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盐折寿?研究显示:经常加盐,早亡风险增加28% | 环球科学要闻
将环球科学设为星标
周一至周五
第一时间掌握
最新鲜的全球科技资讯
新型潜水手套帮人长出“章鱼吸盘”
水下救援、打捞或施工都需要在水中抓握并移动物体,然而人类的皮肤很难在水下提供足够的摩擦力。近日,发表于《科学·进展》的一项研究以章鱼腕足为灵感,设计了一种能提供强大吸力的潜水手套。
章鱼的腕足上长有许多吸盘,只需轻轻接触物体表面,就可以通过肌肉的舒张和收缩调整气压差,获得强大的吸力。以此为参考,研究者在手套上安装了类似的吸盘结构,并连接了一系列微型激光雷达传感器,用于实时检测手套与目标物的距离,来模仿章鱼控制吸盘的神经和肌肉系统。戴上手套后,无需刻意挤压,只需轻触目标物体,手套就会激活并释放吸力。作为测试,研究者在水下尝试拿起不同形状和材质的物体,无论是卡片、金属玩具还是柔软的水凝胶球,手套都能有效吸附并抓取。
捕捉FRB的大型射电望远镜(图片来源:CHIME)
快速射电暴(FRB)是一种起源未知的强烈射电爆发,一般仅持续几毫秒。近日,一篇发表在《自然》上的文章报道了由加拿大氢强度测绘实验(CHIME) 干涉射电望远镜监测到的特殊FRB,不仅持续时间长,还具有清晰的周期模式。
这一被命名为FRB20191221A的射电暴源于距地球数十亿光年的星系,爆发约持续3秒,是FRB平均时长的1000倍。此外,爆发还具有明显的周期性,每0.2秒出现一次峰值,类似心跳。科学家认为这一FRB源周围有湍流状态的等离子云,其爆发模式与银河系中子星或磁陀星的脉冲信号类似,中子星在旋转时发出脉冲,而磁星由于其极端的磁场也会产生类似的辐射。不同在于,FRB20191221A是这两类星体亮度的100万倍多。科学家推测这一FRB可能来自于遥远的射电脉冲星或磁陀星,由于未知原因,爆发出了亮度远超平时的射电暴。
在西方饮食中,许多人习惯在烹饪好的食物中再次加盐调味。据估计,这种在餐桌上添加的盐量可以占到食盐总摄入量的6%~20%。近日,发表于《欧洲心脏杂志》的一项研究,借助餐桌上的加盐量评估了摄入过量食盐与预期寿命的关系。
该研究基于此前英国生物银行针对超50万英国中年人的调查,该调查要求参与者填写了是否会在烹饪好的食物中额外加盐的调查问卷,并进行了平均9年的跟踪调查。结果显示,在排除年龄、体重、饮酒、活动和疾病等影响因素后,经常给食物加盐的人,早亡风险(指在75岁前死亡)增加了28%,但同时摄入水果和蔬菜较多的人,风险略有降低。在50岁人群中,经常加盐的男性和女性预期寿命分别缩短了2.3年和1.5年。虽然并未明确排除所有可能的影响因素,例如经常加盐可能说明参与者本身的生活方式就不太健康,但研究者表示,这项研究展示了过量摄入食盐的潜在健康风险,接下来他们希望能进一步研究过量摄入食盐与各类慢性疾病之间的关系。
水蚤是适应性大师,它们不仅可以防御动物,也可以防御食肉植物。近日发表于《国际分子科学杂志》的一项研究表明,水蚤在存在食肉植物狸藻(Utricularia)的环境下游动得更慢,并且会长出侧刺,这两种机制使得食肉植物更难把它们吸入陷阱中。
研究人员将水蚤和狸藻一起培养,但用细网格将二者隔开,以确保水蚤不会与狸藻直接接触,也不会有被吃掉的危险,但水蚤可以通过化学信号感知到捕食者的存在。生活在这种环境下的水蚤体积较小,并且会在甲壳上长出较长的侧刺,它们的游泳速度也更慢。研究人员推测,较慢的游泳动作可以减少触发食肉植物的捕食陷阱,而长出的侧刺让水蚤比一些较小的捕食陷阱的口径更宽,这些都帮助了水蚤逃脱食肉植物的捕食。
肠道上皮(intestinal epithelium)中的细胞能吸收营养物质及水分,还具有免疫功能等。肠上皮细胞通常每4~7天完全更新一次,但目前科学家对其中发挥作用的肠道干细胞的特征仍不清楚。7月13日,一项发表于《自然》杂志的研究阐释了一种新的机制,或能改变我们对干细胞的认识。
在肠道的绒毛之间有一些小的口袋结构,也称为肠道隐窝(intestinal crypts),肠道干细胞就位于这一结构的底部。研究人员发现,具有典型干细胞标记的小肠和大肠上皮细胞数量几乎相等,但在显微镜活体检测中,小肠隐窝中具有干细胞特征的细胞却是大肠隐窝的2倍。研究人员进一步发现,肠上皮细胞是否为干细胞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它们的位置。由于底层细胞的分裂,肠道上皮细胞会跟随整个肠上皮的运动进入或排出肠隐窝,但它们还可以逆向移动。当再次回到肠隐窝后,这些细胞会表现干细胞特征。相比于小肠上皮细胞,大肠上皮细胞的逆向移动较少,所以干细胞的数量更少。这项研究显示通过药物或者一些实验途径,或可以调控干细胞的数量。
· 神经科学 ·
大脑如何存储复杂记忆
7月13日,一项发表于《自然》的研究阐明了大脑如何处理复杂记忆,并为记忆回溯的过程提供了新的见解。在大脑中,复杂的记忆通常会分成整体和局部细节。研究人员发现,事件整体的经历存储在海马体中,而事件具体的细节会存储在前额叶皮层。这种记忆的分置能确保之后任何可能的情景都会激活前额叶皮层,而前额叶皮层会将信息传递给海马体,以此来唤醒全部的记忆。
研究人员通过虚拟现实技术,让小鼠漫步在一条无尽的走廊中,并经历多感官体验。与此同时,他们利用一项新的技术记录和操纵小鼠多个大脑区域的神经活动。研究人员训练小鼠将不同房间的感官线索与奖励或厌恶经历联系起来。随后,他们发现在遇到一种特定的气味或声音时,小鼠能够回忆起更广泛的经历,并且知道后续是该高兴(糖水奖励)还是小心(气流袭击)。这项研究显示,尽管内耳-海马体回路对形成和存储记忆十分重要,但是个体的感觉特征却被传送到前额叶神经元。这是一条专门的记忆回忆路径,与记忆的形成分开。这一研究有助于治疗阿尔兹海默病等疾病。
· 新冠疫情 ·
截至北京时间7月14日10时,据约翰·霍普金斯大学最新统计,全球累计新冠确诊病例559 479 775例,死亡病例6 363 204例。
根据国家卫生健康委员会官方网站的数据,7月13日0—24时,31个省(自治区、直辖市)和新疆生产建设兵团报告新增确诊病例121例。其中境外输入病例35例(广东12例,福建7例,上海6例,四川3例,重庆2例,云南2例,天津1例,江苏1例,陕西1例),含3例由无症状感染者转为确诊病例(均在广东);本土病例86例(甘肃36例,广东32例,上海5例,江西5例,海南3例,江苏2例,内蒙古1例,河南1例,重庆1例),含13例由无症状感染者转为确诊病例(甘肃11例,江苏1例,河南1例)。无新增死亡病例。无新增疑似病例。
31个省(自治区、直辖市)和新疆生产建设兵团报告新增无症状感染者245例,其中境外输入39例,本土206例(甘肃64例,上海42例,河南29例,广西25例,山东18例,广东11例,江苏8例,江西4例,海南3例,福建1例,四川1例)。
截至2022年7月12日,31个省(自治区、直辖市)和新疆生产建设兵团累计报告接种新冠病毒疫苗340969.7万剂次。
微信扫码关注该文公众号作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