Redian新闻
>
永远别求父母做这件事

永远别求父母做这件事

生活

亲子关系中,有个很常见的现象:

 
父母在等孩子说谢谢,
而孩子在等父母说对不起。
 
在这样的家庭里,父母和孩子之间隔着无法和解的屏障,彼此都在走单行道。
 
或许,这才是世界上最遥远的距离。

作者 | 南小希

编辑 | 张罐子
责编 | 陈沉沉



坚持让父母认错的孩子
 

我的来访小赵,因为总是情绪失控,陷入苦恼中。
 
她说,不知道为什么,每次回到家,脾气就变得特别暴躁,尤其是和母亲说话时,说着说着,自己甚至会哭喊起来。
 
上星期,小赵因为工作和同事发生了矛盾,在家里总是愁眉苦脸的。
 
母亲见状,就安慰她说:
 
“你太计较了,当然活得累,要看开点呀!”
 
没想到,小赵一听到母亲这句话,情绪立马激动起来:
 
“你根本就不理解我!”

“我关系处不好,容易跟别人发生矛盾,都是你害的!”
 
于是,原本好好的聊天,母女俩又开始了针锋相对。
 
母亲表示自己既心累又委屈:
 
“我含辛茹苦养大你,你不知感恩还一直找茬,真不知道我做错了什么。”
 
但小赵却有不同的感受。
 
她说,自己从小到大,母亲总是很忙,无论遇到什么事,都没有关心过自己。
 
印象最深的,就是初中时被室友孤立,她内心受到极大的伤害。
 
但当她鼓起勇气跟母亲说起这件事时,母亲不仅无法理解她,反而上来就是一顿数落:
 
“她们怎么不孤立别人,就孤立你?”
“况且你是去读书的,又不是交朋友的!”
“这些破事有什么好在意的?”

小赵说,像这样的事情,还有很多很多。
 
因此,在她看来,
 
自己现在敏感又脆弱,都是母亲造成的;
一直以来,母亲都欠自己一句“对不起”。
 
但这与母亲的想法天差地别。

 
在生活中,有很多这样的例子。
 
很多孩子总是执着地想让父母认识到,他们对待自己的方式是错误的。
 
而得不到道歉时,他们往往会无意识做两件事。
 
要么会用声嘶力竭的方式,加大痛苦的音量,让父母听到。
 
就像小赵,经常聊着聊着,就开始忍不住翻旧账,说起以前母亲忽略自己的事。
 
而如果母亲依旧不当一回事,她就会大声发泄自己的愤怒,像个炸弹一样,随时一点就着。


要么会沉默无声,用自我毁灭的方式让父母认识到自己的错误。
 
就像很多青春期的孩子,他们会用行为去表达自己的愤怒。

比如沉迷游戏、厌学、关上门不交流等。
 
甚至即便是工作后的成年人,也依然会对父母的错误对待耿耿于怀。
 
我有位男性来访者,他整天混日子不工作,为的就是想让父亲知道——

都是因为他,自己才会变成今天这个样子。
 
似乎只要父母认识不到自己的错误,他们就可以献祭自己的人生,以此提醒他们。
 
在这样的家庭中,想得到感谢的父母和想得到道歉的孩子,就这样变得无比纠缠,没有止境。
 
 

得不到的道歉,放不下的心结
 

朋友小寻,也有类似的情况,她的一句话令我印象深刻:
 
“我不需要他们做什么,就只想听到他们说一句'这些年让你受委屈了,我们错了',但这辈子我都不可能听到。”
 
很多人,也有着这样的执念。
 
为什么当孩子的,那么执着于让父母认错呢?
 
在我看来,有三层原因。
 
首先,这背后是对理想化父母的需要。
 
在生命早期,孩子需要理想化父母,内化父母的力量感。
 
否则,成年后容易变得虚弱、耗竭,总希望有人站在身后支撑自己。
 
因此,对于虚弱的人而言,渴望父母知错能改,这样自己就能拥有依靠、有力量的好父母——
 
这成为了他们自知无力实现、却又总是无法放下的愿望。
 
正如小赵。
 
因为曾经被校园霸凌过,这让她哪怕已经成年,一遇到人际困扰,内心依旧虚弱无力,充满恐惧。
 
她消化不掉自己的情绪,渴望从母亲身上得到抚慰。
 
其实,她是在找她的理想化母亲——那个温暖而有力量,随时可依靠、帮她化解难题的人。
 
但母亲注定胜任不了这样的角色,她感受不到女儿的情绪,也提供不了情感支持,甚至还会讽刺和贬低她。
 
所以,小赵的愤怒便不断升级,总忍不住责怪母亲。


 
其次,很多人执着于让父母认错,其实是想要被接纳。
 
就像那位混日子的来访者,经常被父亲指责“不思进取”。
 
每次说到这里,他就非常愤怒:“我只是想让他知道,如果他当初对我关心一点,我今天就不会这么颓废。”
 
从小到大,父亲一直花大精力培养他,给他报各种培训班,走关系进最好的学校,想尽一切办法提高成绩。
 
才艺也学了一堆,书法钢琴都学到精通,每次到有钢琴的地方,父亲都要对他说:“你去弹一下,给我长长脸。”
 
“给我长长脸”——这是儿子对于父亲的意义,却占据了儿子的整个人生。
 
在他父亲面前,一个糟糕的儿子是不被看见和允许的。
 
所以,他竭尽全力藏起自己的挫败感,踮起脚尖成为父亲想要的样子。
 
然而,一个真实自己不被允许的孩子,自我非常虚弱,需要养育者和其他人的不断认同,才能验证自己是好的。
 
同时,他们也会有大量情绪问题,这足以让生活陷入糟糕的局面——这恰恰是父母最不能接纳的。
 
而通过展现自己的挫败,来让父母认识到自身的问题,或许这样,自己就能重新被接纳和理解。
 
最后,孩子想要父母认错,是想被正确地爱一次。
 
武志红老师曾说过:
 
没有被爱照亮过的生命,存在本身就是一种羞愧。


客体关系理论认为,人是需要从关系中获得爱、认可和接纳的。 
 
如果从父母那里得不到这些,终其一生,他们都会执着地向父母追索。
 
他们期待父母可以用新的方式重新爱自己一次;

似乎只有这样,他们才能获得新的身份认同,让自己在黑暗中被照亮。
 



等不来道歉,可以做什么?
 

也许父母的一句“对不起”,可以换来孩子一生的疗愈。
 
但很多人终生都等不来父母的道歉。
 
朋友小寻,有一对重男轻女的父母。
 
她一直无法原谅,每次见面就想理论一下,掰扯清楚,让父母承认亏欠她。
 
但他们却总是作无辜状的“狡辩”:“我们没本事,我们管你弟弟都已经管不过来了”。
 
甚至,她生病时,他们一次都没去医院看过:“我们也没办法,我们要看孙子,没空去看你。”
 
每次谈起这些,小寻的愤怒和怨恨就更加强烈。
 
她想不明白,为什么他们始终不觉得自己有错?
她甚至怀疑,不配被爱就算了,连一句道歉也不配得到吗?
 
而想让父母道歉的执念,也让她一直固守在父母不爱自己的痛苦中——
 
反复辩驳,但总是失望,也因此从未走出来。
 
那么,如果真的永远都等不到父母的道歉,我们可以怎么自我疗愈呢?
 
也许,可以试试这样做——
 
首先要明白,等不来父母的道歉,是因为很多父母没有道歉的能力。
 
很多时候,父母无法看见自己的子女,是因为他们也没有被自己的养育者好好看见过。
 
就像那位需要孩子给自己“长脸”的父亲。
 
如果要让他真正看见自己的儿子、明白儿子有自己的人生,并不是为了让他“长脸”而存在,也许就像让盲人看到世界一样困难。
 
不仅如此,道歉的背后,需要健康的人格基础作支撑。
 
只有自我功能足够好的人,才能展现柔情,袒露脆弱,向孩子低头。
 
但对于孩子而言,并不意味着要永远陷在执着的陷阱中。
 
放弃让父母认错,放弃从父母这里获得支持,让自己去别处成长,才是对自己真正有意义的事。
 
当然,这并不是说放下就能放下的事情。
 
因此,我们还需要试着放弃对理想化父母的幻想。
 
承认父母的缺憾,也认识到被对错误对待并不是自己的错,才能在心理上与坏父母分离,放弃纠缠。
 
小赵有一次跟随母亲去看多年不见的生病的外婆。
 
她发现,原来在外婆面前,母亲也一样愤怒,也想随时引爆,哪怕外婆生病了也不想原谅,更无法低眉顺眼。
 
那一刻她彻底醒了。
 
原来母亲和她一样,也有一个认识不到错误的母亲。
 
她如同渗透了禅机,看到了一条交缠延伸的隐形缎带,也对母亲有了更多理解。
 
她当即做出决定,以后不再和母亲纠缠。
 
因为只有这样,才能将自我负责的能力慢慢找回来。
 
正如人本主义心理学认为的,
 
人生而具有向上的力量,就像一颗种子有发芽和茁壮的潜力,决定自己是谁的最强大因素来自每个人的内心选择。



最后,在新的关系中成长,成为可以养育自己的好父母。
 
心理学家曾奇峰认为,获得新的客体关系体验,是人格成熟的唯一途径。
 
让自己在正向的关系中获得新的、好的关系体验,自我会重新内聚,变得有力量。
 
成年后,我们还可以遇到很多正性的关系:
 
积极而善意的朋友,强安全型的伴侣,成长型的伙伴……
 
这些都是我们拓宽自己的世界后,可以遇到的人。
 
小寻后来和我说,她找到了一位非常理解包容的男朋友。
 
这段关系让她发现,原来自己是可爱的、值得被爱的,而且其实很多人都是善意且有趣的。
 
这些体验让她有了更多力量去接触外界,和更多的人建立关系,而不再局限在父母身上,寻求支持。
 

 写在最后 
 

想得到道歉的背后,本质上是希望被对方看见和接纳:
 
看见自己曾经被伤害过;
接纳自己最糟糕的一面。
 
然而,如果执着于从没有的人身上要这些,这无疑也是一种自虐。
 
很多人走过千山万水,甚至一生都没有得到真挚的道歉。
 
而如果没有尽早与父母分离,一直让自己身陷其中,是一件遗憾的事情。
 
我们要认识到这一点,并带着这一份觉察,识别想得到道歉背后,自己最真实的需求,然后放下幻想,重新养育自己,发展自己。
 
其实,无论在什么关系中,真正的强大不是对抗,而是允许和接受,不是原谅别人,而是放过自己。
 
或许只有这样,我们才能重获振翅飞翔的翅膀。


「在看」+「转发」愿你走出困境,体验为自己生长的时刻


作者:南小希,国家二级心理咨询师,终身成长者,一个对生命充满好奇心的人。本文原创首发公众号:武志红(ID:wzhxlx)。



 ▷武志红心理咨询工作室◁ 

专业:严选300+咨询师 

 保密:严守原则 保护隐私 

口碑:10年老品牌 上万来访者信任


人生而具有向上的力量 

 在新的关系中探索与成长 

 重获振翅飞翔的翅膀 

▼▼▼

微信扫码关注该文公众号作者

戳这里提交新闻线索和高质量文章给我们。
相关阅读
有钱人到银行爱做这件事!银行柜员爆料:和普通人不同身首异处3岁因自闭症被欺凌,11岁读硕士逆袭成“天才少女”!她的父母做对了什么?中美直飞航班增加+降价?回国前别忘做这件事!这个暑假,智慧父母都在让孩子做这件事千奇百怪的日本(姓)氏名(前)焦虑的父母忙着内耗,智慧的父母盯着孩子这件事永远别跟“杠精”讲道理今日神图 | 在故宫做这件事,倍儿有面子……与人交往,最应该避免做这件事婚姻里,三等男人省钱,二等男人赚钱,一等男人会做这件事无论在哪上班:永远别逼疯同事,永远别被同事逼疯华人注意!! 夏天在海滩边做这件事情会被罚款1000元+监狱一日游!!放暑假,三流父母做保姆,二流父母做教练,一流父母做……最新!澳洲通胀率创新低!7月或将停止加息?联邦财长称:最糟糕的时代已经过去!华人苦劝:加息风暴尚未结束,一定要学会做这件事!少年刺死霸凌者被判刑,这家机构用10年在做这件事,不让其他孩子成为陈泗翰饭局中如果你不是主角,永远别管这五件闲事因为没做这件事,到手的 杜克大学offer 被撤回了!?陪孩子暑期做这件事,太快乐、太有意义了!19岁健壮学霸小伙猝死!加拿大父母哭求家长们一定为孩子做这件事损人不利己! 中国网友一个举动引来无妄之灾: 永远别低估人心的黑暗……缴费18年前的神童,现状令人唏嘘:清醒的父母,不做这件事如果失眠了,千万别做这件事情俄军战力折损一半?北约高官:永远别低估俄罗斯19岁健壮学霸小伙猝死!父母哭求家长们一定为孩子做这件事30岁后,99%的女人都逃不过焦虑 | 活得松弛的人,每天都会花15分钟做这件事史上最可怕白毛风 冷明为何罗马古城在约旦?吃粪、围殴、扇耳光......校园霸凌不断,除了打110,还得做这件事!老母亲心情很down的时候,做这件事我好像又可以了!最好的养身,不是运动,不是睡觉,而是做这件事!坚持做这件事就有“换头级”改变,爱美的宝子都懂你家孩子是“情绪脑”还是“理性脑”?父母常做这件事,他会越来越好诺贝尔医学奖得主卡里科:三流父母做保姆,一流父母做榜样
logo
联系我们隐私协议©2024 redian.news
Redian新闻
Redian.news刊载任何文章,不代表同意其说法或描述,仅为提供更多信息,也不构成任何建议。文章信息的合法性及真实性由其作者负责,与Redian.news及其运营公司无关。欢迎投稿,如发现稿件侵权,或作者不愿在本网发表文章,请版权拥有者通知本网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