瞭望|精准发力护航经济行稳致远
◆ 增值税留抵退税是今年“组合式税费支持政策”中的一项重要举措,具有力度大、范围广、聚焦度高、动态优化等特点
◆ 面对各种复杂情况,我国不断向不确定的经济环境注入确定因素
◆ 当下,国际环境复杂,但构建新发展格局的基本制度规则已陆续出台,较为完善的制度底座为中国经济下半年的发展注入预期、信心和动力
◆ 创新性政策举措对于中小企业而言,是一次拓展的全新机遇,是企业在疫情后提振需求、实现增长的新路径
◆ 目前来看,疫情等不利影响逐步得到控制,就业形势总体稳定,创业创新发展态势持续,有利于就业市场供需衔接
文 |《瞭望》新闻周刊记者 贾雯静
入夏以来,伴随各地气温升高,中国经济的热度逐步回升。
6月份,中国制造业PMI回升至50.2%,在连续三个月收缩后重返扩张区间;居民消费价格指数(CPI)中,扣除食品和能源价格的核心CPI同比上涨1.0%,涨幅比上月扩大0.1个百分点,该指标在4、5月受疫情影响下行后,重新回到“1时代”;中国物流业景气指数为52.1%,较上月回升2.8个百分点,这也是该指数时隔三个月再次回到50%以上……
随着新冠肺炎疫情防控形势好转和复商复市有序推进,近日相继出炉的多项数据显示,中国经济稳中向好态势进一步稳固:供应链结构优化,消费活力恢复,投资平稳增长,就业总体稳定,外贸势头良好……
国家发展改革委副秘书长欧鸿表示,我国经济韧性好、潜力足、回旋余地大,完全有信心克服经济运行中的困难挑战,有能力应对可能出现的各类超预期变化,确保经济平稳健康可持续发展。
今年上半年,中国经济面临“三重压力”。推动经济行稳致远,成为贯穿上半年经济工作的一条主线。
对此,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审时度势,提出“疫情要防住、经济要稳住、发展要安全”,高效统筹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全国上下,在疏解企业困难、畅通经济循环、助力发展转型、提供就业保障等方面精准施策,一揽子政策举措加快落地见效,重振市场信心,护航经济运行。
工人在山东省青州市一家风电设备生产企业车间内进行吊装作业(2022年6月15日摄)王继林摄
下好惠企纾困“及时雨”
“821万元!”近日,湖南龙智新材料科技有限公司收到一笔退回的税费,享受到了增值税留抵退税的政策福利。
龙智科技是一家电解铜箔企业,位于湖南省汨罗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作为一家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公司近年来发展稳定,三期建设已提上日程。
前段时间,受疫情影响,公司订单减少,利润下降。眼下正值龙智科技二期完成建设、产能释放的关键期,流动资金需求量较大。受益于增值税留抵退税规模加大,龙智科技及时提交相关申请,解了企业的燃眉之急。
龙智科技是增值税留抵退税政策的众多受益者之一。4月1日,大规模增值税留抵退税正式实施,先后面向制造业、科学研究和技术服务业、批发和零售业、教育、居民服务等13个行业展开扶持。相关数据显示,截至6月25日,大规模增值税留抵退税超1.8万亿元。
中国财政科学研究院公共收入研究中心副主任梁季认为,增值税留抵退税是今年“组合式税费支持政策”中的一项重要举措,具有力度大、范围广、聚焦度高、动态优化等特点,为稳定市场主体、稳就业、稳宏观经济大盘提供了有力支撑。
增值税留抵退税政策只是惠企纾困的重头戏之一。今年以来,多项财政政策精准滴灌市场主体——部分到期减税降费政策延续实施、小微企业所得税优惠政策力度加大、对增值税小规模纳税人免征增值税、对受新冠肺炎疫情影响的企业可按规定申请缓缴住房公积金,对特困行业实行阶段性缓缴养老保险费、社会保险费……一系列政策助力企业爬坡过坎。
中国政策科学研究会经济政策委员会副主任徐洪才表示,帮助企业减少成本、渡过难关,除财政政策外,还要加大稳健的货币金融政策实施力度,对重点领域和薄弱环节提供有力的金融支持。
今年上半年,大规模的信贷支持政策让企业感受到了真金白银的政策红利。针对存量贷款延期还本付息,创新了普惠小微企业贷款延期支持工具;针对增量贷款,新增再贷款额度,推动实际贷款利率稳中有降,同时提高资本市场融资效率并推动建立金融服务小微企业敢贷愿贷能贷会贷长效机制。
注入畅通循环“润滑剂”
从递交申请材料到拿到营业执照,安徽省池州市东至千畦细浪农业有限责任公司用了3天时间;从项目引进到开工建设,江西浮梁县以晴5G数字经济产业园项目工地,一栋栋厂房拔地而起不足百日。
公司、项目负责人纷纷感慨“没想到这么快”,从过去的“等等看”到现在的“马上办”,看得见的变化,是“放管服”改革取得成效、营商环境不断改善的生动体现。
自年初开始,畅通经济循环的各项政策部署渐次落地——全面实行行政许可事项清单管理,继续不断推进防范化解营商环境风险的系统性工作,加强事前事中事后全链条全领域监管,正式实施《市场主体登记管理条例》及《实施细则》,既方便群众高效办理登记,又有助于建立公开透明稳定可预期的市场准入制度。
围绕中央部署,各地落实跟进不停步。目前,山东、广西、江西、宁夏、四川等地2022年版行政许可事项清单均已出炉,平均编列行政许可事项600~700件,“放管服”改革提质增效,优化经济发展环境。
优化营商环境的政策调整不仅于此,还着力于疏通各方面堵点。今年4月,《中共中央 国务院关于加快建设全国统一大市场的意见》正式发布。从建设市场设施联通的硬环境,到统一市场运行制度的软环境多层次布局,全面推动我国市场由大到强转变。
“建立全国统一大市场十分必要。通过统一市场准入标准,让各类要素在市场上进行公平竞争与分配,可以有效打破各种阻碍生产要素自由流动的体制机制障碍,提高资源运转效率,为各类要素流动提供方向性指引。”徐洪才说。
建设全国统一大市场需要畅通国内大循环。围绕这一目标,半年来,我国各行各业展开积极行动。
——能源保供增供。抓紧推动实施一批能源项目;提高煤炭储备能力和水平;建立健全煤炭产量激励约束政策机制;同时在确保安全清洁高效利用的前提下有序释放煤炭优质产能。
——粮食稳产增产。3月部署投放第1批春耕肥储备超过300万吨;4月层层分解全年粮食播种面积和产量,部署支农惠农、农资补贴等政策;5月全面排查各类毁麦情况;6月健全完善粮食收益保障、统筹新冠肺炎疫情防控和“菜篮子”产品保供稳价。
——物流保通保畅。着力保障交通骨干网络高效运行,打通物流微循环,强化重点区域、行业和企业物流保障;加强对货运经营者帮扶,确保车辆通行证应发尽发、快申快办、全国互认。
——区域互联互通。北京市从“通勤圈”“功能圈”“产业圈”三个维度进一步推进京津冀协同发展;粤港澳大湾区(广东)人才港开张;长江三角洲区域公共资源交易一体化发展深入推进。
——坚持扩大内需。加快推进一批论证成熟的水利工程项目;加快推动交通基础设施投资;因地制宜继续推进城市地下综合管廊建设;稳定和扩大民间投资;稳定增加汽车、家电等大宗消费。
……
着重打通国内堵点的同时,我国还同时打造高质量的国际大循环。
今年以来,区域全面经济伙伴关系协定(RCEP)生效实施;2021年版全国和自贸试验区外商投资准入负面清单施行;促进内外贸一体化发展意见公布;跨境电商综合试验区再扩围至全国132个城市和地区……
中国现代国际关系研究院研究员陈凤英表示,今年,在走出去方面,我国服务业和金融业表现可圈可点,尤其是高端服务业在国际上具有较强竞争力,这离不开政策的支持;在引进来方面,负面清单进一步变薄,这是我国在逆全球化趋势加剧下主动开放的体现,能够创造舒适的营商环境,吸引外资进入国内市场,实现国内国外良性互动。
打造经济转型“发动机”
安徽省芜湖市长久物流有限公司停车场内,上万台奇瑞汽车整齐停放。这些汽车一部分将发往全国经销商,一部分将发往上海港和宁波港,运输至全球多地。
在龙头企业的牵引带动下,芜湖的新能源汽车产业驶上了发展快车道。据芜湖市相关负责人介绍,截至目前,芜湖市新能源汽车产业链规上企业已达364家。
不止新能源汽车企业,从落子全球遥感卫星产业基地、布局卫星全球运营中心,到智能语音创新中心,再到新型显示、人工智能等国家首批战略性新兴产业集群,安徽正加快建设新兴产业聚集地。
新兴产业的发展态势,折射出中国经济发展新动向。一段时间以来,我国始终把科技创新摆在国家发展全局的核心位置。今年上半年,对科技创新的支持政策干货满满。
——加大研发投入。去年中国全社会研发投入达到2.79万亿元,同比增长14.2%,今年财政预算报告指出要继续加大基础研究投入,足额保障关键核心技术攻关资金需求。将科技型中小企业研发费用加计扣除比例提高到100%,用税收优惠机制激励企业加大研发投入。
同时,加快推进金融支持创新体系建设。聚焦关键核心技术攻关、科技成果转化、科技型和创新型中小企业、高新技术企业等重点领域,深化金融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支持北京、上海等五地开展金融改革创新先行先试。
——搭建创新平台。今年以来,国务院先后同意长春、哈尔滨、大庆、齐齐哈尔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建设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在农业领域,同意建设吉林长春、黑龙江佳木斯、河南周口、内蒙古巴彦淖尔、新疆昌吉国家农业高新技术产业示范区;同时以城市为支点,加强区域科技创新工作,支持12个东部地区城市、9个中部地区城市、3个西部地区城市和1个东北地区城市开展创新型城市建设。
——壮大新兴产业、培育创新主体。战略性新兴产业方面,今年上半年注重对新能源汽车市场的培育。开展新一轮新能源汽车下乡活动、推动汽车由购买管理向使用管理转变、优化新能源汽车充电桩(站)投资建设运营模式……同时大力培育产业领军企业,推动中央企业发挥产业链核心作用,在产业链供应链上下游培育一大批领军企业和专精特新“隐形冠军”企业、加快建设世界一流科技领军企业。
徐洪才表示,今年鼓励创新的一系列政策,注重调动创新主体的积极性。例如加大科技成果保护、推动科技成果的有效转化和应用等。长远来看,是对中国产业转型升级和提升经济竞争力的有效支撑。
Wind金融终端数据库数据显示,2022年上半年,共有431家科创板公司上市交易,共成功发行53家。在这53家企业中,新一代信息技术产业、高端装备制造产业、生物产业占据前三名。科创板如同一面镜子折射出中国创新动能在持续释放。
厚植肥沃的科技创新土壤,我国推进数字化转型的工作也再度深入。《“十四五”数字经济发展规划》自年初落地,多项举措接续而出。在鄂尔多斯等27个城市和地区设立跨境电子商务综合试验区、新版重点农产品市场信息平台正式上线运行、推进数字政府建设,有序扩大电子证照应用、算法推荐管理规定正式实施、加强网络直播账号注册管理和账号分级分类管理……方方面面推动数字经济运行于合理轨道。
提供就业保障“定心丸”
进入7月份,一年一度的毕业季如期而至。今年,我国高校应届毕业生人数首破千万,毕业生就业情况备受关注。
我国不断创新途径,重点依托中小微企业优势,搭建供需对接平台,全力护航高校毕业生就业创业。
“中小微企业大多属于劳动密集型企业,在吸纳就业方面比较有优势。相关数据显示,我国80%以上的城镇就业是中小微企业提供的。”徐洪才介绍。
为了使中小企业需求与高校毕业生供给精准对接,4月初,工业和信息化部联合教育部启动2022年全国中小企业网上百日招聘高校毕业生活动,为专精特新中小企业开设招聘专场。
在重庆百日招聘活动分会场,依托重庆菲斯克中小企业公共服务平台,多场专精特新企业校园巡回招聘会走进高校。据不完全统计,重庆百日招聘会吸引300家优质中小企业踊跃报名,提供岗位2000余个,促成800多人达成就业意向。
面对超千万的毕业生就业群体,与百日招聘活动类似的稳就业创新举措不断:升级国家24365大学生就业服务平台、深入推进百万见习岗位募集计划、深入实施创业带动就业示范行动、降低或取消部分准入类职业资格考试工作年限要求、对招用毕业年度高校毕业生并签订1年以上劳动合同的中小微企业,给予一次性吸纳就业补贴,为离校未就业的高校毕业生开展服务攻坚行动等,一系列政策包全力护航高校毕业生就业创业。
除了首次就业,今年失业人员再就业也受到高度关注。
上半年,多部门联合共同举办2022年就业援助月专项活动,开展走访慰问、建立帮扶清单、积极收集岗位、实施精准服务、组织特色招聘;面向农民工,启动一批农田水利、农村公路等工程,推广以工代赈,增加农民工就业岗位,对失业保险参保不满1年的失业农民工,发放临时生活补助;面向因疫情影响暂时失业的人群,给予临时救助;面向残疾人群体,提出三年行动方案,推动形成理解、关心、支持残疾人就业创业的良好社会环境;对退役军人,推动优秀退役军人到中小学任教,支持退役军人在中小学教育领域多元化发展……数据显示,今年1至5月份,帮扶失业人员再就业196万人,就业困难人员实现就业68万人。
相对于传统就业模式,自由职业是新时代下的就业新选择。目前,我国灵活就业人员已达2亿。《2022大学生就业力调研报告》显示,2022届高校毕业生中,50.4%选择单位就业,较去年下降6个百分点;自由职业、慢就业比例较去年提高3个百分点。
面对灵活就业群体,我国各地不断为新就业形态提供保障。北京给予北京生源高校毕业生最长3年的灵活就业社保补贴、广东对灵活就业人员参加失业保险试点作出规定、宁波推出“灵活保”提供职业伤害保障、部分地区下调灵活就业人员医保缴费比例、多地明确灵活就业人员可以参缴住房公积金。
张立群表示,目前来看,疫情等不利影响逐步得到控制,就业形势总体稳定,创业创新发展态势持续,有利于就业市场供需衔接。
7月9日,国家公务员局发布公告计划补录5182人。传统就业季已过,稳就业政策仍在持续。
刊于《瞭望》2022年第29期
延伸阅读
如有收获,请点一下 ↓
微信扫码关注该文公众号作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