停机坪机务“大白”中暑进ICU,疫情防控避免“一刀切”为何这么难
24.07.2022
本文字数:1124,阅读时长大约2分钟
导读:哪些措施是必须的,哪些措施是为了做而在做,是否是形式主义?有些措施是否考虑到具体执行者的承受力,他们的身心健康是否得到保障,是否会产生“次生灾害”?
作者 | 第一财经 李攻
虽然“一刀切”、“层层加码”等行为在防疫过程中屡屡被明确禁止,但类似的情况还是频繁发生,甚至产生了更为严重的后果。这其实就是防疫过程中产生的“次生灾害”,需要加以慎重对待。
根据第一财经今天(23日)的报道,随着高温天气的到来,国内多个机场停机坪上陆续有机务人员中暑晕倒,甚至被送进医院ICU抢救。
气温超过40度,地表温度更高,会超过50摄氏度,甚至60摄氏度,有的时候可以把鸡蛋蒸熟。在这种情况下,停机坪上机务人员穿着全套的“大白”,其忍受的痛苦和煎熬是可以想象的。
上述报道引用西安机场某航司机场机务人员的话说:“前几天西安40摄氏度,我保障从国外回来的飞机,穿了3小时防护服,在机坪上真的快热晕了,今天西安稍微凉快点,我这会儿穿着防护服,衣服也湿透了。”其中艰苦可见一斑。
这些痛苦和煎熬是必须的吗?恐怕并不是。
按照最新版民航局《运输航空公司、机场疫情防控技术指南》要求,只有负责应急处置的客舱机组、国际/地区航班旅客区域的监察员、更换高效空气滤芯的维修人员、高风险国际/地区航班的保洁人员,民航局统一要求穿防护服;对于涉及高风险国际/地区航班的客舱机组、地服、行李装卸人员,以及消毒人员,民航局认为可根据实际暴露风险和条件酌情选择穿防护服。但对工作人员区别化对待的措施在很多地方被“一刀切”解决了。
“大白”原本是接触新冠患者的医务工作者专用防护服装,如今几乎在无限制的领域广泛使用。有些地方和有关管理部门认为相关人员甚至无关人员不穿上“大白”就是防疫不到位、重视程度不够,却没注意到其对相关人员带来的危害。一刀切下去不会犯错误,层层加码也不会有大的问题。
非必要的“大白”何尝不是一种形式主义?又会不会带来危害?
日前,复旦大学附属华山医院感染科主任张文宏团队发文称,在炎热的环境中,继续穿着“大白”会阻止人体热量的散发,大大增加中暑发生的概率。这会导致 “热射病”,“热射病”造成的死亡比率比较高。
在这里让人感佩“大白们”的辛苦努力和付出,但同时也要提出几个问题:哪些措施是必须的,哪些措施是为了做而在做,是否是形式主义?有些措施是否考虑到了具体执行者的承受能力,他们的身心健康是否得到了保障,是否会产生“次生灾害”?如此等等。
把机场停机坪工作人员“送进”ICU无疑是防疫中的“次生灾害”,其产生的基础是“一刀切”、“层层加码”,希望类似的事情不要再打着防疫的名义发生,因为国家对防疫的措施十分明确,包括最近出台的“九不准”。
【推荐阅读】
唐山房价跌入谷底
微信扫码关注该文公众号作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