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融博览》│花语
如果只说一个字,能让人同时感受到时尚与情调,美丽与精致,生命的鲜活伴随心灵的宁静,那么这个字我认为就是“花”。花,人们一年四季都会看到她,无论严寒酷暑;处处都能扎根生长,无论悬崖峭壁、湿地湖泊,还是森林草地,她们都会努力地绽放,以此来表达自己的意志,述说自己的情怀!
花,惹人怜爱,咏颂花朵的诗句溢满天下,那些诗人都是花的知己;花,乐观向上,虽有枯荣,但她依旧笑春风;花,无私奉献,哪怕是落红满地,她化作春泥,将美丽无限延续。
中式插花是东方插花的
重要源头
花,本来只是一种令人赏心悦目的植物,美化人们的生活,是插花技艺把花从仅供观赏的植物转变成有生命的艺术品,给人们带来更高层次的心灵享受。插花的过程,是心与花的交流,情与爱的表达,通过技巧的把握,双手的灵活,力度的掌控,使内心抵达真正的安宁;插花的人用才情和创意,通过境界的升华,灵魂的洗涤,让花语得到最好的诠释和体现。
插花能够激发人们的喜悦之情,使人甘于奉献和给予;插花能够促进人与自然和谐相处,提升融合能力;插花是空间的艺术,通过远近高低错落有致充分表现出留白的理念;插花可以将短暂的花期化成永恒的瞬间,教会人们懂得珍惜当下;插花是花入心,心印花,人花合一可疗愈伤痛;插花是从有到有,手手相传,传承悠远流长。
“一花一草皆风景,一枝一叶总关情”。插花虽为小道,然其大观在斯。插花艺术有着久远历史,当今世界主要分为东方、西方两大流派。中国的插花最早以佛前供花为主要形式,是东方插花的重要源头,崇尚自然天成,追求花材的自然美和意趣美,赋予花材丰富的内涵与象征,从而体现传统的哲学价值与文化价值。很多人以为日本的花道是正宗的插花艺术,其实不然,日本花道只是插花文化的重要组成之一。日本花道文献《仙传抄》中不但有关于“唐样花”(中国插花)的记载,而且其中所介绍的“桥之花事”“柱花瓶之事”“横梁之花”等,提出了插花艺术的—些基本原则,如应以插花表现出花木原来生长环境的风格,以“各像其物”。插花应该比庭园技艺更能表现小中见大的微妙。欣赏1673年刊行的插花刊物《替花传秘书》,其中用“仁、义、礼、智、信”五常准则说明了立花之道。1688年的《立花时势桩》将立花“心”与“役枝”的搭配比作君臣关系,规定“心如君,六枝如臣”。特别是《替花传秘书》中首次使用了“花道”一词。“道”在这里不仅指一种学术、技能,更强调其通向人生彻悟之路的内涵,也就是说,在学习技艺的同时,更注重品行人格的修养。容器的选择、花材的搭配和数量的安排,使用各个季节的普通花草,为日常生活增添一分美的愉悦,赏心悦目,以达到人生的彻悟,这是一种很高的境界,所以高级花艺师才会拥有相当高的社会地位。
日本插花深受中国文化的影响。如昭和初年发行的《初等池坊生花教本》,在讲述“花道的起源和池坊的沿革”时,就写到在圣德太子执政时,花道是由作为遣隋使的小野妹子带回日本,他仿效的隋唐时期的佛前供花,被日本后世尊为最早流派“池坊”花道的始祖,后历经了800年的时间,逐渐形成自己的风格。又因日本明治维新后国势强盛,“脱亚入欧”与西方交流密切,插花演变成西方人眼中的东方文化;而清末民初时期中国的社会动荡,使中国插花传统由此式微,遂让日本插花一枝独秀,声名远播。其实中国的插花艺术始于春秋战国时期,距今已有三千年的历史,《开元天宝遗事》中记载的唐明皇轶事:“开元末,明皇每至春时,旦暮宴于宫中,使嫔妃辈争插艳花,帝亲捉粉蝶放之,随蝶所止,幸之。”可见,东方插花的真正源头在中国。
传统插花入选国家级
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2008年6月,北京林业大学申报的“传统插花”入选第二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王莲英教授、秦魁杰教授牵头成立的北京插花艺术研究会对中国传统插花艺术的研究、保护、传承、弘扬和发展功不可没。
随着改革开放的深入推进,全面小康社会目标的实现,人民生活水平的显著提高,人们对美好生活的需要不断增长。与此同时,我国花卉的相关产业也在迅猛发展,而插花作为花卉产业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与整个产业的高速发展还不相适应,其发展还有很大空间。
插花作为中华传统文化,具有较高的历史价值、文化价值、艺术价值、社会价值和较强的实用性、商业性,妇孺童叟皆宜,广阔天地大有作为,是大众创业的良好选择。同时,其随心而发、据艺而插的理念,也引导着人们热爱花草,爱护自然,保护环境,维护生态,织就社会和谐的美丽画卷。
(作者为自在插花品牌创办人)
本文刊载于《金融博览》2022年第7期
投稿邮箱:
订阅方式:
1. 邮局订阅:邮发代号22-488
2. 电话订阅:010-6326 5031
微信扫码关注该文公众号作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