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小泉“断刀门”事件,让我们懂得了什么是傲慢与偏见
这几天,有个老字号被骂惨了。
你一定也听说了,因为“菜刀不能拍蒜”,“刀剪第一股”张小泉,天天被挂在热搜上。
#张小泉客服称菜刀不能拍蒜#张小泉回应菜刀拍蒜断开……
话题一个接一个,一波未平一波又起。
谁也没想到,刀剪行业中唯一的中国驰名商标,这次车翻得史无前例,特别惨重。
很多网友都气坏了,铺天盖地赶来痛骂:
“中国人的菜刀不能拍蒜?”
“连拍蒜的使用场景都不考虑的话,能做什么中式菜刀?”
“……”
刚开始看到这痛骂,我还很纳闷。
我家用的也是张小泉刀具。通常来说,张小泉的口碑算是过得去。就算有问题,也不至于被骂成这样。
直到我从网上了解事情的来龙去脉。
看完感觉,的确挺气。
具体情况是这样的。
7月12日,广州市民王女士做饭时,准备用菜刀拍蒜。
谁知“吧唧”一声,蒜没事,刀断了。
“一刀两断”出现在眼前,王女士多少有些懵。
中国人做菜,拿刀拍蒜再正常不过。更何况,这把刀可是从张小泉家买来的,不过三个月时间。
王女士立马找客服询问:“这个刀好离谱,我拍蒜子,它就断裂,没见过这么脆弱的刀,刀还能拍蒜吗?”
谁知对方的一句话,差点把自己“送走”:
“不建议拍蒜,刀不能拍蒜。”
王女士更懵了,自己做了这么多年饭,头一回听说中国菜刀不能拍蒜?
无奈之下,王女士将自己的经历发到网上,引发网友热议。
很多网友抱着试试看的态度,涌进张小泉的店铺询问客服。
结果得到的统一回复是:
“不能拍蒜。”
网友的怒火一下被点燃,要知道,中国人做菜向来“一把菜刀走天下”。如果连小小的蒜都不能拍,那要菜刀有何用?
有网友也跟着晒出了张小泉的“同款断刀”。
有拍黄瓜断的,有切玉米断的,还有剁排骨断的。
更隔壁王麻子,已在直播间拍了好几天蒜。就连上架的刀品,也清一色备注“能拍蒜”。
舆论发酵后,张小泉发出道歉信。
7月15日晚,张小泉发布情况说明:
“一般而言,张小泉的常规刀具是可以拍蒜的。但一些硬度较高的刀,用来拍蒜确实有断刀的风险。此次事件中,消费者买的菜刀,大名叫“龙雀斩切两用刀”,售价99元,上市四年,已经卖了六万多把,适合普通家庭厨房日用。
王女士那把刀断了以后,客服回复不当,公司深表歉意。
7月14日公司官方客服再次联系该事件消费者为客服不恰当的沟通方式表示歉意,并赠送一把新刀具以表诚意,由消费者在品牌旗舰店自选一款(己发货)。”
知错认错,中规中矩,公众勉强接受。
谁知,就在事情即将尘埃落定时,张小泉总经理夏乾良的一番言论,又把张小泉送上风口浪尖。
曝光的视频中,夏经理言之凿凿:“中国人学了几十年的切菜是错的,所有米其林厨师都不是这么切的。”
一言既出,群情激愤。
话题#张小泉总经理称中国人切菜方法不对,当日阅读量达1.4亿人次,讨论量达6443人次。
评论区里,网友的立场惊人一致:
“原以为是菜刀断了,没想到是脊梁断了。”
“拍不了蒜,装蒜倒挺厉害。”
“中国人拿菜刀做饭的时候,米其林厨师还没从树上下来呢!”
倒不是觉得米其林有什么,网友真正不满的——
是夏经理带着偏见的傲慢,是脱离实际的自以为是。
张小泉品牌,成名于1628年(明朝崇祯元年),在1958年被发扬光大。
1958年,“地方国营杭州张小泉剪刀厂”筹建 完成,从占地规模到配套设施,都堪称全国剪刀行业的领先水平。
50年来,杭州张小泉剪刀厂共生产刀剪7.4亿把,全中国平均每两个人就拥有一把张小泉刀剪。
张小泉也没有辜负广大人民的厚爱和期望,连连在中国质量评比中夺冠,成了中国刀剪业中唯一的五连冠。
1966年,我国杰出的剧作家田汉在走访张小泉剪刀厂时写下了一首赞美诗:
“快似风走润如油,钢铁分明品种稠,裁剪江山成锦绣,杭州何止如并州。”
2002年,张小泉通过ISO9001质量管理体系认证,产品包括100多个品种,400多个规格。
不管是历史沿革,还是品牌张力,张小泉都要“先入为主”。
眼看网上的讨论声音越来越激烈,7月18日晚,张小泉总经理出面致歉。
他解释道:
视频内容,是早先录的节目,是在记者问到“销量好的刀具本身做了什么创新”及“创新的理念是怎么来的”而做出的回答。
然而,网友不再买账。
“中国人做菜,什么时候必须参照西方厨师标准了?”
“卖给中国人的刀,要学外国的切菜方法?”
“……”
更尴尬的是,米其林专业厨师正面回应:
“夏乾良说米其林厨师从不用跳刀,这是错的。可以说几乎所有东方菜系的从业者,切菜都以跳刀刀法为主。”
打脸来得迅雷不及掩耳。
要知道,中国家庭的厨房,和米其林的厨房,是截然不同的。
通常,中国人都是一把刀、一双筷,搞定三餐,走过四季。
我们不能因为中国家庭不用刀雕花,就觉得自己LOW。
并不是我们的做法错了,而是有些人的信仰塌了。
张小泉卷入舆论的暴风口并不是偶然,它只是傲娇、迟钝的国货饱受争议的一个切片。
2022年7月初,钟薛高就频频登上热搜,被网友调侃为“雪糕刺客”。
在被曝出雪糕不化后,钟薛高完全不考虑公众情绪。公司将关注点放在了品质上,义正言辞说明:
“并不存在不融化的雪糕,产品仅使用极少量的食品乳化增稠剂。”
随后,钟薛高创始人林盛还争议甩锅给同行:
“什么时候行业竞争能不这么下三滥,什么时候把心思放在做好产品和创新上,什么时候中国才真正能跑出来让世界尊重的品牌”。
试问:
这是行业竞争的问题吗?
这是赤裸裸地揣着明白装糊涂!
林盛早年在接受采访时的言论也被挖出来:
“钟薛高最贵的一支卖过66元,产品成本差不多40块钱,它就那个价格,你爱要不要。”
是,我们爱买不买。
那没了消费者市场,企业存在的意义又在哪里?
虽然张小泉、钟薛高等新老国货面临的质疑多种多样,但归根结底,这些品牌其实犯的是一个错:
遗失初心。
罔顾产品质量,站在营销的高地,大谈特谈“格局”“认知”,将消费者的需求踩在脚底。
看一组数字。
财务报表显示,张小泉在研发上的投入并不高。2019年-2021年,张小泉的研发费用分别为0.17亿元、0.2亿元以及0.23亿元,占营收的比重分别为3.01%、3.51%以及3.47%。
与之相反,张小泉对于营销投入却不遗余力。2019年-2021年,张小泉的销售费用分别为0.64亿元、0.83亿元以及1.17亿元,最大的开销为广告宣传费。
也就是我们看到的——
2015年,在美剧《汉尼拔》中,张小泉的刀以特写镜头出现,获得了不少年轻人的关注;
冠名《中国有嘻哈》等潮流综艺节目,并顺势推出了“泉叔”这一IP;
此外,张小泉陆续在淘宝、京东、拼多多等平台开设旗舰店入局电商平台,还推出了变形金刚、鬼冢等刀具。
现在,打开张小泉的官方旗舰店,你会疑惑它究竟是不是个刀具专卖店。
除了架上在售的桃木梳、粉刺细胞夹、刮眉刀、嫁接睫毛镊子等美容个护产品,还有护手霜、洗手液等洗护用品……
市场竞争激烈的当下,要想品牌利于不败之地,需要推陈出新,更要不忘初心。
希望这次“断刀门”事件,能让更多品牌反思。
懂得——
什么是傲慢和偏见。
什么是理解和尊重。
什么是安身立命的根本。
作者|今夕何夕
编辑|盼盼
设计|小白
图片来自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删除。
微信扫码关注该文公众号作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