腾势N7,传递哪些行业风向
2022年5月16日,腾势品牌宣布,比亚迪与奔驰汽车的股比将从5:5调整为9:1,由比亚迪主导腾势下一步的发展,并成为独立的新能源高端品牌。
按照计划,比亚迪品牌致力于完善低中高端市场的全面布局,腾势将坚定不移地走豪华车路线,坚持“只提供新能源豪华汽车”的战略定位,并在比亚迪的业务板块中,向下承接兼容王朝系列、海洋系列,向上衔接仰望等其他高端品牌。
而作为比亚迪控股腾势后推出的首款车型,腾势D9率先在新能源MPV市场发力。今年3月,腾势D9车型单月销量首次破万,并实现连续三个月位居“35万以上新能源豪华MPV销量榜”第一位置。
不过,腾势D9在智能化配置上,仍然是沿用了传统的方案,包括基于博世MPC3的L2级别智能辅助驾驶系统。座舱部分,采用了非车规的6纳米高通SM7325(前舱)和625芯片(后座娱乐),部分配置W-HUD抬头显示。
7月3日,随着腾势品牌旗下全新中型SUV—纯电动N7的上市,意味着比亚迪真正开始主攻新能源主流市场。在此之前,中国市场纯电中型SUV的头把交椅一直被特斯拉Model Y霸占,2022年交付量超过30万辆。
对于比亚迪来说,2022年交付量唯一超过30万辆的是宋PLUS(纯电+插电两个版本),定位15-20万元级别的紧凑型SUV。此次,腾势N7的定位,与特斯拉Model Y几乎重叠,除了三电系统的自研优势,智能化配置也是亮点之一。
同时,在高工智能汽车研究院看来,腾势N7在智能化上的软硬件选型,也在一定程度上代表了整个汽车行业在这个价位级别的主流趋势。目前,腾势N7的销量目标是在今年下半年实现单月销量破万辆。
首先,是智驾系统的选择。腾势N7采用了全系标配Pilot智能驾驶辅助系统(标准版,5R5V行泊一体,配置了ILCA智能变道辅助)+高阶全域NOA(高速+城区,13V5R2L)选装模式。在计算平台方面,对应的是地平线J3和英伟达Orin X。
此前,有消息称,比亚迪将陆续在旗下多款车型普及5R5V+12USS,这意味着,高性价比行泊一体方案将大概率成为市场主流。同时,在相对应的计算平台方面,英伟达现有的Orin X由于价格较高,包括地平线在内其他性价比方案已经成为大部分车企的首选。
这一点,在理想的多款车型上已经规模化落地(Max版本采用Orin X,Pro版本采用地平线方案)。而后者推出的征程3系列(分时复用)单SoC行泊一体方案,从感知算法成熟度、性价比、Tier1合作生态丰富度等方面,已经占据先发优势。
而在去年底,宏景智驾就率先首发单征程3行泊一体解决方案,搭载自研的行泊一体高度集成的域控制器架构,配备了5R5V12Uss的外接传感器组合,其中前视采用了同类产品中顶配的800万像素摄像头,支持高性能辅助驾驶功能。
同时,该套方案还采用了宏景智驾全新一代泊车2.0软件算法架构,可实现自动辅助泊车、遥控泊车等泊车功能,更能挑战狭小车位等高难度极限泊车场景,未来还可支持升级至记忆泊车。
按照高工智能汽车研究院监测数据显示,2022年中国市场(不含进出口)乘用车同时配置L2级辅助驾驶+APA交付148.45万辆,其中,非行泊一体配置占比超过80%。
而按照行业内的一致判断,由于采用了行泊一体的设计,硬件算力可进行复用,相较于行车和泊车两个独立控制器明显降低了硬件成本、减少了线束,同时也缩短了开发周期。
在传感器方面,5R5V、6V1R,都是目前不少供应商在主推的方案,用于替代过去11-13VxR的高成本方案。同时,在算力平台上,降低要求。这其中,关键的角色就是4V(传统鱼眼环视摄像头的行车、泊车复用)。
而根据高工智能汽车研究院监测数据显示,以今年1-5月新车销量为统计口径,标配全景环视车型交付均价在25万元左右。这与标配前向单目摄像头辅助驾驶车型交付均价处在同一区间。
按照2022年的数据口径,以5R5V、6V1R等高性价比感知组合为代表的市场潜在规模达到370万辆左右,预计今年这个数字将突破500万辆。
相比而言,腾势N7将英伟达Orin+双激光雷达的方案作为全系选装,也凸显在这个价位区间,这种成本较高的方案对于比亚迪来说,标配压力还不小。
其次,智能车身控制系统,正在得到越来越多车企的认可。其中,空气悬架是代表之一。此次,腾势N7,除两个Air版本外,其余车型全部标配云辇-A智能空气车身控制系统,凸显市场刚需。
高工智能汽车研究院监测数据显示,2022年中国市场(不含进出口)乘用车前装标配空气悬架交付28.01万辆(大部分为单车配置4个空气弹簧,还有部分车型为2个),同比增长142.3%。
同时,今年前五个月,空气悬架交付接近20万套(19.56万辆)、同比增长更是超2倍(222.88%),部分配置车型价位已经下探至30万元区间。而随着腾势N7的全系标配,30万元区间将掀起空气悬架的规模化上车浪潮。
比亚迪这套率先搭载于腾势品牌车型的云辇-A智能空气车身控制系统,通过智算中心控制空气弹簧进排气、刚度转换阀、减振器电磁阀等操作,实现车身控制动态调节,可根据不同车型类别适配不同的调节行程和刚度方案。
同时,云辇-A最大举升行程达到150mm,最大举升速率达到20mm/s。在功能创新上,云辇-A实现智能迎宾模式(小孩乘车的时候悬架高度降低)、载物模式(后备厢放东西的时候车身降低)等实用配置。
在高工智能汽车研究院看来,随着线控底盘逐步成为市场的新增量赛道,围绕线控制动、线控转向、线控悬架(空气悬架是主要的形态)等多领域升级需求,将进一步推动车身X、Y、Z方向协同控制以及与智能驾驶方案的融合。
按照计划,云辇技术将被逐步应用在比亚迪王朝、海洋系列热销车型、腾势、仰望等多个子品牌,其中,云辇预瞄系统(也就是魔毯系统)就是深度融合单/双目摄像头、激光雷达等多感知技术,精准实现路面特征识别,以及全地形监测等功能。
其中,元橡科技是国内少数可以把L2+和魔毯高度集成的供应商,可提供完整的安全性和舒适性一体功能。目前,该公司的“主动悬架路面预瞄系统”就已经获得国内多家一线乘用车企前装定点,也是国内首家基于双目立体视觉的主动悬架路面预瞄系统前装量产。
这套方案,在智能驾驶层面,支持在0到120km/h范围内实现减速带、井盖、凹坑等高程路障的智能适应行驶,极大程度提升车辆在城市道路的驾驶舒适性和平稳性。
而在智能座舱部分,腾势N7也有几个亮点。一是6nm的座舱SoC,以及腾势Link 5G智能网联系统;以及50英寸AR-HUD抬头显示,这些都是全系标配。二是全系标配UWB数字钥匙。
其中,6nm的座舱SoC来自紫光展锐旗下首款车规级5G智能座舱芯片平台A7870,这是比亚迪首次启用非高通系芯片,并且是车规级、国产座舱SoC。
A7870的CPU采用4个A76+4个A5、93K DMIPS,GPU采用NATT 4core @ 850MHz,支持主流座舱/舱泊场景的高清渲染需求;同时,内置高达8TOPS NPU算力(与高通8155相当),支持6路高清屏幕输出+12路高清摄像头输入。
这意味着,高通8155的国产替代方案上车已经成为主流趋势。比如,今年初,芯擎科技宣布首款国产车规级7nm智能座舱芯片“龍鷹一号”正式量产,多款车型也将于今年开始陆续上市交付。
在性能方面,“龍鷹一号” 采用多核异构架构设计,拥有8核CPU、14核GPU,以及8TOPS AI算力的独立NPU。同时,音视频处理能力最多可支持7屏高清画面输出和12路视频信号接入,并在行业内率先配备了双HiFi 5 DSP处理器。
同时,还内置独立的功能安全岛、信息安全岛,不同的处理器集群独立服务于不同的功能域,满足 ASIL-B 等级的系统安全功能。同时,该平台率先在智能座舱领域采用LPDDR5高速内存模块,大幅提升处理速度。
此外,比亚迪也是国内5G上车的坚定支持者。以2022年中国市场乘用车前装5G交付为例,比亚迪车型搭载贡献占比超过接近40%。
高工智能汽车研究院监测数据显示,2022年全年5G交付搭载41.74万辆(不含选装),前装搭载率为2.09%。而在今年一季度,5G前装标配19.88万辆,同比上年同期增长724.89%。
随着5G芯片及模组价格的持续下降,供应商玩家的增加,以及车企对于车载通讯速度的新需求(比如,更多的舱内在线游戏娱乐,车云数据服务的高频),高工智能汽车研究院预计,5G搭载率将在2025年超过25%,LTE/5G-V2X前装搭载率将突破10%大关。
同时,腾势N7全系标配AR-HUD,和去年理想L系列新车全系标配W-HUD都具备里程碑式意义。当然,由于比亚迪旗下弗迪科技也在自研HUD,成本优势更为明显。
根据高工智能汽车研究院监测数据显示,2023年1-4月中国市场(不含进出口)乘用车标配HUD(W/AR)搭载交付55.36万辆,同比增长54.98%,继续保持高增长态势。
微信扫码关注该文公众号作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