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希望他能爆一次热搜
按部就班的日常,太过乏味。90后独立摄影师许凯,常常感知到这种无聊带给自己的失落与茫然。
他警惕这种生活,于是跳脱在常规之外,试图制造些什么。
比如,在街上同陌生人搭讪,观察对方那一刻的真实反应。再比如,跟留守农村的老人聊闲天,去他们家蹭上一碗水、一顿饭,拉近距离后,免费为他们拍一张照片。
那些朴实而人情味浓厚的照片,意外火遍全网。
许凯不清楚自己为什么非要去做这些事,被问的次数多了,他也进行过一番自我分析。
后来他想,这可能是上天安排给自己的使命。“我这辈子该做的,就是这么些事。”许凯向「最人物」感慨。
有网友这样赞许他的所为,“我们离开土地太久了,忘了太多事情,谢谢你在找回这一切。”
偶遇一位奶奶,许凯摇下车窗用陕西方言打招呼,“婆,街上转呢。”对方看了很久,没想起他是谁,愣愣地回一句,“我不认得你。”
许凯马上装作旧相识的样子,随口答道:“我是良的娃。”
几轮对话结束后,车子准备驶离,老人却拦在车门前,非要他进家里喝口水。
尽管并不相识,这个年轻人总能快速制造出一种亲近感,好像小时候,他们是住在一起的邻居。又或者,他该是对方哪个亲戚家的孩子。
通常闲聊过半,许凯会提出给对方拍照的请求,“婆(爷),我给你照个相吧。”
对面的老人先是愣一下,之后有人拒绝,有人应允。拒绝的原因大多相似,他们担心自己上了年纪,拍出来不好看。
许凯总会在三言两语间化解掉对方的顾虑。“美得很。”他举着相机,一边逗老人笑,一边连续摁下快门。很快,照片被随身携带的设备打印了出来,他把它装裱在事先买好的相框中,递交给老人。
接下来的画面,不外乎两种。拿到照片那一刻,有人一脸惊讶,之后又笑得合不拢嘴。也有人盯着照片中的自己,陷入长久的沉思。
“农村老人很少拍照,他们舍不得花这个钱,有的人一辈子没照过相。”这也是许凯愿意把老人作为拍摄对象的一个原因。另一方面,他喜欢老人身上的简单和质朴。
这个憨厚爱笑的大男孩,从小生长在陕西省富平县,他的父母经营着一家饭店,爷爷奶奶是农民。许凯记得小时候每过寒暑假,就去乡下的爷爷奶奶家里玩。
再长大一些,他和哥哥常骑着摩托车去附近的村子里转悠,谁家老人年纪最大,就爱往谁家跑。
听不同的老人讲述他们各自的人生经历和生活经验,成为许凯的一大乐趣,有时到了饭点,还要在这些陌生人家里蹭上些吃的才肯回家。
读到高中时,他拿着舅舅淘汰的卡片机四处拍。从那时候起,许凯就逐渐养成了爱给老人拍照的习惯。
2012年,19岁的许凯考上西安外国语大学,学习艺术设计专业。大一那年的冬天,他到老舅(爸爸的舅舅)家拜年。在老舅的嘴里,许凯得知村里有一位103岁的老头儿,便独自前去寻找。
远远地,许凯就看到一位老人坐在院子里晒太阳。他走过去挨着老人坐下,聊起了自己的爸爸和爷爷,老人也同他分享这一生的起伏。
第二年暑假,许凯带着打印好的照片,再次找了过去。“这个时候,他已经不能说话了。”许凯把照片交给了老人家属。
又一年的暑假,噩耗传来。巧的是,这户人家把收到的那张照片,当作了老人灵堂上的遗照。
这是许凯第一次切身体会到所做之事的直观价值。
一来二去的相处,他和这户人家变得熟悉。老人70多岁的儿子,甚至成为他的忘年交。就是在这位朋友的讲述中,许凯了解了很多关于自己过世的爷爷的往事。
等到某次家庭聚餐时,他将听来的信息讲给爸爸、大伯等人听。没想到在场的所有亲戚都放下了筷子,安静看向他。
这是让许凯感到震惊的一件事——作为晚辈的自己,在那一刻被尊重了。
小时候,许凯爱跑出去疯玩,翻墙头、爬树……没少惹父母担心。上学后,又常因拽女同学辫子等行为,受到老师的数落。
在他的认知里,自己一直是长辈眼里调皮捣蛋的孩子,从没想过会有眼前发生的一幕。
那一次,来自亲戚们的无声肯定,使得许凯更加沉迷地去做这件事。十几年来,他一路走,一路搭讪不同的人,看着每个人的不同反应状态,许凯总是笑得很开心。
他把欢乐带给对方,也带给众多网友。2020年4月,许凯在一次外出时,照常和路过的陌生人搭讪,同事将这一画面拍下来发到网上,很快引来关注。
在许凯的引领下,更多的摄影爱好者加入进来,给不同年龄、不同职业和身份的路人拍照。截至目前,由许凯创建的“跟陌生人打招呼”话题,已达到19.4亿次播放量。
许凯的电脑里,藏着不少珍贵回忆。每在路上遇到一位拍摄对象,他的硬盘里就增加一个文件夹。根据每位老人的特点,他通常将它们以瞎子爷、拐杖婆等名字命名。
平安婆名字的由来,有些例外。那是2020年的一天,许凯正在路边的车里休息,一个老太太慢悠悠走过来。他笑,老人也冲他笑。最后,老人走到他车窗前摊开手掌,将一堆瓜子同他分享。
那天拍照时,老人的身后恰好是一个带有“平安”二字的宣传广告,许凯灵机一动,将她唤作平安婆,这也算是对老人的一个美好祝愿。
他给老人留了电话,后来时不时就能接到一些问候。
“娃你最近在哪儿呀,热不热呀,热了你多喝水呀,冷了你多穿衣服呀。”许凯常觉得这种说话方式像自己的奶奶,“她找你没有具体的事,就问问你最近好不好。”
像这样偶然相遇,又保持着定期问候的老人,不在少数。尽管许凯与他们隔着较大的年龄差,但一开口,就是朋友间的平等交流与互动。
有时,他也会问老人有没有小名,试图拉近两人的关系。有老人不好意思交待自己的名字,指着身旁的植物叶子向许凯示意,这位直率小伙脱口而出,喊她“叶叶”。
一位身体佝偻的奶奶,在面对许凯的镜头时,指着自己的嘴巴连连拒绝,“婆没有牙了,穿得破破烂烂,不漂亮。”
等到许凯突然将揣在衣服里的照片拿出来时,老人惊呼:“哎呀,我的爷呀,你会变魔术啊。”
许凯能变出的不只是相片,常常还有菠萝、火龙果等农村老人不常见的水果,和一些米面粮油。
老人们平生节俭,不舍得收下眼前年轻人的馈赠。面对不同的老人,许凯需要不同的谎言来使对方放下心理负担。有时,他家里造相框,有时又开超市、开餐馆。
网友写过一段文言调侃许凯:
许凯者,字德善,长安人士,其父良。家有超市,餐馆,摄影棚等,产业庞杂,不可胜计。凯幼时,喜与年长者言,其父异之,问曰:“汝不与同龄为伍,只同老者为伴,何也?”凯答曰:“长者孤老,无人愿与其言,吾伴之。
诙谐中,不乏意味。
这位90后摄影师接触过的最大年纪的老人,今年122岁,家住四川成都的机场旁边。
“我的妈,上初中高中那会儿认识的人,有1900年出生的,没想到这么多年过去了,还能碰到。”在许凯眼里,这些老人是宝藏,也是见证了岁月变迁的活历史。
老人的丈夫已去世有50多年,她和一大家子人住在一起,她的小儿子80多岁,孙女50多岁。
许凯第一次见老人时,做足了准备,他在网上查与老人有关的资料,最后决定送小孩子戴的帽子和围巾,“大家的经济状况都挺好,不缺吃也不缺穿,那我就希望她能够开心一点。”
第二次见面时,许凯和坐在床上大自己93岁的长者翻花绳。见到儿时玩的小游戏,老人一下来了兴致,不时哈哈笑出声。
他和老人约定,以后每一年,都要过来给她拍一张照片,“你好好活着啊,反正闲着也是闲着。”临走前,许凯攥着老人的手,吐出这么幽默的一句话。
在其他老人面前也不例外,许凯会同每一位拍照的老人嘱咐一句“好好活”。
2021年2月,许凯见到一位想要轻生的爷爷,言谈中,老人诉说着自己的无用,并设想出自杀的方案,比如在身上绑个石头,跳河里去。许凯将照片送出去,劝慰老人,“现在水冷得很,不要着急,先好好活着吧。”
今年年初,他又去看望了这位老人,发现还活得好好的。
在这十多年的拍摄过程中,许凯越来越理解老人们的无奈。年轻子女大多外出打工、定居在新的城市,只剩他们与疾病、孤独为伍。
许凯的到来,打开了老年人封闭的内心。这个热情靠近的年轻人,使得他们重拾久违的笑容。有人在网上刷到了自己太爷爷和许凯互动的视频,“感谢你,为我们张家的老寿星拍摄纪念。”
“很少有年轻人主动跟他们说话。”许凯说,每次和老人相处都会花去1-2个小时,他从不为了完成拍摄效果而与他们短暂交流。
在他接触过的上千位老人中,不少人曾因许凯的到来,感动到当场落泪,原因仅仅是:“他们有时只想和陌生人聊聊天。”
在西安当地,许凯已经是位小名人。他一直是一个敢想敢做的人,19岁时因一场旅行,他登上了当地一家报纸。
那时刚读大一,许凯看了一部名叫《搭车去柏林》的纪录片(讲述的是美籍华裔小伙和纪录片导演历时三个月,搭车88次到柏林的旅程),由此突发奇想,一路搭乘陌生人的车去西宁。
没想到提前四天就完成了计划中的行程,于是又改目的地为西藏,最终他“蹭”车11辆,成功走完了西藏之旅。
没多久,这个想要寻求些刺激感的小伙子,又从西安搭车去了湖北恩施土家族自治区的一个小村子,鱼木寨。
这是一个传统村落,素有“世外桃源”之美誉。吸引许凯的,是那里的古墓群。“那墓上面有一些砖雕,龙呀,凤呀,鱼呀,我是学画画的,就对这些特别感兴趣。”
他至今记得在古墓旁转悠的画面。那天正好下着雨,许凯和朋友两个人走了一个多小时的山路,才到达古墓旁。路只有一个马车的宽窄,两边的悬崖冒着纯白色的雾气。他们一边打伞走,一边给古墓拍照。
准备离开时,两个小伙子迷了路,怎么也走不出村子。正好碰见一个老人,许凯上前问话时,对方什么都没说,直接带他们回家吃饭。也是在这位老人家里,许凯第一次尝到了鱼腥草的味道。
他给老人拍了照,又要了地址,回到西安把照片洗好后,给老人快递了过去。这是许凯印象中,较为深刻的一次早期拍照记忆。
毕业后,许凯在西安开了一家摄影店,后来又为了拍短视频,全国各地游走。许凯常常去到农村的街上和田间地头,拍摄闲坐或忙碌的老人。
他也常常光顾当地的菜市场,捕捉一个城市的面貌。为了寻求更多的见识,快速融入当地的人群,逛菜市场便成为最简练而直接的办法。
在山东时,他去到了寿光市。看到蒜地里的农民,许凯摁下快门拍了张照片。热情的蒜农与他聊得尽兴,送了很多大蒜给他。
一直以来,许凯都用善意对待相遇的陌生人,同样,也收到了对方返还的相应善意。
“我觉得世界就应该是这个样子的。”他描摹心中的设想,“人与人之间互相信任,互相关心。”
在每次与老人的聊天中,他们的话题寻常又宽泛,甚至包括未知的死亡。但起初提到关于死的话题,许凯的心里还是掠过一丝自责。
“我问她们,你们想不想死。我感觉我是个坏人,感觉我非常不礼貌,但是那会儿就很顺其自然地说出来了,因为话题就聊到那儿了。”许凯向「最人物」回顾这段心路历程。
在陕西的一个村庄,四位头发花白的老妇人坐在石凳上跟许凯互动。她们的丈夫早已离世,四个人身上都带着不同的疾病。大家都说,想死,但死不了。
这个年轻人心里最清楚,四位老人虽然嘴上说不想活,但谁又真的想去死呢?许凯蹲在老人跟前说:“阎王爷要打你电话,你把阎王爷的电话一挂。你活着,我没事还能过来看你。”
他给四位老人拍照,教她们用手做出比心的动作。老人拿着照片开心地告诉他,“这一高兴,还能再多活十年。”
也是在各地游走中,许凯认识了老万夫妇。
在江西省肿瘤医院旁,老万夫妇创办的爱心厨房是国内第一家为抗癌病人提供便利的地方,患者家属们来炒菜,只需要交一块钱。
去年拜会完这对夫妻,许凯回来选址、装修,在西安肿瘤医院附近建起一家爱心厨房。这里占地80个平方,共有16个灶,每炒一个菜,只需要两块钱。“菜要自己买,剩下的都是厨房提供。”许凯解释。
按照现在的经营状况,他的爱心厨房每天都有两三百元的进账,“但这两三百背后,是无数组抗癌家庭。”
许凯第一次见到方梅(化名)时,就确定她是一位老师。果然没猜错,“她身上就有那种气质,是陕西渭南市大荔县的一位中学校长。”
许凯走上前问,“阿姨,你是老师吧。”
两人说着说着,方梅就哭了起来。她刚刚退休,准备接下来几年好好休息一下,去各地玩一玩。
“怎么就得了这种病?”在采访中,许凯依然忍不住自问。这位校长患上的是乳腺癌,癌细胞被控制住后,又转移到了脸上,“我见到她时,她左边的脸都是肿着的。”许凯补充说。
这家爱心厨房,正见证着无数绝症病人的来往。
一位40岁的姐姐,是迄今为止最让他感到遗憾的病人。许凯记得,她病轻时,常常自己来厨房做饭,熟悉之后,对方提出让许凯给自己拍张照片。当时因为忙碌,许凯只是口头上答应了下来,等到真的可以为她拍照时,这位姐姐已经躺在病床上插上了胃管。
“那时她还有长长的头发,精神状态也很好。”许凯后悔没有留住她最美时候的样子,“听说她不在的时候,心里只剩下感叹了,虽然知道她这个病治不活……”
偶尔,这个爱心厨房会有好心人来捐菜,被捐来的菜,许凯不收他们的钱,免费提供给病人使用。
2021年西安因疫情封城时,爱心厨房组织了30多位志愿者,每天为医院的患者、做核酸的医护人员,以及来西安美院考研究生的学生送饭,26天共计送出33000多份爱心餐。
“现在我觉得活着特别重要,你要使劲儿活,使大劲儿活,因为你不知道哪一天就会出现什么问题,你不知道还有没有明天。”
这个曾经豪情万丈的小伙子,十多岁时就幻想可以改变世界。他希望大家可以少用一次性筷子,少用塑料袋,再说得更贴近一个中学生的本分一些,他希望大家的作业本正面写完,继续用反面。
可是,世界为此改变了吗?
活到现在,许凯有些认命了。他承认自己能力的有限,承认需要帮助的人很多,承认这个世界拥有不美丽的部分,也承认自己终究无法改变这一切。
但他在努力让这个世界变得可爱、好玩起来。
今年4月,西安举办了一个国家地理摄影展。许凯自己打印了一张照片,偷偷贴到了墙上,作品名字被他命名为《我和我妈妈的妈妈还有她对象》。
3个小时后,这场闹剧被工作人员发现,并将这个冒牌的作品撤了下来。
而许凯的目的早已经达到。让他感到好玩的是,这期间,有不少观众在他张贴的照片前驻足、拍照。他们丝毫没有发现,这个作品和其他作品相比,究竟有哪些不对劲儿的地方。
👇
微信扫码关注该文公众号作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