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中国科学院微生物研究所高福院士和戴连攀研究团队在《柳叶刀》(Lancet)期刊在线发表“Omicron neutralisation: RBD-dimer booster versus BF.7 and BA.5.2 breakthrough infection”研究论文。研究表明,无论是使用包含早先Omicron亚变种的嵌合RBD二聚体疫苗进行加强免疫,还是在BA.5.2/BF.7亚变种流行期发生突破感染,均可产生针对当下新冠变异株的交叉中和抗体。研究团队通过假病毒试验评估了疫苗接种者(中国广泛接种基于原型株的灭活苗或重组蛋白疫苗)进行原型株疫苗加强、Delta-Omicron BA.1嵌合RBD二聚体疫苗加强和在2022年年底BA.5.2/BF.7亚变种流行期发生突破感染后的血清中和抗体水平。结果显示,两针灭活苗的接种者使用原型株疫苗(灭活苗CoronaVac或者BBIBP,或者重组蛋白苗ZF2001)加强后,对于Omicron变异株的血清中和活性较低,特别是近期亚变种(BQ.1, BQ.1.1, XBB和XBB.1.5)的中和阳性率在4-44%之间。使用Delta-Omicron嵌合RBD二聚体疫苗加强的接种者,其针对Omicron变异株的血清中和抗体滴度显著提高,对近期亚变种的中和阳性率超50%。而对于接种了三针灭活苗的人群,第四针使用Delta-Omicron嵌合RBD二聚体疫苗进行加强可产生更高的中和抗体滴度(1.3-2.1倍提高),对于近期亚变种的中和阳性率在68-76%之间。对于接种了三针重组蛋白苗ZF2001的人群,第四针使用Delta-Omicron嵌合RBD二聚体疫苗进行加强,又可进一步提高中和抗体滴度1.1-2.1倍,对近期亚变种的中和阳性率达到了80-84%。对于接种过三针灭活疫苗后发生突破感染的人群,其血清中和活性低于三针灭活苗后接种Delta-Omicron嵌合RBD二聚体疫苗加强人群。而对于接种过三针重组蛋白疫苗ZF2001后发生突破感染的人群,针对Omicron变异株的血清中和活性较高,其对于近期亚变种(BQ.1, BQ.1.1, XBB和XBB.1.5)的中和阳性率在96-100%之间,几何平均滴度在142(95% CI 91-221)-251(155-406)之间。研究表明,无论是使用包含早先Omicron亚变种的嵌合RBD二聚体疫苗进行加强免疫,还是在BA.5.2/BF.7亚变种流行期发生突破感染,均可产生针对当下新冠变异株的交叉中和抗体。中国科学院微生物研究所戴连攀研究员、中国科学院大学存济医学院段汇鑫硕士研究生、山东大学刘雪媛博士研究生和蚌埠医学院周焕教授为文章共同第一作者,中国科学院微生物研究所高福院士为通讯作者。图1:加强针接种或突破感染者血清对新冠病毒变异株的中和抗体水平参考文献:
1. Lin, D.Y. et al. Effectiveness of Bivalent Boosters against Severe Omicron Infection. N Engl J Med 388, 764-766 (2023).
2. Xu, K. et al. Protective prototype-Beta and Delta-Omicron chimeric RBD-dimer vaccines against SARS-CoV-2. Cell (2022).论文链接:https://www.thelancet.com/journals/lancet/article/PIIS0140-6736(23)01367-3/fulltext
生命科学综合交流QQ群:681341860
微信学科群:病毒学群,神经科学群、临床医学、肿瘤学科群、硕博交流群和医药投资交流群(微信群审核要求较高,请各位添加小编后主动备注单位研究方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