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衰患者“滴盐不沾”?快来看看研究怎么说?
研究方法
本研究是TOPCAT试验的二次分析,共纳入TOPCAT试验的1713例来自美洲的HFpEF患者。研究中采用模型是Cox比例风险回归模型和子分布风险模型。
烹饪盐评分为食物制备过程中添加的自我报告盐的总和,烹饪盐评分是通过案例报告表格收集的,分别收集主食(如米饭、意大利面、土豆等)、汤、肉和蔬菜的烹饪盐分数:未添加0分,1/8茶匙1分,1/4茶匙2分,1/2+茶匙3分。最终的烹饪盐得分是上述四种不同食物的烹饪盐得分的总和。
主要终点是心血管死亡、心衰住院和心脏骤停的复合终点,次要终点是全因死亡、心血管死亡和心衰住院。
研究结果
与烹饪盐评分为0分的患者相比,烹饪盐评分>0分患者的主要终点风险(HR=0.760, 95%CI:0.638-0.906, p=0.002)和因心衰住院(HR=0.737, 95%CI:0.603-0.900, p=0.003)风险显著降低,但全因死亡(HR=0.838,95%CI:0.684-1.027,p=0.088)和心血管死亡(HR=0.782,95%CI:0.598-1.020,p=0.071)在两组间的差异并不显著。使用倾向评分匹配基线特征,及对主要在家准备饭菜的患者进行敏感性分析得出了相似的结果。
亚组分析表明,在年龄≤70岁和非白人种族的患者中,过度限制盐分与不良结局之间的关联更为显著。在中位2.93年的随访中,烹饪盐评分为0分和>0分的患者的Kaplan-Meier曲线如图1所示。
1.基线特征
研究进行了烹饪盐评分0分和>0分患者基线特征的比较。本研究中约有一半的患者(816/1713)的烹饪盐评分为0分,具有极其严格的烹饪盐限制。烹饪盐评分为0分的男性患者更多(56.4% vs 44.7%,p<0.001),白人也更多(80.8% vs 76.9%,p=0.013)。
烹饪盐评分为0分的患者明显较>0分的患者更重(97.34 ± 25.81kg vs 91.08 ± 23.76 kg,p<0.001),舒张压更低(70.20 ± 11.28 mmHg vs 72.35 ± 11.61mmHg,p<0.001),但收缩压相似(127.21 ± 15.64mmHg vs 127.81 ± 16.14mmHg,p=0.434)。
在病史和药物治疗方面,烹饪盐评分为0分患者既往因心衰住院、糖尿病以及使用β受体阻滞剂和利尿剂的比例较高。
辅助检查时,烹饪盐评分为0分患者的LVEF、估计肾小球滤过率、血清钠、血清钾、血清氯、红细胞压积和血红蛋白也显著降低。
2.烹饪盐评分与基线参数的相关性
Spearman相关分析的结果显示,烹饪盐评分与收缩压和舒张压,血清钠和氯水平呈正相关,表明烹饪盐评分至少可以部分反映这些患者的盐摄入量。然而,烹饪盐评分与血浆容量状态(PVS)没有显著的相关性。对于烹饪盐评分为0分和>0分的患者,在中位随访2.93年内,有不同结局。
研究发现,在主要终点(p=0.002)和因心衰住院(p=0.003)方面,烹饪盐评分>0分患者较烹饪盐评分0分患者的生存率更佳;但在全因死亡(p=0.087)和心血管死亡(p=0.081)方面,>0分患者并没有这种优势。
然而,在多变量模型2中,烹饪盐评分与感兴趣的结果之间并未发现显著的相关性。此外,烹饪盐较高可能会增加预后不良风险。在限制立方样条分析中,研究发现当烹饪盐评分>6分时,主要终点和全因死亡的风险没有继续降低,心血管死亡的风险甚至显示出增加的趋势,而心衰住院的风险仍然显示出继续下降的趋势。
3.灵敏度分析
倾向评分匹配后,烹饪盐评分为0分和>0分的患者基线特征普遍具有可比性。生存分析得出了相同的结果,在单因素和多因素分析中,烹饪盐评分>0分患者的主要终点和心衰住院事件风险显著降低,但全因死亡或心血管死亡并未显著降低。
在几乎所有中午和晚餐都在家里准备的患者中,在单因素分析和调整模型1中发现了类似的结果。在单因素分析中,烹饪盐评分>0分患者的心血管死亡风险也显著降低。但在校正后的模型2中,烹饪盐评分>0分的患者仅与主要终点的风险较低相关,而与心衰住院或心血管死亡无关。
4.亚组分析
与>70岁患者相比,≤70岁患者在添加烹饪盐中显著受益更多,这些患者用于主要终点和因心衰住院治疗。非白人种族患者似乎从主要终点添加烹饪盐中受益更多。由于非白人参与者的数量相对较少,交互作用p没有达到统计学意义。在性别、既往心衰住院史和利尿剂使用亚组之间,烹饪盐评分和结果风险之间的相关性没有显著差异。
研究结论
过度严格的饮食盐摄入限制可能会损害HFpEF患者,并与更差的预后相关。医生应重新考虑向HFpEF患者提供此建议。需要高质量的试验来确定HFpEF患者的最佳盐摄入量范围。
参考文献:Jiayong Li, Zhe Zhen,Peisen Huang, et al. Salt restriction and risk of adverse outcomes in heart failure with preserved ejection fraction. Heart 2022;0:1–6. doi:10.1136/heartjnl-2022-321167.
微信扫码关注该文公众号作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