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暑假太特殊,我劝大家别冲动,想清楚这3点再带娃旅行
暑期越来越近,家中有娃的同学,聊的话题呈现出惊人的一致性:
暑假准备去哪儿遛娃?
我身边几个相熟的宝妈也是,这些天关注的内容都是护照到期了没、签证流程太慢、机票火车票怎么订更划算、酒店价格涨了多少……
其中,我发现了一个和之前不一样的地方:
和五一时的“说走就走”相比,她们挑选目的地时,都谨慎了不少。
我觉得这是因为,憋了三年导致的报复性出行(消费)的势头正在逐渐减弱,尤其是对待旅行这件既伤神又费钱包的事,大家发热的头脑正在冷却。
我也一样。
同学们都知道,今年“五一”,我们全家去福建玩了一圈。
四月底,老王跑到福建溯源,过程中,他被武夷山及周边地区的人文地理风貌深深吸引,包括当地的历史、自然环境、风土人情、闽人的拼搏精神……,仿佛get了一本秘不外传的武功秘籍,特别想要立刻“传授”给两个娃。
于是,五一假期一开始,我就带着大宝二宝飞奔过去找他。
结果,两个娃用实际行动,“狠狠”地告诉我们,什么叫理想很丰满,现实很骨感。
二宝对任何事物都充满了好奇,喜欢跑来跑去,到处看看,在一个地方根本待不住,老王刚一开口介绍,她就跑没影了。
而大宝不喜欢走走逛逛,也不喜欢人山人海的地方,最喜欢做的事就是猫在民宿里,抱着一本大厚书,一看就是半天,都不带挪窝的。
在上下杭那么富有文化底蕴,景观又别致的地方,俩人却一个走马观花,一个心不在焉。
旅行的最后,老王特意安排了海边的行程,想让他们好好放松一下。二宝倒是玩得不亦乐乎,大宝好不容易被老王生拉硬拽着去了海边,一个不留神,就又自己跑回民宿窝着看书去了……
这样的情况,很难不让人沮丧:孩子好像在哪玩都一样,我们还有必要带他们旅行吗?直接家门口玩不就好了?
刚开始写公号时,因为我们自己的热爱,我们给它定位就是——读书与远行,一句话表达就是:
我想告诉孩子的,都在书里和路上。
正因如此,我从未怀疑过旅行的意义(无论是对孩子本身,还是对家庭)。
那么,旅行到底有什么意义?
我们常说,旅行可以让孩子见到更广阔的世界。
确实,见到了。可是,然后呢?
我们还说,旅行能改变孩子看待世界的方式。
确实,改变了。可是,变在哪了?
考虑到娃们的现实状态,今年暑假带大宝二宝出行之前,我还是想仔细聊一下旅行的意义,提示自己,也分享给大家。
觉得看文字不过瘾,今天上午10点,去老王直播间吧!听他讲我们带娃旅行8年的心得体会,到时他还会介绍板牙科考营暑假活动最后的“捡漏”机会,别错过啦~
见到更广阔的现实世界
之前,我曾经从脑科学的角度,讲述了旅行的意义:
到一个新的地方旅行、探索,会让孩子的大脑更发达,增强和提高孩子在压力调节、注意力、专注力、学习力上的表现。
如果从脑科学的角度考虑,只要是到“新环境”中体验,所谓的旅行,远近皆可。
可以是一家人在泳池游泳,可以是在海边晒太阳、堆沙子,也可以是在树林中散步,在草地上奔跑。
不管是家门口的公园,还是几百公里外的植物园,不同的环境带给孩子的体验都一样宝贵。
不过,当门口的公园和远处的植物园都成了孩子熟悉的环境之后,每年来几次更远的“出走”、找更加“新鲜”的环境刺激大脑,就显得十分有必要了。
上个月,罗翔老师发了一条关于旅行的视频,其中提到“绝美的风景让你感到震撼与渺小”。
不知道大家有没有这样的时刻,绝美的风景让你感到震撼与敬畏,你瞬间觉得自己非常非常的渺小……你会觉得自己何德何能能有机会看到此情此景。
……我们像蚂蚁一样,生活在有限的世界,但在我们的视野以外,还有更多更美更神奇的存在。
我认为,这种震撼的感受,其实就是你从未见过的景色,正在刺激你的大脑。
比如,如果没有去过草原,光靠想象,我们并不能明白“天苍苍,野茫茫,风吹草低见牛羊”的辽阔和深远,也不知道“天穹压落、云欲擦肩”的豪迈和洒脱。
我自己也是在去过美丽的锡林郭勒大草原之后,才感受到什么是真正的辽阔与苍茫,什么是真正的豁达、勇敢、坚毅和豪迈。
2021年暑假,科考营的孩子们穿着蒙古族服装在营地合影
又比如,如果没去过沙漠,很可能只会觉得穿越沙漠只是一种历练和修行,非得经过痛苦的磨难,才能得到满足与升华。
但去过之后,你会发现,这些自然环境温柔时岁月静好,狂暴时风雷激荡。
但无论它温柔还是狂暴,当你进入它的怀里时,都会在一刹那间,感受到自然的无限力量和个体的微不足道,忘掉生活中琐碎的鸡毛蒜皮。
而对孩子来说,沙漠中有生机,能感受到向上的力量;穿越沙漠也能一路充满乐趣,也能得到情感和知识上的满足……
还记得2018年的十一假期,我和老王带大宝去了河西走廊。戈壁、沙漠、怪石、石窟……前前后后11天,成年人都觉得疲惫的旅程,大宝没叫过苦、喊过累。
无论住得多简单,他都特别满意,每天都在刷新“这是我住过最好的酒店”口号;每天都在兴奋期待中度过,念叨“明天我们要去...啦!”;每天我们步行1万步,他至少2万步。
从大宝的身上,我愈加透彻地看见,孩子内心深处想看世界的欲望,他期待遇见不一样的风景,不一样的风土人情,带给他的刺激和震撼。
孩子,对物质要求更简单、更单纯,对他们来说,精神世界更加重要。
也是从那时开始,从小热爱自然的大宝,开始对历史、艺术萌发更浓厚的兴趣,会主动找历史方面的书来看,开始讨论人文方面的问题……
带他走的地方越多,越能深刻体会古人把“读万卷书”与“行万里路”放在一起说的深意——两者相辅相成,缺一不可。
我们带给孩子的眼界,不但在书里,更在每一步走过的旅途中。
达到更包容的思想境界
世界陌生而广阔,绝美的景色让我们体会无法言说的感官刺激,改造了孩子的大脑,丰富了孩子的学识。
旅行的意义在于此,又不止于此。
更重要的,是它会改变孩子(包括成年人)看待世界的方式,影响我们的三观。
英伦才子阿兰·德波顿写过一本《旅行的艺术》,余秋雨为这本书做了推荐序,写道:
“踏遍千山的脚步,看尽万象的眼睛,保留着对人类生态的整体了解,因此也保留了足够的视野、体察和同情。”
而想要“保留足够的视野、体察和同情”,并不是一件易事。
作为80后,我生于、长于江苏的一个小镇,那个年代、那个小地方,多数人都在考虑吃饱穿暖的问题,去远方旅行,只是一个遥不可及的梦想。
所以,在看到罗翔老师说他自己“到北京上大学之后,才知道各地风俗迥异,原来吃饭居然不是仅指吃米饭,早上居然可以不吃米线,居然还有人不吃辣椒”的时候,我的感触尤其深刻。
这些“居然”,用罗翔老师的话来说,是因为见识少,而产生的“井底之蛙的地域偏见”。
当年我、老王、大宝三口人,在嘉峪关一顿饭吃了15碗陕西抿节面面,应该也算是一种不到当地就体会不到的“居然”
但在罗翔带着“集邮式的心态”去了更多地方之后,地域偏见却慢慢变成了见多识广的优越。
他说:
“人啊,总是从一种偏见到另一种偏见。我从井底之蛙爬到池塘,成为池中之蛙,开始看不起之前的井蛙,殊不知自己不过是池蛙。”
这是因为,看了几处不一样的风景,就以为自己见得多了。可实际上,与整个世界的广大相比,我们见的,不过沧海一粟。
笛卡尔曾说:“我的努力求学没有得到别的好处,只不过是愈来愈发觉自己的无知。”
旅行也是同理。
只有走过足够多的路,才会意识到,这世界上还有好多风景,我们不曾看过。
“世界有太多的内容需要我们去熟悉和探索,绝对不仅仅局限于学习他国的语言。语言只是一种工具,比它更重要的是学习陌生的文化与历史,他国的人文与生活。
当我们看到的世界大了,才能更加宽容,更加坦荡。”
关于旅行,哲学家奥古斯丁的一句话非常有名(之前我写文章也用过):“世界是一本书,而不旅行的人只读了其中的一页。”
这次,我通过罗翔知道了另一句奥古斯丁的名言:
“我们因为好奇所获得的一切,最终会因为骄傲而全然玷污。”
所以,为了不成为池中之蛙,我们一定不要停止旅行的脚步。
旅行的意义,就是让我们明白,要永远用开放包容的思想,拥抱这个广大的世界。
拥有更幸福的家庭生活
旅行对三观的影响是潜移默化的,并非肉眼可见,接下来,我们来聊聊更加直观的意义:
旅行可以改善亲子关系,让孩子和父母靠得更近。
2015年,英国的家庭假日协会曾做过一项调查,结果发现:
有49%的孩子表示,最快乐的记忆是和家人一起旅行。
美国的一项针对8-14岁孩子的调查,也有相似的结果:
60%的孩子在旅行中看到了父母的另一面;
82%的孩子觉得父母在旅行时更有趣;
84%的孩子认为在旅行中,自己和父母更了解彼此了。
不仅如此,旅行还能在孩子心中种下一颗快乐的种子。
有研究发现:
25%的孩子成年后,靠着与父母童年是旅行的幸福回忆,挨过了生活中痛苦的日子。
这么看,带孩子旅行,对孩子的成长和幸福生活,都有非同寻常的意义。
关于旅行和幸福的关系,《旅行的艺术》一书中,有更深刻的阐释。
古希腊哲学家认为,旅行的幸福,是“由理性支配的积极生活所带来的幸福”。
何谓理性支配?余秋雨这样解释:
首先是人对自己无法离开自然与环境而封闭生存的确认;
其次是人对自己和群体所处环境的了解,以及对未知环境的向往;
其三是人对外部美的发现和寻找,并从中获得自我体验。
什么是积极生活?
首先是踏访已知环境的热忱;
其次是探测未知环境的勇敢;
其三是从自己和环境的斡旋中找到乐趣。
那么,倒推来说,只有同时具有理性支配的特点和积极生活的态度,旅行本身“才能抵达完满”。
但问题是,孩子到了一定年龄后,家长很难仅凭一己之力,策划出同时满足“理性支配”和“积极生活”两个条件、充满知识和趣味性的旅行。
所以说,幸福有时候不是那么容易得到的呀~
获得更优的旅行体验
说到旅行规划这一趴,我就又想到了今年五一的“武夷山翻车之旅”——孩子到了年龄,自己的娃,真的带不动。
仿佛有什么“知识的诅咒”一样,作为家长,很难把知道的知识,教给自己的孩子。
闽江夜游那么有名,大宝根本不愿意去,只愿意在民宿附近的一条小沟里自己划船玩。
二宝也总是嘻嘻哈哈,根本不会认真听老王讲。
而且相比于听讲,他俩更喜欢和其他小朋友一起玩,或者自己看看书和绘本。
尽管很多书籍都告诉我,孩子到了一定年纪,有与同龄人连结、独立自主的需求,他们更需要寻找到有趣的组织(或参与到社会行动中)去释放青少年过剩的能量。
但我还是没想到,老王做了八年自然教育,跟了那么多次科考营活动,到头来带自家娃“自由行”,翻车翻得这么彻底。
回想之前每次大宝跟着科考营,和同龄小伙伴一起时的表现,我发现,问题还是出在“父母带娃旅行”的模式上——
如果想让旅行达到让孩子开阔眼界、放松身心,还能增进亲子感情、留下美好回忆的目的,我能给出的最好建议就是,参加我们板牙的科考营活动——
由专业的老师带着一群孩子去看世界,不仅有探索和学习的主题,还能很好地执行,从而学到很多知识;
一路游山玩水,孩子的天性可以得到释放,充分放松身心,重启大脑;
在团队中,激发探测未知环境的勇敢,更好地学习表达自己的观点,锻炼沟通能力;
结识一群高素质的同龄人,互相学习,共同进步,获得更优的自我体验,为童年留下宝贵的回忆……
而且,我们板牙科考营的活动,真的是货真又价实!
货真,因为板牙去的地方都是千挑万选出来的,很多地方,是大部分家长带孩子、以普通游客身份去不了的“保护地”;
而且,每个活动都是我们亲自设计的,都要经过长时间的策划设计、实地考察及反复调整,每一个细节都落实好,最后才会让它和大家见面。
价实,是因为我们自己组织活动,都是成本价,性价比非常高。
即使在节假日成团,也会严格控价;不像其他公号是和第三方机构合作赚差价,没有定价话语权,他们的价格相比我们至少高出10%(以上)。
最近,我的朋友同事还在问板牙科考营暑假还有名额吗?
实话,板牙科考营的活动,每次推出很快就会报满,今年暑假的多项活动也早已成团、报满。
但大家应该都理解,在活动正式开始之总有变动,有人因为一些原因需要变更或退出,从而临时空出少量名额。
今天上午10点,老王将在直播间为大家奉上科考营暑期活动“捡漏”专场,还没有计划好带娃去哪玩的同学,千万别错过最后的上车机会。
本来,这些少量名额并不需要一场专门的直播,我们坚持要做,除了告知大家最后上车的机会之外,更想跟大家聊聊带娃旅行的一些思路和技巧。
接下来,我会把板牙科考营的部分暑假活动,给大家简单介绍下~
北京天地人文科考之旅
海洋是大连这座城市永恒的主题。与海有关,皆是浪漫,因此,大连也被称为浪漫之都。
这里,是板牙“大国之美”系列最新一站,我们将一起打开大连的“海之书”,品海韵、赏海景、寻海趣、尝海味,向海之城,将海洋城市的丰富体验到极致。
大国之美 | 南国雨林西双版纳
此外,还有大树王国天目山之旅,天堂草原锡林郭勒之旅,呆萌国宝大熊猫之旅……
以上活动,现在均有少量空位,大家抓紧时间抢啦!
对哪个活动感兴趣,也可以直接扫码进群,铝壳老师会把活动的详情介绍发给大家~
扫描二维码进群咨询
在直播间预报名,不仅可以提前规划暑假时间,还能享受额外优惠。
篇幅有限,更多更详细内容,大家可以今天上午10点到直播间,听老王细细道来~
微信扫码关注该文公众号作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