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悬疑+”模式让悬疑剧集支棱起来了!
主编温静导读:当前,悬疑题材稳中有进、话题不断,受到平台方、制作方及受众的青睐,成为剧集中的热门。目前优爱腾三大平台均在悬疑赛道持续发力。如何让这类作品叫好又叫座,如何平衡“悬疑”与“+”的关系?
来源|CMNC-传媒内参
作者|朝明 (转载须注明出处)
一年一度的暑期档即将进入尾声,对于剧集市场而言,今年暑期档各平台在古装、悬疑、女性等题材加足马力。
其中,悬疑元素占据热度,“悬疑+”模式深受市场欢迎,武侠悬疑剧《莲花楼》、刑侦悬疑网剧《消失的痕迹》以及《不完美受害人》《消失的十一层》等作品颇具看点。
来自云合数据显示,今年上半年爱情、都市、悬疑类内容的部数占比达62%、有效播放占比达81%,稳居TOP3。
当前,悬疑题材作品稳中有进,话题不断,受到平台方、制作方及受众的青睐,成为剧集中的热门。目前,优爱腾三大平台均在悬疑赛道持续发力,爱奇艺的迷雾剧场、优酷的悬疑剧场、腾讯视频的X剧场持续加码悬疑剧的投入,市场竞争白热化。
在未来的一段时间,《猎罪图鉴2》《交错的场景》《黑土无言》《繁城之下》等一批作品待播,悬疑剧将继续成为主打品类,而如何让这类作品叫好又叫座,如何平衡“悬疑”与“+”的关系?
“悬疑+情感”:
相辅相成,丝丝缠绕
情感元素作为久经不衰的创作话题,占据主要份额,也自然而然成为悬疑剧加入的必要元素。但是把爱情的温暖浪漫和悬疑的紧张刺激结合起来是不容易的,因为他们是对立的,是会相互抵消的。
不过,这些年来,从纪录片到综艺,从电影到网剧,“情感议题”逐渐被提起重视,揉入各类社会文化母题的创作里。悬疑剧中,当然也未缺席。
将情感与悬疑元素融合,在近年播出的多部悬疑剧中十分常见。这样的创作方向,给“悬疑+都市情感”的题材打开了更多元的叙事方式。
比如《回响》讲述了女警冉咚咚(宋佳饰)在侦查一桩情感凶案的同时,也陷入自身婚姻的迷局。该剧在调查案情的过程中,冉咚咚也与丈夫慕达夫陷入婚姻危机,于是案件线与感情线相互推进,两条线上的人物都经历着心灵的探问。
事实上,在悬疑剧中添加情感元素也有助于吸引更广泛受众的目光。此类剧集既能满足观众对于情感剧的需求,悬疑气质的独特性也能让看惯甜宠类剧集的观众耳目一新。而针对原有受众群体,只要剧情节奏保持一贯水准,满足观众强刺激的心理需求,就可持续稳定原有受众群体。
“悬疑+女性”:
现实话题为内核
“她悬疑”的初衷是在现实主义的关照下,以女性视角为主体,让女性能成为剧情的主要推动者、价值观的主导和故事的落脚点。之前的悬疑剧大多更侧重悬疑犯罪展现,如果能兼备女性和悬疑,会更好地引起女性观众的共鸣。
而在“她悬疑”剧中,悬疑只是题材外壳,作品内核则为女性话题。比如《不完美受害人》聚焦的是性骚扰事件中常被提及的“完美受害人”困境。
《不完美受害人》以一场职场性侵罗生门为线索,呈现了弱势群体在性侵之后受到的强大的隐形压力,抽丝剥茧地剖析这种压力从何而来,受害者为何常常选择逃避、妥协,而不是勇敢反击?弱势群体受到侵害之后,如何才能对抗拥有权势的施暴者?这部剧从女性视角、热点话题出发,触碰了诸多当下现实热点议题,对复杂人性的剖析和展示,也扭转了同类型国产剧浮于表面的通病,达到真实而深刻的程度。
可以说,“她悬疑”剧的热议不仅仅是关注到主要受众的现实生活,更重要的是做到了从女性情感需求到自我价值的跃升,这种女性群体自我觉醒力才是最具备吸引力与现实力量的。
“悬疑+刑侦”:
越来越专业与细分
如果说“悬疑+情感”模式因悬疑剧情和情感发展的双线冲突而偶有碰壁,那么,悬疑刑侦情节的逻辑性和剧作整体质量仍然是观众们的首选。
从类型来看,悬疑是一个特别大的品类,未来悬疑剧会越来越细化,在叙事、人设、话题等很多方面都值得去进一步探索和创新。
比如刑侦悬疑网剧《消失的痕迹》以刑侦悬疑为题材,融入了缉毒、动作、警匪和法医等多种元素。《消失的痕迹》是国内首部讲述女刑警与女法医双女主搭档破案的刑侦悬疑剧,一个是火爆女刑警白鹭,一个是冷静女法医谷雨。面对离奇的案情和扭曲的人性,白鹭用刑警多年的经验和独有的直觉,从平淡无常中窥见线索,从毫无头绪中还原真相;而谷雨,则用法医冷静的缜密和独有的细腻,让尸体“说出”真相。
警觉的侦查能力、果断的行动力、过硬的专业技能,两个不同性格的女性在侦破罪案的过程中,既有对立与摩擦,也有同心协力和患难与共,一次次的协作,将两人捆绑在一起,共同探查真相,不放过任何一处细小的痕迹。冰与火、情与法的交织碰撞,带给观众不一样的观剧体验。
悬疑作品站在文化的交叉路口窥探并传达人性善恶,在现实与想象的交汇点探寻与揭示社会症结。而“悬疑+”模式从横空出世到长盛不衰,还需解决好分寸感把控不稳、跟风效应等不良现象引发的主题说教、作品质量参差不齐等问题。
因此,此类题材作品想持续凭借话题引发热议,要在贴近生活现实的影视呈现共识上,还应聚焦现实话题但也要把握分寸感。此外,警惕同质化与跟风效应。除了需要在主题讲述上把握分寸之外,还有一个在其他类型题材中成为窠臼且不可忽视的制作问题,就是跟风创作。由于“悬疑+”模式的垂直性,群像戏或主线人物设置容易产生同质化效应。
纵观这些已播和待播作品,关注点基本在是否真实地以客观视角讲述当下社会中的热点问题,并非在探究女性受众在悬疑题材的观剧口味,这就代表着悬疑剧的定位并不明确,如果一股脑儿地将原生家庭发生的案件、寻找家庭破坏者、校园职场之中勾心斗角等情感元素的融合都融入“悬疑+”,那么也会模糊了“悬疑”这个主方向。至于这个新题材该如何继续发展,还需要用作品来说话。
微信扫码关注该文公众号作者