Redian新闻
>
超越造物者悖论:世界文明互鉴背景下的生态文明

超越造物者悖论:世界文明互鉴背景下的生态文明

其他

由ChatGPT引发的“人工智能取代人类”的担忧尚未冷却,埃隆·马斯克又发“暴论”。在刚刚召开的2023世界人工智能大会上,这位特斯拉创始人兼首席执行官预言——未来,机器人的数量将多于人类数量。


马斯克是在正面意义上描述此番前景的,但在很多人看来,这更像是个魔咒:难道硅基生命真的会压倒乃至奴役碳基生命吗?假如这一天到来,是否意味着曾经造福人类,让人类满怀憧憬的工业社会,在工具理性的导引下不断异化下最终反噬它的造物者——人类自身?


如果你觉得AI统治世界尚远,那么垃圾围城、物种灭绝、生态恶化,以及正在发生的全球范围内持续高温,已清晰地昭示出工业社会的“副作用”。人类已然走到必须变革的关口。




造物“副作用”


早在2020年底,以色列科学家就在《自然》杂志发布研究报告称,人类制造和建造的道路、建筑、器具等物体的总质量已达到1.1万亿吨,超过地球上全部生物的总质量。换言之,这个星球上的人造物已远远多于自然生物,地球从一个所有生命共同的家园变成了人类独大的超级工厂。


报告将这一进程的起点设在1.2万年前人类迈入农耕文明之际,但真正为此按下加速键的,实为发端于18世纪的工业革命。对自然力的征服、机器的发明、化学的应用,确保流水线昼夜不息地制造轮船、铁路、汽车……在工业化浪潮的催动下,人造物开始呈指数级增长,以至于马克思和恩格斯做出了那个我们耳熟能详的经典论断:“资产阶级在它不到一百年的阶级统治中所创造的生产力,比过去一切世代创造的全部生产力还要多,还要大。”


1858年伦敦“大臭”(Great Stink)


但人造物在为人类社会创造巨量财富的同时,也带来了强烈的“副作用”。作为工业革命发源地,19世纪的英国饱受污染荼毒:伦敦雾霾经年不散,而曼彻斯特常下酸雨。在法国,巴黎、马赛、鲁昂等工商重镇被腐蚀性蒸汽笼罩,印象派画家笔下的“朦胧意境”,很可能就拜其所赐。造物者被所造之物反噬,这就是所谓的造物者悖论。


今天我们跳出这个悖论了吗?从长时段看,我们依然处于工业社会,只要发展模式未发生颠覆性变化,造物者悖论就仍在起着作用。当然,它不会像20世纪上半叶那般暴烈,而是通过气候变化、生态失衡等较为隐性的方式表达。但这也并不意味着悖论会变得更温顺,甚至自动消解。


研究表明,工业革命以来地球平均气温至少升高了1℃。值得注意的是,增速并不是平均的。相比工业革命初始阶段,最近50年的升温幅度显著加快,今后或将更快。根据国家气候中心副主任袁佳双提供的数据,1970年以来的50年为过去2000年最暖的50年。仅2022年,全球平均表面温度就比1850—1900年的平均值高出1.15℃。今年的情况亦不容乐观,北方近期连续的高温气候似乎也在证明着这一点。这与煤炭、石油、天然气等化石燃料的大规模使用存在着近似线性的相关关系。而化石燃料,乃是人造物必不可少的“血液”。


2023年7月8日,中国气象局在生态文明贵阳国际论坛正式向社会公众发布《中国气候变化蓝皮书(2023)》


涌动的“血液”增加了碳排放,随之而来的是温室效应加剧,海平面上升,极端气候频发……日前,中国气象局在生态文明贵阳国际论坛正式发布了《中国气候变化蓝皮书(2023)》。报告显示,1958—2022年,全球海洋热含量(上层2000米)呈显著增加趋势,且20世纪90年代以来海洋变暖显著加速。2022年,全球海洋热含量再创新高。全球平均海平面呈持续上升趋势,冰川消融加速,处于物质高亏损状态。


呼啸而至的人工智能更是推波助澜。科学家测算了OpenAI为训练GPT-3投入的资源:耗电1.287千兆瓦时,相当于120个美国家庭一年的电力;产生502吨碳排放,相当于110辆美国汽车一年的排放量。它的升级产品GPT-4更是用掉了2.5万枚芯片,能耗只高不低。毫无疑问,人工智能是吞噬电力的怪兽。而当前,化石燃料在全球电力供应中的占比仍高达61%,这也意味着空气和土壤的污染,温室气体大量释放导致全球气候变暖和海平面上升等问题的显现。


照此情形,我们对AI统治世界的担忧实属杞人忧天。因为更可能出现的景象是,在那天尚未到来之前,《2012》《后天》里虚拟的气象灾难早已真实地降临地球。届时,无论硅基生命还是碳基生命,都将在造物者悖论中沉沦。




跳出柏拉图洞穴


我们能否免于沉沦?对此有两种截然相反的观点。一种观点认为,人类活动对气候的影响微乎其微,所谓气候异常纯属自然现象,人类无需干预,更无力改变。


科学研究否定了这一看法。国家气候中心副主任袁佳双直言道:“工业革命以来人类活动排放的温室气体,是导致全球大部分地区极端高温和极端低温变化的主要驱动力,如果不是人类活动,这几乎不可能发生。”


也正因此,一些人主张干脆舍弃化石燃料,退回到刀耕火种时代——很显然,这不符合多数人的期望和现实生活的情况。在人类生活水平的提升肉眼可见的今天,没有人愿意再回到食不果腹的前现代社会。何况还有数以亿计的人尚未过上符合标准的现代生活,难道我们有底气对他们说:就这样吧,都挺好?


位于贵州省六枝特区月亮河乡老虎大坪的农业光伏电站


于是,人类有必要摸索一条“既要保持发展又要免于沉沦”的两难之路。好消息是,曙光闪耀在清洁能源赛道上。近年来,全球各国大力发展风电、光伏、生物质能、地热能及海洋能,逐步减少对化石燃料的依赖。以电力为例,据英国能源智库Ember公布的报告,2022年清洁电力合计占全球电力供应的39%,创历史新高。随着风能和太阳能的应用日益广泛,这一比重还将上升。但坏消息是时间不等人。人类活动对环境的影响并不像表面看起来那样间接而缓慢,相反,它是直接和迅捷的,清洁能源替代化石燃料的速度和程度远远不及。比尔·盖茨甚至在《气候经济与人类未来》一书中分析,从技术和成本角度考虑,完全放弃化石燃料并不现实,他据此大力倡导“零碳”概念。


“‘零碳’是全球最流行的词汇之一,目的是减缓气候变化。”贵州省双碳专家库专家朱俏俏博士介绍道。朱俏俏博士为参加2023年生态文明贵阳国际论坛筹备了很久,而“零碳”方案也是与会专家学者的焦点话题之一。“零碳”不是不排放二氧化碳,而是通过计算温室气体(主要是二氧化碳)排放,设计方案抵减“碳足迹”、减少碳排放,达到“零碳”,即碳的零排放。按照这一设想,人类仍然会排放一定量的碳,但有办法消除它。当前每年排向大气的温室气体(主要为二氧化碳)约为510亿吨。510亿,正是要想办法消除的数字。这固然有赖于科技进步,但更重要的是跳出观念的洞穴。


柏拉图著名的洞穴之喻(Allegory of the Cave)


柏拉图讲过一个寓言,一批囚徒被关在洞穴里,面壁而坐,只能看到物体投射在墙上的影子。久而久之,他们把影子当做现实,言行举止皆模仿影子。工业社会,正是现代人的洞穴。它将“幸福生活”投射在墙上供人膜拜,而这种幸福的定义极其狭隘,一如波普艺术家理查德·汉密尔顿在《究竟是什么使今日家庭如此不同,如此有魅力?》一文中描绘的,狭隘的幸福只和无边的物欲挂钩。


以色列科学家在那份报告的结尾指出,要切断GDP和碳排放之间的联系,光靠技术革新不够,还必须改变生活观念,不再把物质享受当做幸福的唯一标准。只要不跳出柏拉图洞穴,人类就不可能破解造物者悖论。


跳出去需要勇气,破局需要智慧。自2009年始,连续举办了11届的生态文明贵阳国际论坛是一场鼓舞勇气、汇聚智慧的盛会。这也是国内唯一以生态文明为主题的国家级国际性论坛。


2023年生态文明贵阳国际论坛


今年的7月8日,生态文明论坛在贵阳再次拉开帷幕。本届论坛邀请了42个国家和地区的3200余名嘉宾,以“共谋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现代化——推进绿色低碳发展”为主题,围绕自然保护地体系建设、气候变化与极端天气应对、完善全球气候治理体系、推进碳达峰碳中和等议题集思广益,并发布一系列研究报告和理论成果,为共建全球生态文明出谋划策。




新时代的“龙场悟道”


为什么是贵州?


因为从天人合一的传统思想实践到持续探索创建生态文明建设,贵州人总是在努力寻找与自然和谐相处之道。贵州省社会科学院副院长索晓霞认为,在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问题上,贵州各民族积累了丰富的知识和智慧。在黔东南的岜沙苗寨,父母会为孩子种一棵“生命树”,伴随其成长。人死后子孙砍下“生命树”制成棺木下葬,在墓穴上种一棵树,表示逝者永生。而世居清水江流域的苗族和侗族,以契约文书约定,在进行林木贸易的同时不过度砍伐,保持可持续性发展。侗族人还充分利用当地的自然环境,孕育出了独特的“稻鱼鸭共生稻作文化”。


岜沙苗寨


无论是万物有灵的自然观、依山而建的吊脚楼、就地取材的石板房,还是与气候生态紧密相关的饮食和医药文化,在索晓霞看来都是构建生态文明的文化财富。事实上,这笔文化财富,也正在贵州的现代化之路上发挥作用。


对此,朱俏俏博士解释道,贵州处于全国工业化较后梯队,需要紧紧依靠重工业推动经济发展。同时作为煤炭大省,贵州肩负国家能源安全使命,在“西电东送”工程中承担重任,这决定了贵州的能源结构短期内不会改变。但秉持传统智慧的贵州人,绝不会重蹈“先污染后发展”的覆辙,而要坚决守住发展和生态两条底线。


“守住”的关键,在于技术突破、开辟路径,为工业化阶段跃迁创造条件。贵州就此进行了有益的探索。


近年来,贵州大力发展绿色金融,促进生态旅游、大数据、新能源、新材料等绿色经济产业。贵州在生态文明机制改革上亦进行大胆探索,建立健全环境治理7大体系,完成生态文明建设34项核心制度改革,基本建立了多元参与、激励约束并重的制度体系。如今,用“新业态”守护“大生态”的创新实践正在黔贵大地遍地开花。


贵阳观山湖区


数据说明成绩。作为首批国家生态文明试验区,贵州的生态环境质量稳居全国前列,数字经济增速连续7年位居全国第一,绿色经济占比超过45%,世界自然遗产地、中国传统村落、中国少数民族特色村寨数量均名列全国第一,成为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中国式现代化的生动注脚。


当然,如何走好这条现代化道路,尚有很多探索空间,需要汇聚全球的智慧和力量。这正是2023年生态文明贵阳国际论坛的题中应有之义。论坛发布了包括《贵州省碳达峰碳中和进展报告(2023年)》《中国气候变化蓝皮书2023》在内的多份研究成果,将贵州和中国积极探索生态文明的发展方式介绍给全世界,为破解造物者悖论提供一种思想资源和实践的可能性。贵州也期待凝聚全球“最强大脑”,一起进行更广泛、更深入的探寻。


2023生态文明贵阳国际论坛“推进碳达峰碳中和,助力绿色低碳高质量”分论坛,中国科学院院士、中国科学院地理科学与资源研究所研究员于贵瑞正在发言


日本前首相鸠山由纪夫表示:“如果更多的国家能够学习中国的生态文明建设,将对全人类的可持续发展产生积极作用。”赤道几内亚副总统曼格更是希望借助中国经验,得到相关支持,实施赤道几内亚2035年国家发展战略框架内所设想的计划。


论坛闭幕式上还发布了《2023贵阳共识》,呼吁人们认识到自然是生命之母,人与自然是生命共同体,人类必须尊重自然、顺应自然、保护自然,只有像保护自己的眼睛一样保护生态环境,像对待生命一样对待生态环境,坚持人与自然和谐共生,推进绿色低碳发展,才能为子孙后代留下天蓝、地绿、水清的美丽家园。各国应当同舟共济、共同努力,保护生态环境、应对气候变化。


滑动查看更多

生态文明贵阳国际论坛闭幕式上的侗族大歌表演


这番真切的话语,与500多年前一位先哲的思悟遥相呼应。


公元1506年,在今天贵州修文县的栖霞山畔,大儒王阳明完成了一次精神洗礼,史称“龙场悟道”。他究竟悟了什么?据武汉大学国学院教授郭齐勇研究,王阳明潜心修习,领悟并完善了“知行合一”的学说,其要旨在于知与行相即不离,知必有所行、行促进所知,两者不可割裂。王阳明在龙场办书院、开课堂,培植后进、弦歌不辍,即是对知行合一的履践。同样,《高质量推进自然保护地体系建设贵阳宣言》《2023贵阳共识》都蕴含着人类对生态文明的体悟,以及体悟后所行之道,堪称知行合一的现代版。


龙场悟道在儒学思想史乃至中国思想史上,有着非凡的意义。今天,国内外专家学者汇集贵阳,展示各国生态文明建设成果、推动全球生态文明建设,为全人类寻找跳出柏拉图洞穴、破解造物者悖论的秘钥,这无疑是一场新时代的“龙场悟道”。



参考资料:

1、《二〇二〇年:人造物质量超过全球生物质量》,文章刊载于科技日报2020年12月11日国际新闻版;

2、《吞噬电力的怪兽:人工智能蓬勃发展带来碳危机,碳足迹亟需透明》,文章刊载于澎湃新闻APP,2023年3月10日;

3、《贵州:乡土文化融入生态文明新视野》,论坛嘉宾顾久、索晓霞等,文章刊载于《贵州日报》、贵州社会科学院网站,链接:

http://sky.guizhou.gov.cn/xwzx/mtjj/201612/t20161213_23510437.html

4、《气候经济与人类未来》,[美]比尔·盖茨,中信出版集团,2021年4月;



策划丨三联.CREATIVE

监制丨沈艺超

微信编辑、设计排版丨幸鹏

作者丨抱乾、三布

图片来源丨 贵州省委宣传部、生态文明贵阳国际论坛新闻中心、龚校军、视觉中国





*文章版权归《三联生活周刊》所有

欢迎转发到朋友圈,转载请联系后台

微信扫码关注该文公众号作者

戳这里提交新闻线索和高质量文章给我们。
相关阅读
行业观察|善本金融—迈向中国式现代化背景下的金融价值时代我的院子:杜鹃,大杜鹃,和丁香花美美与共 促进文明交流互鉴——“全球文明倡议下的中国与世界”学术研讨会综述特殊背景下,一东一西两省份省委书记同期出访,都去了这里【原创报告】在加息背景下的加拿大2023年6月经济月报“百亿生态”下的“新农业”,拼多多发力商家生态全面提质中美战争背景下,如何打赢网络舆论战?不停地及时知道造作,有一天就可以摆脱造作 | 十六、超越造作民间外交丨海外华社负责人谈文明互鉴:破旧创新 打破文化隔阂体育交流互鉴推动世界多彩发展|记者看大运观点|张云飞:加强海洋生态文明建设 构建科学高效的海洋经济发展格局好想退休供给收紧背景下美油创下去年11月以来新高,后续还会涨吗?世界文学祖师爷居然是它!比刀郎的《罗刹海》更刺激、上头产业升级背景下的松下“绿”科技创新【周末去哪玩】6/24-6/25 | 公园免费马戏、骄傲节、电气博览会、世界文化日、儿童嘉年华、公园阿拉丁云原生背景下如何配置JVM内存职场睡觉观点 | 许勤华:碳排放双控开启中国生态文明建设新征程2023世界城市品牌大会在澳门成功举办,推进文化交流互鉴、共谋城市未来发展中西文明互鉴 | 颜荻:潘多拉与倒转的天人——赫西俄德世界中的神人秩序中石化资本董事总经理孙荣涛:双碳背景下氢能产业投资机遇与挑战AI 时代背景下的平台工程之路 | 极客有约第十八章裁员潮大背景下,越来越多留学生考虑再读一个MBA先进制造企业存量背景下的创新增长和合共生 文明互鉴:文化遗产保护论坛在京举行我的院子:桔黄色的百合花,山丹丹花豆瓣9.7分,97部世界文学画成连环画,简明易懂,经典传家“建设世界一流国际航运中心背景下的航空案件集约化、专业化审理研讨会”在上海成功举办利率超7%背景下,全美贷款买房需求比一年前大跌30%习近平向第三届文明交流互鉴对话会暨首届世界汉学家大会致贺信中西文明互鉴 | 李震:人神之际——普鸣的早期中国研究世界文学祖师爷居然是它!满书鬼狐仙怪,却处处包藏世道人心中西文明互鉴 | 颜荻、王铭铭:在比较中“究天人之际”
logo
联系我们隐私协议©2024 redian.news
Redian新闻
Redian.news刊载任何文章,不代表同意其说法或描述,仅为提供更多信息,也不构成任何建议。文章信息的合法性及真实性由其作者负责,与Redian.news及其运营公司无关。欢迎投稿,如发现稿件侵权,或作者不愿在本网发表文章,请版权拥有者通知本网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