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科技企业又一次面临危机时刻财经2022-04-26 12:04 戳蓝字“九边”关注我哦。今天关注到两条新闻。第一条新闻来自美国。华尔街突然升级了对阿里巴巴的集体诉讼,并增加马云个人为诉讼对象,要求阿里和马云赔偿股价暴跌的投资损失,考虑到阿里巴巴美股的成交量,如果胜诉,对美国投资人的赔偿金额将是千亿级别的。第二条则来自央行。央行就股市的波动罕见地公开发声,表示“我们关注到近期金融市场出现一些波动,主要受投资者预期和情绪的影响”,并且还专门提及了平台经济,“按照市场化、法治化、国际化方针,稳妥推进并尽快完成大型平台公司整改工作,促进平台经济健康发展”。两条新闻看似关联不大,其实都涉及中美竞争和中国科技企业。一边是来自华尔街国际资本的绞杀,另一边是中国监管层对平台企业的力挺。从上世纪九十年代开始,中国企业和美国资本曾经有过“蜜月期”,但最近几年这种形势可以说发生了根本性的转折。从上世纪90年代开始,中国前后有500多家企业赴美上市,在那个中国经济黄金时期,有些股票的涨幅非常吓人,比如网易(2000年上市)涨幅达到了13591%;百度则以5420%位居涨幅榜第二位;涨幅在500%以上的一大堆。那个时候美国对中国企业是没啥防范心的,中国企业愿意去美国融资发展,美国人也不介意。中国刚改开那会儿对资金需求很大,可以说美股融资是中国经济发展的一大助力。但是从2018年开始,由于中美双方贸易战爆发,双方也越来越互相不信任,中概股迅速从美国的“香饽饽”变成了打击对象。2020年美国反华议员推出了《外国公司问责法案》,根据这个法案,基本所有在美上市的中国企业都无法满足审计要求,所有中国企业都将被迫退市。有统计显示,在法案的重压下,2021年来,中国在海外上市公司的市值已经惊人跌20万亿。特别是今年3月以来,美国监管机构接连出手,先后两次把二十多家中国企业列入“摘牌名单”,很多企业跌去了7成,部分企业跌掉了9成,这都不是“腰斩”或者“膝斩”,直接斩脚踝上了。美股融资渠道的断裂也直接传导到了国内,海外投资人对于中国企业避之不及,大批创业中的国内中小企业也拿不到美元融资,面临资金链断裂。不得不说,中国的科技企业已经到了危险节点上。数据显示,法案出台前的2018年,全球十家市值最大的互联网公司,中国公司占了一半。但是在美国组合拳冲击下,美中两国企业市值的差距已经彻底拉开,目前阿里巴巴、腾讯、百度、京东、美团、拼多多等6家中国互联网公司的市值加在一起仅8000亿美金,不及苹果公司2.6万亿美金市值的三分之一。很多人不理解,阿里巴巴这样的互联网公司似乎不是国防军工的核心企业,在海外上市还可以让美国人赚钱,不明白为什么要下狠手。其实总结下这些年美国制裁别的国家的经验,就能发现美国其实对消费品层面公司打击力度很大,也就是那些产品销路很好并且有一定技术含量的公司。最早针对欧洲,后来针对日本,现在又在针对咱们国家。原因并不复杂,本质还是这些企业本身潜力无限。用任正非说过的一句话来描述,那就是“华为唯一做对的事就是按照市场规律做事”。也就是所有的研发和生产全部围绕“产品能卖得出去”展开。只有生产出来的东西能卖得出去,才能回笼资金,才能继续做大做强,形成一种正反馈循环,有了钱可以雇佣更强的技术高手,研发更加先进的技术,卖更多钱。公司有钱了,才能给科学家和技术人才开出高工资,这些人才会感觉到受尊重。我们经常说美国人尊重人才,所以全世界的人才往美国跑,其实并不是他们在政府给科学家什么荣誉,或者分套房。美国一直以来的套路,就是鼓励科研人员去从事商业,从市场上赚钱,创业者实现成功的商业化,自然会在技术研发领域投入更多,高薪雇佣科研人员,科研人员待遇也就上去了,形成良性循环,最明显的就是爱迪生的公司,贝尔实验室,后来的硅谷,研发推动产业,产业反哺研发,都是这个模式。美国和苏联的竞争过程中,赢得最彻底的也在于这一点。“二战”刚结束那会儿不太明显,但随着商业的推进,美国不仅技术在应用层面有了巨大突破,更重要的是,“产学研”循环形成的正反馈效果越来越大,大学有了新技术,教授可能出去创业,等做大后重新投资大学的研发,大学出成果后来继续向市场输出。而且由于学校可以接受成功企业的捐款,美国的名校非常有钱,钱多的花不完,找对冲基金给他们投资增值,自然也有有钱给优秀人才提供高薪收入。至于大型的跨国公司就更不用说了,美国的军工企业波音、洛克希德马丁、罗斯普鲁斯都是商业公司,对于人才的吸引力可想而知。后来苏联还没解体,他们的人才就大规模出逃,不仅苏联人才在流失,全世界都在流失,大家可以看看最近几十年美国那些最传奇的大师,基本都是移民。美国风投也特别愿意给这些人钱,因为他们无路可退,必然尽力一搏。慢慢地,美苏在技术层面的差距就完全拉开了。比如苏联的计算机跟美国基本没法比,著名的“俄罗斯七寡头”之一的波塔宁,他的起家之路,就是在上世纪八十年代把西方淘汰掉的计算机倒腾到苏联赚差价,竟然赚得富可敌国。苏联尽管不承认自己在计算机方面全面落后,不过包括核武器和导弹部队以及研究机构也都装备上了西方的计算机,因为双方的计算机算力差距不是差一点半点,而是数量级的差距,每年还在不断拉大,毕竟“摩尔定律”的前提是“市场竞争”和“用户需求”。“用户需求”可以给企业提供资金支持,“市场竞争”逼着企业不断改进。懂了这个逻辑,就懂了美国为啥那么反感自己体系之外的科技公司,因为他自己是这个起家的,当然明白这里边蕴藏着巨大的力量。 华为以前也是把国外的交换机卖到国内,后来开始了研发之路,依赖“老少边穷”地区微弱的市场支持,有了自己研发团队,一开始发展很慢,但是到了2010年之后就进入了指数发展状态,不仅在亚非拉横扫西方的传统老牌公司,在欧洲也一路攻城略地。阿里也一样,很多人眼里它是做购物平台的。但是,做购物的过程中,阿里产生了巨大的技术需求,于是开始了在云计算和芯片设计等技术领域的投入。并且成果也很明显,最关键的是,因为中国市场足够大,它的技术产品不仅能有很好的销路,而且阿里的技术水平还因为广泛的应用场景得到快速的迭代和升级,这就会不断挑战美国传统巨头的优势。比如这两年很火的云计算,很多小伙伴可能对这个没咋听说过,或者听说过却完全不知道这是个啥东西,但是这玩意却不知不觉中跟水电似的成了我们的基础设施,跟水电不一样的是,咱们最起码知道每天要喝水用电,却不知道天天都在使用云计算。原理倒也不复杂,大家每天打开各种app,在那里刷刷刷,手机里就有无限内容蹦出来,不过这些内容并不是放在你的手机里,而是放在服务器上,而现在的服务器,大部分都在一个叫“云计算”的东西上,这玩意的物理形态是一个个足球场那么大的服务器群,更复杂的,比如电商节抢购,春节抢红包,还有12306、健康码这样的公共服务,其实也都在云上。在不咋久远的未来,大家可能都不需要买电脑了,买个机顶盒就可以了,然后在云服务器上租一块资源,随时随地可以通过网络打开自己的电脑。这不是科幻,国内很多公司已经用上这种技术了。说到这里,大家应该已经感受到了,这玩意将来肯定是一个各方都要争抢的技术高地。事实上这个领域也打的昏天黑地。全世界范围内玩的最溜的是亚马逊,这个公司以前是卖书的,后来啥都卖,现在偷摸已经把主营业务里一大块已经变成了云服务,大部分国家和地区都在租亚马逊的服务,毕竟云计算对硬件和技术要求太高,他们没法自己开发。好在我们国家并不依赖亚马逊,因为我国这几年这方面发展的非常好,比如阿里云,不仅国内占据很大的市场份额,在国际上也跟亚马逊有一战之力,特别是亚太市场,阿里云的市场份额超过了亚马逊和微软的总和。在国际权威机构Gartner公布的最新评估报告中,阿里云已超越06年就率先提出云计算概念的谷歌,占全球市场份额第三的位置。除此之外,其市场份额还实现了连续六年增长,并且成功在最具潜力的亚太市场登顶。在美国看来,这是很可怕的一件事,因为很明显“技术-市场”的正反馈循环已经形成了,研发的越来越深只是时间问题。因为企业想盈利,一般都是下边这个套路:先做集成商,把各方的技术拿来组成一个新产品。 等新产品赚到钱,再开始把里边利润率高的部件换成自己的,成本大幅下降后,利润就会上升;等各项技术都自己解决并有了新进展,推出完全自己的东西。我们说中国企业层次低,主要是我们发展时间太短,绝大部分公司还处在第一个阶段,这个阶段通过倒腾西方成熟技术就可以让一部分人赚的盆满钵满。但是好日子不会一直过下去,这个阶段的尽头,充分竞争后,所有企业都赚不到钱,这时候一些企业才会被迫转型,向比较难却人少的方向发展,前赴后继,很多人倒在路上,但总会有人出头。也正是因为现在差不多到了转型期,美国看准了时机出手了,这就是美国对中国科技公司穷追猛打的原因。 说到这里,大家也看出来了,中美和中苏有个巨大的差别,苏联和美国是两个系统,美国把苏联往死里封锁就完事了。但是中国和苏联不太一样,中国在改开之前既不属于苏联也不属于美国,改开和加入WTO锲入了美国的体系,中国的发展确实借用了美国的市场和资源。而且还有一个大差别,苏联没有公司一说,他们内部的组织不是市场化运营,洗衣机做的像水桶,彩电像衣柜,缺乏全球扩张能力,而我们不一样,我们市场化下生长起来的企业可以在全球攻城略地。所以中美闹别扭,美国回过味来想把中国踢出去。但是又谈何容易,毕竟我们其实是通过无数的贸易协定和合同,深深地和整个西方世界连在了一起,脱钩如剥皮。不过不得不说,这几年对于我们来说是很艰苦的几年,各种转型期的病症都出现了,几乎所有行业都是一片红海,传统的三驾马车都有点虚,企业主抱怨生意越来越难做,老百姓抱怨工资越来越不值钱,正好叠加了疫情,简直凑齐了。那接下来该怎么办?其实都写在政府工作报告了,一方面,保民生保就业是底线。最重要的,还是以市场为导向,继续扩大对外开放。很多人看到美国打压我们,就觉得我们应该硬气地全面和美国对抗,甚至把苹果等公司也赶出中国。某种意义上讲,可能美国政府巴不得发生这种事,现在美国跟中国脱钩最大的阻力,其实就是美国这些跨国商业巨头们,他们想赚钱,所以会动用自己的游说能力阻止美国保守派瞎折腾。而且在华的美国公司基本都要靠我国的供应链。同时我们一方面要深耕国内市场,更重要的是继续跟西方强国保持经贸合作,跟美国一边打一边合作这事根本躲不开。我以前就说了这事,只要你的工作有一点技术含量,就躲不开美国,无论是工具还是知识本身,都绕不开,唯一能做的只能是继续向他们学习。说这话很丧气,不过大家随便找个理工科博士问问,很少会有反驳的,因为美国早已不是美国人的美国,在知识和科技层面,确实是世界的美国。现在中国低端产能所必须的能源和原料,高端产能所需的技术,还有巨大的海外市场,都得依赖海外。我们必须一直向对手学习,直到击败它。企业也要走出去,华为就是在海外起家,阿里他们这两年在海外搞的也很好,在海外开拓市场,甚至建立研发中心,雇佣当地头脑参加我们的建设。贸易是最好的善意,澳大利亚就是最好的佐证,这个国家看着和中国关系不太好,但是在整个西方取消对中国的关税优惠的情况下,澳大利亚竟然是唯一一个保持的,因为它和中国的贸易规模太大了。退一万步讲,就算美国跟中国硬脱钩,他的小伙伴们也不一定会跟我们脱钩,但是前提是我们跟他们的贸易关系大到真脱钩会痛苦至极。文末,再总结下吧,面对高度不确定的未来,我们如何自处。其实关注国家近期的一系列动作,就能看出来政府已经在积极协调解决中概股的难题,也相信问题能得到最终的解决。我们看到今天央行的发言,专门提到平台经济公司,其实也就是这个目的,我们的监管本身是为了纠偏,但不是否定互联网公司的价值。这和美国一部分人要彻底击垮中国科技行业的精准打击,性质是完全不同的。在未来的科技竞争中,无论互联网公司,还是马云这样的创业家,还是中国经济发展的重要基础。还是那句话,互联网还是中国在全球范围内最有竞争力的领域之一,我们不能自废武功。而且我国一直在强调几乎扩大开放,让市场做主体,还是那句话,美国希望我们做的,我们就解决不做,他希望我们闭关锁国做大清,我们决不能按照他们的意思来,只要我们自己不把自己封锁起来,没人能封的住。 不过最关键的,还是产品力和竞争力,那些财大气粗的互联网公司,应该继续打造强悍的产品,做中国在海外扩张的东印度公司,用技术和产品赢得自己的地位和声望。 全文完,既然看到这里了,如果觉得不错,随手点个赞和“在看”吧。如果转载本文,文末务必注明:“转自微信公众号:九边”。 微信扫码关注该文公众号作者戳这里提交新闻线索和高质量文章给我们。来源: qq点击查看作者最近其他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