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了家庭矛盾,怎么办?
支持童行,请:
进入公众号主页-右上角点击“...”-星标
我们,从此不失联!
Hello~「不焦虑来电」专栏来啦~每周我们都会和大家不定期见面。本期来电内容整理自不焦虑父母俱乐部学员。
说到家庭矛盾,相信大家或多或少都经历过。家庭矛盾其实没有什么水火不容的大矛盾,往往都是各种鸡毛蒜皮的事。这些矛盾说大不大,说小不小。说它大吧,无非就是穿衣吃饭、生活起居的事;说它小吧,偏偏又时不时的蹦出来折腾人,同样的事情,总是反反复复个没完没了。
我也曾一度困扰于反复的家庭矛盾中。一开始,结婚后我和老公单独居住,生活简单,相处融洽。而当有了孩子以后,家里老人过来照顾,简单的二人世界一下子变成复杂的三代五人大家庭,本不熟悉的人骤然生活在一起,顿时出现不少矛盾。
曾经争吵过、激烈冲突过、崩溃大哭过,也曾道歉过、平和沟通过、缓和过。我也曾经想过很多办法试图解决,写过长长的沟通信,举办过家庭会议,动员我老公参与解决,但一时风平浪静后,下次仍然是,同样的事情、同样的矛盾,还是会发生,仿佛走不出的漩涡一样。而我又是一个情绪比较敏感的人,每当发生矛盾时,不管是大是小,所有历史累积的情绪都会像汹涌的海浪一样翻腾上来,将我淹没,久久难以挣脱。
一度我曾经以为,我可能永远都摆脱不了这种状态了。一次偶然的机会,我加入了“不焦虑父母俱乐部”。多种契机之下,一步步地,我寻找到了适合自己的解决方式,从以前一发生矛盾就会陷入情绪漩涡的状态中摆脱了出来,重新找回了内心的平静。在这里,将我的经历分享给大家。
触动
在经历了多年的、反复的、琐碎的共同生活后,矛盾仍然时不时重演。做过很多尝试都不起作用,我陷入到逃避的状态中。
就这样吧,不管了,以后我躲开就行了。但是我能躲开争吵,却躲不开我内心的挣扎。
在学习“倾听内心的声音”一课时,我突然被触动了。课程里讲到,人是有内心声音的。在生活里,我们会自己听见自己心里有很多声音在说话,有的是我们自己的想法、自己的声音,也有时会是别人的想法、别人的声音。
景芳老师举了自己的例子,她和母亲之间总体关系是好的,但生活在一起时也会有一些冲突。有时景芳老师也会在心里想起母亲的一些话,就忍不住在心里和母亲进行辩论。
这个例子引起了我深深的共鸣。这不就是在说我吗?每次我和孩子爷爷奶奶之间发生冲突后,在接下来的好几天里,我总是会时不时的回想冲突中的对话,还会重新演绎。心里的我会重新回到当时的情景中,试图从各种不同的角度、方式重新和心里的爷爷奶奶争辩,试图说服他们。有时甚至会翻出好几年前的冲突场景,重新在心里再次争论一遍。
这些内心声音越来越大,不停地消耗着我,让我疲惫不堪。我不想总想这些事情,却控制不住自己不去想。当我走路时、当我坐车时、当我睡觉时、当我一有了空闲时,心里的声音就会响起来,就像一个自动播放的剧场一样,把记忆里所有的冲突场景轮流上演,而我就在剧场之中。
学习之后,我意识到了这些内心声音,也看到了它对我的影响。当我意识到它时,仿佛生出了另一个自己,在内心的剧场上空,静静的看着。单单只是觉察,我的内心就发生了巨大的改变,无形的风暴卷起,剧场在风暴中分崩离析,烟消云散,内心重回平静。
当然这并不是结束,之后生活中仍然有矛盾,只是我的心平静了很多,当内心的声音再次响起时,我可以看见它,我会拉远一点距离,等它慢慢安静。
支持
当矛盾发生时,不管谁对谁错,在冲突中双方都是受伤的。关系受到伤害,自己的内心也会受伤。内心受伤和身体受伤非常不一样,身体受伤,身体会自愈;而内心受伤时,往往很难自愈,创伤可能会持续存在很长时间。
有时,时间会掩盖创伤,甚至记忆会忘却事件,但创伤仍然存在,一被触碰,内心仍然会感到疼痛。当再次遇到类似事件或者听到类似话语的刺激时,往往会无意识地做出应激反应。
当我们的内心还没有强大到可以独自疗伤时,我们需要寻找支持,寻找治愈伤痕的契机,寻找可以理解自己、接纳自己的支持。关系带来的伤口,往往会被另外的关系治愈。
最好是和矛盾无关的其他关系,因为身处矛盾之中,谁都不可避免受到冲突的冲击而被裹挟其中,往往只有旁观者才能看的更客观和清晰。
治愈的契机往往在寻找中不经意的出现。而在不焦虑父母俱乐部,一次偶然的事件,我亲身经历了一次被治愈的感觉。
有天,我在群里向小伙伴们请教关于孩子写作业的问题,大家纷纷给我出主意,一位妈妈的回答跳出来突然击中了我,她说:“孩子很内秀,认知发育偏晚,属于有后劲的孩子。”我控制不住情绪顿时泪流满面。
这时我才发现原来我需要的不是答案,而是支持和肯定。长期的家庭矛盾让我陷入了怀疑和焦虑,而这位妈妈不经意的话治愈了我,把我从怀疑和不自信中拉了出来,让我相信孩子和自己。
当我感到无论发生什么,背后有人在支持我时,我终于有了勇气再次去面对、解决家庭矛盾的问题了。
分析
我开始用书写的方式,去分析自己内心真正的想法。在这样无休止的家庭矛盾中,我真正想要的是什么?我对爷爷奶奶又有什么期望呢?
一路问到底,我发现我想要的是在自己的小家庭里,自己做主。我希望我能按照我的想法去养育孩子,而不会受到爷爷奶奶的焦虑的影响;我还希望爷爷奶奶也能放下焦虑,能一起学习育儿理念,能理解我支持我。
其实爷爷奶奶过来帮忙带小孩,我是非常感激的。他们承担了做饭、接送等任务,帮了很多忙。但是他们对孩子养育的观点还停留在老一辈的想法上,焦虑于孩子身上一切不如人意的地方。吃饭少了、个子瘦小、字写得不好看等等,无休止的焦虑传染扩散到整个家庭。
而且他们又很注重作为长辈的权威,很难接受与他们观念不同的做法,觉得他们就是对的,如果不听他们就是不孝顺。两代人之间育儿观念的差异,就演变成行为上的冲突、语言上的争执、情绪上的对立,变成反复的争吵和矛盾。
我希望爷爷奶奶能理解我的做法,能和我站在一起,去支持我,去解决育儿当中的各种问题,而不是像现在这样和我站在对立面,因为孩子身上的一些问题,又把矛盾和焦点转移到我身上,对我进行各种指责,觉得孩子不好是因为父母没做到位,总是否定孩子、否定我。
寻找共识
那么现实的情况是什么样的?能够达到我预期的目标吗?很显然目前是不可能的。人是很难被他人改变的,能改变人的只有自己,只有当自己想改变时才最容易改变。
但是我们之间并非完全不可调和。那他们的目标是什么呢?其实他们的目标也是希望孩子好,我的目标也是希望孩子好,我们的目标是一致的。只是我们的观点和方式方法都不同,甚至可以说是南辕北辙,而我们的争吵和矛盾,就集中在这些方式方法上面。
我一开始想的是,你们既然不理解我,不支持我,那么我就不要你们的理解和支持了,我自己坚持我的育儿理念,也能把孩子养好。
但其实这是一种赌气的想法,背后的隐含的仍然是对理解和支持的渴望。
在参加线下读书会,和队长分享自己的想法时,队长一语点醒了我:“既然目标是相同的,那么我们就把对他们理解的期望放长一点,不是放在当下,而是放在将来。当你坚持自己的方法,目标达成的时候,他们自然就会认同了。”
是啊,当孩子的身上的问题没有解决、目标没有达成之前,我和他们说再多、争论再多也是没有用的,因为他们没有看到效果。他们受限于自己的认知,焦虑于眼前的问题,看不到长远的可能性。当我真的做到以后,那么他们在看到效果的情况下,那么自然就会认同我了。
打通了期望和现实之后,我的心里就豁然开朗了。对呀,我何必要纠结于眼前的这些事情呢?我相信我自己的方法是对的,那么我只要坚定不移的去执行就可以了。至于其他的,那就让时间来检验吧。
当我的想法从期望爷爷奶奶理解我、试图说服他们改变观念,转变成,不再和他们进行表面的争执,而是专注于自己的目标和行为之后,一切就平静了。当爷爷奶奶再次因为孩子吃饭问题发脾气时,我不再和他们争论应该如何培养孩子的习惯,我也不再因为他们的情绪而被激起反击情绪,我会暂时避开爷爷奶奶的怒气,后面继续平静按自己和孩子的节奏走。
现在虽然仍会发生一些小矛盾,但我的心境和之前已经完全不同。矛盾往往就在爷爷奶奶小小的抱怨中、我这边“嗯嗯嗯”的安抚中悄悄的就平息了,也不再演变成剧烈的冲突。我也不再困扰于内心声音,自己能坚持自己的想法和做法。
其实矛盾的根源目前还没有真正的解决,但是我们已经走在正确的路上,方向明确时,我相信我们迟早能抵达。
之前饱受困扰的时候,我曾经反复想过,到底怎样能让家庭不再争吵。爷爷奶奶他们其实也像孩子一样,也需要我们像对待孩子一样温柔、耐心地对待他们,看到他们的付出、辛苦、焦虑,能给予他们足够的包容、理解、支持。但是他们又有着成人的固执,他们坚持自己的想法,并且要强加于他人身上。我们能够看见他们,但我们却不被看见。只有我们内心达到足够强大有力的程度,才有可能支撑起他们。
我曾经觉得可能永远也做不到了,当我同样需要被看见、被理解、被支持的时候,我的内心怎么可能支撑起他人呢?我连我自己都无法支撑...
而这段经历之后,我觉得,我的内心开始有力量了。或许还不能强大到支撑起他人,但已足够支撑起我自己。而这,正是一切的起点和支点。
感谢景芳老师,感谢一乐队长,感谢那位不认识的妈妈,感谢不焦虑父母俱乐部的每一位小伙伴~ 谢谢你们,给予我的理解和支持,陪我走过这一段心路历程~
希望我的经历能给大家一些启发,也希望每个人的家庭都能温馨和睦。
作者 | 栗子
一枚普娃妈妈,在育儿中发现自我,同孩子一起成长。
不焦虑父母俱乐部资深用户,PBL教学理念追随者,童行PBL课程兼职助教
带娃不易,希望我们都可以成为更好的自己。「不焦虑父母俱乐部」用科学的分析,理性的判断,让父母和孩子产生更好的情感联结,给各自找到更好的通往对方的桥梁。欢迎加入我们~
不焦虑父母俱乐部五天体验营来啦!
每日打卡即可获得丰富奖励
更有景芳老师家庭教育课程等你
“不焦虑父母俱乐部”是什么?
不焦虑父母俱乐部,是童行书院建立的父母共学社群。希望在喧嚣世界里营造一个安静的角落。在这里有共同学习的心理学内容,有温暖共建的思考氛围,也有日常育儿的有益沟通。希望让父母获得更多有关成长的知识,获得自我剖析的方法,也希望孩子获得更多理解和支持,获得更长远的学习方法。
“不焦虑父母俱乐部”如何学习?
不焦虑父母俱乐部采取“领读书籍+共学讨论”的方式,每两周围绕一本心理学、教育学书籍展开共学。课程内容包含书籍领读音频、原文精选阅读音频、讨论总结音频,理解问题、学以致用、学而思辨内容讨论,思考作业。更重要的学习来源于俱乐部队友之间的讨论和思考。这是一个充满爱的包容环境,可以让平时得不到疏解的困惑得到聆听、理解、肯定和解决方法。
童行书院
系统性通识教育
长按关注 一起童行
点击“在看”,与好友共享!
微信扫码关注该文公众号作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