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段时间回了一趟老家,跟几位久未谋面的同村长辈相聚一堂,聊起彼此的近况。比如过去事业顺风顺水的堂大伯,突然一脸严肃地向我们宣布:由于这几年连续亏本,资金周转严重失灵,他决定关闭经营了大半辈子的纺织厂。要知道,这家纺织厂曾经是镇上的龙头企业,为上千名当地民众提供了收入保障。现如今,在严峻经济形势的冲击下,它不得不宣布倒闭。着实是一件令人唏嘘的事实。大伙不知道该如何安慰堂大伯,要么静静地看着他,要么拍了拍他的肩膀,或碰了碰他的酒杯。唯有三堂叔,没有呈现出一丝伤感,反而显得有点亢奋,开始给堂大伯“指点迷津”:哥我跟你讲,别太灰心,工厂倒闭了就重头再来呗。 一时失败不代表一生失败,关键还得看你对失败的态度……
你看人家俞敏洪,两年前因为政策原因,做了几十年的生意被叫停了,新东方市值缩水了几千个亿;
可后来人家卷土重来,亲自试水搞直播带货,用六个月时间杀出重围,又打了一场漂亮的翻身仗……
话说在众长辈里,三堂叔是当年唯一的大学生,他能滔滔不绝地讲出这番正能量语录,我并不意外。
但令我困惑的是,在堂大伯举步维艰的当下,跟他讲这些大道理、讲俞敏洪的成功经历,有意义吗?得知我这些年在心理学行业做得不温不火以后,三堂叔又开始滔滔不绝地给我做起职业规划:你啊,就只会死读书,缺少格局和干劲;
你应该学习XXX(某心理学网红博主),他文凭没你高,但比你有想法;
几年前考了个心理学证书,在网络上做起自媒体,如今都有好几十万粉丝了,一场直播下来赚得比你一个月还多……
但念及长幼有序,我也没有多加反驳,站在一旁不再吭声。散会以后,我忍不住私下打听:“三堂叔这么底气十足,振振有词,这些年应该成就不菲吧?”“哪有?他前年被单位裁员一直找不到工作,去年炒股亏空又欠下一屁股债。现在家里的油米钱,都要用老人的退休金来支付。”堂弟悄悄告诉我。他们自己过得一团糟,却不愿直面解决自身问题,反而喜欢以指导者的身份,对他人评头论足,指指点点。这种「人前形象」和「人后现状」的巨大反差,不禁引起了我的好奇与思考:我们会觉得一切都很容易,因为在头脑上看懂一个故事,理解一个道理,其实并不难。我们会发现一切都很难,因为要克服心里的层层阻碍,与现实碰撞,必然会经历挫败。就像三堂叔,当以「指导者」的身份去看堂大伯和我时——他不需要感受创业的艰辛,也不需要面对创业失败后东山再起的阻碍,只需轻描淡写地复述俞敏洪和某博主的成功案例即可。去回顾自己被单位裁员、炒股亏空的经历,去看见自己如今捉襟见肘的生活现状,必然会唤起他内心深处的挫败感和无力感。三堂叔如果要以一名体验者的身份去面对自身困境,解决现实问题,他需要面对被裁员的失落,同时还要接受他暂时找不到工作的现实;
为了生存,他可能不得不放下身段,去从事一份没那么高端的工作;
同时,他可能还要面对自己身为大学生,却比同辈人混得差的处境……
当这一系列挫败接踵而来时,便很可能会唤起人内心深处的羞耻感和自我怀疑:而回避这种挫败最快捷的途径,就是当一名「指导者」。但高考那年,他由于没仔细审题,作文写离题了,语文得分创下历史新低。但在我小时候,他很喜欢给我推荐阅读书籍,并指导我去如何去写作。“你应该多写多创作,等你未来成了畅销书作家,别忘了三叔的功劳啊。”做别人人生的「指导者」,去指点别人如何做,去帮助别人改变,不仅能获得别人的感激和认可,还会有一种“我真厉害,我成就了别人”的自我满足感。当我们把注意力都放在他人身上时,便会无形中忽视自身的存在;
当我们不断回避自身的成长课题时,便会永远固步自封止步不前;
甚至,盲目指导别人所产生的自我满足感,很有可能是一种错觉。
TA可能更需要的是雪中送炭的援助,或并肩作战的陪伴,而不是纸上谈兵的大道理。就像在聚会上,三堂叔侃侃而谈地给堂大伯讲道理时,我感受到的不是支持,而是情感的疏离;当他喋喋不休地给我做规划时,我感受到的也不是支持,而是对我现状的否定。我很难发自内心地对他表达感激认同,甚至还会有一种迫切想终止话题的冲动。一是为三堂叔目前的艰难处境深感同情,二是为他在人际中这种“吃力不讨好”做法感到无奈。大学期间自
己没选对专业,却喜欢以过来人的身份,对高考填志愿的表妹指指点点;
工作期间自己没勇气创业,却喜欢以社会人的身份,对尝试创业的表弟给指导建议……
可越是这样做的时候,我就越难收获好的关系,甚至还会引发身边人的疏离与质疑。“我明明是为你好,掏空心思为你着想,给你提建议,你怎么就不理解我的苦心呢?”“我知道你是为我好,可是我不需要你的建议啊!你有那么多想法你怎么不自己去实践?再说万一听你的搞砸了,后果还不是得我来承担!”后来学了心理学以后,我才逐渐意识到,我那根本不是在帮助他们;其实我真正需要面对的,是自己没选对专业的无力感,以及自己没胆量创业的无能感。当真正理解这一点,并有意识地把关注转向自身的时候,我才有机会觉察并看见自己内心的恐惧与不安。当我愿意尝试去接纳自身局限的时候,我才有机会跳出「指导者」的角色,回归「体验者」的角色,并从中探索出一条真正适合自己的成长之路。逐渐地,我开始体验到一种发自内心的淡定与从容,便不再需要给他人提建议、或干涉他人人生选择去获取自我满足感了。今年三月份,我弟决定辞去工作,跟人合伙去做网络商城。结果我弟由于经验不足,风险把控意识不强,不到一个月就遭到投诉,不仅被封了店,还被平台拉入黑名单。这看似是一个惨痛的结局,但却有更为珍贵的收获:经过这一遭,弟弟似乎长大了。他完全没有抱怨或给家人添堵,而是选择自己承担后果,重新找工作维持生计。心理学家阿德勒说:人与人之间所有的烦恼都来自课题混淆。事实上,人生只有三件事:自己的事、别人的事和老天的事。自己的事,全力以赴;
别人的事,交给别人;
老天的事,交给老天。
哪怕是以爱的名义,以对别人好的名义,最终换来的也会是失落。所以最好的做法是:尊重别人的活法,继续自己的步伐。都能在自我成长的道路上,遇见更真实的自己,收获更清爽的关系。「在看」+「转发」愿你我都能在关系中,勇敢面对自己的课题♥天雅,华南师范大学心理学专业,广州心协三级心理咨询师,自体心理学长程在读。本文原创首发公众号:武志红(ID:wzhxlx)。
部分观点参考:武志红《30岁之后,真的要警惕这种活法。》
▷武志红心理咨询工作室◁
专业:严选300+咨询师
保密:严守原则 保护隐私
口碑:10年老品牌 上万来访者信任
在自我成长的道路上
遇见真实的自己
在咨询中表达与疗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