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岁女儿喝不完的那瓶鲜奶,堵住了她30岁时的嘴
▼ 点击下方名片,关注米粒妈,看更多教育好文
先不说各种平时很难拿到库存的好书,哪怕光来听听这样的名师讲座也一定受益匪浅啊!小升初规划、策略、各科学习和预复习方案……快快快,先预约上再说!今天下午14点,来米粒妈直播间呀!
成为老父亲老母亲之后,好像心里的天平不自觉就会向孩子倾斜,总会想着把所有最好的东西都给他们。
贵价的水果自己舍不得买,但只要孩子说一句想吃立马掏腰包付钱,相信大家都干过这样的事吧。
米粒妈有个朋友,过去是纯纯的摇滚青年,一生放荡不羁爱自由的那种,直到他有了一个女儿。
一头飘逸的长发倒是还留着,不过不是为了耍帅,而是会在头顶上梳成发髻,方便他家小姑娘骑在肩膀上的时候,有个地方揪着。
可有的时候,这种关爱却是过犹不及。
前两天,米粒妈看到这样一件事。
一位妈妈为了给自己6岁的女儿补充营养,就特意从奶站订了价格比较昂贵的鲜牛奶,每天送来一瓶,只给女儿一个人喝。
这天早上,妈妈像往常一样,准备帮女儿把牛奶盖子撕掉,可是撕到一半的时候,女儿突然气呼呼地说要自己撕。
妈妈便把手里撕掉一半的盖子递给女儿,说“妈妈不知道你要撕,以后你自己来,现在剩下一点给你撕。”
没有撕到完整的牛奶盖,女儿还是哼哼唧唧的有点臭脸闹着别扭,看到这一幕的妈妈火气一下子就上来了,说“这样一件小事你就给我摆脸色看、不高兴,那我也不会在乎你的情绪,你这就是无理取闹。”
然后她也没有再理女儿,转头去忙别的事情。
其实说到这里,米粒妈还是能够理解这位妈妈的情绪的,每天忙着家里的大事小情,孩子的小情绪一时间顾不过来也是常有的事,偶尔米粒的小别扭,我也会选择性忽略的。
但她接下来的操作,就让人有些看不懂了。
她忙完其他事过来,看到桌上的牛奶洒了一半,她二话没说,拿起剩下的半瓶一饮而尽。
喝完了牛奶,她对女儿说“我和姥姥都喜欢喝牛奶,但只给你一个人订了,如果你不珍惜,以后我就都喝掉,好东西不是给你一个人的。”
紧接着又补上了一句,“咱们家里不富裕,妈妈工作只能供的起你和弟弟的吃穿,你要是不懂妈妈的辛苦,以后就去过清苦一点的日子!剩下的你自己去想吧!后面我一句废话都不会再说。”
女儿听了这番话是什么反应,这位妈妈没有多说,但她的控诉,让我想到了那个哭着吃烂草莓的妈妈。
我们公司有个94年的同事CC,娃不到2岁,有一回,我买了些草莓,中午洗了跟办公室的小伙伴一起吃。
CC拿的时候,端详了半天,挑了两颗被压软了的草莓,我赶紧拦下:“拿大的别拿烂的呀”,她先是愣住,然后笑了。
CC说,因为吃东西这事儿,还跟老公吵过好几次架。
以前二人世界的时候,CC跟老公想吃什么买什么,谁也没因为这口吃的闹过别扭。
有了孩子,就不一样了。
草莓几十块钱一小盒,还没几颗,洗的时候,CC会小心翼翼地挑又红又小的给孩子,因为娃嘴巴小,一口一颗正合适,老公吃大的,也是一口一颗。
她自己呢?洗的时候,软的、烂的、破了的通通下肚,饱了。
CC喜欢吃脆苹果,老公喜欢吃花牛,她老公经常成箱成箱往家搬花牛,那时候孩子也小,正吃辅食的时候,CC想着花牛正好也挺适合小孩儿吃,从那时候开始,CC就没再买过脆苹果。
CC说:烂草莓、烂蓝莓、烂香蕉,刮西瓜皮、吃吐司边儿,都是一个个再普通不过的日常,但凭什么总让我吃这些?他(老公)凭什么每次都挑好的?
她跟老公抱怨过,老公半开玩笑地说:软的烂的就不要了呀,你这不是“活该”么?谁也没让你吃这些啊,你这纯是自我感动!
为此,俩人吵过好多次。
CC跟我们说这些的时候,我特别能理解,因为我也吃过烂草莓,啃过烂桃子
但很多女性,尤其当了妈妈的人,她们不会心安理得享受最好的。
可实际上过得越久便越明白,这样的生活方式,老公不能共情,孩子会觉得压力很大,到头来仿佛只有那个吃烂草莓的妈妈自己在自我感动。
米粒妈对这件事挺有感触的,我小的时候,米粒姥姥也曾是那个吃烂草莓的妈妈,而作为一个被“特别关照”的孩子,心理压力其实挺大的。
如果家里买回的香蕉,我拿了稍微有点磕碰、坏了一点的来吃,米粒姥姥是一定会从我手里抢走的,然后一边说“我吃、我吃”,一边赶忙把香蕉塞到自己的嘴里。
其实每次米粒姥姥这么做的时候,我心里都很难受。有时家里有亲戚在,看到米粒姥姥这么对我,就会责备我特别不孝,还说我会被米粒姥姥宠坏,以后一定是个“白眼狼”。
可实话实说,我也很不想她这样,米粒姥姥的这种“牺牲”让我也非常非常难受,在我自己心里,我没办法心安理得地享受着她的付出,在亲戚朋友的眼中,我又是那个让妈妈吃烂香蕉的“不孝女”。
有多少人都曾有过这样的经历,看似是被“优待”的那一个,却也是心中最“愧疚”的那一个。
文中的这对母女其实也陷入了这样的困境,母亲一边让女儿独享优越的贵价牛奶,一边又不情不愿地心生怨念。
关爱是真的,可以爱之名的“绑架”也是真的。
贵价的牛奶也许并不会普通牛奶的营养高出多少倍,但这份昂贵的牛奶背后,却让本应亲密的亲子关系变得岌岌可危。
这样的付出,真的有必要吗?
教育家马卡连柯曾说:“父母送给孩子最可怕的礼物,就是为了他牺牲自己的一切,甚至是幸福。”
最怕的,是倾尽所有付出之后,发现孩子并没有像自己想象中的那样,对自己感恩戴德、千依百顺,于是便不由分说给孩子贴上“自私”“不知感恩”的标签,如影随形。
作家马家辉曾在《圆桌派》里分享过自己童年时的一件事。
小时候他的家里很穷,有一次,父亲不知道从哪弄了一个芒果回来,全家7口人开开心心地分着吃了。
人多芒果少,马家辉只分到了小小一块,可芒果的味道太好了,一小块根本吃不过瘾,他一直念念不忘。
后来,他省吃俭用攒了很久零花钱,自己买回了一个芒果,放在厨房的角落。到了晚上,家里人都睡着了,他就自己偷偷跑出来吃。
没想到,就在他珍惜地品尝着心心念念的美味芒果时,碰巧被他的爸爸发现了。
当下父亲嘴里虽然并没有说什么,但在心里,却默默给他贴上了“自私”的标签,觉得他不懂得跟家人分享。
往后的日子,父亲一逮着机会就把这件事拿出来说,不下3000遍。
可想而知,这件事成了马家辉心里一个很大的负担,父亲每说一次,似乎都在提醒自己曾经犯的错。
从此以后,“吃”这件事,成了他的梦魇。
他再也感受不到吃东西的快乐,对任何食物也都兴趣缺缺,在内心深处觉得自己不配吃好吃的东西,一吃就有羞耻感,会很内疚,成为了一个彻头彻尾的“食冷淡”。
别人的口中被不断强化的这些情节,让孩子们产生的羞耻感和不配得感,会成为伴随他们一生的噩梦,如影随形。
知乎上曾经有人问:“贫穷会让孩子感到自卑吗?”
米粒妈觉得,贫穷不会,而反复向孩子强调贫穷才会。
有个女孩在问题下回答说:面对好的东西从来不敢说我想要,只能说真好。
小时候姑姑领上我去超市买零食,指着货架上的零食一遍一遍地问我想买哪个,我虽然很想吃,但从不敢开口要。
因为妈妈经常和我哭穷,要我懂事一点,以至于我不敢要。
工作后挣了点钱,即使能买得起名牌包包和衣服,但我内心还是很自卑,感到匮乏。
女孩妈妈对贫穷家境的反复纠结和强调,把“我不配”这三个字深深刻在了女孩的心底,她再没有勇气坦坦荡荡地说出自己的欲望。
也许经济上的贫穷是一时的,可这种心灵上的贫瘠,才是让孩子感到自卑和虚无的原罪。
再说回到文章开头的那个小女孩,她是真的需要那一瓶贵价的牛奶吗?
其实孩子们想要的、需要的,真没有想象中那么多。
而对于女孩的妈妈,米粒妈想说,如果仍然只想给女儿一个人最好的,就不要觉得心里不平衡。
对孩子来说,那真的就只是一瓶牛奶而已,并不是喝掉它就意味着要对你感恩戴德,你的困境不是孩子造成的,别给孩子套上沉重的枷锁。
孩子从来没有要求我们牺牲什么,他们只想要我们快乐,我们本来也应该是一样的,对吗?
作者简介:米粒妈,美国海归、海淀家长,畅销书作家。专注于学习干货、教育经验分享;著有《影响孩子一生的亲子英文书》荣登当当图书畅销榜!《我是大女主》荣登当当新书总榜第一名!
操作简单,在小程序里签到,按照操作上传截图即可。记得每天来看文章啊!
微信扫码关注该文公众号作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