Redian新闻
>
深度复盘巴菲特、芒格对比亚迪的投资,兼论比亚迪与特斯拉的差异

深度复盘巴菲特、芒格对比亚迪的投资,兼论比亚迪与特斯拉的差异

公众号新闻


作者:静逸投资
源:静逸投资(ID:jingyifund)


2008年9月,伯克希尔向比亚迪投资2.3亿美元,收购其10%的股份。比亚迪是芒格最引以为豪的一笔投资。2023年Daily Journal股东会上,芒格说:


比亚迪是我为伯克希尔做出的最大贡献。我也就做了这一个比较大的贡献。2008年,伯克希尔投资2.3亿美元买入比亚迪,现在已经值八九十亿美元了。收益率还不错。比亚迪这样的机会不常有,我们一辈子只做了一次。我们还做了很多别的投资,也很成功,但像比亚迪这么成功的,真不多。


多年来,芒格几乎在各个场合夸奖比亚迪及其创始人王传福。而巴菲特每次被问到对比亚迪的看法,反应几乎是模板式的:“请芒格来回答”。段永平则一直对比亚迪持有明显的保留态度。大佬们对比亚迪看法如此不同,原因是什么?


比亚迪的商业模式和多年业绩情况,并不符合优秀企业的标准,但蛰伏多年后突然在这两年迅猛爆发,这是意外还是可预期的?芒格和段永平在比亚迪的态度上相反,却对特斯拉的看法一致,都曾认为特斯拉“价值为零”“必然失败”,这又是为什么,后来的事实为什么和预期不同?比亚迪和特斯拉有何不同,未来又会怎样?马斯克和王传福对待自动驾驶的态度完全不同,这又是为什么?


比亚迪和特斯拉,是投资大佬和企业家们观点激烈交锋的地方,事情的发展又往往超乎预期。对上面的问题进行研究和回答,将会很有意思,对我们的投资和认知也会很有启发。


比亚迪,一笔幸运的风险投资?


2022年,巴菲特、芒格、李录等都开始卖出比亚迪。对于卖出的原因,芒格的解释是:估值太高了,“你可以理解为什么伯克希尔50倍市盈率时卖出比亚迪,现在小小的比亚迪的市值已经超过奔驰了,所以它的股票不便宜了。”


不过,对于芒格的另一只多年的“爱股”Costco,同样的高估之下,芒格却选择“永远不卖”。


芒格:Costco的问题是,它已经40倍市盈率,除此之外,它是一家完美的企业。它有一个美好的未来,它有一个美好的企业文化,它是由很好的人经营。我喜欢Costco的一切。我被Costco迷得神魂颠倒,我永远不会卖出股票。


可见,芒格虽然反复夸奖比亚迪,但其实内心深处爱得并不够深,比亚迪并未达到“非卖品”的程度。在比亚迪最高光的时候卖出,也反映了芒格对其未来的“星辰大海”并无太大信心。因为,如果比亚迪能保持当下这种大杀四方、销量和利润爆发式增长的态势,50倍的估值谈不上太高,只需要一年,估值就会下降到20倍了。


巴菲特、芒格持有比亚迪14年,但数十倍的投资收益,主要在最近两三年实现的,而且是靠比亚迪新能源汽车业务的突然爆发获得的。这并非芒格在当初投资时的逻辑,芒格在今年的股东会上还自曝了曾反对王传福进军汽车业务,并感叹“人生中总是充满意外”:


芒格:我想告诉你们我对比亚迪的“贡献”。我们通过李录进行了这笔投资。当时有一家小公司击败了日本手机工厂,然后这家公司的董事长是个天才,他说,我想买下一家破产的蹩脚的汽车工厂,然后从零开始进入汽车行业。那时它正在生产手机,基本没什么资产。而我和李录都在劝他不要那么做,我们说:请你不要做这么愚蠢的事,你会尸骨无存的……类似这样的话。它白手起家,去年它在汽车行业挣了20亿美元,这是闻所未闻的。这都是我和李录功劳啊,我们试图让他放弃所有这些现在行之有效的辉煌成绩。这也显示了人生中总是充满意外。


巴菲特、芒格当初买入比亚迪的逻辑是什么呢?


巴菲特买入比亚迪的主要原因,就是芒格的强烈推荐。而芒格买入的逻辑,则是李录的推荐。芒格获得比亚迪的信息来源几乎全是来自李录。所以,李录才是决策的关键人物。


综合李录在各个场合的说法,比亚迪投资逻辑可总结如下:


第一,投资比亚迪最重要逻辑的是投人。“公司创建人王传福是一个极其优秀的工程师,他创办这家公司只用了30万美元的贷款,一直到上市都没有其他外部投资人。”(李录2021年2月36氪访谈)李录很早就认识王传福,对其比较了解,2003年推荐给芒格。


第二,看好比亚迪的企业文化。“他们凭着工程师文化和事在人为的精神,持续证明着自己在解决复杂的工程技术难题上的能力,并总是能够比其他大多数人找出更高效、更省钱、更优化的解决方案。这点在制造业中是个优势。”(《文明、现代化、价值投资与中国》)


第三,比亚迪在激烈的竞争中已经证明了自己。无论是二次充电电池、手机代工还是汽车领域,比亚迪都取得了一席之地,体现了战斗力。同时,比亚迪也能从错误中不断改进自己,不断学习。


第四,比亚迪的电池等业务有可能出现预期之外的惊喜。“8年前我投资比亚迪的时候,并不清楚他是要发展汽车电池,还是笔记本电池还是手机电池。这笔投资难度最大的地方是这个行业以前所未有的速度发生变化,而且规模很大。”“投资者最大的乐趣就是出现惊喜,比亚迪就是这样的情况。”


第五,安全边际高。“我们投资它的成本,如以今天来计算的话大概只有一两块钱,这在价格上有很大的安全边际(伯克希尔的成本大概是8港币)。所以在过去十几年里,我们非常有信心持有,基本上买完之后就没怎么再动过。”


其实,还有一点没说,就是比亚迪占了他们投资组合多大的仓位?根据伯克希尔2008年报,持仓的总市值约为490亿美元,比亚迪2.3亿美元的投资只有0.5%左右,被归在了others。



从上面几点,可以看出巴菲特、芒格、李录等对比亚迪的投资确实像“风险投资”。


2021年2月,李录接受36氪采访时为这笔投资定性:“严格来说,这笔投资不是我们主流的风格:我把它称为上市公司的风险投资,或者说是二级市场的一级市场投资。当时的比亚迪还处于一个高速成长的状态,也带来比较高的风险——虽然它在一个充满着可能的领域,并且是这个领域里成功概率很高的公司,但它也有可能不一定会成功。”


不过,2009年伯克希尔股东大会上,巴菲特、芒格似乎否定了比亚迪是“风险投资”。


问:比亚迪似乎是一笔投机操作,或者说类似风险投资,不像价值投资。


巴菲特:所有投资都是价值投资,不是价值投资,还能是什么投资?


芒格:比亚迪可不是风投公司投资的那种初创型公司。比亚迪的创始人 43 岁左右。比亚迪白手起家,先是发展成充电锂电池领军企业,后来又进入手机零部件行业,也取得了巨大成就。最近,比亚迪进入了汽车行业。面对强手如林的合资车企,比亚迪作为一个外行,迅速制造出了中国最畅销的国产车型。比亚迪可不是初出茅庐,比亚迪也不是投机,它是一个创造奇迹的公司。比亚迪聘请了 17000 名工程师,他们都是顶尖的毕业生。在未来的世界中,电池绝对必不可少。我和沃伦不是一时冲动。


其实,巴菲特、芒格的说法和李录不矛盾。股东大会的提问者将风险投资和价值投资对立起来,所以巴菲特说“所有投资都是价值投资”,风险投资也是投资于价值(当然,很多风投做着和股市一样的投机),只不过投资的阶段、确定性等方面有所差异。芒格认为比亚迪并非传统风投主要投资的那种初创型企业,而是已经在各方面有不小的确定性。


所以更完整的讲,比亚迪这笔投资是在二级市场进行的有一定确定性的风险投资。


芒格和李录对比亚迪和王传福,总是赞不绝口,芒格甚至称王传福是“爱迪生和韦尔奇的合体”。段永平却一直对这笔投资提出了很多保留意见。其观点可总结如下:


第一,比亚迪很不专注,高负债、多元化。“王传福是个对商业机会很敏感且非常用功的人,但不是很明白为什么他们现在还在四面出击,同时还要借那么多钱。”“BYD现在的业务很散,给我的感觉好像是没足够信心集中精力在能源产品上的样子。”“我感觉王传福是一个发明家类型的人,思维活跃,对什么都好奇、感兴趣,遇到工程技术难题,不由自主就想破解。同时对商业机会很敏感,遇到商业机会不由自主就想干。让他专心致志把一件事做到极致,可能很难。”


第二,企业愿景和目标偏离消费者。“为了达到第一的目标(实际上是数量上的第一),企业一定会做些很奇怪的事情,比如价格战,比如因为过于急于上量而导致的质量问题等。当我看到他们说把2015年成为第一的目标推迟到2018年的时候,我就觉得他们还没有明白过去在哪里出了问题。”比亚迪提出的目标往往是销量中国第一、世界第一之类,这和消费者没什么关系。


第三,对比亚迪的投资对巴菲特来说根本不重要。“巴菲特投比亚迪吗?1、巴菲特一直说他开始是不愿投的,是芒格一再“逼”他投的。2、他只投了他管的钱的千分之一,大家还是不要太当回事的好。他只不过是想试试。我觉得他真正的错误是说了些不该说的话而已。”


后来十多年的事实证明,段永平的意见是很中肯的。比亚迪的发展并不好。比亚迪历史上做过的业务太多,充电电池、手机代工、汽车、锂电池、光伏、云轨、口罩、电子烟、半导体等等。业务战线太多,所以很多年比亚迪没有利润,甚至连续多年扣非利润亏损。在燃油车时代,因为定位、设计、质量、价格等各方面原因,比亚迪在消费者心中形成了非常低端的品牌形象,直到今日还是包袱。


当然,如果不是比亚迪这么多尝试,也没有新能源汽车时代大放异彩的今天。不过,主战略形成之后,学会放弃大量无关业务,专注主业,企业可能会更健康。在多年的艰难之下,比亚迪顽强生存,坚持新能源汽车的方向,所以才有今天的DM混动、刀片电池等技术以及垂直整合的商业模式。


所以,对于比亚迪和王传福,芒格、李录、段永平的观点都有对的成分,只有既看到优点,也看到缺点,才是完整客观的态度。仅仅用投资收益的高低,不能完全衡量一笔投资的成败,我们不知道幸运的因素到底占多少。


特斯拉“价值为零”的判断错了?


比亚迪这笔投资之所以有意思,因为巴菲特、芒格、李录、段永平等各有不同的反应和看法。比亚迪最后成功的地方是新能源汽车,新能源汽车最厉害的公司是特斯拉,而芒格和段永平却在特斯拉的意见上比较一致,都曾得出“价值为零”、“注定失败”这种比较肯定的负面结论,而后来的事实却大不同,原因是什么呢?


早在2009年,芒格就说过特斯拉注定失败,多年来多次表达对马斯克负面意见。据马斯克2022年一个推特的回忆,当时他和芒格共进午餐,芒格对桌上所有人详述了他认为特斯拉可能会失败的方式。马斯克表示自己当时很伤心,但他告诉芒格,“我同意你说的所有理由,我们可能会失败,但无论如何,这都值得一试。”



2018年9月30日段永平在斯坦福大学华人学生交流时说:“芒格说,马斯克是个被证明了的天才,他的IQ可能是190,但他自己认为他是250。但是经营一家公司,你必须要理性。在我眼里,特斯拉是一家“价值为零”的公司,迟早要完。他的企业文化很糟糕。”“我后来确实不喜欢特斯拉,他目前这个企业文化,时间长了恐怕是很难有好结果的。我和方丈有个十年之约,赌的就是这个意思。”


不过现在芒格已经改变了对特斯拉的看法,对于马斯克很伤心的午餐,去年11月15日,芒格说“我已经忘记了,那是很久以前的事情了”。相反,芒格对特斯拉给出了很正面的评价:“特斯拉如此成功,我真的有些惊讶。我不会把特斯拉和比特币划等号,特斯拉为文明做出一些真正的贡献。马斯克做了一些其它人做不到的好事。在过去很长的时间里美国没有出现一家成功的新汽车公司,特斯拉汽车取得成功可以说是小奇迹。”


特斯拉不仅没有“价值为零”,反而成为市值最高的汽车公司,目前不仅保持着很好的发展态势,未来还有更多的可能性。那么,过去芒格和段永平真的完全看错了吗?其实不完全是。


回到2009年芒格和马斯克的那顿午餐,午餐的具体时间我们未知,但特斯拉此时还徘徊在生死边缘。根据《硅谷钢铁侠》书上的记载,2008年进入尾声时,马斯克的钱用完了,他向所有可能挤出一点钱的朋友借钱,圣诞前夕完成了一笔融资,“再迟几个小时,特斯拉可能就要宣布破产”。马斯克此时压力山大,他的妻子说“他看起来像在死亡边缘徘徊”,因为“马斯克经常半夜做噩梦并尖叫着惊醒”。


后来,特斯拉好运连连,例如2009年5月Model S发布不久后,吸引了戴姆勒5000万美元的融资。2010年1月能源部给了特斯拉4.65亿美元的低息贷款。“不劳而获”捡到了丰田的汽车工厂。2010年6月,特斯拉纳斯达克上市成功。


所以,芒格当时对特斯拉的负面态度不是没有道理,特斯拉完全有可能随时破产,后来的好运也不是一定会遇到的。马斯克本人也在2020年的一条推文中承认:“坦率地说,早期,我认为SpaceX和特斯拉价值为0美元的可能性超过90%。”所以,此时比亚迪的确定性要远高于特斯拉。比亚迪2009年的净利润高达38亿元,2008年的净利润也超过10亿元,且在二次充电电池行业有很高的市场份额。


回到2018年9月,段永平为何评价特斯拉“价值为零、迟早要完,企业文化很糟糕”?段永平的判断同样也是有道理的。此时的背景是特斯拉著名的“产能地狱”事件。2016年,马斯克突发奇想,今后要用无需工人、完全自动化的方式生产Model 3等车型。这个想法是很不现实的,即使到现在也无法实现。反对马斯克这一想法的近80位高管主动或被动离职。为了自动化而自动化,造成大量的问题、故障、返工等,大幅降低了产能。后面的两年,特斯拉财务状况和现金流都恶化。2018年6月的股东大会上,马斯克说:“这是我可能经历过的最痛苦、最地狱的几个月。”直到马斯克妥协,重新引入人工和半自动化、上海工厂的成功,特斯拉才从“产能地狱”走出来。


所以,芒格和段永平对特斯拉的评价在当时的背景下都是有道理的,那为何和未来的事实不符呢?他们的说法在于过于绝对,即使10%的成功可能性,也不代表注定失败。马斯克做SpaceX,阿姆斯特朗的打击让他伤心到流泪。芒格的打击也让马斯克伤心(所以芒格早忘了,他记到现在)。最近Chatgpt的山姆·奥特曼说马斯克的打击让他很伤心。对于这些想改变世界的人,尽管成功概率不大,尤其是早期完全不符合价值投资的标准,但也没必要打击别人,因为正是哥伦布这些探险家改变了人类的命运。哥伦布出行前,我们是精神鼓励一下,还是嘲笑他大海上的几十种死法?


段永平认为特斯拉“企业文化糟糕”,某种程度上的确如此。“产能地狱”的事情可看出马斯克比较“一言堂”,在不切实际想法下一意孤行。根据《硅谷钢铁侠》一书很多事例,马斯克对待下属比较绝情、苛刻,如果觉得有谁挡了自己的路,开除毫不留情。一旦觉得某个下属没有太高价值了,马斯克会让他们休个假,如果发现其参与的工作没有受影响,那他们就不用回来了,哪怕对待多年任劳任怨的助理也是如此。


不过也要看到另外一面,马斯克有别人没有的东西,那就是他的梦想足够大:地球能源可持续和人类文明的多星球生存。过于狂野的梦想,会被绝大多数普通人嘲笑,但却能吸引到世界上最顶级的人才。SpaceX和特斯拉是最吸引全世界优秀人才的地方(当然还有OpenAI)。马斯克、乔布斯这些人的个性不一定被人喜欢,但能带领团队不断打胜仗、改变世界,这种梦想的感召力和成就感,是超越常规的“企业文化”的。世界上最顶尖的人才,没有人会缺钱。最伟大最难实现的梦想才是最大的激励,老板是否和蔼可亲根本不太重要。


对于比较具体的企业文化,特斯拉也有很好的一面,比如马斯克、朱晓彤等高管完全不弄那些虚头巴脑的东西,或者等级制,而是在工厂一个简陋的沙发和站立式办公桌就可以工作,真正追求的是提高技术、降低成本并将好处转移给消费者。所以,对特斯拉的企业文化不能用“糟糕”一词来简单概括。


比亚迪和特斯拉的差异比较


在今年初的财报会上,马斯克说:“我认为我们对中国的汽车公司非常尊重,他们是世界上最具竞争力的,这就是我们的经验。中国市场的竞争是最激烈的,他们工作最努力,也最聪明。我们非常尊重正在和我们竞争的中国汽车公司。如果让我猜,可能某家来自中国的公司最有可能成为特斯拉之后的第二名。”


其实对于这个“第二名”,很多中国网友恐怕不服气,芒格也认为比亚迪比特斯拉强。今年初,特斯拉降价,比亚迪还提高了价格。比亚迪2022年的销量已经超过了特斯拉。2023年,比亚迪销量也许能达到特斯拉的两倍。比亚迪在中国已经“封神”,买比亚迪还是特斯拉,如同前两年是买华为还是买苹果,似乎已经成了判断是否爱国的标准。近年来泛起的这种民族情绪是狭隘思维的表现,无论对国家还是对企业,都非常有害。多学习他人的优点,多看到自己的缺点,不断超越自我,才是正确的态度,而不是千方百计证明自己如何“厉害”,并用产品道德绑架。


比亚迪工程师文化下多年坚持坐冷板凳,研发的DM-i、DM-p、刀片电池、云辇、易四方等技术,以及垂直一体的价值链结构,构建了很大的竞争优势。但和特斯拉相比,还有很多的差异。鉴于赞扬比亚迪的文章和视频已经非常多,我们不再画蛇添足,重点分析其差距部分。


第一,企业的战略和目标不同。


特斯拉的愿景和使命很清晰,就是“加速世界向可持续能源的转变”。它所做的一切都是围绕这个目标。多数人往往将特斯拉看做一家汽车公司,其实它是一家“新能源公司”。通过今年宏图第三篇章可看出,特斯拉的目标是通过光伏、风力新能源发电,电化学储能,智能电网、取暖热泵化、交通工具(包括车、船、飞机)电动化等方式,将化石能源的使用降为零,从而实现地球能源的完全可持续,这是一个完整的能源闭环。


电动汽车只是电动交通工具的一种,只是新能源使用方面的一个比较大的场景。电动皮卡、电动卡车、电动船舶、热泵、家庭储能、大型储能,特斯拉表面上业务很多,其实都是围绕一个“可持续能源”这一个中心展开的。而自动驾驶、人工智能、芯片、超算中心、人形机器人和汽车保险等服务,是发展电动车的过程中水到渠成衍生出来的。所以,特斯拉并不是汽车公司。就像过去腾讯游戏业务占比很大时,不能说腾讯就是一家游戏公司。


比亚迪也强调初心是实现国家的能源可持续,但整体战略和行为不够连贯:例如比亚迪卖了很多年的燃油车,直到去年才真正聚焦新能源。现在卖得大火的混动车,满足了用户的需求,在商业上是成功的,但只是向新能源的过渡阶段。比亚迪2007年提出了2015年销量中国第一,2025年世界第一的目标。这一目标下导致了很多的问题。例如,当年为了销量大干快上,和经销商矛盾激化,发生了2010年的“退网事件”,销量导向下产品品质下降,对品牌伤害很大,之后十年比亚迪都没有走出来。比亚迪多年来做的代工、电子烟等不少业务和主业也不相关。当然,如李录所言,比亚迪也吸取了很多教训。


所以,比亚迪和特斯拉有很多相似之处,但未必是同一个物种。特斯拉是以解决地球能源问题、实现人类文明可持续为使命的公司,在此目标下衍生一系列业务。比亚迪随着新能源汽车的成功,其他失败业务的占比不断减小,将来有较大概率成为一家比较靠前的新能源汽车“制造”公司。而众多的新势力则不得不为生存而战。


第二,品牌力和产品结构的差距。


比亚迪有芒格、李录称道的工程师文化,其实特斯拉这方面更强。特斯拉的产品表面上是“电动车”,其实它另一个重大产品是“工厂”。特斯拉的优势不仅在制造方面,而且非常擅长品牌营销,不花一分钱做广告(其实是很聪明地做广告,例如2018年用重型猎鹰将一辆特斯拉送入太空,举世瞩目),却是全世界无人不知的品牌,代表了极客和创新的精神。


相比之下,比亚迪比较缺乏品牌思维。“比亚迪”这个名字就是减分项。当被问及“为什么会取名叫比亚迪”时,王传福表示,深圳企业很多,起两个字的名字不容易通过。“比亚迪”这种比较怪的名字就很容易通过了。企业成长后必须要做包装,才用了拼音“BYD”,后来就慢慢成了“Build Your Dream(成就梦想)”。品牌的名字其实是非常重要的,比如“小米”、“小鹏”这些名字就大幅增加了品牌高端化的难度。比亚迪燃油车时代一些主打便宜、“山寨”气息浓厚的车型(如F3)大幅降低了在消费者心中的形象。幸运的是,比亚迪在新能源汽车时代实现了换道超车,品牌形象进步很大,推出的汉、唐等车型受到认可,并且通过布局腾势、仰望等高端品牌拉升品牌形象,目前20万以上车型销量占比达到25%。


不过,消费品牌的规律是,从低端升级高端比较困难,高端降维打低端则比较容易,特斯拉走的是后一条路线。所以,比亚迪目前的竞争力主要在10-20万的中低端车型,在这个区间有定价权。特斯拉很快会推出15万左右的经济车型,正好在比亚迪的价格带,二者的竞争态势如何值得观察。比亚迪冲击高端还需要一系列的配合动作,比如布局自有充电设施、提升自动驾驶能力等。


此外,比亚迪产品结构中有一半是混动车型,这是特斯拉不会布局的,这也是比亚迪巨大的产品优势地带。


第三,效率和盈利能力的差异。


根据年报,比亚迪2022年销售了180万辆车,单车利润8600元人民币左右。特斯拉卖出130万辆,单车利润约为9600美元。特斯拉单车利润约为比亚迪的7倍。差距非常明显。原因有几个方面:


首先,特斯拉从第一性原理出发,完全重构了汽车的电子电气架构,实现了汽车行业最大的集成度。比亚迪的生产线和造车基因还是燃油车时代积累的,虽然e3.0纯电平台有很大进步,但集成度方面和特斯拉依然有较大差距。


其次,特斯拉超级工厂的制造效率远高于比亚迪。比亚迪员工66万人(王传福自称“人海战术”),而特斯拉只有12万人左右。超级工厂也是特斯拉的产品之一,体现了很强的成本优势。一体化压铸等制造技术的运用,都体现了特斯拉的制造能力。特斯拉长期来看一直在降价,但不是因为简配,而是建立在不断增配,性能更强,规模效应巨大,成本不断降低的基础之上的,是一种良性的竞争。特斯拉主动采用了一种“成本跟随定价”的策略,它的毛利率并没有因为降价而下降。2020年,有媒体采访特斯拉CEO马斯克时,他表示,自己的目标是最大限度地提高汽车销量,同时让特斯拉汽车被消费者“尽可能负担得起”。芒格关于特斯拉降价是被迫,不降价或提价是竞争力强的观点显然是不对的。


然后,从产品线结构看,比亚迪的车型太多,可谓“车海战术”。SKU太多,不仅增加成本,还会增加消费者的选择难度,模糊品牌认知。顺风顺水的时候还好,一旦遭遇逆风,不是什么好事。特斯拉的产品矩阵则非常简洁,这一点和苹果很相似。



另外,特斯拉因为品牌更高端,单车均价也更高,利润率也更高。


第四,国际化的差异。


美国企业比较幸运,一旦有好的产品,天然就能对接全球市场。特斯拉这种有全球认知的品牌更是在世界市场大显身手。而比亚迪2022年180万销量中,出口只有4.5万辆。比亚迪的出口策略是避开美韩德日法等本土汽车产业较强的国家,主攻本土品牌较少的地区,如东南亚、欧洲、南美等国。比亚迪的出口业务大概率也会强劲增长,不过较长时期内不会是一家国际化车企,好在中国是空间很大的汽车市场。


第五,销售模式差异。


特斯拉采用直营模式,在全球范围内设立了自己的销售和服务机构。消费者可以通过APP或网站直接向特斯拉订购。这种模式可以让特斯拉更好地掌控销售价格、销售渠道和服务质量,减少中间商赚差价,提高用户满意度。但缺点是在价格调整的时候容易引发消费者矛盾。每次特斯拉官宣降价后,都会引来一波刚刚提车的消费者的“维权”。


比亚迪采用间接销售模式,通过代理商、经销商等中介渠道销售产品。这种模式可以让比亚迪更快地进入市场,同时也可以分担销售和服务方面的责任。但缺点是对终端客户的信息反馈不及时,价格不透明,提高消费者购车成本,服务质量参差不齐。


第六,国内舆论环境差异。


特斯拉在国内可以说是负面新闻不断,最大的一个标签就是“刹车失灵”。从逻辑上看,这是个伪命题。特斯拉使用的是博世ibooster刹车助力系统,刹车卡钳使用的是高端油车才会使用的布雷博(BREMBO)。这是一套有多重冗余的系统,除了电子刹车助力外,也有纯机械连接,即使电脑完全死机或者失控,机械连接也能将驾驶员对刹车踏板的压力直接传递到刹车片。所以,每次事故均是驾驶员踩错电门的结果。不过,容易踩错的原因是特斯拉“强制动能回收模式”,司机养成单踏板习惯后,紧急情况下容易误踩电门。特斯拉近期据说将更改强制动能回收模式,给司机选择权。


特斯拉毕竟是美国企业,在目前这种中美关系之下,特斯拉面临的舆论环境更差,不过总体销量并未受到太大影响。比亚迪则占据主场优势,已经取代华为,成为民族自豪感最大的寄托。不过,比亚迪狂飙突进的同时,也要注意产品品质、口碑等因素,健康比速度更重要,避免重蹈2010年的覆辙。另外,对舆论也要保持警惕,高光时吹捧上天的和遇到挫折时多踩一脚的,可能是同一拨人。


第七,自动驾驶前沿技术的差异。


不久前的比亚迪业绩会上,王传福认为“无人驾驶是扯淡”的说法引起了很大的讨论,他的理由和观点主要是以下三点:


1.无人驾驶技术难度太高。比亚迪现在66万员工,想做机器取代人,产线无人化,因为这样不用盖宿舍,不用交社保,但是也遇到很多困难搞不定。生产线每天干同样的活,这种固定化流程化的工作尚且如此,而自动驾驶面临的工况则复杂的多,要难几万倍。全球目前每年110万人死于车祸,每个人的死法都不一样,那么无人驾驶技术就要把110万种工况都全部模拟一遍,谁来做这个设备,技术上难度太大,否则无人驾驶一旦出个车祸,车就卖不动了。


2.责任界定问题。搞无人驾驶,消费者都不坐在驾驶室,当然不能承担责任,但是芯片厂家,汽车厂家,政府也不愿承担责任,出了问题谁来负责。


3.自动驾驶的未来方向是高级的辅助驾驶,还是需要人扶着方向盘,解决法律的承担责任问题,不可能无人驾驶,仅仅是高级的驾驶辅助。英伟达的芯片,ADAS算法,还是高阶的辅助驾驶,只是在资本裹挟下被神化了。


王传福关于自动驾驶的观点,既有正确的一面,也有令人担忧的一面。正确的一面,他看到了当下绝大多数厂商做的所谓自动驾驶基本都是虚头巴脑,资本炒作,“皇帝的新装”,他们大多已经露馅了,已经破产或走在破产的路上。华为、百度等虽不是炒作,但却苦于没有海量的车辆和数据,算法和算力上也受制于人。


但另一方面,因为99%的厂商做不到自动驾驶,而且现在的用户也不在乎自动驾驶,就不重视,或者认为自动驾驶根本就不会成功,这种认知是很令人担忧的。就像你发现周围炒股的99%都是亏钱,就得出股市投资成功是完全不可能的,那就不会去研究巴菲特了。不管比亚迪在自动驾驶方面有什么具体动作,一把手的认知决定了他们不会对完全自动驾驶做深入的探索。比亚迪的 DiPilot 辅助驾驶系统是来自博世的方案,硬件上只有 12 个超声波雷达、 5 个毫米波雷达再加上 5 个摄像头,功能上也只能实现自适应巡航、车道保持这类基础功能,而且可靠性和口碑不是很好。


王传福的三个理由,其实都是有待商榷的。我们去年在《关于自动驾驶的一些思考和展望》中其实已经有比较系统的思考。


首先,王传福,包括段永平,都觉得工厂生产线自动化比自动驾驶简单得多,如果这都实现不了,自动驾驶复杂上万倍,更不可能了。这其实是只从直觉出发得出结论,对人工智能底层逻辑并不理解。其实恰恰相反,对人工智能来说,自动驾驶比产线通用机器人更容易实现。自动驾驶看起来路况千奇百怪,其实车辆的自由度就是方向盘、刹车、油门等少数几个。智能机器人的自由度要高两个数量级。特斯拉研发中的人形机器人全身有200多个自由度,手部就有27个自由度。替代富士康打螺丝,帮家庭主妇洗个碗,或者帮奈雪的茶剥葡萄,这些对人类看起来简单重复的动作,对机器人是极大的挑战。特斯拉的FSD已经实现了相当厉害的自动驾驶能力,但擎天柱机器人的行动能力连老年痴呆都不如,波士顿动力也只是做点跑酷动作。所以,汽车生产的总装等需要人工的环节,机器人实现替代还需要很长时间。


王传福所说的110万交通事故的死法,每种都不一样,怎么模拟的问题。特斯拉现有几百万辆每天在真实道路上行驶的车辆,采取“影子模式”随时采集危险发生时的边角案例,并上传至超算中心进行训练。其实对于深度学习来说,不要说110万种死亡车祸工况,在超算仿真模拟的环境下,就是训练1亿种死亡车祸工况,也不是什么难事。


其次,责任界定问题。自动驾驶的确有这个问题,规避掉的事故没人太在意,一旦出一件事故,可能有很大舆论。不过这个问题完全有办法解决。自动驾驶的目的,一是降低驾驶疲劳,二是大幅降低事故率。一年110万起死亡事故,如果采用自动驾驶后能逐步降到50万、10万、1万,那么无论是公众,还是监管部门,对自动驾驶的态度都会大幅改变。在前期,依然需要驾驶员负责,但一旦达到足够成熟和安全后,可以车企负责、也可以保险负责。还可以永远保留司机责任,由司机自己决定是否脱手驾驶。如果司机发现行驶1万公里甚至几万公里才需要手动接管一次,并且没有紧急情况出现。那么司机会主动放心地脱手驾驶。总之有很多办法解决。


所谓自动驾驶的未来就是高级辅助驾驶,是什么级别呢,定位在L2就行了吗?特斯拉的做法不断迭代自动驾驶的能力,不断逼近完全自动驾驶,也许某一天真的就实现了。就像通用人工智能,简直是天方夜谭,突然某一天ChatGPT就震惊了世界,这还只是最初级的阶段。斯坦福大学教授德韦克提出了人的思维方式分为两种,一种是成长型思维,一种是固定型思维。如果还没有试验,或者只是看了多数人不靠谱的试验,就否定了自动驾驶本身实现的可能性,这就陷入了固定型思维。


关于自动驾驶,王传福还说:“我是实实在在搞战略的,我看的比谁都清,我们有几万名工程师在探索这个东西到底行不行,这条路到底通不通,我不清楚吗?我们比亚迪走的每一条战略不都是对的吗?难道在这上面会错吗?”如果比亚迪关于自动驾驶的战略一定不会错,那么特斯拉认为自动驾驶可以实现、不断迭代并将彻底改变汽车产业价值的战略那就一定错了?这至少值得观察和探讨。


当然,现阶段的消费者,不仅不会为高昂的自动驾驶系统买单,更不会因为自动驾驶系统优不优秀来评价一台车的好坏。只是数年后,如果特斯拉自动驾驶不断进步,量变最终产生质变,比亚迪将如何应对?要知道自动驾驶的边际成本为零,完全可以成为刚需和标配。在技术层面,FSD进入中国也并非不可能(FSD的数据不出境问题已经得到解决),而其技术路线是适合全球任意路况的,不要说中国路况复杂,美国一样复杂。


FSD和ChatGPT的技术路线是类似的,都是建立在谷歌Transformer模型的基础之上,只不过用的数据完全不同,所以自动驾驶的ChatGPT时刻也许很快就会到来。比亚迪掌握大量的车辆和庞大的数据,这本是一座金矿,却不想着最大化地利用,的确让人感到可惜。现在开始布局,其实为时已晚,更不用说战略上还觉得不可能。


我们能学到什么?


比亚迪、特斯拉是投资大家们观点激烈交锋的地方,而现实的发展和他们的观点又有很大的反差。值得我们深思的地方有很多。


格雷厄姆在《聪明的投资者》最后一页写道,“一次幸运的机会,或者说一次极其英明的决策(我们能将两者区分开吗?)所获得的结果,有可能超过一个熟悉业务的人一辈子的努力。可是,在幸运或关键决策的背后,一般都必须存在着有准备和具备专业能力等条件。人们必须在打下足够的基础并获得足够的认可之后,这些机会之门才会向其敞开。人们必须具备一定的手段、判断力和勇气,才能去利用这些机会。”


巴菲特、芒格、李录对比亚迪的投资也体现了这段话,这是一笔通过二级市场进行的有一定确定性的风险投资,其间既有判断、勇气、坚持,最终获得的成功也有不小的运气成分,我们也无法将两者区分开。


同时,保持独立思考和批判性思维是很关键的。无论是巴菲特、芒格还是王阳明、孔子、马斯克、王传福,他们都是和我们一样需要吃喝拉撒的“人”而不是“神”,无法做到所有事情都客观、正确。是人就一定会犯错。他们也会犯“确认性偏误”,过度看好自己持有的仓位或认准的事情,所以也会“屁股决定脑袋”。他们也会过度自信或自负,过去对过就觉得今后一定还会对。他们也会被众星捧月之下,觉得自己就比较权威,对不熟悉的事情发表看法,犯常识性的错误。他们也会在饱受质疑而成功后打击同样优秀的后辈。只能说,这些优秀的人总体认知高度是超越我们的,但不代表事事正确,也不需要盲目崇拜。


人的集合也会犯错。人多集体决策也没用,人的集合并不一定比单一的人更加客观、正确,甚至可能更加非理性、更加荒谬。我们每一个人在某个细节上经过认真的思考,完全有可能更正确。投资的信心只能建立在自己身上,建立在不断地对真相的逼近上,建立在不断地实践检验中,而无法建立在别人说的什么话上,哪怕他是巴菲特。


版权声明:部分文章推送时未能与原作者取得联系。若涉及版权问题,敬请原作者联系我们。

微信扫码关注该文公众号作者

戳这里提交新闻线索和高质量文章给我们。
相关阅读
务须冷静看待、对待巴菲特、芒格口中的中美关系从今天起,可以躺平了比亚迪高管慷慨霸气分享:比亚迪为什么会赢?下一站比亚迪如何进化?年度复盘|共潮生·香帅年度财富展望2023(演讲全文)自家的庭院成了鲜花盛开的地方,才知道了“若到江南赶上春,千万和春住”是啥意思全球瞩目!92岁巴菲特和99岁芒格开讲,谈到比亚迪、人工智能,巴菲特:两年前犯过错芒格最新访谈:我和巴菲特是特殊时代的产物,投资的黄金时代结束了福特称下一代电动汽车将缩小与特斯拉的差距是时候重新估量特斯拉和比亚迪的投资价值了《聪明的投资者》——重读格雷厄姆的投资理论,学会冷静的看待投资双声子 南山晨雪巴菲特芒格谈医药投资:美国哪家医药公司都不干净,医疗支出对制造业额外造成了12个点的成本【固定收益】国内外公用事业价格对比研究7000字长文,起底股神巴菲特的投资秘诀比亚迪与特斯拉:垂直整合 AB 面芒格与巴菲特投资接班人托德的“炉边对话”芒格:“我和巴菲特是特殊时代的产物”,巴菲特股东大会要来了,“接班人”将亮相!从“捡烟蒂”到“滚雪球”的价值投资:巴菲特和芒格投资理念的进化之路 |【经纬低调分享】比亚迪与特斯拉,躲不开的迎头相撞贝克微冲刺港股:年营收3.5亿 比亚迪与中科量子是股东巴菲特用"这句话"总结价值投资,并呼吁投资切勿感情用事一个让乔布斯、马斯克、芒格都大获成功的顶级思维模型巴菲特1978年致股东的信:为何巴菲特更喜欢下跌?巴菲特与木头姐:你抛比亚迪,我买特斯拉|聪明的钱空中论坛|用实际案例分析,不同抗体开发平台的差异性对比巴菲特对话芒格:AI时代,价值投资还有效吗?双声子 南山晨雪欧盟警告苹果不准加密C口,德国特斯拉搭载比亚迪刀片电池,传谷歌正为移动端开发聊天机器人,特斯拉再度涨价,这就是今天的其他大新闻!巴菲特又减持!芒格刚提及比亚迪,是何信号?2023巴菲特股东大会重磅来袭,92岁巴菲特和99岁芒格在股东大会上聊了5个半小时【感动我的歌曲】其实我这篇应该是【感动我的歌星】,这是一篇旧作,权且拿来充数,不喜勿喷,谢谢!芒格:我和巴菲特是特殊时期的产物,投资的黄金时代已经结束比亚迪与AI和元宇宙公司MeetKai达成合作,在美洲推出“BYD World比亚迪元宇宙”线上虚拟展厅“投资界春晚”要来了!巴菲特和芒格这次会说些什么?查看投资大鳄的最新投资!向巴菲特学习,强化你的投资组合
logo
联系我们隐私协议©2024 redian.news
Redian新闻
Redian.news刊载任何文章,不代表同意其说法或描述,仅为提供更多信息,也不构成任何建议。文章信息的合法性及真实性由其作者负责,与Redian.news及其运营公司无关。欢迎投稿,如发现稿件侵权,或作者不愿在本网发表文章,请版权拥有者通知本网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