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你蛾子”到“上门枪毙”,骗子在内卷还是躺平?
在骗术话语塑造的世界中,收到短信的人(比如你我),才是罪犯。
铁面无私的骗子警告我们,我们的亲戚朋友曾嫖娼/赌博/诈骗,急需打钱脱身。公事公办的骗子通知我们,有一个包裹/一份重要文件因为无人认领,将被退回,点击链接查看详情。和蔼可亲的骗子打电话来叙家常,问舅妈/姨母/咱姥姥好,说这几天刚好出差在同一城市,要来看看。
这些都比不过最近的骗子发明——“上门枪毙”。很多人收到了这样一则短信:“因您信货诈骗,缺席出庭,已通过‘天网’定位具体位置现已通知当地执法部门和司法人员(魏军,王琳,郭文桢)携带枪支带队,执行上门强制枪毙,详情搜索《执行风暴》或关注‘中国法院网’了解详情,14点前自行app结清全部欠款可撤销执行。”
《我在他乡挺好的》剧照
看到短信的人都注意到了其中的错别字“信货”。有人指出,这是因为“信贷”作为一个跟可疑诈骗沾边的词语,能被电信识别,无法群发。即使是“执法部门”和“司法人员”,神通广大能用“天网”定位当事人具体位置,也绕不过这个关键词,只好故意用错字。还有“上门枪毙”这种莫明其妙的短语和颠三倒四的句法,都说明编写这条短信的骗子虽然想象力奇绝,但语文毕竟不甚高明,可能会后悔当年语文课没有好好听讲。
这条短信一上网,网友们纷纷显出了比骗子高明许多的想象力,迅速把“上门枪毙”活龙活现地描绘成了一种真正贴心便民还能评估打分的公共服务。网友的创意在丢钱的边缘疯狂试探,非常刺激。如果骗子在休息的时候也上网,他的自尊可能会很受伤。也许骗子根本就不在乎,编出这条群发短信的人只想应付“管理层”的批评(可能还有无情的打骂),把这一天混过去完事。短信诈骗的业绩到底是稳中向好还是阴晴不定,也没有分析师和咨询公司帮忙,只能做一笔算一笔,努力可能也没什么回报。
《骗子》剧照
世间先有了电子邮箱,没多久就出现了“尼日利亚王子来信”。“我,秦始皇,打钱”是网友们对这类骗术的“太长不看”版总结。这种骗术已经存在了很久,《悲惨世界》中的恶人容德雷特先生,租住在马吕斯的隔壁,一天到晚都在用不同的身份写信,描绘各种各样的悲惨命运,乞求好心人给钱。手写信的时代容德雷特一天只能瞄准几个目标,电子邮箱时代他就可以发给上亿的用户。
自从万事皆上网以后,骗术话语成了网络笑料的来源,因为骗术话语不再需要精心设计和艺术性表演,全靠海量群发,反复强化,导致近二十年来几乎每个人都被几个固定骗术套路瞄准过上百次,达到了惊人的普及率。大部分短信和网络诈骗相当平庸,或者是包裹投递有问题,或者是重要文件待领取。如果真的有人在等包裹或文件,可能没多想就点了链接。比较努力的骗子亲自打电话,编造绑架勒索的故事,大意是儿子嫖娼被抓或者被黑社会绑架,主打亲情攻势。但骗子的弱点是乡音难改,接到电话的人无情嘲弄“你蛾子在我手上”。自从“你蛾子”广为人知,这个套路就不太灵了。
《Voice》剧照
打电话的骗子的另一种策略是伪装成很有威严的官方机构,比如我最近就接了一个电话,问我是不是在海外居住的华人,要警惕诈骗,比如留心陌生号码的来电。我回答“你这不就是陌生号码吗?”他就把电话挂了。现在有闲的人很多,接到骗子电话,骂一句挂断也就罢了,偏要跟骗子言来语去聊半天,拿骗子开心解闷,最后反把骗子逼得挂掉电话或破口大骂。骗子不是不想冲业绩,但是目标越来越奸诈,让骗子也很难在事业上取得突破,所以还不如编些匪夷所思的短信,直接筛选掉一大批不可能上当的人,只对精选的目标群体下手。
有些骗术利用他人的无知,比如《百年孤独》中的吉普赛人用磁铁和透镜换取布恩迪亚的山羊。还有一类行骗则是精巧的艺术。骗子是表演天才,具有舞台魅力,能抓住人的心灵,演啥像啥。设计巧妙的骗局有如荷马史诗,在世间流传,人们即使已经听说过某些骗局的套路,走进圈套时还是会上当受骗。“小提琴骗局”就是一个经典之作——落魄的音乐家身无分文,只有一把小提琴。他向人乞求很少的金钱或一点食物,以小提琴作抵押。音乐家离开后,另一个人看到了这把小提琴,表示这是稀有之物,愿意出天价购买,并留下联系方式。保管着小提琴的人若是起了贪念,待音乐家回来赎琴的时候出一个不小的数目买下,那许诺了天文数字的收藏家就再也不会来了——他和音乐家是同伙。《聊斋志异》中有一篇《局诈》,共讲述了三个骗局。前两个上当受骗的人是求官心切,有人许诺谋取某职位,见了贵人的气派排场,眼花缭乱,就乖乖拿出钱来;第三个故事是骗子以琴艺交结书生,骗走了书生的古琴,与“萧翼赚兰亭”的手法相似,《聊斋》赞道“骗中之风雅者矣”。
虽然群发短信的骗术并不高明,但总体来看上当受骗的受害者为数并不少,虽然很多受害者不愿意说出来,因为觉得被骗很丢人。很多骗局的确利用的是人爱占便宜的心理,受害者醒悟后因为羞于承认自己的一时贪念,让骗子得以继续行骗。但更多的骗子是靠信息差和控制人心的能力,专门寻找精神脆弱孤独轻信的目标,用小恩小惠和言语陷阱将他们困住,骗财骗物。堕入这种骗术的人并没有什么可羞耻的,他们只是脆弱而已。
网络的喧嚣引发人心中的孤独感受,给了骗子可乘之机。通信app上有时会收到陌生号码发来的消息,若无其事约见面吃饭打球,问“你是谁”就故作惊讶地说“你不认识我了吗?”这种“杀猪盘”骗术度身订做,一旦开始和骗子说话,他们就会编织出网把受害者套进去。私密的、一对一的诱骗坑过不少人,越来越多的案例曝光,越来越多的受害人鼓起勇气将他们的经历公之于众后,这种骗术的传播才被遏止。方便的通信和网络给了骗子新商机,但网友们也不比过去软弱可欺。潜在的受害人联合起来,把一波又一波的骗术变成了互联网喜剧和行为艺术。不止一次有人在社交网络上分享:自己跟骗子周旋半日后,骗子愤然道“你这人怎么这么没素质”。逼得骗子投诉目标没素质,说明骗子作为“人”的那一部分内心受到了触动。
骗子的职业生涯发展前景如何?可以想象,黑吃黑的环境中升职是不存在的,加薪也很困难,社保是不可能有的。有新闻曝光很多从事网络诈骗的人是被绑架控制,身不由己。如果控制他们的黑势力被打掉,网络骗局也就烟消云散了。当年的骗子有艺术家天赋,后来生活水平普遍提高,有才能的人不再进入诈骗这个风险极高的行业,另寻合法途径发财,古典骗技成了绝响,人们只能在故事中想象。任何行业都有兴衰周期,不知我们是否有一天会见证骗子这个行业的消亡。
大家都在看
▼ 点击阅读原文,一键下单本期新刊。
微信扫码关注该文公众号作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