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早遗传物质或诞生于熔岩玻璃,火星具有类似条件 | 环球科学要闻
将环球科学设为星标
周一至周五
第一时间掌握
最新鲜的全球科技资讯
· 化学 ·
RNA可以在玄武岩熔岩玻璃上自然形成
此前,有科学家提出RNA(核糖核酸)可能是地球上最早出现的遗传物质,但也有人对此提出质疑,因为他们认为RNA分子结构过于复杂而难以自发出现。近日,一项发表于《天体生物学》杂志的新研究指出,RNA可以在玄武岩熔岩玻璃上自然形成,这种玻璃遍布于43.5亿年前的地球上,且至今仍然遗留在火星表面。
研究人员通过建立模型发现,由于陨石频繁地与年轻的地球相撞,与此同时火山也异常活跃,从而给地球带来了大量玄武岩熔岩流,进而形成了玄武岩玻璃。陨石撞击也导致水蒸发,形成相对干燥的陆地,从而为RNA的形成提供了适宜环境。此外,陨石还带来了镍,能够催化核苷酸和活性磷酸盐合成核苷三磷酸盐,而玄武岩中的硼酸盐则控制着三磷酸盐的形成。他们发现,核苷三磷酸盐经由玄武岩玻璃的过滤,可形成包含100至200个核苷酸的RNA分子链。不过,研究人员表示,还需要进一步研究以解答尚未揭开的谜题,例如在通过玄武岩玻璃形成的核苷酸中,它们之间的连接方式为何是多样的。
· 神经科学 ·
科学家发现阿尔茨海默病斑块的来源
图片来源:Lee et al., Nat. Neurosci., 2022
阿尔茨海默病是一种常见的神经退行性疾病,患者可能出现记忆障碍、语言障碍等等,甚至身体机能也会逐渐丧失。多年年来,学界通常认为,β-样淀粉酶在脑中堆积形成的斑块,是通往阿尔茨海默病的关键第一步。但现在,一项发表于《自然·神经科学》杂志的新研究,对这种观点发出了挑战。
纽约大学朗格尼医学中心的科学家领衔的研究团队认为,阿尔茨海默病的神经元损伤特征,在那些淀粉样蛋白斑块形成前,就已经存在于脑中。研究者追踪了一些逐渐发展出阿尔茨海默病的小鼠,发现它们脑内的神经元损伤,来源于脑细胞中的溶酶体。溶酶体内有许多酸性酶,参与处理细胞中的代谢废物。成像结果表明,在出现问题的脑细胞中,溶酶体酸度会降低,还会变大,并与其他携带废物的自噬小泡融合,而那些小泡也包含β样淀粉酶前体。科学家认为,这是神经元的废物处理系统出现故障的迹象。在受损最严重的那些神经元中,研究者还发现一些小泡聚在一起,在细胞核附近形成“花状”。类似的花状,也在三名死于阿尔茨海默病的患者脑细胞中发现了。科学家认为,这些“毒花”可能就是淀粉样斑块的主要来源。
· 物理学 ·
北京谱仪III开创探索正反物质不对称性的新方法
北京谱仪III探测器侧面照。图片来源:中科院高能所
宇宙大爆炸产生了等量的物质和反物质,而今天的宇宙只由物质构成,这可能是由于物质和反物质的差异导致的,比如正反粒子之间衰变模式的差异。但粒子衰变通常是由多种相互作用诱导发生的,比如科西超子,它由两个重的奇异夸克和一个轻夸克组成,带一个负电荷,在衰变过程中既有弱相互作用也有强相互作用。北京谱仪III实验最近首次利用处于量子纠缠的正反科西超子对的级联衰变,成功把导致正反物质不对称的弱作用力从强作用力中分离出来,相关论文发表在《自然》杂志上。
科研人员利用正反科西超子的“自旋”信息和量子关联来揭示正反物质不对称性,粒子物理学家称为“CP破坏”。超子的“自旋”方向可以通过其“子粒子”的衰变直接测量。考虑成对的正反超子级联衰变,可以把强力和弱力的贡献分开,导致对CP破坏测量的敏感度显著提高。尽管该研究给出的结果显示没有CP破坏的迹象,但这一创新方法为科学家未来确认或排除超出标准模型的CP破坏来源带来了希望。(中科院高能所)
· 天文学 ·
气象卫星捕获了参宿四变暗
参宿四是猎户座的一颗红巨星,在2019年末至2020年初肉眼可见地变暗。人们认为这可能是超新星爆发的征兆,许多最为强大的天文望远镜都追踪了这次变暗事件。而近日在《自然·天文学》上发表的一篇论文表示,日本气象卫星葵花8号(Himawari-8)也捕捉到了这次“大变暗”事件。
葵花8号是一枚日本的气象卫星,通常在轨利用光学和红外手段观测地球气象。论文作者意识到,葵花8号在拍摄地球时,其背景图像可能偶然捕捉到了参宿四变暗的过程。他们把4年半中的观察结果拼到一起,发现其中包含参宿四变暗的6个月的数据。该气象卫星监测的光学和红外波段对于研究参宿四变暗非常理想,作者认为,参宿四变暗的原因既是因恒星冷却了约140摄氏度,也是因为周围温暖气体中尘埃凝结,二者所占比例几乎相同。这些结论和地面望远镜的观测相符。作者还收集了四个其他恒星在同一时间段里的数据,认为葵花8号这样的气象卫星可作为宝贵的天文学资源。
· 航天 ·
神舟十四号“入住”中国空间站
6月5日上午,神舟十四号载人飞船在酒泉卫星中心点火发射,并发射升空约7小时后,与中国空间站核心舱实现径向自主快速交会对接,将陈冬、刘洋、蔡旭哲3位航天员送入空间站天和核心舱,正式开启6个月的太空之旅。神舟十四号与空间站在轨运行期间,将首次迎来问天实验舱、梦天实验舱、天舟五号货运飞船、神舟十五号载人飞船的“访问”,神舟十四号三名航天员乘组将亲身见证并完成中国空间站的在轨组装建造。此外,在任务期内,神舟十四号还将在太空迎来神舟十五号飞船对接空间站,太空中也将首次出现两艘中国载人飞船同时在轨的景象。(环球网)
· 公共卫生 ·
美国最新猴痘病毒基因测序:存在两种猴痘病毒
当地时间6月3日,美国疾病控制与预防中心(CDC)发表声明称,截至3日,美国已确认25例猴痘病例,并检测到两种同属于西非分支,但具有不同基因类型的猴痘病毒毒株。这表明,目前在猴痘非流行国家中至少有两场猴痘疫情。
之前在5月公布的来自葡萄牙、法国、比利时、德国等欧洲国家的近40份猴痘病毒基因组测序结果均显示,本轮猴痘疫情指向同一个源头,属于温和、致死率较低的西非株系,而且与2018年和2019年在英国、新加坡和以色列发现的猴痘病毒密切相关。但在美国最新检测的10份(8份2022年和2份2021年)猴痘病毒基因组序列结果中,有3份与目前在欧洲传播的大规模疫情中涉及的猴痘病毒基因组具有显著的差异。而且,尽管新检测出的这3份不同的猴痘病毒基因组之间明显相互关联,但它们彼此之间的差异也比之前更大。
· 新冠疫情 ·
截至北京时间6月6日10时,据约翰·霍普金斯大学最新统计,全球累计新冠确诊病例531 935 948例,死亡病例6 298 990例。
根据国家卫生健康委员会官方网站的数据,6月5日0-24时,31个省(自治区、直辖市)和新疆生产建设兵团报告新增确诊病例31例。其中境外输入病例6例(福建2例,天津1例,浙江1例,广东1例,广西1例),含1例由无症状感染者转为确诊病例(在浙江);本土病例25例(内蒙古16例,北京5例,上海4例),含1例由无症状感染者转为确诊病例(在北京)。无新增死亡病例。无新增疑似病例。
31个省(自治区、直辖市)和新疆生产建设兵团报告新增无症状感染者140例,其中境外输入79例,本土61例(内蒙古33例,辽宁13例,四川5例,上海4例,吉林2例,广西2例,北京1例,云南1例)。
截至2022年6月4日,31个省(自治区、直辖市)和新疆生产建设兵团累计报告接种新冠病毒疫苗338391.8万剂次。
封面来源:pixabay
文:王昱、王怡博、栗子、曾欣欣
微信扫码关注该文公众号作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