Redian新闻
>
“爱孩子”的最低成本,是做这3件事

“爱孩子”的最低成本,是做这3件事

育儿

直播预告

点击下方预约按钮,观看直播↓


最近,看完了综艺《春日迟迟再出发》。

虽然里面讲述的是几个离异男女带着各自的伤疤,在旅行中治愈并重新出发的故事,但从他们的经历中,我却看到了如何好好“爱孩子”的三个关键点。

今天就跟大家好好聊聊,希望我们在“爱孩子”这条路上,能少走一些弯路。

给孩子安全感
而不是忽略他对情感的需求

英国心理学家比昂说过:“关系的本质,是谁在制造焦虑,谁容纳和化解焦虑。”

一般来说,在亲子关系中,父母需要做孩子的“容器”,容纳和化解孩子的焦虑。

但,有的家庭却相反,比如林承纬家。

林承纬的记忆里,小时候爸爸跟自己的感情很好,可在父母分开后,一切都变了样。

一开始他跟着爸爸生活,后来因为爸爸经济拮据,又跟着妈妈生活。用他的话来说,就是“被丢来丢去的”。

在他上初中后,极少出现的爸爸活得实在艰难,就短暂来投靠前妻。

寄人篱下的生活本就让大男子主义的爸爸心情郁闷,再加上难免跟前妻磕磕绊绊,就把心里的郁闷和愤怒发泄在儿子身上:

“喝醉酒了就突然跑到我房间,大概半夜三点就把我抓起来,把我衣服给撕破,然后揍我一顿。”



而妈妈也把自己对前夫的不满和失望,一遍一遍地灌输给林承纬“你爸是个很糟糕的人”。


双重作用下,他也就认为爸爸是个“极其不好”的人,即便成人之后得知爸爸去世的消息,也不肯去见最后一面。


这也成了他多年后最深的遗憾:


现在回过头想,也许他们两个感情出错,才是让我妈那么认为的一个原因,我爸并不是一个很糟糕的人。


我还是想要收到爸爸的爱,如果那时候能够改变我对我爸的看法,也许我不会想要去平衡这件事,在我成年之后。


如果我去见了他,我会问他该如何成为一个好男人,这种在成长阶段会问爸爸的问题,因为我没有那个机会。



如果说,这个遗憾让林承纬无助和自责的话,那他从妈妈身上感受到的,就是紧张和压力。


我跟我妈的关系本来就没有非常好,因为我是被打大的,我妈非常爱打我。


在她发达了以后,突然之间失去了一切,什么都没了。那时她的精神状况也不大好,她对待我很残酷,而且也不是因为爱我的关系。


直到现在,我心里也过不去那个坎,在我小时候,在我很需要她的时候,她那样对待我。



这样长大的林承纬敏感且缺乏安全感,非常自卑。

他极尽所能地对周围人展现善意和周到,却不敢奢求对方同等的对待。

他跟前妻在一起17年,但在前妻跟他说出那句“没有那种恋爱的感觉,可自己需要那种心动”时,他选择结束婚姻,把所有的财产都留给前妻和孩子,让他们有个安稳的生活。

自己则简单收拾个行李箱,到外地工作去了。


这种普通人理解不了的选择,正是他幼年亲子关系的再现。


因为童年时期过早做了父母情绪的“容器”,他背负着沉重的精神负担。不知不觉之间,给自己套上了“我要做得更好,才配得到爱;我不给别人添麻烦,才是好的关系”的枷锁。


即使多年之后,林承纬已经意识到,当年父母对他展现的所有愤怒,其实都是他们对自己不满的痛苦。


但是他也很难改变自己“生存”的模式,他一直在为不幸的原生家庭买单,为自己寻找童年缺失的安全感和爱。


在一次又一次的“轮回”中,一边想要修正自己的命运,证明自己是值得被爱的;一边又暗示自己,不配得到别人无条件的付出。



在现实生活中,有很多类似林承纬这样的孩子。


“父母都这样了,我不配得到什么。”


而这恰恰是父母应该一开始给予孩子的:毫无负担的成长、无条件的关注、不求回报的爱意。


著名设计师山本耀司说:


“‘自己这个东西是看不见的。撞上一些别的什么反弹回来,我们才会了解自己。”


我们在跟孩子的关系中,容纳孩子的情绪,给予他爱的反馈,他才能学会爱自己,与他人平等地交往。



孩子需要的是走向独立
而不是依赖父母

很多父母会说,做孩子的容器,给予他无微不至的爱没问题,我一直都是这么做的。反倒是孩子,跟我越来越隔阂,也不知道为什么。

这里,涉及到一个让父母心里不是那么舒服的事实:我们对孩子的爱缺乏边界感。

在节目一开始,所有人都讲述了自己离婚的原因。

杨磊的离婚理由是两个人在一起不开心,他举了一个前妻给他过生日的例子。

他是这样描述的:

“她是一个极其喜欢仪式感的人,很喜欢过生日,我极其害怕别人给我过生日。她瞒着我做了一个非常大的、惊喜的生日派对,这对我来说就是非常要命的一件事。



事后,杨磊尝试着跟前妻沟通,但她表示很委屈,两人后来还吵了一架。

你能说杨磊不识好人心,辜负了前妻一片心意吗?当然不能。

因为,前妻用心准备的生日派对,是她自己心中最好的爱的表达,但不是杨磊需要的。

他的感觉是不享受、被冒犯、很畏惧。


在他们的关系中,没有建立清晰的自我边界,一直在相互伤害和消耗,以至于后来很难维持下去。


在相当的程度上,亲子关系比亲密关系更容易失去边界感。

比如,傅首尔作为观察员在节目中聊到给儿子过生日的事。

儿子过完生日后,发朋友圈说:“不知不觉我就十二岁了,在这一年里,感谢很多人陪伴我。”

然后写出了几个好朋友的名字,没有提到傅首尔和丈夫。

而且,这条朋友圈的内容也不是她亲眼看见的,是朋友跟她说的,因为儿子屏蔽了她。


她第一反应是不敢相信,“我不值得你感谢吗?”

同时,她也怀疑自己是不是个合格的好妈妈。

后来她问儿子为什么屏蔽自己,儿子回答“总有些感慨不想被父母知道”。


傅首尔的这段经历,引起了很多人的共鸣。


尹建莉老师说过,强烈的母爱不是对孩子恒久的占有,而是一场得体的退出。母爱的第一个任务是和孩子亲密,呵护孩子的成长;第二个任务是和孩子分离,促进孩子独立。

若父母只专注于完成第一个任务,忽略了第二个,没有随着孩子的成长调整自己的行为界限,那么尽管父母表达的是爱,孩子体会到的却是被侵犯。

在阿德勒的《自卑与超越》中,讲过一个故事:

一个75岁的农妇,她的儿子在50岁的时候还跟她住在一起。

后来两个人都得了肺炎,母亲活下来了,儿子却死了。当母亲得知儿子的死讯,悲伤地说:“我早就知道没法把这个孩子带大。”


当父母认为自己要对孩子负责一生时,孩子在父母眼里,就不再是个独立的个体,而当孩子的生命空间被不断侵占时,孩子的生命将不再完整,自我将被淹没。

一旦遇到巨大的挫折,很容易失去价值感,严重了甚至会走向自我毁灭。

这样的故事,近些年并不少见。


想起《少有人走的路》里的一句话:“爱,是为了促进自己和他人的心智成熟,而不断拓展自我界限,实现自我完善的一种意愿。”

我们作为人,是一个独立的主体,而作为父母,则是帮孩子自我成长的过渡性客体。

借助亲子关系,让孩子感受到被陪伴、被理解、被关注,然后逐渐跟孩子分离,允许他缓慢但坚定地长大。

这对我们和孩子来说,都是一种自我完善。


帮孩子走出自卑
靠的不仅仅是正面评价

不知道大家发现没有,在这部综艺中,女嘉宾普遍对自己的评价都不高,甭管别人觉得她们有多优秀,她们总会觉得自己“不够好”“配不上”。

比如,刘力绮。

她身上的优势在我们看来闪闪发光:大学教师、博士在读、家境殷实、品貌端正。

但她在婚姻中,却卑微到了尘埃里。

明明是前夫出轨,可在婚姻中忍气吞声的是她;

明明她跟前夫是合法夫妻,可是很多部电影,前夫都是跟第三者看完后,再跟她去看;

明明她长相温婉大方,可面对亲戚那句“怎么孩子长得像妈妈”的嘲讽,竟不敢出声反驳;

明明下定决心离了婚,可还是不停反问自己“是不是我做错了”。


其他嘉宾听了刘力绮的故事,都在跟她说“这不是你的错”“早就该离婚了”“该反省的是你前夫”,但看得出来,她打心底里并不相信自己是值得被爱的,值得一段好的亲密关系的。


不由得想问一句,为什么呢?


吴雅婷道出了答案:自卑。


当一个人陷入到自我怀疑、自我否定、自我批判中时,旁人给出再多正面评价,都无济于事。


因为,自卑的人总是盯着自己的缺点,总是在想“我不够好”。


旁人的评价,只能让他们不断地将自己跟其他人进行比较,然后印证自己的想法,陷入到更大的自卑中。



这似乎,也是很多孩子逃不出自卑的原因。


那为什么会自卑呢?


自卑源于对自我的不认可,而孩子对自我的不认可,则可能是把父母对他的评价内化成了自我评价。


我见过一个孩子,考试从未跌出过年级前五,精通三国外语,擅长钢琴、足球和绘画等,在同龄人当中绝对算得上出彩。


但在他身上,你感受不到一丝一毫的自信,他总是说自己糟透了,比他强的人太多,而自己不努力,很快就会被人追上。


总之,不管别人说他多优秀,他总能精准找到他人的长处,把自己打败。



后来,我了解到,他之所如此评价自己,是因为从小就被父母这样评价。


父母总是把他的缺点跟其他孩子的优点比,也总是贬低他的成绩和努力,一旦他没有达到父母的期望,父母就会用失望的眼神看着他。


确实,为了让父母满意,他比一般的孩子要努力上进数倍。


但是,这不是源自孩子发自内心的、积极向上的内动力,而是孩子为了获得父母的爱,制造的一个“假自我”。


而“假自我”越优秀,越被父母喜爱,孩子就越脆弱和自卑,为这证明他真实的自我没有被父母看见和接纳。



那什么样的孩子是自信的呢?


必然是被允许完全舒展“真实自我”,有力量面对生命中种种不如意的孩子。


而这样的孩子,需要父母看见他真实的内心,给予他真正的认可,接纳他天生的不完美。



最后

特别喜欢彭凯平教授说的一段话:

“原生家庭可能对我们活成现在的这个样子起了作用,但我们的生活是可以改变的,改变的意义就在于我们中的很多人会创造我们下一代生活的‘原生家庭’。

如果我们发生改变,由我们创造的家庭,可能就是一个积极的原生家庭。”

也许我们一开始不能做得很好,但是没关系,一步一步往前走。

今天我忍住了没训斥孩子,是一件好事;
明天我察觉到孩子的真实需求,是一件好事;
后天孩子愿意敞开心扉,更是一件好事……

如此走下去,当有一天你回过头来再看,恭喜你,已经给了孩子最好的精神滋养。



如何好好爱孩子?
给他足够的安全感
建立清晰健康的边界
培养他的自信心

邀您加入7天好妈妈成长营
好好爱孩子,助他健康成长
扫描海报二维码,即可加入↓


👇延伸阅读👇



作者介绍




晴川,尹建莉父母学堂原创编辑,育儿学习者、观察者、分享者。本文首发于微信公众号:“尹建莉父母学堂ID:yinjianlifumuxuetang”,转载本文请在公众号发送“转载”。


微信扫码关注该文公众号作者

戳这里提交新闻线索和高质量文章给我们。
相关阅读
[摄影] 便携又低成本的SD卡备份方案 - WD My Passport Wireless Pro半夜醒后难入睡怎么办?无论如何,这3件事情不要做这件事是“爱自己”最大的障碍——我学语文教语文的一生(47)最好的伴侣,是做彼此的心理医生永远不要对孩子做这3件事,除非你希望他厌恶学习光是做好这一件事,Twins的颜值就扛打了21年一日一诗:“屋里盖满了关爱孩子的图章/ 童心却在户外发芽、成长”||王瑞强:献给儿童节(读诗版)最低成本到美国当老师的独家指南暑假安排每年都在变,但这3件,雷打不动仅剩7个月!低成本获取欧盟护照须趁早天再热,也千万别对孩子做这7件事!!!《幸福到万家》大结局:婚姻中越过越好的女人,都做到了这3件事【健康】为什么蚊子专叮你?教你低成本驱蚊方法,养成蚊不叮体质赤裸着张开腿的妇科检查,伤害了多少女人!想要不尴尬,检查前做好这3件事!中年以后,不要显摆这3件事,看似有面,实则掉价用南京30平换泰国600平的泳池别墅,低成本逃离内卷真的可行吗?​帮策划形成数据思维:如何低成本打造游戏数据分析工具?卤有有方韫程:以创业者为本——低成本创业指南丨2022「新势能·新机遇」主题峰会演讲实录千万别让孩子学董宇辉,除非做到这3件事研速医疗:创新数据直采模式,塑造高效、低成本的临床试验生态抢先特斯拉一步,奔驰的自动驾驶可以用了,5000欧元起步,到底是做对了哪3件事?[摄影] 低成本胶片翻拍方案民国哀鸿遍野蒋介石骂谎报滥调每个“胆小”的孩子,都能有让你惊讶的勇气,关键是做好这件事冬季的普罗旺斯与蔚蓝海岸 (I)充电还能除碳?剑桥大学科学家开发出一种低成本碳捕获装置,可以在充电时选择性捕获二氧化碳气体1人开发,Steam 93%好评率,这个细分赛道又出了一个低成本热门新作龙卷风健康快递 163假如你有儿子,这3件事越早知道越好,妈妈必看!低成本祛痘!10年背痘终于好转!TeamCode黄超:随时随地编码,低成本提升研发效能今晚直播:To B创业是做产品,还是做服务?故事暑假最后三周,家长千万别让孩子继续做这件事,严重影响新学期!
logo
联系我们隐私协议©2024 redian.news
Redian新闻
Redian.news刊载任何文章,不代表同意其说法或描述,仅为提供更多信息,也不构成任何建议。文章信息的合法性及真实性由其作者负责,与Redian.news及其运营公司无关。欢迎投稿,如发现稿件侵权,或作者不愿在本网发表文章,请版权拥有者通知本网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