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舟四号成功发射并与空间站对接;中国团队研制出能“独立思考”的空中机器人|环球科学要闻
将环球科学设为星标
周一至周五
第一时间掌握
最新鲜的全球科技资讯
· 植物学 ·
西藏墨脱发现中国大陆已知最高的树
西藏墨脱县格林村一棵高达76.8米的不丹松。图片来源:新华社发,摄于5月1日。
据人民日报消息,由北京大学牵头的研究团队(包括北京大学、西子江生态保育中心、山水自然保护中心和北京数字绿土科技股份有限公司)与西藏林芝市墨脱县林业和草原局合作,在墨脱县境内背崩乡格林村记录到了一棵高达76.8米的不丹松,刷新了此前位于云南高黎贡山的72米秃杉树王的纪录,成为迄今为止中国大陆范围内发现的最高的一棵树。
2022年4月,这支研究团队采用无人机激光雷达系统,对墨脱境内的不丹松进行大范围测绘。不丹松是一种仅分布于东喜马拉雅地区的狭域分布树种。结果发现有11棵潜在高于70米的不丹松。随后,研究团队携带背包激光雷达进入森林腹地,对这11棵巨树进行精细测绘。经过为期10天的实地考察、数据采集和处理工作,最终发现了高达76.8米的不丹松巨树,刷新了目前中国大陆最高树的纪录。研究团队建议将这棵最高不丹松大树取名为“辛达布”,本地门巴族语意为“神树”。
· 航天 ·
天舟四号成功发射并与空间站对接
长征七号火箭点火起飞(图片来源:中国航天科技集团)
据中国载人航天工程办公室消息,北京时间今日01时56分,搭载天舟四号货运飞船的长征七号遥五运载火箭,在我国文昌航天发射场点火发射,取得圆满成功。约7小时后,天舟四号采用自主快速交会对接模式,于8时54分成功对接空间站天和核心舱后向端口。交会对接完成后,将转入组合体飞行段。这是中国空间站从关键技术验证阶段转入在轨建造阶段的首次发射任务,正式开启了中国空间站全面建造的大幕。
天舟四号货运飞船为全密封货运飞船,是世界现役货物运输能力最大、在轨支持能力最全面的货运飞船。此次任务中,天舟四号装载了航天员系统、空间站系统、空间应用领域、货运飞船系统共计200余件(套)货物,携带补加推进剂约750千克,上行物资总重约6000千克,将为神舟十四号乘组3人6个月在轨驻留、空间站组装建造以及开展材料科学、微重力、航天医学试验等空间应用领域提供物资保障。
本次发射是长征系列运载火箭第420次发射。今年,中国载人航天工程还将执行5次宇航发射任务,把2艘载人飞船、2个空间站实验舱、1艘货运飞船送入太空,完成我国空间站在轨建造。(央视新闻、科技日报、中国航天科技集团有限公司)
· 机器人 ·
中国团队研制出能“独立思考”的空中机器人
在空中自由飞行的机器人。图片来源:浙江大学。
通过卫星定位和轨迹编码,机器人群体能在空中进行编队表演,且能实现多种队形。但一旦失去地面计算机的控制,它们就无法维持队形,甚至撞到障碍物跌落下来。因此,如何让机器人在空中成群自由飞行是一大技术瓶颈。近日,来自浙江大学控制科学与工程学院和湖州研究院的研究团队解决了一系列相关的核心技术,研发出了一款能自主可控地成群结队飞行的机器人。相关论文以封面论文的形式发表在《科学·机器人》上。
这是一款手掌大小的机器人,带有深度摄像头,高度传感器和机载计算机。研究人员还利用了一种巧妙的算法,使它们能避开障碍物,实现群体飞行。此外,这些无人机不需要依赖任何外部基础设施,如GPS,能够独立计算处理飞行过程中遇到的海量信息。在测试这群机器人时,研究团队让它们在一片竹林中起飞,然后在杂乱的树枝和灌木丛间自由穿行,并从中自主判断最佳飞行路径。相比于之前的测试方法——在无障碍物的开发环境或专门设计好障碍物的位置,这是第一次成功实现机器人群体在野外复杂且不受控环境中的飞行测试。
· 环境 ·
大气中的氦含量正在上升
氦-4(⁴He)在自然界中主要存在于天然气体或放射性矿石中。在化石燃料的开采和燃烧过程中,⁴He会被释放出来,虽然它没有增加温室效应,但测量其含量或可作为化石燃料使用的间接指标。近日,一项发表于《自然·地球科学》的新研究中,科学家探测到大气中氦气的水平正在上升。
由于大气中氮水平是恒定的,研究人员了比较⁴He和氮气水平。结果表明,⁴He/N₂比例增加,这意味着⁴He在大气中的积累速度正逐步上升。此外,科学家还测量了大气中氦-3(³He)同位素的含量,该同位素可用于核聚变、低温超流体等应用,结果表示,³He/⁴He的比例似乎没有变化,这表明,³He同位素的上升速度与⁴He相当。
· 环境 ·
首次在南极冰盖下发现大量液态水
南极洲的冰盖,从不是一动不动的。冰盖表面寒冷,但底部通常由于地热作用而相对温暖。当底部的冰融化时,水可起到润滑作用,使冰盖迅速流动。冰盖中那些快速流动的部分叫冰流。此前科学家已知,冰层下有浅浅的流动的水系统来促进上覆冰的运动,但他们一直怀疑那并不是全部。如今,在《科学》杂志上发表的一项研究中,科学家首次在南极冰盖下发现了大型水系统。
研究团队调查了宽96.6千米的惠兰斯冰流(Whillans Ice Stream),它是流向俄罗斯冰架的六条冰流之一。科学家利用大地电磁成像技术,检测冰下沉积物,再依照数据绘制地图。数据表明,那里有一层厚度超过1千米的沉积物,充满冰川淡水和海水,且越往深处水越咸。这是首次在冰下沉积物中发现大量液态水,比此前已知的冰下水系统大一个数量级以上。地下水可能对控制冰流的流速十分重要,而此次大型水系统的发现,也将帮助人们更好地理解气候变化对海平面的影响。研究者说,今后更多的研究或许会告诉人们,冰能以多么快的速度从大陆流入海洋,并让海平面上升。
· 古生物学 ·
角龙换牙的方式
早期角龙类群(左)和三角龙(右)复原图及下颌牙齿形态对比图。(图片来源:韩凤禄)
生活在白垩纪晚期的三角龙(属于角龙类)因造型奇特而闻名,其口中牙齿数量最多可达800多颗。它们的牙齿终生都在替换,有着很快的替换速率,换一次牙仅需3个月左右,而三角龙的祖先类群却缺乏这种复杂的牙齿系统。在一项近日发表于eLife的研究中,中外科研人员对3种主要生活在侏罗纪的早期角龙类群的头骨及牙齿进行了显微CT扫描,重建牙齿的3D模型,观察功能齿和替换齿的发育情况,揭秘了早期角龙类群的换牙方式。
研究人员发现早期角龙类群具有和晚期的三角龙截然不同的牙齿特征:早期角龙类群有着极少的替换齿数量,说明其比后者换牙频率慢很多。早期角龙类群新牙生长的位置也不同于三角龙,三角龙的新牙从旧牙的底部长出,而早期角龙类群的新牙从旧牙的内侧长出。研究的主要作者韩凤禄教授认为,早期角龙类群与三角龙牙齿系统的巨大差异,可能因为早期角龙类群体型较小,如当氏隐龙体长仅1.2米左右,而三角龙体长达到9米左右,体型增大导致三角龙对食物的需求变大,对牙齿有着更高的要求。(新华社)
· 新冠疫情 ·
截至北京时间5月10日10时,据约翰·霍普金斯大学最新统计,全球累计新冠确诊病例517 756 924例,死亡病例6 252 895例。
根据国家卫生健康委员会官方网站的数据,5月9日0—24时,31个省(自治区、直辖市)和新疆生产建设兵团报告新增确诊病例357例。其中境外输入病例8例(广西3例,广东2例,北京1例,福建1例,四川1例),含1例由无症状感染者转为确诊病例(在广东);本土病例349例(上海234例,北京61例,河南25例,广东15例,青海10例,辽宁2例,福建1例,贵州1例),含172例由无症状感染者转为确诊病例(上海156例,河南7例,北京3例,广东3例,辽宁2例,青海1例)。新增死亡病例6例,均为本土病例,均在上海;无新增疑似病例。
31个省(自治区、直辖市)和新疆生产建设兵团报告新增无症状感染者3118例,其中境外输入41例,本土3077例(上海2780例,河南98例,江苏55例,辽宁53例,江西35例,青海17例,北京13例,浙江9例,吉林6例,广东6例,四川3例,河北1例,重庆1例)。
截至2022年5月8日,31个省(自治区、直辖市)和新疆生产建设兵团累计报告接种新冠病毒疫苗335302.2万剂次。
文:王怡博、栗子、郑昱虹、曾欣欣
编辑:王昱、王怡博、栗子
微信扫码关注该文公众号作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