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和人真正拉开距离,可能是在30岁以后情感2023-09-11 06:09本文作者:甘北首发公众号:甘北最近不是在专心读书吗,说说为什么吧。这几年跟一些朋友聊天,一个很直观的感受是,30岁以后,人和人要拉开距离太容易了。比如同一个学校毕业,智力水平差不多,起点基本相同的两个人。毕业十年后,有人眼界、思维远超同龄人,只需三五句话就能把你震住,跟ta聊天都是一种享受,让人萌生一种“什么时候能像ta那样就好了”的敬服感。还有一些人,好像永远被埋葬在从前了。对世界的变化毫不知情,每一句话都散发出陈腐的朽气,见识几乎没有,眼光就局限在脚下,人家说啥ta信啥,跟ta聊天很容易引人犯罪,总觉得不骗ta点钱太可惜了。我可太惧怕后一种人了。更可怕的是,我不确定自己属于哪一种。人很难意识到自己的愚蠢。世界上绝大部分人都觉得自己聪明得要死,即便一年被诈骗十次,还是觉得自己聪明得要死。而外人即便知道你傻,也只会在背地里笑你,骗你的钱,绝不会当面告知你。只要一想到在别人眼中,我可能也是一个“死了好久但没埋”的人,多少有点不寒而栗。三十岁以后,太容易死了没埋了。比如我认识一些还挺有灵气的作者,早几年是真的灵,谈吐灵,见识超前,文字也灵。几年后再聊天,完球,原来一个人灵气的消散是肉眼可见的。不看书了,不知道世界在发生什么,写不出一丁点漂亮的文字了。从“前途无量”到“就这样了”,可能只需要短短三年、五年。学生时代大家都差不多,不管愿不愿意,自有一根鞭子驱使着人进步。哪怕懒一点、笨一点,别人学八分,我学两分,到底还有两分进步。毕业以后就不同了。驱策我们的鞭子陡然撤掉,有人凭借惯性继续跑,有人站在原地不动了,有人甚至还往回退了几步。这一前进一退后,差距就相当可怕了。十年,就是初中生到大学生的认知差距。假设一个人现在三十岁,活到平均寿命七十来岁,那也还有四十年好活。四十年,够学习多少东西了哇,够甩开同龄人多少差距哇。这段时间在家读书,更坚定这种看法。越读书,就越发现自己无知,越读书,就越觉得自己愚蠢。一想到我这么个蠢人,还一度觉得自己是个聪明人,就不免自惭形秽。跨年时许过一个心愿:从今以后,努力做一个不被困住的人。如今经济条件宽裕了点,没那么容易被柴米油盐困住了,最需要警惕的,就是被自己的思维困住。我想尽力,做一个自由的人,一个不断突破思维界限的人。共勉之。再说点实际的,工作以后,琐事太多,想要向学生时代一样专注学习、思考,的确非常非常困难,人到中年,不想学习,不想看书,其实是很正常的一件事。不妨用“量变换质量”“时间换空间”,我给它起了个名字,叫“100元计划”。每月留出100元开销用于丰富精神世界。100元,差不多是两本书+一部电影或一场展览,不管是金钱还是所需的时间,普通人基本都能支出。只要不是血汗工厂或孩子特别小的宝妈,一个月抽出时间看两本书应该不算难。一个月两本,一年是二十几本,坚持十年就是两百本。两百本,以文科为例吧,大概可以把文学、历史、哲学、心理、社会学等主要领域最经典的通识入门书籍看完了。不说见多识广吧,至少能形成基本的认知逻辑,建立有筋有骨的世界观,通俗来说,就是有自己的主心骨,没那么容易受骗了。而且出门在外装腔贼拉好用,不管是秦皇还是汉武,陀氏还是托翁,基本都能侃几句,整个人显得相当有文化。如果只专注一个领域,那更不得了了,两百本怎么着也是个研究生水平吧,足够产生自己的见解和观点了。从现在到老眼昏花,大概还有三十年。三十年,即便每天只坚持半小时,也相当于比别人多接受一次九年义务教育了。是这个理吧?人这辈子是一场盛大的马拉松,一时快一时慢不算什么,只要一直跑一直跑,坚持跑到终点的人,名次一定一定不会太差。一直跑,才是赛场上最厉害的人。今日荐读“花了三十几年,我终于成为了女大学生。”震惊!低配版「任嘉伦」相亲遭拒,心态崩了!“女,20岁,妈妈要生弟弟,我该阻拦吗?”微信扫码关注该文公众号作者戳这里提交新闻线索和高质量文章给我们。来源: qq点击查看作者最近其他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