麦又是怎么生长的,要经过哪些「磨难」才能变成买回家的一袋袋面粉……
知道了食物上桌过程的不易,孩子会更珍惜每一口食物;了解了天然食物的制作,孩子不容易抗拒食物本身的味道。
另一方面,体验农田生活可以大量地消耗孩子们的体力。用在农田中奔跑、帮忙做农活,替代静坐着看电视、打游戏、写作业,孩子怎么还会到了饭点还磨磨蹭蹭不愿意吃饭呢?
农田活动可以是单纯地回到农村,跟随农民伯伯婶婶一起了解农活、了解食物。也可以选择专门开展了食育课程的农场,由专业的老师带领、讲解,和一群小朋友一起体验农村生活。
3)绘本
颜值高且生动有趣的绘本也是你的家庭食育好帮手,比如下面这些。
1. 《妈妈宝宝的食物绘本》是一套非常适合启蒙的食物绘本,一共6册,主要面向0-3岁的孩子。简单、活泼的语言,配上精美可爱的插图,让小宝宝知道不管是蔬菜水果鸡蛋、还是米饭面包,都非常好吃!
2. 《大自然中的美食》一套5册,主要面向3-10岁的孩子。这套绘本给孩子们展现了食物生长、加工、制作的过程与步骤,让孩子了解食物的生产不易,更珍惜粮食。详尽的步骤说明还可以激发孩子们自己动手的兴趣呢。
3. 《我为什么要好好吃饭》是《小身体大学问》系列丛书中以食物为主题的一本,主要面向3-12岁的孩子。好好吃饭有什么用?食物可以为我们的身体提供能量,而且不同的食物提供的能量不同。吃哪些食物、吃多少可以给我们的身体提供充足的能量?用彩虹桥的不同颜色对应不同的食物,帮孩子更好地理解、记忆吧!
通常,我们会要求孩子吃什么,吃多少,过分强调营养的摄取。而食育除了注重营养,更看重孩子怎么吃,怎么让孩子有吃的欲求:既爱吃,又享受吃的过程。
孩子不爱吃茄子吗?他可能只是不喜欢茄子被做成黑乎乎的样子;
孩子不爱吃鱼吗?他可能只是不喜欢挑鱼刺的过程;
孩子不爱吃水果吗?你喂进去他吐出来?其实,你允许他自己用手抓着吃,他可能就会吃得津津有味……
食物的颜色、形状,你允许他怎么吃,都会带给孩子不一样的感觉,都会影响孩子对食物的爱。所以不要简单地给孩子贴上「不爱吃什么」「爱吃什么」的标签。
吃,是一个饱腹,摄取营养的过程,也是需要各种心理机制参与的过程。营造一个大家一起吃饭,乐乐呵呵的环境,孩子才更容易好好吃饭。食育,就是这样一门吃的学问。
关于孩子不好好吃饭,你还有什么话要说?欢迎留言,大家一起探讨。养娃路上我们一起,你并不孤单~
素材支持:石嫣、分享收获农场。
小 爱 说
爸爸妈妈们,你是如何让宝宝好好吃饭的?欢迎留言告诉我们你的独家秘方哦!
更多精彩文章请戳:
分享
收藏
点赞
在看
微信扫码关注该文公众号作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