敢动佛祖的“面子”,搞出千万级爆款!她这手活儿,玩的真花!文化2022-07-14 23:07 ▲艺术、时尚、创意带你看遍全球艺术之美。她叛逆30年,丢了家传三代的饭碗;敢动佛祖的“面子”,搞出全网千万级爆款;她的双手从没干净过,却被无数人拥簇;这手活儿,让她玩的真花!她就是,黄雪玉。/01/缘起手艺世家,寻梦非遗文化1969年,黄雪玉出生于福建泉州一个木雕世家,祖父、父亲都以一手木雕绝技养家。但她却不想吃木雕这碗饭,而是将目光投向了一个古老又神秘的行业……当地有一个历史悠久但却少有人触碰的行业——漆线雕。漆线雕在泉州有1400多年历史,自唐代彩塑兴盛以来就一直被用于佛像妆面,后来便产生了“妆佛”一词。可以说,漆线雕技艺就是佛的脸面,但这门手艺却不是一般人能驾驭的。漆线雕制作工艺极为复杂细致,需要用到炉石、沥粉、火漆、熟桐油进行调和,反复舂捣为韧性十足的泥团,再用手搓成细如发丝的泥线,盘、结、绕、堆,小心翼翼的装裱在佛像表面。这门手艺要想精通,起码要学个十年。正因如此繁重艰苦、耗时又薄利,所以几乎没有年轻人愿意学习。在泉州当地,只有零星几个老匠人还在坚持。漆线雕工艺几乎快要失传。而年仅16岁的黄雪玉却萌生出一个大胆想法:学习漆线雕,将老祖宗这手绝活儿传承下去!自此,她便开启了苦行僧式的生活:打磨、造型、盘结、缠绕、上漆、洒金......几十个步骤必须全手工,从头到尾全都由她一个人完成。细细的漆线脆弱易断,只有0.05毫米粗细,一旦中途有一处失败,就要整个推翻重来。而一件雕像上的线条是连绵不断的,这就需要她用极稳的手法、极静的心态来操作。每次投入雕饰时,她全神贯注,连大气都不敢喘。一张小小的操作台、一双手、一堆工具,就是她全部的天地。夏天,酷热干燥,细密的汗珠顺着她的脸颊、脖颈、脊背淌下,浸湿了衣衫。但她不敢擦拭,生怕一个不小心,碰歪了手中的漆线;冬天,湿冷难耐,沾满泥水的双手僵硬易皲裂,但她必须忍着疼耐着冷,将漆线一点点装饰在雕像上。拼的是速度,凭的是细致,考验的是耐心。而这些只是最微不足道的小困难,更多的是对人身体造成的伤害......想要完成一件精致的漆线雕成品,从设计画图到选料雕塑,即使日夜赶工,也要几个月的功夫。这期间,久坐不动会导致腰疼病,她就因此落下了病根;陶瓷和白玉容易在灯光下反光,长期盯视操作,对眼睛伤害极大,她的视力下降的厉害,常常要眯着眼才能看清细碎的花纹。但身体上的病痛挡不住她对漆线雕的热爱,每当完成一件作品,就像是打了一剂强心针,哪怕吃再多的苦,她都甘之如饴。在她眼中,那不是一件件雕塑,而是有生命的、是活着的。最终,作品惊艳了世人,而匠人奉献了毕生心血。这些,只是开始;更难的路,还在后面。/02/开创全新技法,终见泥中开花技法只是基础,灵魂还在创意。漆线雕的技法是师传口授、没有书籍,造型构思更是全靠想象,没有固定的模板,这就需要制造者具备极高的美术造诣和创作灵感。而她恰恰有这方面的天赋,从小成长在木雕世家,在绘画、雕刻的艺术氛围中熏陶,无形中赋予了她极高的美术天分和抽象思维,审美独特而富有灵气。黄雪玉知道,漆线雕不能做成流水线的产品,每一件作品都是孤版。但沉醉于漆线雕魅力的同时,她也发现了这门工艺一个致命的弱点——单薄。传统漆线雕只选用泥土为主原料,雕刻的对象也只是佛像,而泥塑工艺脆弱易裂、色彩单一,佛像市场又受众太小、难有新意。长此以往,这门中华民族传统工艺可能就会消失,以后的国人将再也无缘得见老祖宗这种精雕细琢的艺术了。若漆线雕终将失传,她实在于心不忍。怎么办?她日夜难眠、焦虑不已。迷茫时,就想到去书中寻找力量。她一有空就扎进书堆,研究历朝历代的文学美术作品,寻求古人的传统美学智慧。终于,她发现陶瓷可以跟漆线完美结合!陶瓷与漆线的结合从材质上看,泥料与瓷器能紧密贴合、不易断裂;从观感上说,漆线的灵动多彩与陶瓷的润白光洁相得益彰,以白瓷为底,更能凸显出漆线雕的大气端庄;更兼之陶瓷工艺在我国源远流长,既能表现中国传统工艺的底蕴,又能将漆线雕技法融合其中,二者相辅相成、互为倚靠。她相信:创新,会让漆线雕艺术重生!于是,她再次做出了一个大胆的决定......2022年,她创办了泉州第一家现代漆线雕工艺厂——弘昇工艺。将传统佛面装饰改换为全新媒介,与景德镇陶瓷相结合!不仅做佛装,还做花瓶、牌匾、人物、动物雕像,每一件成品都流光溢彩、精美绝伦,令人见之赞不绝口。而她如同打开了新天地,灵感源源不断。除了与陶瓷结合,她还尝试与影雕结合。将闽南传统惠安女服饰,通过漆线雕的技法装饰作品,图案栩栩如生,这项与影雕结合的新突破,也让她的作品在闽南地区声名鹊起。黄雪玉作品拨开迷雾见明月,豁然开朗得新篇。她越来越自信、越来越熟练,慢慢的,镜子、石头、玻璃、琉璃......各种不同的材料都能为她取其所长,拿来尝试与漆线雕相结合,碰撞出全新的灵感与火花。各种构思精巧、创意十足的作品被世人看到,漆线雕绝技被她打磨得青出于蓝而胜于蓝。而让她的作品真正走上更大舞台的,是一次比赛。有一次,一个从广州来的客商看上了她的手艺,鼓励她去参加“中国工艺美术百花奖”的评比赛。她想了想,就用自己和丈夫共同的属相“鸡”作为主题,雕塑了一对偎依在一起的公鸡和母鸡,取名《幸福和谐》,抱去参赛,结果在比赛现场大放异彩,一举夺得铜奖。自此,她的作品真正被全国人民看到了。作品《幸福和谐》2013年,她的作品《中华盛世》荣获当年中国工艺美术百花奖“金奖”;作品《中华盛世》2016年,她受中国中东手工艺术品会展邀请,远赴中东巴林,在“一带一路文化交流”中展现中国传统漆线雕艺术,作品《荷花女神》荣获“巴林王国最高艺术奖”;作品《荷花女神》2018年,她接受马耳她中国文化中心邀请,将漆线雕的魅力又带到了南欧。作品《汉代善神图》挂屏获得“中国漆器艺术精品优秀奖”;她的作品《花开富贵》、《丹凤朝牡丹》、《双龙呈瑞》、《九龙呈瑞》、《五龙天地方圆》等,被泉州市非物质文化遗产博物馆珍藏;她的故事也被《泉州晚报》、《泉州空港》等多家新闻媒体争相报道。漆线雕技术真正在她手上,复活了......她做出的成品精致的如同仙人捏造,外国人哪里见过这么美轮美奂的瓷雕,常常是看一眼就会惊呼“神作”。有一次,她去黑山共和国做艺术展,有一对母女实在喜欢她的作品,去看了两三次,坦言:“真想把你的作品全都抱回家。”难得有艺,更难得有心。可贵的是,她从不吝啬于传授自己的绝技。今年53岁的黄雪玉,专注漆线雕30年,而今已是国家高级一级技师、福建省工艺美术大师、福建省漆线雕艺术唯一的非遗传承人。但她从不把自己当成名人,有一句话总是挂在嘴边....../03/不忘线雕初心,传承民族骄傲黄雪玉常说一句话:“我愿意免费教,因为我希望这门非遗文化能够代代相传、发扬光大,不要让我们老祖宗的手艺消失。”1990年开始,她就免费招收徒弟,只要肯学爱学,她一律倾囊相授。她加入了张坂镇扶贫志愿队,担任职业技能培训指导老师,还组织当地的女同胞开展多种业务培训和研讨讲座。她想为没有工作的妇女提供一个创收的机会、一种改变的可能。她还多次带着漆线雕作品和制作工具,去泉州第二幼儿园、福建实验幼儿园、泉州湖东实验幼儿园等地开展现场教学活动,培养孩子们的审美和动手能力。很多小朋友在活动中都对漆线雕工艺产生了浓厚的兴趣,纷纷动手尝试。孩子们举着沾满泥巴的小手欢笑着,捧着做好的小小工艺品视如珍宝。她很欣慰,也很骄傲:漆线雕技艺没有失传!下一代人看到了它、摸到了它、也爱上了它......即使在疫情期间,她也没有放缓工作的脚步,年轻人玩儿的“线上直播”她也照样能玩儿明白。她开通了线上授课,免费赠送工具书和简单的耗材,不为赚钱,只为让更多的人知道漆线雕工艺。倾尽心力,就是想让这门手艺能够传播的广一点、再广一点。她在用实际行动践行着自己说过的话:“不要让老祖宗的手艺消失了!”如今,黄雪玉的创作视频在全网播放超过一千万,她让快被遗忘的传统工艺重现光芒。在她手中,漆线雕变成了温润如玉、金箔闪耀,比传统手办更精致的瓷器。一尊尊、一件件都凝着她的心血、聚着中国千百年匠人的智慧。她双手沾满泥巴和颜料,从没有干净过,但却让无数年轻人都赞服、崇拜。她带着漆线雕文化走出国门,让全世界都折服于中国人的审美和工艺。她是,中国福建省漆线雕唯一的非遗传承人——黄雪玉。若佛祖慈悲,今见众生重拾祖辈绝技,也将得些慰许。若图腾有灵,今有后人如此发扬其精神,定会守护一方。我们需要更多这样的匠心手艺人,让中国传统非遗文化得以创新和传承,让更年轻的追随者、欣赏者,将老祖宗的智慧和骄傲发扬光大。漆线瓷塑、金箔为妆千年古法、重赋新意我辈当自豪,我辈亦荣耀漆器美学之鼻祖,在我中华图片来源:黄雪玉老师提供泉州市艺术馆(已获授权)感谢黄雪玉老师接受采访转载请联系艺非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