就这流水账,到底在吹什么?电影2023-07-10 14:07震撼,派爷第一次在影院体验了全场大朗诵。而且,相信朗诵的内容你一定也能脱口而出——莫愁前路无知己,天下谁能不识君。黄鹤一去不复返,白云千载空悠悠。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李白、高适、杜甫、王维、王昌龄……看着书里的诗人一个个具象化,挥毫泼墨。听着背过的诗词一句句从银幕传出,低吟浅唱。问:是谁的语文DNA狠狠动了?没错,正是追光动画新作《长安三万里》。原本以为题材比较小众,但没想到这么能打。上映三天,猫眼预计票房达6亿,豆瓣开分8.0,真正实现了热度口碑双丰收。不过热度之下,也伴随着争议。有人夸赞:追光动画终于解决了剧本问题。也有人不满:李白都不用修仙了,看了这部电影就能气活。暑期档最热动画,质量到底如何?追光真能凭借这部电影一扫以往的剧本之耻吗?今天派爷就来聊聊——初看《长安三万里》是令人惊叹的“美”。它跟随诗人的脚步自西向东,为我们展开了一幅浪漫绝美的大唐画卷。松城,绵延不绝的皑皑雪山,一座孤城挺立其中。尽显塞北的辽阔苍凉。长安,则是鳞次栉比的街坊,车水马龙的商贩。数不尽的热闹繁华。而到了扬州,落花流水,轻歌曼舞。一切似乎都变得柔美婉转,让人忍不住想吟一首《春江花月夜》。当然,还有地标性建筑黄鹤楼。这个文人必来打卡,留下无数名句的圣地。在影片里特地设计了一个叫“诗板亭”的地方,用来留放古今文人的诗句。当青年李白站在崔颢的诗板下,念出他的《黄鹤楼》。诗板上文字晕开,画面转为水墨风。一人立于孤舟之上远眺。将“烟波江上使人愁”具象化,充满中式意境与留白,简直美到极致。而故事上,则用高适的视角串起大唐的诗人。李白、杜甫、王维、孟浩然、李龟年……你知道的不知道的 ,你背过的没背过的诗人相继出现,让人眼花缭乱。看着以往存活在课本中的名字一个个现身,有种次元壁打破的奇妙感觉。除此之外,影片也有一些比较深刻的表达。明线上,它讲的是高适和李白,i人和e人跨越了几十年的友情。而暗线则是用他俩的怀才不遇来带出整个王朝的危亡衰落。高适和李白相识于开元盛世。当时,高适准备去长安求取功名,李白则是前往黄鹤楼厚葬好友,两人于途中相逢,不打不相识。二十年华,两人都处在最春风得意马蹄疾的阶段。他们坚信在此盛世,当为大鹏。可在投身于现实时,他们这才发觉自己的幼稚与天真。高适家道中落,不善诗书,只会耍枪。李白是商人之后,在唐朝更是连科举的机会都没有。当时的朝廷,文被八大氏族占据。武则重用藩将。两人都无法达成自己报效国家的理想。于是,在一次次失意的打击下。李白开始用酒色来麻痹自己,高适则回到了老家,守着几亩薄田生活。最终,安史之乱爆发。两人因为不同的抉择也来到了完全相反的境地。由国风美景到熟悉的诗人。从个人命运窥见山河破碎。能看出,《长安三万里》主创绝对是用了心的。当结尾李白历经苦难后依旧仰天长笑“轻舟已过万重山”,当高适那句“只要诗在,书在,长安就会在”。足以激起每一位中国人心中对于诗词的浪漫情怀以及历史厚重感的哀叹。这么看来,这次影片还不错?是。从这点来看,它无疑是成功的。都别说其他方面,仅拿全场观众能跟着齐声朗诵这点,其他影片也属实望尘莫及。但,正因如此,它同时也存在不少问题。《长安三万里》争议,总结来说有两点。一是流水账。很多观众表示,这部片完全是在用儿童科普节目的思路在做动画。什么意思呢?看完之后回想,压根不知道影片想表达什么。你说它是想塑造盛唐诗人群像?可很多人只是惊鸿一瞥,没有深入探究。你说它想讲诗人们的郁郁不得志?可关于不得志的根源又着墨太少,不痛不痒。你说它想将大唐的盛衰展现出来?可又没有很好地呈现出由盛转衰的过程。那么影片讲了什么呢?时间跨度几十年,以高适为主视角,每次和李白会面作为节点推进故事发展。但好笑的是,每次节点都没什么剧情。第一次,高适到扬州找李白,李白为了裴府宴会抢舞姬。高适觉得李白和自己的理念相悖,当天离开扬州。第二次,李白来找高适,询问高适是否要入赘的建议。最终高适见李白内心动摇,只留下“否”字便离开了。第三次,高适到长安找李白,李白在酒楼同一群诗人醉酒对诗。高适再一次觉得李白和自己的理念相悖,当天离开了长安。还有第四次,五次……算了,也不多说了。其余时间,高适独自在家,不是种田读书,就是在钓鱼。发现没?这部片的故事没有连贯性,是碎片化的。所以整部片,尤其是前半部分,特别像是在记流水账。而为了能使流水账吸引人一些,影片用了一个办法——引用大量的唐诗。据派爷不完全统计,有十几二十首,且全是耳熟能详的名句。其实引用唐诗并没有问题。但问题是,明明有那么多种引用方式,却采用了最简单粗暴的那种。不顾角色作诗时的心境,诗歌没有融进电影叙事中,比较流于表面。比如:李白读《静夜思》那段。李白到高适家中询问是否入赘的建议,喝着酒,看见酒杯里的月光,突然就蹦出一句:“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下一秒,高适接道:“我听过你的这首诗”。就……感觉不太自然,单纯时间到了该安排念一首诗了,目的是勾起大家对于诗词的回忆和认同。这时,再听影院中小朋友每首诗都要跟着背诵,就莫名有种乱入到《中国诗词大会》的既视感。难怪有网友阴阳怪气:如果你不知道怎么写作文,就多引用名人名言,电影把这一得分技巧体现得淋漓尽致。二更为严重,是对李白的塑造。对于李白,我们比较熟知的是诗仙的形象。片中对他和高适做出的定义是“谪仙人”和“世间人”,承担两种理念和价值观。但对于这位谪仙人,影片属实是塑造得有点扁平。刚出场,李白为安葬好友行千里到黄鹤楼。召唤群鸟,喜欢剑术,风采斐然。看到崔颢的《黄鹤楼》虽自愧不如但依旧自信满满:“终有一天,我会写出一篇压倒古今诗人的诗来”。这是潇洒不羁的李太白。之后,画风却急转直下。从上面李白和高适的几次重逢的总结也能看出。他先是抢舞姬,一掷千金只为美人一笑。之后每次出场都有新“惊喜”。既想要通过入赘提升阶级地位又鄙视入赘、口无遮拦、酗酒。特别是在供奉翰林后,他写信告知高适自己已得到重用,让他来长安两人一起做一番事业。但高适到了长安却发现李白和一群人在酒楼纵情声色。压根不记得什么约定,更别说还有进取心,最后甚至还叛国。表面看他是放纵自己的酒蒙子,因此也和高适走向两个极端,两人愈走愈远。但了解李白的生平就会知道。他既有清高傲岸的一面,也有世俗的一面。为什么会沉迷享乐?是因为仕途不顺,前期功名无望过得穷困潦倒,后期即使供奉翰林,也不过是个虚职,只需写文吹玄宗彩虹屁,无法实现理想抱负。所以,他纵酒以自昏秽,想借此逃避现实。但影片压根没有刻画他失意的原因,只呈现出失意的结果。导致导致很多人看完后把后期的李白当成“丑角”。这是人物塑造上有失偏颇的。全片就只有吟诵《将进酒》那段能体现出李白那种既豪迈又郁结的心态。用超现实手法。飞乘白鹤以冲破星河,得以和神仙碰杯。这时的“呼儿将出换美酒,与尔同销万古愁”才看出李白交织着失望与自信、悲愤与抗争的心境,让人激动过后生出悲凉,为之动容。但很可惜,这种片段很少。众所周知。追光的动画片一直有“一流动画技术,三流编剧剧本”之称。从《白蛇缘起》《哪吒重生》到《青蛇劫起》再到《新神榜:杨戬》。画面一部比一部好,剧本一部比一部拉胯。所以,这次追光到底有没有打破“剧本魔咒”?派爷觉得是有的,但也不多。能看出剧本还是弱,并没有质的飞跃。无论对个人的命运还是时代的洪流挖掘都不够有深度,诗歌也没有融进电影叙事中。很多人表示看完后很感动。其实要搞清楚一点,我们的感动很有可能与影片质量并无关系。仅仅只是因为我们骨子里对诗词的热爱。那种感动是诗词本身所赋予的,并不是来自影片。当然,《长安三万里》无疑是一部特别的电影。这次追光终于没有再选用中国神话故事为背景进行创作,而是难地开辟了历史人物,往传记方向走。无论成片如何,这都是一种大胆的尝试。一雪前耻可能还不到时候。但派爷相信踏出了这一步,会越来越好。微信扫码关注该文公众号作者戳这里提交新闻线索和高质量文章给我们。来源: qq点击查看作者最近其他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