神秘火箭砸中月球,一次性砸出两个陨石坑|环球科学要闻
将环球科学设为星标
周一至周五
第一时间掌握
最新鲜的全球科技资讯
神秘火箭砸中月球,一次性砸出两个陨石坑
去年,天文学家发现一枚未知来源的火箭残骸即将撞向月球。撞击发生在今年3月4日。近日,NASA发布了月球勘测轨道飞行器拍摄的陨石坑照片,并报道了事件最新进展。奇怪的是,此次撞击一次性产生了两个陨石坑,东侧的直径约为18米,西侧的直径大约为16米。这可能是由于火箭残骸的质量集中分布在火箭首尾两端导致的。此前还没有一枚火箭砸出两个陨石坑的案例,大多数火箭残骸的质量主要集中在尾部的火箭发动机上,其余部分都是空的燃料罐,砸到月球上时只会产生单个较大的陨石坑。这种质量分布或有助于确定这枚神秘火箭的来源。
27日,中国科协在第二十四届中国科协年会闭幕式上发布了10个对科学发展具有导向作用的前沿科学问题,它们分别是:
如何早期诊断无症状期阿尔茨海默病?
如何实现可信可靠可解释人工智能技术路线和方案?
如何实现原子尺度精准制备和结构调控构建未来信息功能器件?
新污染物治理面临何种问题和挑战?
如何实现自动、智能、精准的化学合成?
如何整合多组学对生物的复杂性状进行研究?
能否实现材料表面原子尺度可控去除?
如何全方位精准评价城市综合交通系统及基础设施韧性?
宇宙中的黑洞是如何形成和演化的?
制约海水提铀的关键科学问题是什么?
同时,闭幕式上也发布了10个对工程技术创新具有关键作用的工程技术难题和10个对产业发展具有引领作用的产业技术问题,详情可点击链接查看。(中国科协)
南非Sterkfontein山洞的南方古猿化石比此前认为的早100万年
南非著名的Sterkfontein山洞出土了大量南方古猿(Australopithecus)化石,其中包括著名的“普莱斯夫人”(Ms. Ples)和“小脚”(Little Foot),后者是已发现最完整的南方古猿化石。这一山洞也和非洲其他的山洞合称为“人类摇篮”(Cradle of Humankind)。此前的研究认为,这些南方古猿多生活在大约210万~260万年前。然而此前普渡大学的研究者对“小脚”的定年显示其生活在约370万年前。
近日,在《美国科学院院刊》发表的一项研究中,该位普渡大学的研究者和同事利用宇宙成因核素测年法,重新测定了Sterkfontein山洞中沉积物的年代。结果显示,包括“小脚”在内,所有发现了南方古猿化石的沉积物都形成于约340万~370万年前。这说明这里发现的南方古猿很可能生活在上新世中期,与东非的阿法南方古猿处于同一时期。
· 动物学 ·
为适应气候变化,大型捕食者正在改变生命节律
随着气候变化对全球生态的影响,许多生物的生命节律都发生了变化,比如一些植物会更早地开花,鸟类、昆虫等以植物为食的初级生产者会改变繁殖时间。近日发表于《美国科学院院刊》的一项研究首次发现大型食肉动物也会发生这样的变化。
该研究分析了1989年-2020年博茨瓦纳北部的60个非洲野犬(Lycaon pictus)种群,发现在过去30年里,为了让幼崽在初冬温度足够低的时候出生,非洲野犬的平均生育日期后延了22天。但是在幼崽出生后,温度会升至比以往更高的水平,反而会导致幼崽更难存活。研究者表示,气候变化正让许多动物掉入“物候陷阱”,它们会根据环境条件改变重大生命事件的发生时间,但这些改变反而会更不利于他们生存。
人类肝脏具有极强的再生能力,即使切除70%的肝脏,剩余部分也可以用几个月的时间再生回来。近日,在发表于《美国科学院院刊》的一项研究中,科学家制造了一种新型肝组织模型,代替动物模型回溯肝脏再生过程,并找到了一种刺激肝细胞分裂的关键因子。
曾经,研究者在小鼠实验中发现一系列与损伤或疾病后肝组织再生有关的机制,如肝细胞和血管内皮细胞互相促生长作用、血流增加刺激内皮细胞分泌促再生因子的作用等。如今,受到这些机制的启发,研究团队设计了微流控装置,当中有模拟血管的通道。他们沿着管道壁培养血管,并加入了来自人类捐赠者的肝细胞团。由于细胞分泌的生长因子等分子能在血管和肝细胞团之间自由流动,研究者可以自由敲除某种特定基因,然后观察它对整个系统的影响。他们发现,血流量增加并不会直接刺激肝细胞进入分裂周期,但当有炎症信号IL-1β加入时则启动了分裂。科学家还发现,系统除了释放此前小鼠实验中发现的分子外,还释放了前列腺素E2(PGE2)等因子。通过敲除内皮细胞的PGE2基因,研究团队证明了PGE2由内皮细胞分泌,并能刺激肝细胞分裂。他们计划进一步探索参与人类肝组织再生的细胞因子,推动重症肝疾病的治疗。
十多年来天文学家一直在寻找快速射电暴的来源。这是一种在射电波段上,持续时间在毫秒量级的天象,一次就能释放出太阳几个月才能释放的能量。近年来的研究表明部分快速射电暴可能起源于磁陀星,这是一种具有极强磁场的中子星。根据目前的观测,快速射电暴在发生时很可能会伴随释放X射线。天文学家现在还不清楚快速射电暴是如何产生的。近日在《物理评论快报》上发表的一篇论文提供了一种快速射电暴产生X射线的理论模型。
模型研究了快速射电暴对磁陀星周围磁化粒子的影响,发现射电波对粒子的影响超出预期。在磁陀星表面,磁场的强度比射电波的振幅大得多,在这种情况下射电波对等离子体的散射作用较小。但当射电波离开磁陀星表面时,波的振幅会远大于磁场的强度。在这种情况下,射电波经历强烈的散射过程,急剧失去能量,产生大量的正负电子对,然后被电磁波加速,该过程会产生X射线。
· 新冠疫情 ·
截至北京时间6月28日10时,据约翰·霍普金斯大学最新统计,全球累计新冠确诊病例544 456 225例,死亡病例6 330 476例。
根据国家卫生健康委员会官方网站的数据,6月27日0—24时,31个省(自治区、直辖市)和新疆生产建设兵团报告新增确诊病例16例。其中境外输入病例15例(福建6例,广东4例,上海3例,北京1例,浙江1例),含2例由无症状感染者转为确诊病例(浙江1例,福建1例);本土病例1例(在广东)。无新增死亡病例。无新增疑似病例。
31个省(自治区、直辖市)和新疆生产建设兵团报告新增无症状感染者84例,其中境外输入63例,本土21例(安徽6例,天津4例,辽宁4例,广东4例,广西3例)。
截至2022年6月26日,31个省(自治区、直辖市)和新疆生产建设兵团累计报告接种新冠病毒疫苗339980.3万剂次。
文:王昱、栗子、二七、谢汝雨、韩佳桐
审校:王昱、栗子、二七
微信扫码关注该文公众号作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