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森从不回避自己坚持做公益的动力,是为了收集公益徽章。“我们公司鼓励员工参加公益活动,因此每个员工志愿者都会在志愿活动结束后收到1枚公益徽章。10个公益徽章拼在一起,恰好是个爱心的形状。”
他曾经坦然告诉跳跳糖公益社团的团长明璨:“我就是冲着徽章来的,我想凑满一个‘爱心’。”
但在后来的一次活动中,明璨再遇到阿森,询问关于徽章的收集情况。他却说:“第一盒我早就攒满了,现在攒第三盒。”
这让明璨有些意外。
从为了攒徽章做公益的他,到真正收获了一套爱心徽章时,才意识到自己的生活已经离不开公益。支撑自己做志愿者的动力,还有别的。
和阿森一样,曾以为公益就只是“单方面付出”的员工志愿者们,最终发现做公益是一个“双向奔赴”的故事。
像阿森这样的“反转”例子,跳跳糖合肥安心公益社团的负责人明璨目睹过太多了。所谓“跳跳糖”,是指抖音集团员工志愿者。明璨负责的一个志愿服务活动,是代表公益社团与合肥市春雨心智障碍者家长支援中心进行对接,通过足球、骑行等运动帮助孤独症儿童融入社会。活动伊始,员工志愿者们普遍不愿意参与。原因大致分为两类:他们要么不愿当第一个吃螃蟹的人,希望有人在前面打样;要么对孤独症儿童存在担忧,担心孩子们不好相处。见状,明璨就自己主动参加活动,然后用拍摄的图片、视频,将真实的影像信息呈现给员工志愿者们。受他鼓励的员工志愿者也开始一次又一次尝试参与活动,通过和家长、儿童的持续交流,他们似乎也找到了“感觉”。比如那些口口声声说自己不会踢足球、体力不够的员工志愿者,不知不觉中已经和小朋友打成一片。当员工志愿者在志愿工作中寻得热爱,帮扶对象的一个微笑、一句话,甚至一个肯定的眼神,都能让他们收获满足。这种善意的回应,同样是明璨坚持做公益的原动力。一次,明璨带着一个叫谦谦的小朋友在一座矮山参加骑行活动。下坡的时候,失重的感觉让坐在自行车后座上的谦谦感到害怕。情绪失控的他不停地挠明璨的手,制止她扶车头。无奈之下,明璨轻轻按下刹车,停在路边。她安慰谦谦说,“如果害怕,我们可以一起把车推下去。”下车后,谦谦没回复,只是生气地踩着明璨的脚。明璨就这样站着任由谦谦发泄情绪。直到谦谦也安静下来,他们才把自行车慢慢推下山坡。出乎意料的是,明璨这时突然听到了来自谦谦的“对不起。”明璨很诧异,问谦谦为什么道歉。谦谦说:“因为妈妈告诉我,做错事了就要说对不起。我不应该抓你……我也不应该打你……”这段经历给明璨带来了冲击:“我们不应该抱着帮扶的心态,看低志愿服务的对象。他们或许某些能力比较差,但同样可以明事理、辩是非,和我们的弟弟妹妹没什么两样。”“从这个意义上来讲,在相互陪伴的过程中,被拯救的不只有他们,我们也得到了成长。”小关是一名产品经理,最初看到跳跳糖员工公益的技术公益项目时,他眼前一亮,感觉自己有了用武之地。“通过技术为公益机构赋能,这不就是我擅长的吗?”报名后,小关仅获得了项目的简单介绍:员工志愿者团队要帮助善淘网开发一个小程序,但具体要做哪些工作,达到什么目标……这都是未知数。根据初步沟通,他了解到善淘网是一家业内名气很高的慈善商店,要通过人工收捐个人闲置物,并将物品出售的环节收取善款。善淘已经具备出售端的小程序,而个人闲置物收捐的环节,由于个人捐赠分散、品类复杂、质量参差,只能人工分拣,效率也较低。看到这一问题的跳跳糖员工公益,招募了一批员工志愿者,为善淘开发个人收捐小程序。小关作为产品经理,和其他成员配合,需要完成从想法到落地的全过程。技术公益作为门槛更高的专业志愿服务,和小关日常的产品上线工作类似,团队磨合或许就是第一个需要克服的障碍。然而,从未有过项目合作基础的成员们,无论是能力还是态度,都让他无可挑剔。此外,在团队成员们的努力下,他们开发出了人人都能授权的小程序,更方便个人用户作为“自来水”为善淘进行推广。个人捐赠比例的扩大也有助于公益机构的长远发展。在与善淘的沟通中,小关对产品设计的思维也发生了变化——根据他过去做大众产品的逻辑,分拣商品一般由分拣人员填写商品信息,更能保证商品信息的准确。小关在设计收捐小程序时,同样照搬这种思路——个人用户捐赠之后,由管理员填写商品信息。然而,善淘的工作人员看到方案后,给出了不同的看法:如果由个人用户填写信息,管理员只需检查、修改信息,更能降低工作人员的任务量。“善淘建议的方案并不存在技术难题,纯粹是不同的产品思路。而造成这种认知差异的原因,是我之前没有机会实地考察店铺的分拣流程。”这个项目在六月初立项,已经完成方案设计,进入到研发阶段。尽管小程序还没上线,但善淘的工作人员经常向小关表达对此的期盼。当知道负责收捐的工作人员很多是特殊人士,小程序在解决残疾人的需求时,小关更加深刻体会到技术的温度和关怀。小关说:“这种幸福感、成就感,和平时工作带来的不一样,感觉能为更多需要帮助的人创造价值。”员工志愿者和帮扶对象是双向奔赴的关系,企业和公益机构之间,同样在共同成长。比如,跳跳糖员工公益和着眼于青年教育的北京益微青年公益发展中心(EV)结缘“跳跳糖公益伙伴计划”,展开合作。因为疫情,当时很多线下活动无法顺利进行。为了用更多方式支持大学生成长,益微青年开始承接由跳跳糖员工公益发起的“字节青年一小时”活动。通过员工志愿者和在校大学生(包括参与益微项目的学生志愿者)围绕学习、就业等热门问题的线上交流,为大学生们答疑解惑。益微青年的项目人员Amy告诉「最人物」,“‘字节青年一小时’不只是帮助到同学们,线上的公益模式还给我们机构带来了启发。”每周三,跳跳糖员工公益会给加入“跳跳糖公益伙伴计划”的公益机构进行培训,Amy同样在和其他公益机构的交流中,学习到其他的运营方式。“像我们线上的公益活动形式比较轻,大家活动后可能不怎么联络。我们就用培训学到的方法发布总结性推文,对一些参加过‘字节青年一小时’的学生进行跟访,并且将他们的后续状况反馈给员工志愿者。”这种反馈,无论是对学生、员工志愿者,还是公益机构,都起到一定的鼓励作用。“大家的参与也更踊跃了。”公益机构之外,“公益伙伴计划”连接的另一侧——致力于“连接善意、让员工成为解决问题的一部分”的跳跳糖员工公益,同样受益匪浅。项目负责人腾越介绍道,“在‘跳跳糖公益伙伴计划’中,伙伴计划在扮演‘平台’的角色,通过与全国各地更多的公益机构联动,契合更多员工的公益需求,也探索了员工参与公益的新模式。”除了“字节青年一小时”的经验交流,“跳跳糖公益伙伴计划”还包含“技术公益”的技能参与、普适的陪伴服务等,这都拓宽了腾越和伙伴们对公益的理解。“公益不只是公益人的公益,应该是所有人的公益。而这个时代,恰恰为‘人人参与公益’提供了更多条件。”去年夏天,“跳跳糖公益伙伴计划”诞生。一年后,它共招募了94个公益伙伴,开展了532场公益活动。越多越多的公益机构加入这场庞大的公益实验,一起探索、实践企业和公益组织合作的新模式。这个夏天很快会过去,但在下一个夏天来临之前,还会有更多的公益故事发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