Redian新闻
>
安抚孩子情绪时,如果你常说这4句话,孩子会慢慢疏远你

安抚孩子情绪时,如果你常说这4句话,孩子会慢慢疏远你

公众号新闻


作者 | 钱志亮
来源 | 钱志亮工作室(ID:qzlgzs)

♬ 点上方绿标可收听本文朗读音频

人们都说:孩子的脸就像六月的天,说变就变。


安抚孩子的情绪,是家长日常生活中最常遇到的问题。


然而,很多父母安慰处于情绪低谷的孩子时,常常因为不恰当的表达而产生反效果。


你处理孩子情绪的方式,深深影响了你和孩子之间的关系。


安抚孩子情绪时,以下这四句话,不仅效果一般,还容易让孩子疏远你。


 01 

事后诸葛亮
“我早就跟你说过……你就是不听!”

 

很多孩子遇到伤心、难过的事情之后,父母最容易脱口而出的一句话是:“我早就跟你说过......”


有个朋友曾坦言:“被人安慰时,最不想听到的话就是这句话,它没有任何安慰的作用,反而是在表达积怨。”


类似的话语还有:


“你看,我说什么来着。”

“你就是不长记性。”

“你当初听我的就没这么多事。”


这些言语所表达的含义有三层:


第一层:羞辱与嘲讽。在孩子的伤口上撒盐,让孩子更加后悔其所作所为。


第二层:推卸责任、划清界限。“后果是你自己造成的,我已经提醒过你”,让孩子处于一种孤立无援的境地之中。


第三层:用孩子的失败来证明自己的先见之明,彰显父母的权威。


有个小孩放学后与小区的小伙伴起了冲突,大打出手,在推搡中摔倒,胳膊蹭破了皮,当他哭哭啼啼回家时,妈妈又急又气:


“我早就跟你说过别跟他玩,你就是不听,你说你活不活该?”


相比安慰与心疼,妈妈言语中藏着的冷嘲热讽更明显,孩子受到打击和伤害之后,还要再承受一份羞愧。


犯错后的孩子,心是向父母敞开的,渴望来自父母的安抚,但是这样一句带刺的话,深深刺痛了他们的心。


 02 

否定孩子感受
“不就是…没啥大不了的”

 

生活中,父母最容易犯的错就是看轻孩子所承受的痛苦。


孩子非常难过,大人却说“这没什么大不了的”。


曾经在医院遇到过一对母子,孩子刚刚打完针,哭得撕心裂肺,紧紧抓着妈妈的衣角不放。


妈妈低声哄了两句,见孩子哭个不停,也失去了耐心:


“行了行了别哭了!”

“你看看旁边的妹妹比你小,人家说疼了吗?”

“这么多人看着你,丢不丢人!”


孩子在用哭声传递一个信息:“我还没从害怕和疼痛中缓过来”,他渴望妈妈的理解与共情,但妈妈的反应无疑让他很失望。


这种现象在生活中太常见了,当孩子因某件小事而情绪低落,大人的回应常常是:


“不至于吧?小事而已!”

“你是不是太敏感了?”

“别放在心上,把心思放在学习上。”


每一句“安慰”都在提醒孩子:你的感受不重要,你的感受是错的。


这无疑是更加伤人的。


小孩子情绪来得快,去得也快,很多时候,我们只要耐心地安抚,不需要多长时间,他自己就能走出来。


然而,父母总是否定孩子的真实感受,孩子想要释放的真实情绪就被活生生地堵回去了,很多孩子还会为情绪的出现感到羞耻。


让孩子闹情绪的事情大多虽然都是小事,但是他们内心的感受却是真实的。


如果痛苦可以量化,孩子所感受到的痛苦其实一点也不比大人遭受打击时的痛苦少。


所以,即使是小孩,安慰时,也最好不要主观臆断或轻视否定他内心的感受。


 03 

喜欢讲大道理
“你应该这么做......”


当孩子进入负面情绪之后,他们最需要可能并不是解决的方法或策略,而是希望自己的感受能被看见、被接纳。


有位学生竞选班干时落选,很受打击,放学回家,一直闷闷不乐。


爸爸知道后,开始给孩子分析原因:“班干选举也看人缘,同学这次没有选你,说明你自己平时有做得不对的地方,我看肯定是因为你平时太固执,脾气又不好,得罪了不少同学。”


见儿子一直低着头不说话,他又补了一句:“没选上也好,你以后就专心搞学习。”


儿子默不作声,转身就将自己锁在房间。


爸爸也许认为这些话很有道理,但对于正在处于情绪低谷的孩子来说,这样做是白费力气。


当孩子对我们诉说心事时,我们总是下意识地给出诸多批评和建议,但这并不是孩子内心想要的回答。


我的建议是,在孩子情绪激动时,最好不要跟他讨论什么是对,什么是错。


著名管理大师彼得·德鲁克和没达成目标的员工沟通时常说:


“我不是来评判你的,我是来支持你的。”


我们与闹情绪的孩子沟通时,也应该抱着这样的心态。


就像上面那个落选的学生,失败的原因,孩子心知肚明,他不需要爸爸絮絮叨叨地分析问题、说教。


他只是需要家人的情感支持,也许是一个拥抱、一个摸头的动作、一句真挚的关心.....就能带来巨大的安慰力量。


 04 

空洞的鼓励
“你可以的!”


走进孩子的心,至关重要的一步是鼓励,但在实际生活中,很多鼓励并不能真正地抵达孩子内心。


在某档节目中,有个初中的女生告诉父亲,自己的数学学习非常吃力。


虽然她很想认真地上好每一节数学课,但在课堂中却力不从心,她无奈地说:“班上有些同学数学很厉害,我一辈子努力,都追赶不上他们。”


爸爸听完,安慰女儿说:“ 别人能行,你也行,爸爸相信你。”


这种安慰,乍一看没有任何问题,事实上,却是在暗示孩子:“学好数学,并不是难事,你肯定会做好的!”语气中全是对成功性结果的指向。


当孩子反复尝试都没有成效,慢慢地对自己的能力做出消极的评价,受挫感反而加深了。


心理学有一个著名的冰山理论,这是一个隐喻,意思是一个人的自我就像一座冰山一样,水面上的冰山一角,只是表面的行为;水下的冰山才是不为人所知的心理需求。


当孩子坦言:“我的数学成绩很差劲。”


实际上是想表达:


“我学不好,我真的很难过。”

“我不知道怎么做才能有所提高。”


这时候,空洞的鼓励反而让孩子感受到巨大的压力,一句“你可以的”,就是在忽略孩子所遇到的“困难”。


这也是为什么很多孩子越鼓励、越安慰,他越怕困难的原因。


儿童心理学家陈忻说过:“对孩子的期望和要求,不要超出他的能力,发展的现状。”


所以安慰孩子,言辞一定要真实,要认识到孩子能力,看见并承认孩子的困难。


你可以做一个倾听者,让孩子将负面情绪表达出来,释放压力;也可以和孩子一起,将目标难度降低,多给一点具体的支持。


 05 

美国著名心理学家亚瑟 · 乔拉米卡莉在《共情的力量》一书中说:“感情上的理解绝对能给人安慰,比任何语言都有用。”


安慰孩子,我们也要把理解放在第一位。


那么,我们能对孩子说些什么呢?下面几句话,供大家参考:


“告诉我是什么让你这么不开心”——引导孩子说出他的感受,做忠实的倾听者;


“发生了这件事,我知道你一定很难受”——描述孩子的情绪感受,接纳孩子的情绪;


“有什么需要妈妈帮忙的事吗?”——直接询问孩子的需求,提供具体的帮助;


“难过一会也没关系,有爸爸妈妈在,我们会一直陪着你。”——表达你的支持,即使孩子再悲伤,心理防线也不会失守。


......


以上这些话术,或许不能马上让孩子走出负面情绪,但却能让孩子感受到你的理解与爱。


话说对了,你和孩子之间的关系也更亲密。


如果这篇文章让您有所收获,别忘了文末【点赞】【转发】给更多的父母,希望每一个孩子都能更好地与情绪共处。


*来源:钱志亮工作室(ID: qzlzgs),作者:钱志亮,北京师范大学教学名师。专注于特殊教育、家庭教育、幼儿教育领域。著有《入学早知道》《科学的早期教育》《急用先学的140个汉字》等。


重要提示

提醒一件重要的事

微信又改版了不设星标,

真的很难再找到我们了!

操作很简单:

1、点击【双向养育】

2、点击页面右上角的【...】

3、设为星标


双养

值得每个家庭养育者内容学习的平台,

关注起来每天进步很轻松!


微信扫码关注该文公众号作者

戳这里提交新闻线索和高质量文章给我们。
相关阅读
5050 血壮山河之武汉会战 鏖战幕府山 19孩子情绪波动时,聪明的父母这样做……一家人之间,经常说这三句话,说明这个家庭有上等风水天秤座生气后一定要先安抚他的情绪孩子经常说这句话,父母一定要小心,TA可能抑郁了当你把领导经常说的这4句话当真了,你就会输得很惨高考在即,一位妈妈的亲笔信火了:这4句话,请务必说给孩子听(附焦虑缓解方法)如果你常这样说话,朋友、家人都会远离你批评孩子时,试试用这几句话,孩子会越来越好 | 精选一日一诗:问是一把刀 / 会慢慢削掉多余的部分 | 李浔 :问答“窒息!婆婆半夜偷看我和老公睡觉,一句话让我永生难忘……”有种母子情会把儿子养废鼓励孩子常说这4句话,他会一天比一天自信如果孩子经常说这3句话,TA可能遇到了过不去的坎儿夫妻结和生死扣,你还相信爱情吗?越千宠百爱,越悲观内心强大的孩子,童年都听过这4句话如何让孩子情绪崩溃?什么都不做就可以了期末考试前,最忌讳对孩子说这4句话! 尤其最后一句!回国最最担心的事永远不能说出口的4句话,不管对谁!换种方式说话,孩子会屁颠屁颠配合你!和亲家来往,这4句话能不说就不说,很掉价!常说这六句话,能让你的孩子光芒万丈!轮到你敬酒时,别干站着当“哑巴”,牢记这4句敬酒词,万能好用看不惯一个人,记住这4句话你就赢了!每日原则:如果你不担心,你就要担心了;如果你担心,你就不必担心男人从喜欢你到慢慢疏远你,大多离不开这两个字对孩子最高级的鼓励,是经常说这句话!如果你是第一次做咨询,注意这4点要求不快乐的孩子情绪稳定,是一种霸凌父母不在了,兄弟姐妹就会慢慢疏远?亲情该如何继续?亲家之间,永远不说这3句话,不给儿女留隐患!你常常说想去旅行《时光倒流七十年》&《最长的旅途》高考在即,一位妈妈的亲笔信火了:这4句话,请务必说给孩子听(附焦虑缓解方法) | 伴读
logo
联系我们隐私协议©2024 redian.news
Redian新闻
Redian.news刊载任何文章,不代表同意其说法或描述,仅为提供更多信息,也不构成任何建议。文章信息的合法性及真实性由其作者负责,与Redian.news及其运营公司无关。欢迎投稿,如发现稿件侵权,或作者不愿在本网发表文章,请版权拥有者通知本网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