蔚来,电动汽车界的「基建狂魔」
「没有里程焦虑,这就是电动汽车行业的大新闻。」
7 月 20 日,在蔚来第三次 NIO Power Day 2023 的媒体沟通会上,蔚来总裁秦力洪如是表示。
在长达 2 个小时的沟通会上,蔚来从头到尾都在阐述 NIO Power 的价值,包括补能体系建设、NIO Power 运营的最新进展和思考。
截至 7 月 20 日,蔚来在全国累计建成 1564 座换电站,较 2022 年年底的 1315 座新增了 249 座。
按照今年的「千站计划」,在接下来不到 6 个月的时间里,蔚来要把上半年建成的换电站总数翻上 4 倍。
换算下来,这相当于平均每 5 天蔚来就要建成一座换电站,才能完成今年 1000 座的目标。
对蔚来而言,这带来的好处是,将进一步夯实蔚来的服务与品牌护城墙。
但与此同时,这也是一笔巨额投入,可能会加剧蔚来的财务风险。
「让加电比加油更方便」——这是蔚来 CEO 李斌在第一届 NIO Day 上喊出的口号。
在外界看来,蔚来为了这个口号,付出的代价是:「不惜成本」地铺设换电站。
但这仅是表象,对蔚来而言,这是赢得未来的最重要一块拼图。
01
蔚来,
国内换电站、充电桩数量最多的新能源品牌
在目前新能源汽车品牌中,蔚来可以称之为新能源汽车的「基建狂魔」。
截止目前,蔚来在全国范围内布局 2815 座充电站、 16745 根公共充电桩、超过75 万根第三方充电桩。
在超充桩布局上,蔚来用 94 天的时间累计布局 488 根 500kW 超充桩,随后也将按照 100 天布局 500 根的速度建桩。
在换电站建设方面,秦力洪表示,目前蔚来在国内已经有 3 座换电站组装工厂,千座换电站目标难度不大,甚至有可能在 11 月份提前完成。
与此同时,蔚来今年还有一个新建一万根充电桩的计划。
凭借充换电设施,蔚来也已经打通了 60 条 Power Journeys 加电路线,包括热门的川藏线,独库公路等,丝绸之路加电路线也在近期上线。
「预计今年还将打通甘南线、神州东极线、黔东南、锡林郭勒草原等线路,并且将在欧洲开启 Power Journeys 海外布局」,秦力洪补充道。
如果用一句话来总结,我更愿意这样来概括:蔚来是高速公路布局换电站和超充站最多的汽车品牌,也是最没有长途里程焦虑的电动汽车品牌。
秦力洪也进一步透露了换电服务的最新数据——目前蔚来累计换电次数超过 2534 万次,日均提供换电服务超过 4.5 万次,平均每 1.6 秒就有一台车完成换电。
这个数据的背后,某种程度上也促使了部分用户,因为换电选择了蔚来汽车。
今年年初,蔚来用户的换电渗透率首次突破 50%,如今这个数字已经接近 60%,换电已经成为了蔚来用户最爱的补能方式。
这个数据也可以看出一个明显的趋势:蔚来用户的换电占比正在不断上升,从渗透率的角度看,有超过 80% 的蔚来用户体验过换电补能。
随着换电用户渗透率的提升,蔚来也在做一些更精细化的体验:比如主动提升换电舒适度和效率。
今年第三季度,蔚来将上线换电一把泊入功能,加速换电过程中的停车时间(仅限于第二、三代换电站);
今年第四季度推送换电不断电的功能。用户在换电过程中,将通过车上的小电瓶来维持车内娱乐、空调送风功能的正常使用。
粗看起来,就是换电体验更好,换电效率更快。
但如果深层次地去理解,其实是蔚来在增强对销量、市场保有量的信心。
用体验增加用户,这是蔚来最典型的「促销」手段。
换电站并不只是服务触点,它的深层意义在于抢占电容,在更广的领域抢占支持更大功率的电网城市节点。
在这个意义上,蔚来兴建换电站的逻辑,类似房地产商抢占黄金地段。
用沈斐的话来总结,「交通方便、宽敞安全、适合无人值守;帮助落实电力容量,630-1250kVA,越大越好;场地租金与电价合理,越低越好;后边用户越多越好。」
抢人、抢地、抢电,这就是蔚来换电站扩充的要义,或者说是攻占城市流量热点+电网容量热点。
02
可充、可换、可升级,
NIO Power 的核心用户价值
在第一次 NIO Power Day 上,秦力洪谈到了蔚来打破的「电动车死循环」:
电池贵→电动车贵→买的人少→电动车数量不高→没有人发展电池→电池贵;
电动车少→做充换电设施亏钱→没人做设施→电动车不方便→没人买。
NIO Power 的核心在于可充、可换和可升级,这也贯穿着蔚来的发展始末。
而市场上能将换电实现商业和补能闭环的,目前也只有蔚来。
因而,这带来的问题是,普通用户很难正确感知换电的优势。
如果用户没有经历过续航触底、5 分钟快速补能的体验,很难直观感受到换电是解决补能效率的最优解。
再比如蔚来的续航升级服务,用户可以灵活按需升级,标准续航电池包升级长续航电池包基准价为 50 元/天,31 天封顶 880 元。
在此之前,蔚来电池升级服务只能以月度为最小单位进行升级,随着续航更长的 150kWh 电池包即将推出,以天为单位的升级服务就更贴近用户需求。
秦力洪也透露,这项服务原本计划与 150kWh 电池包一起推出,但 150kWh 电池还需要时间,先推配套服务。
对于这老款 ES8 的用户而言,原本不到 500km 的续航里程,在换上 150kWh 电池包之后,6 年前的产品也可以拥有超过 700km 的续航,目前只有蔚来一家能做到这种「续航迭代」。
简单来说,换电站+超充桩+目的地充电桩+家充桩+移动补能车,是蔚来能源服务体系的硬件组成,再加上便携充电枪,快速的、慢速的、固定的、移动的,基本上你能想到的、可行的电动车补能方式,蔚来都已经有所布局。
解决纯电车长距离出行难题的最佳办法,从来都不是一味地扩容电池,而是尽可能地拉平加油和充电之间的时间差。
但在目前的技术条件下,能实现加油和充电一样快的体验,或许只有换电。
为了方便用户寻找补能站点,蔚来还推出了 3D 路线指引功能,并且还可以帮助用户更好地掌握换电过程,这也是体验和效率的双重提升。
除此之外,NT2.0 平台所有蔚来车型,都支持从行驶道路驶入服务区、在服务区内补能、补能后重新驶回道路的高速领航换电。
从高速领航换电开始,NIO Power 与 NAD 的互动,或许还可以产生更多仪式感上的优势。
数年的经营下,一套涵盖 1564 座换电站的补能体系已初步建成,虽然顶着重资产投入的争议,但也帮助蔚来实现超 30 万台的交付,在中国高端纯电市场站稳脚跟。
什么是纯电时代的高端品牌?
在我看来,是这三点:专属的能源服务、完整的数据闭环、优秀的智能场景体验。从多项功能的融合,到驱动用户日常使用的体验,这就是 NIO Power 核心的用户价值。
03
与电网互动,NIO Power 的第二增长曲线
在秦力洪公布完了成绩后,沈斐再次对外介绍了蔚来能源云的进展与技术能力。
蔚来将这套体系定义为 NIO Power 的服务网络大脑,用于提升每一处加电资源的服务效率,包括从充换站的选址、运维、智能规划等 To C 的功能,拓展到 To Grid(电网)的双向互动。
如果说车电分离是蔚来「可充可换可升级」的商业模式基础,能源云则是连接电网的入口。
沟通会当天,蔚来发布了一款 20kW 的 V2G 充电桩,能够让车辆给电网反向输电,参与电网调节。
你也许会好奇:什么样的场景会催生 V2G 的应用?
沈斐举了个例子:
一些公司或者厂房,安装的电力变压器平时够用,但在空调不停运转的夏天,变压器超就超负荷了,而升级变压器费用不菲,这时候就可以接入车辆,作为应急储能使用,这比单独搭建一套储能系统更实用、更划算。
除了车和电网的互动,蔚来过去几年也试点了将换电站与电网进行互动。
目前蔚来的最高电池容量是 100kWh,而一座换电站则可以达到 2.1 兆瓦时,换电站是一座天然的储能基础设施。
沈斐介绍,蔚来是首家接入电网调度虚拟电厂的汽车品牌,比如在浙江地区,蔚来有超过 100 座换电站接入了省级电网调度中心,类似的业务也在江苏、安徽、深圳等省市同步推进。
官方数据显示,蔚来已经有 1012 个换电站参与错峰充换电,削峰填谷的电量超过 5455 万度,折合成电费约为 3-4 千万元。
「接下来与电网互动的相关业务,将不仅仅是试点,而是会全方位地推进」,沈斐补充表示。
除了自身的补能体系以外,蔚来能源正在尝试将业务触角伸至更多领域,带来更多盈利的可能性。
这就是 NIO Power 的全貌——从激进的补能基建,到实现更好的补能体验,再到参与电网的互动,同时这也是蔚来赢得未来的最重要一块拼图。
在秦力洪看来,包括补能在内的一系列服务,是撑起蔚来品牌高端的重要支点。
如果将免费的换电按照市场价核算,NIO Power 已经能够盈亏平衡。
但蔚来的理念是,高端品牌「一定要有一些增值且免费的东西」。
据公开消息显示:蔚来内部设立了单用户服务成本、单用户发展成本、单用户社区成本等指标,来衡量营销投入效率。
秦力洪表示,换电站被计入用户服务成本,2023 年单用户服务成本能够做到 2018 年 1/4 的水平,而广告、门店运营等被计入用户发展成本,单用户的这项成本也会逐年优化。
「如果去掉蔚来在技术更新等方面的投资,以 V2G 为例,单独的日常运营,其实 NIO Power 本身是赚钱的,只不过它用了一个更好的方式来分摊到蔚来的营销费用中」,秦力洪补充道。
本次 NIO Power Day 活动上,关于其他换电玩家快速扩张、卷换电时间等问题被反复问及。
在沈斐看来,蔚来的换电技术、布局等综合能力领先 2-3 年以上,至少蔚来目前已经能够做到「燃油车能去的地方,电动车都能去」。
6 年的时间,NIO Power 已经从累土堆叠为楼宇,虽然对手还有后发优势,但几乎没有超越的可能性。
也许这就是发布会的真正意义:坚持做正确的事,我可以展示、但你无法复制。
最后,用一句话总结全文:NIO Power 将来是蔚来走向更远的基石。
▼ 欢迎点击阅读原文,观看往期「汽车之行家说」回放。
微信扫码关注该文公众号作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