Redian新闻
>
晚点周末丨为什么走向自然,现代人才能治愈精神苦恼?

晚点周末丨为什么走向自然,现代人才能治愈精神苦恼?

财经

“一个人所置身的风景会随着时间成为他自我的边疆。”

文丨朱丽琨

编辑丨钱杨

欧阳婷所置身的、关注的和描绘的自然世界,好像和大部分人所处的城市完全是两个地方。这令人惊奇。


如果不是特意说明,你很难知道她是一个绝大部分时间生活在北京的自然文学作家。北京的自然资源算不上丰富,但对于一个心怀诗人般的热情,也有诗人般的眼睛、耳朵和心灵的人来说,这也是一个丰饶之地。


她不是会特意去某个偏僻的地方寻找稀有之物的那种观察者。在人们最习以为常的地方,小区楼下、地铁站,甚至是一处绿化带,都让她充满惊奇和发现——这也提醒一同住在这个城市里匆忙的人们:我们确实错过了些什么。


我们称之为 “杂草” 的,对她来说,是有名字、甚至有性情的十几种不同的植物。哪怕是最寻常的麻雀,她也会举起长焦镜头端详,对刚出生小麻雀红红的小脚感到好奇。


在一个冬日,她第一次看到一棵悬铃木,她觉得它树枝惨白惨白的,像嶙峋的白骨惊人直白地呈现在眼前,也惊人地美丽。从此,每一年都要来看它很多次。在北京植物园深处,她指向一棵树,正是这棵悬铃木。


“我把它介绍给好几个人了。现在它也是你的朋友了。” 她说。


在植物园,她走着走着就伸出手一指,用快乐的语气跟一起的同伴说:“这也是我的树。”


她热情又大方地称之为朋友、或视若珍宝的,常常是一棵树、某种鸟,或是一颗坠落的果子。


她步履不停,装着长焦镜头的登山包占满整个后背,衬得她身材更娇小。有时她会突然停下,全因为 “这种鸟鸣没听过”,接着就像一只小山雀似的小跑进树丛,仰头寻找声音的源头。


更多时候,她不知疲倦地为同行的人讲述眼见的植物,不满足于只介绍名字,而是要把它们的生物结构和四季的姿态一同讲出来——夏天,栾树的雄花四片花瓣向一个方向偏斜,“像跳舞的小人”;金黄的花落了一地,“像桂花一样的存在,安抚着我们北方人”。不久后它会结出果实,“青色小灯笼” 一样的。到冬天,只剩枝干的栾树也是 “非常可亲的”,顶端的枝条细细弯弯,“像河里的流水”……她讲述着,偶尔摘下眼镜吹掉镜片上的小飞虫。她声音柔和、绵延,像微风不断吹拂。


她选择在常居的北京进行观察,是出于成本考虑,也是自然文学的传统——正像自然文学研究学者程虹在《宁静无价》一书中所说,“几乎每一个(自然文学)作家都有一方自己熟悉的土地为根基。这就是他们所强调的位置感。”


欧阳婷拍摄的自然 (左右滑动查看)


欧阳婷的生活节律是追着四季跑。春天最忙碌,每天在城市里奔走,“有如大事在身”——“大事” 就是去北海公园看初开的山桃,去雍和宫看北墙外的七棵白花山碧桃,去植物园看前一年春天遇到的玉兰。


她的手机备忘录里排满要看的细节,比如毛樱桃和西府海棠的花芽,或者看玉兰如何挣脱芽鳞片,准备绽放。


北京秋季的大风把皮肤吹得很干燥,她仍然能找到乐趣。她经常拎着东西站在路边,痴看着天空,“我身体表面的一些水分,没准也参与制造了头顶上的一小朵云。” 她沉浸在她的自然世界里。

鸟类的生活比人类还要脆弱、辛苦、动荡

十几年前的一个冬天,欧阳婷走在北京景山东街,经过一排行道树,急切地想叫出它们的名字,但发现一棵都不认识。


“不太能容忍自己这种无知的状态。” 她回忆说。这是她学习观察自然的开端。


那时还没有识别植物的手机软件,她身边也没有一个懂植物的朋友。她就周末斜穿城市去中科院植物研究所的植物园,自己学着看,拍下照片,回家在中国植物图像库网站里对比。她曾花一整天的时间,辨识皂荚、肥皂荚和美国皂荚——更年轻时,她喜欢摇滚乐,也会按照不同流派找一个个乐队来听,用考据的方式来对待爱好。


欧阳婷也受邀参加过洞庭湖观鸟赛,三十多支队伍比赛谁看到的鸟种最多或者最稀有。她眼界大开,但也确认自己并不喜欢在两三天里追寻几十种鸟这种方式。她更喜欢 “慢观察”,逐渐补全对一种鸟的认知。


她在 2021 年冬天发现,燕雀会因为食物匮乏,啄开元宝槭的树皮喝里面的汁液。她好奇它们小小的喙怎么啄开树皮,想捕捉到这个时刻。2022 年冬天,她家小区封控,错过了。她等着下一个冬天继续解谜。


最近,欧阳婷花一个下午的时间,观察戴胜育雏。巢里有两只幼鸟,很懂隐藏自己,只露出一点尖尖的嘴和头上的绒毛。成年戴胜每隔几分钟就衔着虫子回来喂食。她不舍得走,看了又看。


和她一起等待的还有一群上了年纪的摄影师,他们期待拍到喂食的最佳角度。他们的观鸟方式让欧阳婷感受到一种侵略性:这群人自称 “打鸟的”,每次看到成年戴胜回巢,就端起相机高频按动快门,“打一梭子”。每一阵迅猛的快门声,都让成年戴胜受到惊吓。它们飞回来的间隔时间越来越长,也许是只能去更远处觅食。


最后,人们和幼鸟一起等待了半小时,成年戴胜还没回来。幼鸟开始 “唧唧” 地叫起来。那一刻欧阳婷有一些伤感,“鸟类的生活比人类还要脆弱、辛苦、动荡,有时候它们的威胁更是来自于人”。


戴胜育雏


欧阳婷叫得出每一种小草的名字:附地菜、泥胡菜、夏至草……她摘下荠菜的小果实,管它叫 “牧羊人的钱袋”,轻轻一碰,心形的果荚就弹开一个口子,一串种子像钱币一样洒在手心。


她看到那些长得茁壮的蛇莓或藜草被园林工人拔掉,总会感到惋惜。北京园林的审美追求秩序感,草坪总被修剪得很齐整,这种审美变成规则,总在定义谁能留下,谁是杂草,需要清理出去。


“野草就像那些活在人们目光注视之外的,边缘的人。” 她说。


在人群中,欧阳婷愿意坐在角落,不愿 “成为一个主角去展现自己”。她曾写下几十万字观察身边人事物的博客,直到那个网站关闭,她也没想过告诉谁来看看。开始自然写作也是静悄悄的。许多个周末,她独自从东五环的家坐地铁到西五环外的植物园,在来回将近四小时的路上,用手机写下见闻和感受,不特意和谁分享。

不再有非买不可的衣服,非去不可的聚会

欧阳婷过去是文化报道记者,经常采访一些名人。比这更吸引她的,是下班后出地铁站,在旁边荒地上观察野生藜草。它们在夏天被清理一空,秋天又会钻出来,撑破地上铺的塑料绿网。


2021 年,欧阳婷出版自然文学作品《北方有棵树》。这本书的初稿,有一小部分就是她在地铁上在手机里写的。累积的自然笔记集结成这样一本书,两年加印了 5 次。


《北方有棵树》的编辑熊姣是资深的自然博物类图书译者,翻译过卢梭的《植物学通信》和环保主义著作《寂静的春天》。熊姣回忆最初签下欧阳婷的作品,看中的是这本书 “将周遭常见景物升华为心灵秘境”,体现出本土性和个体性,这是博物学书写所提倡的。


“读这本书不会有压力,阅读体验是完全开放式的、朋友式的。” 熊姣说,“它不是自上而下的科普,也不是为了说明某个问题而写作,纯粹出于一个人对自然和文字的爱好。在书里可以看到作者和自然事物互动时流露出的欣喜,也能体会到她把那些细小的感动传递给读者时的喜悦。”


对欧阳婷来说,写下来,一次自然之旅才算结束。这和《瓦尔登湖》作者梭罗的想法遥相呼应——这位可能是自然文学史上最著名的作家给朋友写信,建议朋友把爬山的意义写下来,并且不厌其烦地修改,直到确信记下了所有重要的经历,“回到家后,我们才真正翻过了那些山。”


《瓦尔登湖》首版扉页,图片来源 Sotheby’s


2022 年,欧阳婷开始全职自然文学写作,只用业余时间 “实在太慢”,她期望在自己创作力最好的时候,有更多的时间用在深入观察以及新书写作上。为了过这样的生活,她提前六七年开始攒钱,不再有非买不可的衣服,非去不可的聚会。她的目的地是植物园,是奥森公园,是香山。在这些地方,她专注地走着,脑海中带着几十个问题。


讲起自己时,欧阳婷话很少,不时停顿。很多问题她从没有想过,比如是否要给全职写作定一个期限,比如写出的作品如果没人认可是否还要继续。


她把几位外国自然文学写作者视作精神偶像,其中有 “美国自然文学之父” 约翰·巴勒斯(John Burroughs)。巴勒斯认为,热爱自然的人不必远行,在家附近就能有所感悟。他在家乡哈德逊河畔建起两间小屋,照料一个果园,观察周边的野生环境。他写道:“每个人都拥有宇宙的全部宝藏,就在你面前。”


约翰·巴勒斯,图片来源 National Portrait Gallery


巴勒斯是他那个年代最有影响力的自然文学作家,爱迪生、亨利·福特、罗斯福总统都拜访过他的小屋。巴勒斯传记的作者爱德华·雷内汉(Edward J. Renehan, Jr.)说出了巴勒斯作品的重要价值:“在林间,在小溪旁,一个人可以治愈来自美国工业不断进化所致的精神空虚和烦恼。巴勒斯是最早阐明这个道理的人之一。”


巴勒斯这样理解人与自然的关系:“一个人所置身的风景会随着时间成为他自我的边疆,他把自我广泛地播种在风景上面,风景反射出他的情绪和感觉。”


看到这些以自然为主题的作家随着观察深入逐年写下去,欧阳婷觉得自己也可以这样一直写下去——就这么简单。


一个人找到了符合自己性情禀赋的 “工作”,大概就会像她这样满足。她专注于每天列下观察目标,去自然中寻觅更多细节,解开更多谜题,再把它们写下来。


植物园的门是一道结界

欧阳婷天性敏感,是在自然中,她变成了一个更开朗豁达的人。


“有些作家书写自然,会有一种基调是,秋天很伤感,冬天很萧瑟,再到春天人才又活过来了。但当你了解生物的机能,用科学的眼光看待自然,你会更开朗豁达。” 她说。她现在看到落叶,理解这是树的自我保护机制,不是那么以人的感觉为中心了。


云杉球果


欧阳婷在新疆戈壁滩出生长大。她父亲曾参与种植防风林,对树有着深厚的感情。她感到自己跟树 “像是有血缘关系”,而戈壁滩的干旱气候也让她爱上雨水——“追雨” 成为她人生第一项自然观察活动,比认识树还要早很多,几乎是一种本能。


还在上班的时候,欧阳婷会把每个周末投身自然的时间看作 “充氧”,“足以抵御下一周里的枯燥”。


穿行在四季之间,欧阳婷变得平和,内心丰沛。重要的是,她不那么孤独了。


以前她经常感到,“孤独是人随身携带的”。最让她难受的是加班到深夜独自回家的路。而当她拥有了观察的目光,那条路变得有趣了。“你能够叫出云的名字。你知道星星是怎么运行的。你会留心树的影子。这些都是你的陪伴。”


当她去看牙科,躺到诊所的椅子上,目光正好落在窗外的树上。那是一株国槐,北京超过 50 万棵国槐中的一棵,“丰富、沉稳、自持,兼具耐力,接近于我对于一个好人的定义。” 这棵树在牙医电钻探进她口腔时,安慰了她,成为了她的朋友。


夏天雨后,北京植物园变成欧阳婷的秘密基地。她走进没有灯的树丛,隐没在浓厚的水汽里。


“晚上七八点,天光暗下去。植被上的水汽像重重的绿浪。蜀葵和紫薇变成沉郁的颜色。在雨意垂垂的空气中往外走,走到植物园门外有灯的地方,忽然豁亮。门口的城铁开来,就像《龙猫》电影里的小车,把我接回现实世界。”


欧阳婷讲着这个幻梦时刻,也即将走到植物园门口。这个夏夜没有雨,门外有十多位中老年人组成方阵在跳舞,音乐在空气中震动。刚刚漫步的园子如此沉静,完全没有这些声音。


指着植物园的门,欧阳婷大笑着和同伴说:“这就是一道结界。”

题图来源:由受访者提供

《晚点 LatePost》推出周末版,希望把视线扩展到各种各样的创造者。简单来说,我们想知道谁在创造,并以之影响周边;我们既注视当下,也回顾过去,寻找形塑今日世界的源头;我们关注技术、商业,也关注历史、人文,打量这些领域的交汇处的涌现。


让我们关注的可能是一款产品、一家店铺、一种包装的设计思路,也可能是某种工作哲学、产品理念、管理方法,可能是一种有趣新颖的生活方式,甚至是在今天仍然焕发光彩的古老思想。


“已经创造出来的东西相比有待创造出来的东西,是微不足道的。” 这是维克多·雨果的话——我们希望《晚点》周末印证这句话。

·  FIN  ·

微信扫码关注该文公众号作者

戳这里提交新闻线索和高质量文章给我们。
相关阅读
“网红”哲学书,能治愈年轻人的焦虑吗?在皮肤上挑针就能治疗顽疾,现代中医竟如此神奇!晚点周末丨乳品赛道太挤,朝日唯品的故事从土壤讲起内阁改组僵持:人民阵线党和统一国民党关系什么走向?减脂是一个长期工程🤔古代人VS现代人:神药问世「一款药能治70种癌」10年内治愈癌症!美国顶级机构重大宣布!再读《苏东坡传》顿悟:真正能治愈一个人的,从来不是时间,而是经历知名健身博主患子宫肌瘤:健身救不了人心,情绪却能治愈身体!为什么现代人时常怀念大唐晚点周末丨在终极问题一个个都浮上来的时刻,人可以依靠什么?晚点周末丨鬼故事如何反映人类生存状况,构建理想世界?中国医疗队在坦桑尼亚记实 (三)晚点周末丨安⾼若的⼯作⽅法和他们的桌⼦⼀样都说生孩子能治病,到底能治啥病?!《万物有灵且美》:生活能治愈的,都是热爱生活之人如何不被情绪裹挟,走向自由?人民日报:9件很微小的事,治愈精神内耗猫看到小主人走向自己时的反应!晚点周末丨普普通通的公园,如何体现时代精神?​为什么现代人的年龄都成谜?基金"心头大事"泄露!抖音、小红书、今日头条都来了,公募还在苦恼?原因是…衙门北大國學大師季羨林(1911年8月6日—2009年7月11日)独家丨为什么要更新到 iOS 17?我们和苹果高管聊了聊[日签]​ ​​我们只有服从自然,才能驾驭自然晚点周末丨一连串短命的发明,一个世纪的汉字突围史晚点周末|马斯克最好的一面和最坏的一面如何交织在一起?忙,能治愈一切心病哲学拯救现代人的精神处境《时间的针脚》:相处舒服的友情,能治愈一生的疾苦中国现代化180年:现代化与现代性的两个命题 | 吴晓波季度讲堂面对马户和那又鸟的阴贱,刀郎和王宝凭什么走向文化高贵晚点周末丨为什么 Luneurs 只愿意做普通的冰淇淋、普通的面包?这个国家已经准备先倒为敬了
logo
联系我们隐私协议©2024 redian.news
Redian新闻
Redian.news刊载任何文章,不代表同意其说法或描述,仅为提供更多信息,也不构成任何建议。文章信息的合法性及真实性由其作者负责,与Redian.news及其运营公司无关。欢迎投稿,如发现稿件侵权,或作者不愿在本网发表文章,请版权拥有者通知本网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