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80万大样本数据表明:感染新冠次数越多越危险!
自2023年4月下旬开始,新冠病毒来了一个回马枪,国内感染病例数不断上升,到6月初上升趋势减缓。期间,“新冠”、“二阳”反复多次登上微博热搜,新冠二次感染成为公众聚焦的话题。
事实上,新冠感染最高纪录是8次,并不代表感染8次以后就会死亡。“阳 8 次会死”是假,但确实有研究[1]表明,多次感染新冠病毒会导致死亡、住院和严重健康问题的风险明显增加。
不仅如此,权威医学期刊今年5月下旬最新发表的一项关于新冠后遗症的大型研究[2]也发现,与感染一次新冠病毒的患者相比,“二阳”甚至多次感染者发展为“长新冠”的可能性更大。
新冠感染后,建议及时用小分子抗病毒药物干预。早期应用抗病毒药物,可减少身体多个组织器官因感染产生的损伤,这目前正成为专家和医生新的共识。
感染次数越多,住院和死亡风险越高
一项发表在全球顶级学术期刊《Nature》子刊《Nature Medicine》上的研究[1]使用了2020年3月到2022年4月期间美国退伍军人事务部的国家医疗保健数据,共纳入研究对象580万余人,包括超44万名仅感染一次的新冠病毒者、4万名多次(两次及两次以上)感染者以及作为对照人群的530万名未感染者,分析了感染病毒后6个月内死亡、住院的风险。
研究结果表明,多次感染新冠病毒者的全因死亡风险是仅感染一次者的2.17倍。除了死亡风险翻倍,与仅感染一次者相比,多次感染者的住院风险增加了3.32倍。而且在未接种和已接种疫苗或加强针的人群中,都观察到了这种情况。分析结果还显示,发生重症住院的风险随着感染次数的增加而增加。
感染次数越多,长新冠风险越高
关于“长新冠”,世界卫生组织(WHO)目前将其定义为新冠病毒长期影响,是指发生在具有可能或确诊新冠感染史的人群中的疾病;通常在新冠感染发病后三个月内发生,症状和影响持续至少两个月。这些症状和影响无法用其他诊断来解释,也常被称为新冠急性感染期后遗症 [3]。
“长新冠”最突出的12项症状包括嗅觉和味觉丧失、劳累后不适、慢性咳嗽、脑雾、口渴、心悸、胸痛、疲劳、性欲改变、头晕、胃肠道问题、异常的动作和脱发,严重影响了患者的生活质量[3]。
除了住院与死亡风险外,上述《Nature Medicine》上发表的研究[1]还表明,多次感染新冠病毒还会显著增加多个器官系统健康风险。与仅感染一次的人相比,多次感染的人患肺部疾病的风险高3.54倍,患肺外器官系统疾病包括心血管疾病的风险高3.02倍,患凝血和血液系统疾病的风险高3.10倍;除此之外,患胃肠道疾病、疲劳、肾脏疾病、糖尿病、心理健康障碍、肌肉骨骼疾病、神经系统疾病的风险也高于仅感染一次者1.60-3.55倍(见下图)。
多次感染者与仅感染一次者
全因死亡、住院和“长新冠”的风险和负担[1]
更重要的是,研究还发现上述不良健康结果的风险随着感染次数的增加而增加。与未感染过新冠病毒的对照组相比,仅感染一次的人发生至少一种“长新冠”风险增加1.37倍,感染两次的人风险增加2.07倍,而感染三次或三次以上的人风险增加2.35倍。同时,分析结果也显示,发生肺、肾脏、胃肠道、心血管系统、神经系统等多种疾病的风险同样随着感染次数的增加而增加。
感染1次、2次和3次或以上的“长新冠”累积风险和负担[1]
权威医学期刊《美国医学会杂志(JAMA)》在今年5月25日最新发表的一项关于新冠后遗症的大型研究[2]也发现,与感染一次新冠病毒的患者相比,“二阳”甚至多次感染者发展为“长新冠”的可能性更大:重复感染患者发生“长新冠”的比例在20%以上。
脆弱人群,“长新冠”可能性更高
对于普通人群来说,第一次感染新冠病毒后,因为体内已经有了抗体,再次感染的症状通常较轻。而对于老年人、免疫力低下和基础性疾病较重等脆弱人群,每感染一次,就会对免疫系统造成一次重大的打击,重复感染后发生重症、合并症、“长新冠”等的可能性会高于普通人群。所以此类脆弱人群应该尽量避免再次感染。
如果不幸确诊“二阳”、“三阳”(自测抗原阳性或核酸检测阳性)了,无论是身体健康的青壮年还是老年人等脆弱人群,都应尽早服用抗新冠病毒药物。从流行病学角度来看,尽早用药有两大方面的好处:
(1)能阻断病毒复制,降低体内病毒载量,降低感染者的传染性,对周围人群特别是脆弱人群起到保护作用;
(2)可以通过减少传染,降低病毒变异几率,避免新的变异毒株出现。
脆弱人群感染新冠后,72小时内服用抗新冠药物效果最佳
来源:新京报
对于脆弱人群,更应当第一时间使用新冠特效抗病毒药物,以及时阻止体内病毒的复制,减少重症和“长新冠”发生风险。
2023年1月,由国家传染病医学中心组织编写并发布的《新型冠状病毒感染者抗病毒治疗专家共识》)(以下简称“共识”)就指出:抑制病毒复制对控制新冠病毒感染进展至关重要,抗病毒治疗是新冠病毒感染主要的治疗措施之一,口服新冠感染抗病毒药原则上应尽早使用,尤其建议在出现症状后24至48小时内使用。
《共识》特别强调了65岁以下,有高血压、糖尿病、冠心病、慢性阻塞性肺病等基础疾病的感染者在出现症状后,尽快使用抗病毒药物;65岁及以上感染者,不论有无基础疾病,在出现症状后,尽快使用抗病毒药物以减少重症的发生 [4]。
《柳叶刀(Lancet)》2022年发布的一项纳入100万人的真实世界研究[5]也证实,对于60岁以上高危人群,口服新冠抗病毒特效药可以显著降低住院风险和死亡风险。因此,对于老年人等脆弱人群,用药切勿观望等待,更不要抱有侥幸心理,觉得“二阳”、“三阳”熬一熬就能再次过去,一定要在出现症状后尽早用药。
3CL小分子药物,为抗新冠病毒药物首选
目前,已有多款抗新冠病毒特效药物在国内上市,如3CL靶点抑制剂Paxlovid、先诺欣等。关于各类药物的选择,感染性疾病专家、深圳市第三人民医院院长卢洪洲教授曾指出:3CL蛋白酶在新冠病毒复制过程中发挥最主要的作用,抑制该位点效果最好,因此建议以这类药物为首选。
北京大学第一医院王贵强教授介绍,新冠病毒3CL靶点具有高度保守的特点,3CL靶点新冠药对当前“二阳”流行株XBB依然有效。同时,由于人体内没有同源蛋白,3CL蛋白酶抑制剂安全性高,无生殖毒性和遗传毒性。
我国著名的呼吸病学与危重症医学专家王辰院士表示:有效的抗新冠药物,预期可对防止重症起到关键作用。在抗新冠药物中,3CL药物是主流,联用利托那韦疗法的国际同靶点药物Paxlovid已从“紧急使用授权”正式获得美国FDA批准,证明了该疗法的有效和安全性。根据FDA对Paxlovid临床试验数据的审查,在首次出现新冠症状后5天内接受药物治疗的成年人中,住院或死亡风险被降低了86%;在出现症状3天内接受治疗的成年人中,同等风险降低了89%。
总而言之,在未来与新冠病毒持续的斗争中,每个人都是自己健康的第一责任人。从个体角度,要做好防御措施,避免“二阳”、“三阳”重复感染对机体的健康危害。同时,也要认识到第一时间使用抗新冠病毒特效药物的重要性,如果确诊感染,要尽早用药,阻止体内病毒的复制。这不仅是对个人健康负责,也是对社会公众健康负责。
撰稿 | 易自
编辑 | 邢亚琳
微信扫码关注该文公众号作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