Redian新闻
>
永远不要对孩子做这3件事,除非你希望他厌恶学习

永远不要对孩子做这3件事,除非你希望他厌恶学习

教育



直播预告


点击下方预约按钮,观看直播↓


当父母的,最想解决什么问题?


十有八九是关于孩子“不爱学习”的:


“打游戏劲头十足,一到学习要么犯困,要么干别的去了!”


“那么简单的内容,教半天了,还是学不会!”


“每次跟我保证好好学习,但就是没行动,上课溜号、作业拖延,多说两句还跟我急!”


……


这些问题搞得父母心力交瘁,关键是我们自己干着急,孩子那儿一点儿改善的迹象都没有,甚至还有“恶化”的趋势。


衣食无忧、父母爱护、顺风顺水,只要专注学习就行,怎么就做不到呢?


因为“不爱学习”的背后,另有隐情。


是谁在学习?


前两天,朋友跟我讲起了自家孩子,开口就是一副心如死灰的样子:


“你说他小时候挺聪明的,唐诗听三遍就会背,十以内加法教一遍就能自己做。


现在这是怎么了啊?刚讲完例题,变了个数就算错了,稍微把题目变化一下,立马说没见过不会做。生字写十遍还能写错,英语单词刚读完就不会读了。


我这怕他成绩落下,天天晚上跟着他一起学,先学比较难的,再学容易的。为了方便他理解题型,我都事先自己做一遍,归纳筛选好了再给他做,还给他准备了错题本。


可人家就跟不是自己事儿一样,我看着他就好好写,不看着就溜号。成绩完全取决于我抓学习紧不紧。


我是真没办法,你说这孩子怎么变成这样了呀?是不是从小得到太多了,就不愿意努力了?”


是呀,明明学习是孩子自己的事,别人都急了,怎么偏偏他不当一回事?


这涉及到一个问题:谁在学习?


这个问题指向个体的自主性。


自主性,对孩子来说,即“我想通过自己做到”,于父母而言,即“让孩子自己做主”。


学习是谁的事?


在我们的意识里,是孩子自己的事,但在实际生活中,却又不知不觉成了父母的事。


回过头来看看朋友的做法:


“先学比较难的,再学比较容易的”——给孩子定学习计划;


“怕他成绩落下,天天晚上跟着一起学”——监督孩子学习;


“事先归纳筛选好,再给做个错题本。”——不相信孩子自己能好好学。


朋友什么都替孩子想了,什么都替孩子做了,也就看不到孩子真实的需求是什么了。学习这件事,也就成了与孩子无关,她自己的事情了。


“反正我学什么都是为了你,成绩好也是你的功劳,我一点儿成就感和价值感都没有,我何必去费心学习。”


就像尹建莉老师举的例子:学习像搬砖,你愿意在监工的指令下,吃苦耐劳、拼尽全力地用双手搬,还是愿意有人给你造一辆推车,甚至放上音乐轻松愉悦地搬?


答案不言自明。


很多父母说,我早就改了,几乎不干涉孩子的学习,他怎么还这样,甚至学习更差了?


这里面大致存在两个状况。


一个是,虽然给了孩子自主学习的权利,可在生活中把控着孩子的方方面面:


你吃饱了?再吃一口吧。

想出去踢球?会受伤的。

要出去跟同学玩?乖,外边不安全。

想看XXX节目?播出时间那么晚,明天该起不来了。

……


时间久了,孩子就明白,自己的愿望和需求,父母察觉不到,也不会满足自己。


孩子的生命力受到压制,自主性被剥夺,他仍旧无法在学习上自己做主,当然没什么改变了。



另一个是,孩子自主性的发展,一般是从他3岁左右的时候开始的,因为这个时期是孩子构建自我的敏感期。


如果这个时期孩子的自我被打压,父母不允许孩子自己去尝试和探索,他的自主性就很难发展起来。


孩子一路长大,低年级时问题还不大,到了高年级需要靠孩子通过主动观察思考去学习了,父母才发现问题大了。


这时候,盯着孩子学,他得过且过;不盯着吧,也从没见过孩子主动学习。父母一旦放手,孩子成绩反倒不如之前了。


是孩子不想好好学习吗?


不是的,是他从小就没有获得过“自己做主”的权利,他不适应父母完全不管的状况。


他需要经历一个混乱期,才能真正学会如何“自己做主”。这需要时间,也需要父母的帮助。


所以,只“放手”,孩子并不会发生根本的改变,能够真正看到孩子,让孩子发展出稳定的自体感,他才会有好好学习的最初动力。



当孩子抗拒学习时

他到底在抗拒什么?


那是不是说,孩子有了自主性,就会自发自觉热爱学习了?


不一定。


如果父母发现,跟孩子重复说了很多次“学习是大事,你自己要努力”都没用,孩子还很抗拒,那么大概率不是孩子不理解你的意思,而是你和孩子的关系出了问题。


有个高中生曾在后台留言:


“我自己是个慢性子,现在的高中学习节奏比较快,我不太适应。


我爸瞒着我,偷偷给我找了个辅导班,等到上课的前一天晚上才告诉我,他说那边的老师经验丰富,肯定能帮我适应学习节奏,又说那个辅导班里的学生都很勤奋,肯定能带动我好好学习。


我都听懵了,怎么到了我爸嘴里就成了我跟不上学习,不好好学习?


而且这事也没跟我商量,他自己就定了。


我都上高中了,为什么还要替我做决定,连知情权都没有。我很生气,辅导班去是去了,老师是挺好,但一想到我是被逼来的,就不想好好听讲。


我总觉得,我要是觉得老师好,爸爸就会认为他的决定是对的,以后更加干涉我了。


现在成绩一般,我有点着急,但一想到我爸做的事,我就坚定了,我要做自己。



《我们内心的冲突》这本书中说:“所有绝望的本质都是对无法成为自己而绝望。”


换句话说,每个人都有想成为自己的动力。


对孩子来说,尤其是青春期的孩子,如果父母不让他们做自己,他们采取的方式往往是:跟父母对着干。


既然“上辅导班,尽快适应学校”是爸爸的意愿,那孩子就觉得“不好好听讲,不努力学习”才是做自己。


在父母看来,孩子是在抗拒学习,实则孩子是在抗拒父母的控制。


孩子可能看不清这一点,但是如果父母也看不清,一切就会陷入到死循环中:


成绩下降→强制辅导→孩子愤怒→抗拒学习→毫无进步


这个结果,显然不是我们想要的。



那么,父母该怎么办?


答案很简单:用孩子能够欣然接受的方式进行沟通。


在“好好学习”这点上,其实父母和孩子没有分歧,因为孩子本身就具有很强烈的变好意愿,只是他们在跟父母的沟通中,没有感受到被爱、被肯定、被尊重,所以孩子便用对抗的方式,表达自己的不满。


所以,父母越是强硬地讲道理,孩子就越是想要反抗。


我们教育孩子,肯定是想让他成为一个完整而幸福的人,而不是听话照做的提线木偶。


当我们用孩子乐于接受的方式重塑亲子关系时,孩子才会最大程度愿意听取我们的建议。同时我们也会发现,之前一直僵持着的问题,可能已经在不知不觉之间解决了。



是孩子不爱学习

还是父母不爱学习?


很多父母的疑惑在于,我是真的给了孩子爱与自由,也没有干涉他的选择,怎么孩子还是不爱学习?


有位妈妈从小是学霸,一路读到化学博士,在我们普通人看来,绝对是学习好到爆那种,结果她儿子从上学开始,成绩就一塌糊涂,打开书就犯困,做几道题就开小差。


是不会做吗?经过她一段时间的观察,她发现儿子很聪明,经常能够举一反三,但就是讨厌学习。


为此妈妈想了不少方法耐心引导,但这些方法用在其他地方都管用,唯独用在学习上都失败了,发展到后来,孩子对学习的厌恶日益加深,母子俩的关系越来越紧绷。


这位妈妈感觉自己怎么做都是错的,不知道该如何教育孩子才好。



她真的用错方式了吗?可能是,但更大的可能,是孩子察觉到了妈妈潜意识里隐藏的渴望。


这位妈妈小时候,被自己的妈妈严格要求,每天除了完成老师留的作业,还要写一大堆妈妈给的课外习题,并且还要弹一个小时钢琴。


她想出去跟小朋友们一起玩,需要提前一天跟妈妈“申请”,就这样每次她出去玩,妈妈仍然会表现得特别不高兴。


为了让妈妈开心,她只能不出去玩,拼命学习,那个渴望自由自在玩耍、不用学习的小孩被她压在心底,逐渐遗忘。


但是,渴望不会因为压抑就消失,而是会以另一种方式出现,她把这部分被自己压抑的需求投射给了孩子,孩子接纳了她的投射,就成了那个不爱学习的孩子。


为什么父母的教育达不到预期的效果?


因为我们意识层面表达出的内容,跟潜意识里的需求差太多,且我们内心也期望着通过孩子来满足这部分从未被满足的渴望。

就如同萧伯纳所说:“我们的行为不是受经验的影响,而是受期待的影响。”




写在最后


让我们回到最关心的问题上,孩子怎么才能爱学习?


首先,孩子必定认为,学习是自己的事,而不是被父母强制、操控的事。


试想一下,如果我们工作时,领导在身后盯着,错一个步骤,领导叹口气;业绩不理想,领导吃不下饭;别人赶超你,领导一脸痛苦。


你还能好好工作吗?


孩子也是如此,当学习被父母过度“关心”时,他的学习动力也就消失不见了。


其次,爱孩子,真正看见孩子,让亲子关系变得融洽。


每个孩子与生俱来就有蓬勃的生命力,我们无需培养,只要持续浇灌爱与关注,他就会积极向上。


怎么爱?


告诉孩子:“无论你成绩是好是坏,无论你将来有何成就,无论你如何选择你的人生,我都无条件地爱你、信任你、支持你。”


怎么关注?


聆听孩子的心声,重视他的感受、情绪、想法,陪伴孩子做他想做的事。


最后,父母过好自己的人生,接纳自己,对孩子言传身教。


心理学家科胡特说:“父母是什么人,比父母做什么事更重要。”


我们把更多的注意力放到自我成长上,自己的人生课题自己完成。那么,孩子也能专注于“成为他自己”,不必肩负着本应父母自己承担的责任。


想象一下,你的孩子面对复杂的题目,没有怯弱,没有投降,而是把自己学过的知识发挥到极致,最终解出了正确答案。


你是不是为他感到骄傲?他也一样,因为你就是如此解决自己的困境的。



也许,有的父母会问,那我做到了,孩子还是不爱学习呢?


心理学家曾奇峰老师说:

“狭义的学习,是学习教科书里的那些东西,为了应付考试;广义的学习,是学习任何东西。


一味地把人生看成竞争的战场,是一个更大的误区,它会剥夺一个人享受生活的能力。”


当一个孩子获得足够的爱、关注、尊重,生命的内在能量得以流动,由内而外散发着自信的光芒,他怎么不会热爱学习,热爱万事万物呢?



爱孩子、看见孩子、尊重孩子

用他们乐于接受的方式去引导他们

这才是他们

热爱学习、舒展生命的力量之源


邀您加入7天好妈妈成长营

学习家庭教育万能公式

与孩子共同成长,彼此成就

扫描海报二维码,即可加入↓


👇延伸阅读👇



作者介绍




晴川,尹建莉父母学堂原创编辑,育儿学习者、观察者、分享者。本文首发于微信公众号:“尹建莉父母学堂ID:yinjianlifumuxuetang”,转载本文请在公众号发送“转载”。


微信扫码关注该文公众号作者

戳这里提交新闻线索和高质量文章给我们。
相关阅读
天再热,也千万别对孩子做这7件事!!!永远不要过“二手的生活”在北极会看到月亮比太阳大?永远不要低估愚昧的下限 | 科技袁人如果只换床单不做这件事,你的床就永远是脏的“求求别再安慰我,除非你能感同身受”:不懂回应的人,如何学会共情?记住,永远不要吃烂梨“爱孩子”的最低成本,是做这3件事我希望他能爆一次热搜一心想当官的钱老板赤裸着张开腿的妇科检查,伤害了多少女人!想要不尴尬,检查前做好这3件事!政治產出滑稽“学习困难”门诊一号难求?常对孩子做这6件事,孩子轻松爱上学习!“三番城外半月湾,夜半狮声到渔船”假如你有儿子,这3件事越早知道越好,妈妈必看!老板发威?马斯克告诉特斯拉员工,除非在办公室干满40小时才能申请“在家上班”,否则他们将面临开除千万别让孩子学董宇辉,除非做到这3件事亲家交往时,学会闭嘴,这四种话永远不要说!永远不要随便把自己这4样东西“借给”别人,否则可能后患无穷永远不要把一个人逼成垃圾人《幸福到万家》大结局:婚姻中越过越好的女人,都做到了这3件事这种危险的戒烟方式,希望你永远不会用到教材事件后,写几句话就能为孩子做的实事,你要不要来?黑玫瑰20220603除非你先涨一倍“精神内耗”的力量如此可怕!这些话永远不要对孩子说我并不建议你学这门专业,除非你喜欢记一次疑点重重的疫情电信诈骗!希望你永远不会遇到……中国的世界工厂地位,基本丢了其他人就算了,我希望他们还能更红85岁老太给65岁女儿“养老”:为什么要对孩子好一点,这是最好的答案视频 | 华男抡锤怒砸皇后区中餐馆,只因光屁股进店被赶走!老板娘称“不希望他被关监狱”...关系再好,这几种礼就不要随了,除非你的钱花不完这三句话,永远不要在微信里讲亲家之间,永远不要说这四种话,别给各自儿女留下隐患永远不要低估巴菲特
logo
联系我们隐私协议©2024 redian.news
Redian新闻
Redian.news刊载任何文章,不代表同意其说法或描述,仅为提供更多信息,也不构成任何建议。文章信息的合法性及真实性由其作者负责,与Redian.news及其运营公司无关。欢迎投稿,如发现稿件侵权,或作者不愿在本网发表文章,请版权拥有者通知本网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