戒不掉手机调成静音?没用!
朋友聚餐时,手机铃声响起,大家同时看一眼手机是不是有人在找我;上下班高峰地铁,不管有多挤都会刷手机……手机给我们的工作、生活带来便利的同时,也让很多人有了不良症状,比如“手机强迫症”。
想要知道自己有没有“手机强迫症”,可以参考以下判断标准:
(1)下出租车时摸摸口袋,手机丢没?出家门后检查检查,手机带没?离开饭桌低头看看,手机落下没?
(2)工作、聊天、玩耍间隙,不管手机响不响,就会时不时地看一眼,害怕有电话漏掉;
(3)一段时间没电话进来,不由犯嘀咕:手机是不是又犯病啦?是不是没信号?是不是刚才会议放静音没转过来?最后一定会拿出手机证实一下;
(4)草木皆兵,直把风声雨声车声马声当铃声;
(5)偶有手机没带在身边,便有些心烦意乱,无法认真工作;
(6)半天没个电话,没个信息,就会怅然若失......
再比如,“移动电话焦虑症”。那些因为工作,不得不保持二十四小时开机的人们,可能会因为电话铃声出现神经失调,手脚发麻等症状。手机信号不良或者漏掉重要信息时,会变得焦虑,生活随时处于紧张的状态。
还有一种是“错失恐惧症”,即“FoMO(Fear of Missing Out)”,特指那种总在担心失去或错过什么的焦虑心情,也称“局外人困境”。具体表现为无法拒绝任何邀约,担心错过任何与有助人际关系的活动。面对“错失恐惧症”,要学会做自己的主人。反义词为“JoMO(Joy of missing out)”。社交网络既是引发错失恐惧症的根源,也是治愈错失恐惧症的药方。想要摆脱“错失恐惧症”,要学会做自己的主人,学会偶尔对手机说再见。
不知道有多少朋友为了摆脱手机依赖症,把手机调成静音?今天告诉各位一个晴天霹雳的消息。如果是为了摆脱手机依赖症把手机调成静音,可能会适得其反!
近日,宾夕法尼亚州立大学的研究人员表示,关闭手机或将其设为静音防止自己分心或上网成瘾,可能会适得其反。研究结果显示,当手机处于静音模式时,人们会更频繁地查看手机。那些在“害怕错过”和“需要归属”人格测试中得分高的人在静音时会更频繁地检查手机,在某些情况下,他们会更长时间地使用手机。
宾夕法尼亚州立大学计算和数据科学研究所的主任S. Shyam Sundar说:克服成瘾或任何物质过度使用或依赖的一般的常识性方法是减少这种物质的暴露机会。抑制智能手机过度使用的方法通常是尝试切断您对手机的可及性,或减少通知数量。虽然这些都是常识性的方法,但我们不知道它们是否真的有效。”
研究人员统计了138名实验参与者手机屏幕时间工具中收集的数据,重点关注了两种不同的心理特征如何影响人们在手机处于静音时的反应。即那些全神贯注于从他人那里收集信息的人,害怕错过信息,以及高度需要维持人际关系的人,也就是“需要归属感”。
与设置为铃声或振动模式时相比,当设备处于静音模式时,所有参与者都会更频繁地检查自己的手机。当手机开启声音和振动时,他们平均每天查看手机52.9次,但在手机完全静音时,他们平均每天查看手机的次数大约多了1倍,平均每天查看98.2次。
撰写研究报告的第一作者表示:实验参与者被问到一系列问题,以识别具有高度FoMO和需要归属心理特征的人,例如,对有FoMO倾向的参与者,提问“当你发现朋友在没有你的情况下玩得开心时,你会担心吗;你会因为不知道什么而焦虑吗”等问题。对拥有高“需要归属感”特质的参与者陈述“你需要别人喜欢你;当人们不接受你时,你会很难过”等句子。
手机开启震动模式时,FoMO水平高的参与者平均每天检查手机50次左右;而在静音模式下,参与者检查手机次数每天120次左右,研究人员还发现,如果手机处于静音模式,FoMO水平较高的参与者在手机上停留的时间会变长。
当手机处于静音模式时,拥有高“需要归属感”特质的参与者并没有非常多地拿起手机,但是如果他们的手机处于静音或震动模式,他们在手机上停留的时间会变长。
对此,研究人员认为,远离手机或调成静音模式不仅不能摆脱手机,反而让玩手机时间变长。想象一下,上课前或开会前,老师或领导提醒大家关掉手机,台下的看似在集中精神,而情况恰恰相反,不少人可能在担心会不会错过什么重要的消息。
参考资料:
https://www.sciencedirect.com/science/article/pii/S0747563222001601
百度百科
还想看?那是要加关注才行的
点在看,捡起你的好奇心
微信扫码关注该文公众号作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