Redian新闻
>
商业航天民营化:硬科技企业的商业逻辑和人才路径

商业航天民营化:硬科技企业的商业逻辑和人才路径

财经

商业航天,重要的不只是“航天”,还有“商业”,除了需要保障航天技术的人才,还需要懂商业的人才。


1972年,赞比亚修女玛丽·朱昆达给NASA写信质疑为何全球数亿人尚在挨饿,却在火星探索上花费上亿元。时任NASA马歇尔太空中心的恩斯特博士回信道,深空探索会衍生出新技术来改善人们的生活,例如通过气象卫星提升全球农业水平,从而减轻贫困和饥饿。这封回信试图告诉人们:征服星辰大海的硬科技,也会造福大众。


星空浩淼,银河璀璨。自上世纪60年代起,美苏两大经济体在航天领域展开激烈角逐。直到近60年后的今天,人类对太空的探索丝毫没有减弱。



然而一个好的迹象是:越来越多的民营力量正在涌入。SpaceX的出现使太空竞赛加速向“商业化”的阶段迸发,直接把盘子做大了。2020年全球航天产业收入已达4000多亿美元,其中商业航天占比高达80%。


有人说马斯克是一个深谙商业逻辑、技术与商业结合的富豪和连续创业者,用大胆的商业运营模式刺激市场需求。而马斯克曾分享他成功的关键,“创业的话,要想尽办法找到最厉害的人才,吸引顶尖人才与你共事”。马斯克的好几本传记都描写过SpaceX创立前后的挖人故事。


例如马斯克身边的“灵魂人物”、001号员工、Space X研制火箭的总工程师汤姆·穆勒。穆勒被公认为是世界上领先的航天器推进专家之一,从SpaceX发迹的火箭发动机,再到近期抢夺全球眼球的“重型猎鹰”,穆勒及他领衔的工程师团队功不可没。


在进入SpaceX之前,穆勒在一家涉及航空航天、汽车和电子产品的公司TRW工作了15年之久。美国《大众机械》杂志网站曾刊文说,遇到马斯克前,穆勒逐渐感觉自己许多关于发动机设计的想法在TRW的日常工作中没有施展的空间。当时马斯克正在苦心寻找火箭设计师,他对穆勒亲手制造并测试火箭发动机的经验及其过往的工作经历十分欣赏。



如果说马斯克登陆火星的计划是个疯狂的梦想,那么“穆勒们”就是马斯克背后将梦想转变为现实的动力和底气。身处硅谷的马斯克自信来源于美国相对成熟的商业航天工业和庞大的航天人才市场,包括波音、NASA的资深工程师、高等院校的应届毕业生等等。


雇主品牌专家Universum曾发布过一份2020年对美国学生最具吸引力的雇主名单,特斯拉和SpaceX在美国工程专业学生中蝉联前二名。


强有力的人才支撑,正是 SpaceX崛起的底层逻辑之一。《硅谷百年史》作者分析硅谷崛起原因曾指出,正因为其创业项目大部分是由掌握高科技的工程师推动,他们的企业无一例外成为科技企业。商业航天作为一个非常特殊的领域,技术门槛高、投入大、回报周期长,工程师文化推动了高新技术企业的聚集。


回观国内,2014年中国允许民营资本进入航天制造业,不到10年的时间,民营航天创业企业大量涌现,从火箭制造商到卫星制造商,从卫星运营商到应用服务商,国内商业航天企业都在各自站位,跑马圈地。


从市场量级来看,我国商业航天行业已经初具雏形。据前瞻产业研究院统计,近五年来中国商业航天市场规模持续增长,2021年市场规模约12548亿元,随着市场的逐步完善,预计到2024年中国商业航天市场规模将达到24060亿元。企查查数据显示,2021年我国商业航天融资额超64.5亿元。


然而,目前中国商业航天特别是民营航天企业整体上仍需要系统、清晰的战略思考和谋划,以及跨领域的市场应用与布局。有些创业企业的技术路线和发展方向并不明确,仍然囿于传统、固化的旧有框架,缺乏创新的市场定位、商业手段、研发模式,独特的发展理念和核心竞争力。


商业航天,重要的不只是“航天”,还有“商业”,除了需要保障航天技术的人才,还需要懂商业的人才。早期民营航天公司的技术型创办者多出身国有航天系统,具有对专业的把握、行业资源协调以及供应链渠道建设上的诸多优势。如今,越来越多的跨界人才出现在商业航天创业领域,让企业从传统航天机构的思维定势中跳出来,把握、理解和尊重商业规律和规则。


由《中欧商业评论》主办、上海杉树公益基金会协办的线上邀请制公益直播研讨会“商谈CBR Online Talk”第十一期即将上线。本次活动所募集的善款将由杉树公益基金会用于“CBR助成,圆梦希望”计划,提升大学生综合素养能力,让青年无惧未来。



本次直播,我们邀请了九天微星创始人&CEO谢涛银河航天副总裁高千峰北京天仪空间总经理付云浩,话题将涉及:


  • 商业航天如何变现?背后商业逻辑和盈利模式是什么?
  • 如何把资本和技术良性结合起来,同时实现商业的成功和技术上的突破?
  • 国内民营航天有哪些新兴的应用场景和市场机会?和国家队的卫星相比,民营商业卫星的核心竞争力是什么?
  • 航天是个重资产的行业,其中人才是最重要的资产。除了航天专业的人才,商业航天还需要哪些专业领域的人才?更看重人才的哪些素养和特质?如何看待跨界人才进入商业航天领域?
  • 商业航天作为硬科技行业的代表,高精尖人才密集,如何培养和激励人才?

讨论会参会人数限定100人,我们会在6月2日18:00前对所有报名观众进行审核,欢迎大家积极报名。

扫描海报二维码,可快速报名




点击“阅读原文”,立即报名!

微信扫码关注该文公众号作者

戳这里提交新闻线索和高质量文章给我们。
相关阅读
华夏文明是人类智慧的起源与未来的希望找流量小生代言的SKG和倍轻松讲了一个笑话:我是科技企业中国科技企业又一次面临危机时刻一家“追光”企业的哲学思考:未来产业的重构密码 | 微观视界「真格星球 · 前沿科技创业营」再起航|给你一把解锁硬科技创业秘密的钥匙社会化 产品化 市场化:关于航天文创产业的思考——从波澜不惊的“航天日”说起华创资本熊伟铭:硬科技创业,要放弃“to VC”的幻想在人间|瑞丽解封第九次:硬扛、冻结、重启“奥斯卡”圆食:“蘑菇天地”,“花环披萨”商业航天:太空新生态,创业进行时一个严肃的问题:究竟什么是“硬科技”公司?掘金者 | 早期硬科技项目看什么?盲目跟风只会赔个底掉!参与2022企业人才需求与π型人才发展调研,把脉企业未来人才建设红杉中国郑庆生:硬科技创业者画像有三个变化|投资人谈趋势凤凰卫视《中国深度财经》栏目对话硅谷高创会CEO雷虹:高通胀和经济衰退预期下的科技企业发展28页PPT,拆解元宇宙、web3、新能源、生命科技、商业航天等11个科技创新前沿领域系龄人讲座:后疫情时期养老科技企业的创新之路--从海外经验思考养老行业的破局之道中国商业航天:星耀苍穹,谁主沉浮疫情彻底改变了中国商业的底层逻辑!(深度)“雪糕刺客”背后,还要关注哪些商业逻辑?(企业分析)如何下手开始企业分析?--- 从底层逻辑向上做企业分析(第一课)辣评-Weekly:我国成功发射3颗低轨通信试验卫星;航天型号发射失败的内在逻辑—— 偶然中有必然,必然中有逻辑火山石投资章苏阳:硬科技,下一个10年最确定的答案走近美国人文系列(十七)高考和人才选拔【碰撞】中国商业航天的发展阶段和未来鹦鹉【碰撞】我国商业航天发展再思考多元资产配置的逻辑和原理《慢即是快》从民营企业到社会企业,实现共同富裕靠什么?流浪汉和懒汉的消失是件大工程兰卡资讯 | 中斯间将逐步恢复商业航班;IMF新一轮谈判开始;宪法第21条修正案获内阁通过九星连珠,智慧出行 | 疫情之下,商业航天机会何在?美国锈带变身“硬科技”重地,中西部要跟硅谷抢人?男人的心,海底针学习保险发展史助力展业逻辑
logo
联系我们隐私协议©2024 redian.news
Redian新闻
Redian.news刊载任何文章,不代表同意其说法或描述,仅为提供更多信息,也不构成任何建议。文章信息的合法性及真实性由其作者负责,与Redian.news及其运营公司无关。欢迎投稿,如发现稿件侵权,或作者不愿在本网发表文章,请版权拥有者通知本网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