观察 | 养儿防老还是养老防儿,电影里的别样父母情
每个人都想让你生孩子。他们对你说,不会很糟的,孩子会为你带来一波又一波的喜悦;他们说,养儿防老;他们又说,生孩子将是你一生所做的最好决定。
他们并不会告诉你的是,生孩子意味着你将把你的心脏从胸中掏出,并任由它被你最坏的敌人使用,把它当成一枚网球,在挂满刀子的肉铺里打来打去。
这很吓人。孩子们像是一个个无助的小肉球,他们需要有人照顾才能活下去,一旦有任何意外发生在他们身上......不但你活不下去,一切的错也都将归到你身上。这都只是在谈生理方面,就算孩子能成功地被拉扯大,你也保不齐会对他们造成不可逆转的心理创伤。更没有人告诉你的是,一旦有了孩子,你就走上了一条通向成为你自己的亲爸亲妈的快速通道。
一个令人抑郁的永恒事实:如果不小心着点儿,有了孩子,我们就必然会变成我们自己的父母。想要把他们身上的毛病、怪癖、坏习惯全部拒收,是一件不可能的事。我们从爬出子宫的那一刻起,就被腌制在由他们的习性所解释的世界中,能做到最好的程度,也就是选出那么一两样让我们实在无法忍受的大病加以避免,从而竭力活成比他们稍微好一点儿的人。
今年的新片、恐怖电影《母亲》,由近年因《杀死伊芙》而大热的亚裔演员吴珊卓主演,在“拒绝步入母亲后尘”的主题中糅入了韩式罪咎感。吴珊卓饰演的角色阿曼达,在童年时受到虐待,一有机会就逃离原生家庭远走高飞了。多年以后,她亲爱的老母亲去世,化成鬼魂,开始搅扰和折磨这个不听话、不孝顺的女儿。
阿曼达自己也有个闺女,母女俩本来过着一种相当迷人的生活——在一个世外桃源般的农场上从事养蜂。死去外祖母的鬼魂开始来到她们之间搞事情,当女儿说出自己想去上大学时,阿曼达开始变得歇斯底里。她变成了她妈,近乎一五一十地照搬了母亲曾对她犯下的一切错误,把自己的女儿和自己跟女儿的关系双双推向了崩溃的边缘。
在生命中的很多时候,尤其在你做家长的生涯中,你都只能靠即兴发挥去走完这场冒险的旅途,没人知道该怎么做,于是在急切、紧张的时刻,我们的手都会第一个伸向自己见识过的、最熟悉的方式——我妈是怎么做的?我爸是怎么做的?我们模仿,因为我们迷失,绝望而充满迷惑。就这样,同样的模式被一再复制,让一代又一代人伏在它的权下。
话虽这么说,但新家长们还是有机会做出一些重要的改变。在那些婴幼儿初始岁月里,当孩子们还像睡着的奶球和脂肪团时,在你那些被迫醒着的暗夜里,你有着很清晰的选择:如果你听不见宝宝的呼吸了,你是否该向恐惧投降,赶紧检查一下脉搏确保孩子还活着?还是平躺回去,信任小家伙能自己呼吸?这是件小事,但却是一个分岔路口,一条路通往一个自信、有能力的孩子,另一边,通往在一个心惊胆战、过度紧张的家长的庇护下逐步丧失原本应对一个明亮世界拥有的天然冒险精神的孩子。
你是否会变成你的父母,这件事并不重要,重要的是,起码不要变得比他们更糟......例如《不一样的天空》中那位患有暴食症的超重妈妈邦尼·格雷普。
邦尼的儿子吉尔伯·格雷普由约翰尼·德普饰演,已经快30岁了,但这个情感强烈的故事,依旧抓住了那种家庭成员之间紧密的联结,无论你长到多大,它都可以像一圈圈带刺的铁丝网将彼此越来越紧地捆绑在一起。故事发生在美国一个小小的城镇,那里的人个个活得了无生趣,想要做一番事业或让一家店铺存活下去,难度几乎相当于创造一个奇迹。
吉尔伯是一个没有梦想、缺乏野心的年轻人,因为他所经历过的人生内容相当单一,几乎每天一睁眼就要照顾他有精神障碍的弟弟阿尼。阿尼需要你时刻不停地盯着他,否则他就要上房揭瓦,或去爬高耸的镇属水塔。家里的顶梁柱是邦尼,一位身形硕大的妇女,七年没走出过家门。在丧夫之痛中,她把自己吃成了一座山。吉尔伯的两姐妹曾努力扭转全家的生活困局,但她们都跟吉尔伯一样,最大的心愿就是逃离这个家。
吉尔伯是唯一一个能搞定阿尼的人。饰演阿尼的演员不是别人,正是年轻的莱奥纳多·迪卡普里奥,一个名字一出、谁与争锋的当家小生,尽管彼时他的实际年龄已经二十五了。哥哥吉尔伯也很年轻,完全没到给人当爸妈的年龄,却无奈于生活与环境所迫,必须如此。这很糟,几乎每一场戏,从德普的眼睛里,你都能明显地看出那种静悄悄的绝望。有时候,生活本身就是这样,有些孩子必须过早地长大,并过早地承担起为人父母的责任。
在《不一样的天空》中,母亲对孩子永恒不渝的爱在一个段落中得到了淋漓尽致的展示——小儿子再次爬到了镇属水塔的顶端,警察抓到了他并通报了他妈妈。尽管邦尼已经七年没有离开过这所房子了,她还是将自己庞大的身体从沙发上连根拔起,步履蹒跚地移至门外,塞进车里,走进了警察局。阿尼被当庭释放,她可以把儿子带回家了,但是,法庭外聚集着成群结队的吃瓜群众,他们都是来看热闹的,想看一个庞然大物肥婆妈妈笨手笨脚地四处移动,肩膀上披着个毯子,因为大衣她穿不进去......
当代美国的悲惨现实是,邦尼这个体形已经不算罕见了,走在美国大街上你每天都能看到那么几个。
为了去接她儿子,一走出法庭大门,邦尼·格雷普就意识到她正在走向的是一场羞辱,她很害怕,但她还是这么做了。
做家长带来的恐惧感并不全都只在孩子出生之后找上你,有时候,那种恐惧甚至恐怖早在怀孕时就要把你吞没,甚至对某些人来说,怀孕是最可怕的部分。《罗斯玛丽的婴儿》就完美地描述了这种局面。
罗斯玛丽是一个乖巧甜美的年轻女孩,她想跟“对她还算过得去”的老公要个宝宝。他并不是个家暴男,但对她时常满不在乎,缺乏耐心,而且控制欲很强,因为他对自己事业的掌控程度远远低于他的期待。
这对夫妇搬进了一所大公寓,迅速跟他们的邻居——一对老夫妇成了朋友。渐渐地,罗斯玛丽在微火慢炖般的煎熬中逐渐对这所新公寓变得忍无可忍,她开始频繁地做噩梦——巨型剧透警告——在她的一个噩梦中,她被魔鬼强暴了。醒来时,她发现自己身体上有划伤的痕迹,而她老公承认说,在她睡着、没有意识的情况下,他跟她做了爱。罗斯玛丽对此很不高兴,但她又能怎样?很快,她怀孕了,并开始变得越来越神经质,觉得身边的每一个人都是女巫团成员,都想来吃掉她腹中的宝宝。
《罗斯玛丽的婴儿》所营造的恐怖感作用于你对“可怕的事即将发生”的期待。尽管观众从头到尾都不会看到什么可怕的场景,但他们都知道,情况会变得很糟、更糟,而且,在它在向糟糕或者更糟糕处漫溯时,它的情感已经走向了深刻。
更多剧透:罗斯玛丽生产了,宝宝被带走,她听见婴儿的哭声,得知孩子被关在隔壁。她溜进女巫团的大聚会,与女巫们对峙——她们对她的存在熟视无睹。罗斯玛丽窥入摇篮,被她所看到的东西吓呆了,摇篮中那来自地狱的生物开始啼哭,没人能设法让他停下来,罗斯玛丽知道自己作为一个母亲的责任,但她不想做——她不想养育魔鬼的儿子。
问题是,数月以来,她都在用自己的身体保护着这名婴儿,现在他属于她了,她还是想要保护他。罗斯玛丽抓住摇篮的边沿,轻轻摇着宝宝入睡,她还是得做他的妈妈,只因他是她的孩子。
一个家长对孩子的爱是激烈的,它能够把人引向可怕的后果,例如成为你最不想成为的、你自己的家长,或者为魔鬼养大他的孩子。
就算这两种情况都没有发生,随着岁月流逝,健康的孩子在到达他们成长的一个个里程碑时,会做出所有正常孩子都会做的事,这本身对父母来说,就可能是一场又一场的噩梦。然而,这些小噩梦是属于你的,就算孩子变成了传说中的恶魔、敌基督,你都不会愿意他们受到伤害。
就算你根本不喜欢你所生的这些小王八蛋,你都永远希望看到他们活着,不管他们多差劲,离开孩子对任何父母来说都很艰难。在喜剧大师罗宾·威廉姆斯从影生涯里最不好笑的电影作品《世界上最伟大的父亲》中,他饰演了一个单身爸爸,有一个令人头疼的儿子,一个可怕的恶魔,学校里没有一个人喜欢他。但当他突然因一次窒息式自慰的搞砸而“自杀”身亡后,爸爸为掩盖他的真实死因,制造了他因思想深刻、情感细腻而抑郁自杀的假象,可谓动用了全部的聪明才智,不但将“自杀(慰)”现场洗白得天衣无缝,并为其代笔写作了一封遗书,放入儿子的口袋以供警察调查。
这将是你所看过的电影中带来最大情感不适的作品之一。不仅因为这个死掉的儿子完全是一个混蛋,而且片中每一个人的每一个选择都那么不靠谱、却又都让你那么理解,全片那么多人物里,真正的好人也就两个。而这部片子做对了一点,那就是让观众对人间至苦——丧子之痛——得以轻轻一瞥。
没有一部电影能够把父母之爱讲完全,就像没有一部电影能把任何情感讲完全。电影是遗憾的艺术,也是有限的工具。但“为人父母之可怕”的故事类型,具备相当的深度,且充满生动有力的故事,能让任何人在决定取消避孕之前三思而后行。
版权声明:除原创作品外,本平台所使用图片等素材属于原权利人所有。因客观原因可能存在不当使用之情况,并非主观恶意侵犯权利人之权益,敬请谅解并与我们联系及时处理。个人观点,不代表发布平台立场。
撰文:Justin Saucedo,王安安
图片:来自网络
新媒体责任编辑:Neil
新媒体执行:余果
微信扫码关注该文公众号作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