欧洲央行:收水还是不收水?这是一个问题
7月议息会议欧央行加息50BP,加息幅度超出市场预期,也是欧央行自2011年以来首次加息。本月将三大政策利率主要再融资利率、隔夜存款利率、隔夜贷款利率分别加息25BP至0.50%、0%和0.75%,欧央行也告别负利率时代。本次加息幅度略高于市场预期。
一般来说,加息会导致欧元大涨,高于市场预期的加息更是会让欧元飚一把,但是欧元似乎过于拉胯,就像中年人的房事,稍微硬了一下,立即软了
究其原因,就是那个所谓的“传导保护工具”,也就所谓的TPI,Transmission ProtectionInstrument ),搞的人都不知道欧洲央行到底是放水还是收水。
那么为什么需要这个工具?
原因很简单:欧盟内部国家众多,各国的情况千差万别,德国之类的国家本身财政比较健康,并不惧怕加息,但是类似于希腊,意大利之类的国家,一旦加息,投资者就恐惧于这些国家还不起债,于是抛售其国债,国债价格大跌,逼迫这些国家不得不使用更高的利率来吸引投资者。
这导致希腊意大利之类的国家的国债收益率和德国国债收益率出现大幅度的息差。
如果这时候有一个机构承诺无限购买这些国家,你抛多少我买多少,这样就可以把价格给稳住,利率也不至于大幅度上扬,减轻这些国家负担,避免重蹈债务危机的悲剧,而这个东西就是TPI。
欧洲央行过去是有类似的东西的,例如APP资产购买计划,但是其规定的数额比较小,2022年7月至12月平均每月到期规模仅203亿美元,所以欧洲央行就索性干一票大的,规定只要满足以下情况:
第一,遵守欧盟财政框架。
第二,没有严重的宏观经济失衡
第三,财政必须处于可持续状态。
第四,必须执行文件和可持续的宏观经济政策
那么欧洲央行就承诺,满足以上条件的国家,欧洲央行会无上限的在二级市场购买国债,极端情况下甚至可以购买私人部门债券,这等于是给希腊,意大利之类的国家提个醒:只要听话,央行爸爸保你没事。
所以真没事吗?
这个很难说,如大家所看见的,目前已经无从得知欧洲央行到底是放水还是收水,从加息的角度上来说,是放水,从承诺无限度购买国债的角度上来说,是放水,这就有点像我们小学的数学应用题:一个池子有两个水龙头,一个加水一个放水,问什么时候池子能灌满水?
是收水还是放水,完全取决于欧洲央行的国债购买力度,而国债购买力度又取决于希腊,意大利之类国家的财政状况。
而就目前来看,曾经担任过欧洲央行行长,又担任了意大利总理的德拉吉,已经直接润了,意大利要重新大选,欧盟非常担心意大利搞个民粹总理出来。
这年头,欠钱的是大爷。
即便是抛开因为政治问题导致的冲突,但就目前的欧洲各国的情况来看,欧盟财政状况越来越弱,经济状况越来越差,至少从以下几个方面表现:
第一,加息会让希腊,西班牙,意大利之类的国家国债发行压力明显增加,有些国家的国债的唯一买家就是欧洲央行,只要欧洲央行停止购买,这些国家立即破产。而美联储还催命一样的加息缩表,外部环境会给欧债收益率极大的上行压力。
第二,目前欧猪五国的政府部门杠杆率甚至比当年欧债危机的时候还要高27%,欧猪五国根本没有进行实质性的结构调整。,
第三,那些欧洲的赚钱国家,例如德国,比起欧债危机那会弱的多了,德国在欧债危机的时候向欧洲金融稳定基金提供了2500亿欧元,占比超过了50%,参与欧元区政府担保计划,德国又出了2000亿欧元,而现在的德国不但明显比欧债危机的时候更弱,且还面临着严重的能源危机。
奶妈也奶不动了。
如果但从债务角度上,看起来日本似乎比欧洲糟糕,但是综合起来看,欧洲稳定度远不如日本,日本虽然债务高,但是同时储蓄也高,也没有四分五裂,只要欧猪五国再来几个民粹人物,嚷嚷着要退出欧盟,那些出钱的国家,例如德国和北欧,怕不是气的吐血
对华影响
得益于出口增强,我国依然处于一个较为舒适的区域,俄乌战争爆发后,欧洲经济下行压力加大,天然气断供引发了能源问题加剧了欧洲的衰退担忧,不过在这种情况下,我国在五月份和六月份的对欧出口逆势反弹,顺差反而扩大了。
欧盟其实是不愿意加息的,奈何一方面由于能源问题引发了剧烈的通货膨胀,欧洲央行不做点什么,实在说不过去,另外一方面美联储的加息也给了欧洲央行不小的压力,欧洲央行到了不加息不行的地步了。
实际上截止到5月份,欧洲各国已经进入技术性衰退,其中德国工业生产指数同比增速为-1.4%,法国-0.6%,连续1个季度负增长,6月份欧元区制造业PMI跌到52.1%。
而中国在这种情况下还能对欧盟出口大涨,原因很简单:中国有能源优势,因此PPI价格上涨较低,2020年以来,我国PPI价格指数累计上升5.6%,而日本11.5%,韩国14.6%,欧盟最惨,上升了42.7%。
由于我国的能源供给较为多元化,国内能源供给自足率较高,很难被掐脖子,外交上产业链成熟完整,在国际市场上的竞争优势一下子就凸显出来了,这段时间制造业国家,例如德国,日本,韩国,甚至连越南都开始逆差,中国逆势而上,依然是顺差。
由于欧洲本土能源,材料和人工成本上升较快,在国际市场上,我国正在进一步挤压欧盟国家的市场份额,包括电子,化工,汽车,医药,设备等等,从目前来看,欧盟的能源问题一时半会难解,对欧盟的顺差可能还要持续一段时间。
在能源危机没有解除的情况下,欧洲企业很难有动力进行扩产,即便是物价已经涨的很高了,中国对欧盟出口红利依然存在甚至会加大,尤其是在机电,汽车,化工等行业,要密切注意。
德国化工巨头巴斯夫已经在20日宣布已作出最终投资决策,批准全面推进其位于中国广东省湛江市的一体化基地项目,该项目投资100亿欧元。巴斯夫集团预计,到2030年,全球化学品生产增量的三分之二将来自中国。
欧盟也是惨:如果用传统能源,他们需要使用俄罗斯的天然气和油。
如果用新能源,要到中国买光伏板子。
左右都在挨打。
至于新兴市场,除了中国外,其他国家情况也不容乐观,土耳其通胀持续高企,印度卢比持续下跌,巴基斯坦可能会爆发债务危机,如果美联储继续加息,到时候爆的国家可能就不光是斯里兰卡了。
四季度是很多新兴市场最危险的时期,密切注意风险。
微信扫码关注该文公众号作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