Redian新闻
>
每一次改革,都是拉开阶级距离的过程

每一次改革,都是拉开阶级距离的过程

公众号新闻

文丨张是之

今天有朋友跟我分享了一个B站视频,曾经一个专门举报缺斤少两的博主,现在在举报教培了。

而且这位博主完全觉得自己是正义的化身,用的标题都是「希望我燃烧自己的火焰会点亮一点点星火」。

他点亮什么了?什么也没有,他的行为只会让这个世界变得更差,而不是更好。

正好今天在微博上看到有人分享学而思的现状,大致如下:学员数量恢复到此前三分之一,大班变小班,收费大幅提高,整体收入基本接近此前,失去很多优秀教师,家长负担更重了。

这个微博中的具体数据无法具体核实,但非常符合基本的经济学逻辑和常识。

另外从评论区中也可以侧面佐证原微博所言非虚,并没有故意危言耸听。

比如有网友说的,以前大机构一对一两百多,现在大机构没法做,小机构转入地下,但价格涨到四五百,班课也翻了一倍不止。

再比如西安好的老师一节1800-2500,学而思之前大班课一次两小时的课200左右,现在很多机构的费用在270-400之间。

这些简单的评论没有造谣的必要,情况基本就那样,同样也非常符合经济学的逻辑推理,而且这种事不止一次地发生过。

历史虽然不会简单的重复,但总是惊人地相似。

但是如果没有强有力的理论支撑,纵使历史重复的次数再多,也不会给人类带来多少教训。

往大里说,计划经济在中国就不是什么新事物,王莽改制、王安石变法,那都是走的计划经济路线。

新中国的那段计划经济年代,虽然当时是跟着苏联老大哥走的,但归根结底还是没有彻底吸取自己的历史教训。

而没有吸取教训的原因就在于,缺乏正确的经济学理论,无法准确对历史事件进行归因。

看到的历史不过是,众多历史事件的发生,而不是因为违背了哪些客观规律,这些事件必然会发生。

从小处说,古今中外都有很多案例可供借鉴,美国宪法禁酒的那段黑历史就是其中之一。

美国在上个世纪,曾经用宪法的高度来禁止酒精制品的生产和销售。

结果呢,饿死胆小的,撑死胆大的,毒死一批又菜又爱喝的。

原因很简单,宪法禁酒令一出,胆小的遵纪守法的酿酒厂都自己关门了。

但终究还是有胆子大的、不怕事的,知道如何打通各个环节绕开管制,然后继续生产和销售。

毕竟,酒这玩意不是说戒就戒,不是宪法说管就能管住的,司法系统中的警察、法官、检察官们也有不少爱喝几口的。

搞定这些个环节中的几个关键人物,对于胆子大的人来说,并不是什么难事。

所以,禁酒令一出,美国黑帮顺势崛起。

根本的原因就在于,禁酒令禁不住需求,有需求就有生产和供给。

宪法的禁止,只不过是让那些胆小的人自动退出了而已。

黑帮本来就胆大,而且警匪一家,黑帮黑警这在当时的美国本来就是常态,禁酒令实际上给他们提供了便利。

他们可以明目张胆地,以合法的名义打击正规酿酒商,转过身去就自己下场或者提供保护。

供给因为禁酒令减少,而需求并不会因为禁酒令明显减少,还是会有人喜欢偷偷喝一杯,所以价格必然上涨。

而且,随着竞争对手的减少,价格的上涨,利润空间进一步放大,黑帮卖酒简直如鱼得水。

对黑帮黑警来说,这是赚钱的大好机会,但对那些遵纪守法的人来说,却不得不花更多的钱,买更次的产品。

更坏的结果是,假酒也因此更猖獗,很多人为了省钱只能买最便宜的酒,甚至是工业酒精的勾兑产品,结果当时不少人因为喝到假酒中毒身亡。

黑帮黑警忙着赚黑钱,有钱人的享受几乎没有影响,而普通人或穷人的需求则只能借助于地下黑市。

黑市就意味着,产品质量更加没有保障,价格更高质量却更差。

美国禁酒令的最终结果是,法律失去严肃性,黑帮盛行,社会严重撕裂。

禁酒令禁而不止,联邦政府和州政府还需要酒税来补充财政收入,最终在1933年美国国会颁布宪法第二十一条修正案废止了禁酒令。

从这段历史中,我们可以看到的逻辑推演其实并不复杂,而对于双减和教培来说,这个逻辑其实是一样。

当大多数家长对于大学和名校教育的期待依然存在,当大学的教育资源依然是稀缺的,当高考的指挥棒依然坚挺,那么就不能怪中小学家长对教培有客观实际的需求。

至于这个需求是否适合每一个孩子,家长是否有些过度投入等等这些问题,那是另外的话题。

核心的问题在于,家长愿意花钱,而且花的是自己的钱。需求在那里,禁令并没有禁掉需求。

当需求还在,供给却被迫转入地下的时候,发生的事情就不难想象,和任何其他管制的效果是一样的。

部分正规机构退出,而有的机构化整为零以各种其他形式出现。

供给减少,价格上涨,质量下降。

逻辑清晰且简单,但是总有人不相信,以为只要严格执法就可以打造一个清净的社会秩序。

他们也许并不太关心人们需求的多样,更不太关心人们这种需求的合理性,当然也不会关心背后的产权意识。

美国禁酒令撕裂社会的方式,是因为黑帮借势崛起,垄断了酿酒生意。

双减对教培行业的影响,倒不至于如此,只不过它会以另外的形成呈现。

愿意花钱的家长,有能力出这个钱的家长,依然会选择花这个钱。

而原本愿意花钱也有一定支付能力,孩子也可能因此受益的那部分群体,可能最终会因此失去更多的可能性。

微博上有个网友的评论说的有一定道理:每一次改革,都是拉开阶级距离的过程。

而所有改革中,只有往市场的方向改,是唯一一种即使拉大差距,也是所有人都受益的改革。

其他任何形式的管制性改革,都不具备这个特性。

能说的,大概也就这么多了。

最后,2023年08月12日(周六)14:00-17:00,将在成都组织一场线下读者见面会,欢迎到场参加。

————————

题图:Nikolo Balkanski

上一篇:俄乌之战还要死多少人?人类的愚昧难以想象!

2023年成都读者见面会
一、【组织方】:一课经济学
二、【活动时间】:2023年08月12日(周六)14:00-17:00
三、【活动地点】:成都,具体地点会在活动群里通知,如果确定参加记得添加张是之老师微信:zhangshizhi666
四、【到场分享嘉宾】
1. 树老师,成都管家公司负责人,城市研究者,资深房地产置业专家,对房地产投资颇有见地。
2. Abu,电子类专业出身,热爱经济学,深度思考爱好者,翻译作品奥地利学派经济学家约瑟夫·萨勒诺的《货币与信用媒介理论》即将在商务印书馆出版。
3. 张是之,一课经济学创办人,财经作家,代表作:《经济学入门50讲》、米塞斯《人的行动》精读讲义(即出)
五、【活动内容】
1.主题分享:三个嘉宾分别作主题分享(每人20分钟,大约1小时)
2.嘉宾访谈聊天(大约1小时)
3.回答现场读者及线上网友提问(大约1小时)
(总时长大约三小时,下午两点到五点)
六、【活动收费】
199元/人,可以带能坐得住的孩子或亲友参加。
带孩子参加的,可以获得签名版赠书《经济学入门50讲》一本。

微信扫码关注该文公众号作者

戳这里提交新闻线索和高质量文章给我们。
相关阅读
每一份毕业的礼物,都是你手中的牡蛎变好的过程都不太舒服每日原则:设计是一个循环往复的过程,在不满意的“现在”与美好的“未来”之间有一个“不断努力”的阶段每一个热搜背后,都是血淋淋的教训!《我爱你!》:人生的每一次恐惧,都可以用爱来化解日子突然就慢下来了人和人真正拉开距离,可能是在30岁以后在冷湖进行选址考察时,我们在赛什腾山上迈过的每一步,都是人类的第一次到达 | 格致论道讲坛有的雪花已经融化,有的还在苦苦挣扎,而我只想记下其中几片飘落的过程 | 易小荷 一席第1000位讲者真正拉开人与人距离的,是这3个思维方式!六月球道花:山法师VS.花水木(四照花)VS.山茱萸刘尚希:需要一次改革暑期快闪 | 与文物来一场零距离的约会吧CFA备考中的痛苦、崩溃是常态...坚持的过程也是不断自我重建的过程!中欧财富数字化转型升级的过程是如何选择数据库的?【双养日课】在父母和孩子相处的过程中,需要注意明确哪些原则?教育学者杜瑞军:专业“冷热”都是相对的,学习是漫长的过程波士顿唐人街高层公寓 | 免中介费 | 距离唐人街20米 | 距离美食需要一个红绿灯的时间真正拉开人与人距离的,是这3个思维方式特辑 | 成长之路,就是精进功课的过程技术机制抽象与人类处理知识的过程(认知过程)之间每一次帮助,都是改变世界的涟漪 | 谷雨人与人拉开距离的原因:配得感五绝。滑翔与冲浪华安基金邹维娜:投资是一个识别风险、选择风险的过程,主动投向更具风险收益比的资产认养牧场 感受零距离的鲜牛奶饮品【健康】你熬的每一次夜,都在消耗甲状腺寿命人的一生,是一个哀悼的过程漫谈香蕉如何在投资中顿悟!你可能必不可少要有一个被市场胖揍的过程李玟录制《好声音》的过程里,究竟发生过什么?中产阶级,如何避免下一代阶级滑落?12年来第1次改变的影响,体现出来了。改革,不改的是初心——浅谈警服改革这场戏是史上最庄严的屎尿屁|《低俗小说》深度赏析九
logo
联系我们隐私协议©2024 redian.news
Redian新闻
Redian.news刊载任何文章,不代表同意其说法或描述,仅为提供更多信息,也不构成任何建议。文章信息的合法性及真实性由其作者负责,与Redian.news及其运营公司无关。欢迎投稿,如发现稿件侵权,或作者不愿在本网发表文章,请版权拥有者通知本网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