见过很多学霸和学渣,关于教育的误区,TOP 1一定是它!
▼ 点击下方名片,关注米粒妈,看更多教育好文
对了,牛妈开了个公众号“牛妈陪读笔记”,把她这些年来高效陪娃、科学引导、避坑指南,以及各种实用的学习方法、学习资料,都放在了公众号里,0-12岁养娃的一切困惑,都可一网打尽。
今天,牛妈还特地准备了大量超硬核的学习资源
前几天,大晚上收到一个朋友的微信,大体的意思就是娃要升四年级了,看到圈子里有些人发什么小五班、80中王选班等等,她知道我对这些信息了解比较多,想问问都是什么情况,她家娃有没有机会。
我和这个朋友认识多年,对她家娃和她家实力也比较了解,我承认我看着信息想了很久,迟迟没有回消息,直到第二天中午,我才拨电话过去,和她聊了很久。
朋友几年前受西方教育文化的影响,奉行“快乐教育”。
当初,她家闺女可以在海淀或者朝阳两个城区选择入学,我极力劝选海淀,在某高校附近,无论去哪个小学、中学,在那个大环境里,孩子能得到比较好的培养。
然而,她比对了一下,觉得海淀太卷,不符合她“快乐教育”的理念,所以毅然拒绝了我的建议,给娃选择了朝阳区。
说来也巧,这娃上的小学管理也比较宽松,一年级基本没有什么作业,每天就是回家各种手工、各种活动的玩儿。我劝她带娃练练字、提前背背古诗,她倒是买了一个字帖给闺女,可是闺女觉得手拿笔时间长,写字太累,就放弃了。
孩子下了课,她觉得要释放天性,让孩子快乐成长,于是每天放学后,她就会带着孩子在小区里和孩子玩,一直玩到晚饭时间才回家,吃完饭以后,看会动画片、玩会儿玩具,再洗洗澡,就到点睡觉了,所以,背古诗和什么预习复习完全没有时间搞。
等到她家娃二年级的时候,正好赶上2021年教育政策变化,学校更是没有什么作业,她更高兴了,这就是官方大大在支持快乐教育。
这期间我们约过几次,牛仔哥周末的有一些课外班要上,所以我们只能近郊玩一天,那时候她常常吐槽我,不看风向标,搞这些将来不仅没有用不说,还把孩子累坏了。
我的理念是减负不是考试降低了标准,而是减去一些不必要的低效重复的作业,最终孩子的能力还是要跟上,然而我知道我俩的观念一时是没有办法达成一致,所以,就笑一笑,啥话也不说。
这四年,她从不看升学信息,也不安排她家娃学什么,更没有和闺女因为作业急红过眼,虽然娃在班里成绩中下游,她也不着急,美其名曰:快乐教育,佛系养娃。
直到她家闺女哭着回家,说班里的两个好朋友要走了,这样的淡定才被打破。
闺女的两个好朋友,一个从小学英语,如今要转到国际校就读,初中时候计划去国外读;另一个因为数学成绩好,要转学去海淀,争取更多升学机会。
闺女一边哭一边埋怨,为什么她什么都不擅长,什么都不会,也不能跟着去国际校,也没机会上什么特长班。女儿的一通哭诉让她开始关注到周围孩子的动向,开始思考自己的“快乐教育”是不是错了!
“快乐教育”理念的提出者是英国的学者斯宾塞,他认为教育应该让孩子在快乐的情况下学习,他强调教育应该顺应孩子的天性发展,外界或者人为不应该给予太多的遏制或干预。
请注意,这个理念的每一句都有一个词“教育”,这也就是说“快乐教育”应该是一种教育方式,而进行快乐引导的目标和宗旨也是为了更好的教育。
大概因为我们这一代人学习的记忆太过于痛苦,所以,很多家长看到“快乐教育”的时候,错误地理解了它,忽略掉了“教育”这两个字,只记住了快乐。
于是,开始深明大义、放开束缚,只要孩子觉得不好、觉得受打击、觉得难、觉得累,就马上把这个认定为不快乐,果断放弃。
其实,当年斯宾塞教授说的快乐教育,是要鼓励家长和老师们抛弃掉枯燥乏味陈旧的教学方式,尽量采用一些创造性的、趣味性的方式引导孩子学习,激发孩子的潜能,使孩子能够更好的学习和成长为一个为社会需要的、有能力的快乐的人。
要注意斯宾塞教授讲他的小侄子,快乐教育的结果是14岁收到了剑桥大学的录取通知书,这其实也意味着他说的这种教育的成功,依然是我们大家所共识的——优质学历!
其实,真正的快乐教育,是给孩子营造一个放松的、没有太大精神负荷的环境,激发孩子的兴趣,启发孩子潜能,让孩子更能感受到学习过程的快乐和收获成就感。
学习中吃苦是必须的,但这种吃苦是付出时间、精力练习的辛苦,而不是厌学、弃学而被逼学习的痛苦。
如果一味地讲究快乐、放纵,会导致孩子做事没有边界、没有原则,缺乏责任心。
孩子小的时候,他没有判断对错和预判后果的能力,需要家长正确地引导和管教,带领孩子发现学习的乐趣、成长的美好,孩子体会到了学习的成就感,自然会朝正确的方向努力,这才是快乐教育的真谛。
学龄前的孩子需要学习很多基础能力,玩中学是很好的方式,而进入小学,逐步就要进入动手+动脑的学习阶段了,有一些孩子可能会觉得不适应,或者因为没有掌握要领觉得难,如果家长这个时候不是想办法给孩子一些帮助或者正确的引导,而是遵从让孩子“快乐”的教育原则,孩子很自然就会迎难而退。
如果家长再说一些学习不好也没关系、不学习也能生活好的说法,或者是女孩不适合学数学、男孩语文不好很正常或者咱们家都学不好英语这样的说词,这就像帮孩子找到的天然借口,孩子可以堂而皇之的排斥这门课甚至以此为借口完全不学习。
做好孩子学习兴趣的引导者,家长要付出很多时间和精力。要陪孩子读绘本,要教孩子语数英各种知识的启蒙,要在生活中的细节里引导孩子的兴趣,要找到孩子习惯的学习方式(听觉型还是视觉型),甚至要提前把一些知识编成故事讲给孩子听。
当我们把孩子快乐的需要放大,教育的分量减小,引导者的责任自然而然也就可以忽略了。
其实,现在信息很发达,家长们只要耐下心来仔细搜索一下,或者找几个过来人多问问、聊聊,你就能发现很多“省时高效”的工具或者方法,关键在于家长知道且在合适的时候带给孩子。
像英语启蒙的动画和儿歌,在孩子3岁的时候开始看和听,孩子能够磨出类似原版娃的耳朵和发音。
像给孩子做数学类的启蒙,11岁前需要更多生动、形象的图像来启发想象和推理,在牛妈之前说的一些APP中就有很多类似的启蒙资料,以此为参考,用家中的一些常见物品,把其中的一些核心概念和玩法延伸到生活中,比如借助用家中随处可见的糖块、饼干,和孩子玩凑十游戏,用扑克牌和孩子教会孩子快速计算加减乘除。
再比如很多纪录片、手卡、桌游,都是可以让孩子更快地认字、组词,已经有了一定识字基础的娃,可以在生活中和孩子玩“找新字”的游戏,既让孩子巩固了学过的字,还能激发出孩子寻找新字、认识新字的无限热情,当初牛仔哥就是通过识字游戏,很快突破了自主阅读的难关——识字关。
这些都是培养孩子学习兴趣的好方法,关键就是家长有正确的引导意识,理解孩子生长发育的正常规律,找一些好玩、有趣的互动方式,孩子好学、想学的好奇心就会被自然引发了。
除了做孩子学习兴趣的引导者,家长更重要的还要做孩子自我认知的构建者,帮孩子建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和世界观。
孩子小的时候,认识世界都是通过自己不断探索,然后观察外部世界给予的反馈,总结经验,从而学习到的。
比如,孩子碰过一次热水杯,他知道疼了之后,他再次看到这个杯子,他就会选择逃避。因为他学到了,碰这个杯子会疼的经验。
这个时候如果家长告诉他,当杯子里倒满热气腾腾的水时是烫手的,不能碰的,如果水没有冒热气,甚至里面有一些冰块,说明这个杯子是凉的、冰的,是可以拿的,并示范或者解释说明,孩子就学会正确使用杯子。
孩子所有的行为是在不断学习的过程,也是在试探自己行为安全边界的过程。
比如,2岁的孩子在公众场合大声喊叫、吵闹,如果父母以“天性使然”为说辞,放任孩子这种行为,甚至在有人来提醒时,要求他人无底线的理解和接受。
孩子通过家长的这种行为,就会试探出自己的这种行为是正确的,或者说是家长可以想办法替他“包”住,那么他就会在这个边界上,不断向外扩张自己的无理行为。
可能像李sj的儿子李ty,开始是无意间破坏了公共财物,再后来是故意伤人,被父母摆平了之后,到后来干脆挑战法律,做出轮奸少女这样的犯罪行为,这是谁也不能再包庇他,而他只能面对十年的牢狱之灾。
这个被纵容的孩子不仅毁掉了自己的一生,更毁掉了自己父母一生努力经营的事业和声誉。
所以,在孩子小时、开始认识世界的时候,家长要做好引导,告诉孩子正确的行为边界,别让孩子缺失方向感,而用自己的错误行为横冲直撞,弄得头破血流。
在孩子还没有完全的自制力和正确的判断力时,家长要合理使用家长的权威对孩子进行限定和管束,严格纠正错误行为,培养引导孩子正确的行为,让孩子建立正确的是非观,给孩子张弛有度的爱和教养,才能培养出孩子的责任感,成长的路才能越走越稳、越走越宽。
我和这个朋友电话里聊了很多,从快乐教育到北京小升初的现状,再到近两年中高考的趋势,朋友也是感触良多,觉得自己当时太过迷信所谓孩子童年要快乐,简单地认为学习就是苦,就是和快乐对着干。
而如今,真到了这一步,她才体会到,自己“偷懒”的这几年,其实是耽误了孩子的时间,所幸现在她也觉悟了,孩子也想有所改变,剩下的没得说,那就是埋头追赶了!
牛妈想说,学习没有大家想得那么苦,更没有大家说的那么苦,如果是很痛苦,一定是没有找对方法或者工具。
大家也不要迷失在所谓快乐教育的“谎言”中,不要掉进只重快乐忽略教育的误区,孩子在该努力学习知识的年纪享受了所谓放纵的快乐,那么他势必在该收获的季节两手空空。
大家更不要去迷信未来是重能力不重学历的时代。我们都是社会人,大家也都有多年和HR打交道的经验,大家回想一下,什么样的岗位和公司,会大肆宣扬无所谓学历、无所谓经验,只要能踏实肯干、吃苦耐劳?
而那些让人艳羡的大公司、大企业、高年薪的岗位,哪个不是学历和能力都要兼备。
牛妈不是唯学历至上的人,只有学历没有能力,即使到了岗位也很快被淘汰,而所谓有能力没有学历,是不是也代表着这个人的能力有欠缺呢?
在北京,小升初的时候就要准备孩子的简历,有些区域的DZ或者特色校招生,都需要简历,这简历其实就是娃各种校内校外成绩的积累。没有学习的快乐很难持久,没有快乐的学习也很难达到一定高度。
微信扫码关注该文公众号作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